书城励志活在路上
819400000024

第24章 钱的诱惑(4)

钱,大家都爱,都想做有钱人,这是你我的梦想。想一夜暴富,这比得非典的几率还低,你有这个命吗?

不过,我们如果换一种思路来想钱,也许我们的境遇会有很大的转变。

在美国,曾经有一个年轻人,接受了一位全国最富有的人所发出的挑战,答应不要一丁点报酬,为这位富翁工作20年。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希尔。

1908年,年轻的希尔去采访钢铁大王卡耐基。卡耐基很欣赏希尔的才华,对他说:“我向你挑战,我要你用20年的时间,专门用在研究美国人的成功哲学上,然后做出一个答案。但除了写介绍信为你引见这些人,我不会对你作出任何经济支持,你肯接受吗?”希尔信任自己的直觉,接受了挑战。在此后的20年里,他遍访美国最富有的500名成功人士,写出了震惊世界的《成功定律》一书,并成为罗斯福总统的顾问。

可以说,《成功定律》的出世,使得20年来一无所有的希尔一夜暴富起来,然而,他的暴富是有潜质的,在外人看来,他是在一夜之间成为名人的,可是他得到的却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台下他付出了20年别人看不到的努力。

所以,如果只看眼前的利益,当然就不会有爆发的可能。下面的故事,更是值得我们去反思。

有两个大学生,他们是很好的朋友,大学毕业后,他们都在为找工作而烦恼。在学校里,他们两个是教授最看好的学生,于是教授在朋友那里帮他们两个找了一份工作,教授让他们两个到他朋友那儿去应聘助理。

第一个去应聘的学生,在面谈了几次以后,都没有给教授的朋友回话,因为他认为给的薪水太低,于是他给教授打电话说:“你的朋友那儿薪水太低了,我现在已经找到了一家薪水高些的工作,比那儿高出了500多元。”

第二个去应聘的学生,他选择了在那家公司工作,虽然他的薪水才800元。教授得知后打电话问他:“那儿的工资这么低,你不感觉到很吃亏吗?而且对你的发展有没有影响,你没考虑吗?”

他回答说:“薪水挣得越多我越高兴,可是,我发现你的朋友在某些方面很有经验,我想在他那儿多学一些经验,因为经验和知识永远比薪水更加重要。”

转眼几年过去了,第一个学生的薪水也得到了更高的增长,由每个月的1000多元涨到了8000多元,但是第二个学生由原来的每月的800多元增长到一年200多万的年薪,他还坐上了公司副经理的宝座。

工作是为了薪酬,但工作绝对不仅仅是为了薪酬,因为人生的追求不仅仅只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它还有更高层次的动力驱使。我们应该对薪水有个正确的认识,告诉自己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人应该有比拿薪水更高的目标。

下面我给大家摘抄的是洛克菲勒给他的儿子小约翰?洛克菲勒的私人信札,它能启示我们在工作时要时刻告诫自己:要为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而努力。不要太多的考虑工资,而应积累那些非货币资产。当从一个新手慢慢地成长为一个熟练的、高效的管理者时,你实际上已经得到了报酬,这种非货币的报酬才是最真实而又最实用的。

请永远相信这一点:无论你的付出能否得到承认,你都会有所收获,而且你不会遗失什么。

生活中的许多人都是为了薪水而工作,如果你能超越这一观念,你就超越了芸芸众生,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亲爱的小约翰:

我很想与你谈谈关于我对金钱的一点看法。我认识许多人,他们对待金钱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别。我曾经和那些街头流浪汉一起喝最便宜的酒,他们把仅有的钞票揉成一团塞在裤子口袋里;我也曾和那些证券经纪人聊天到深夜,他们操纵着大量的财富,可却从来不去碰一便士现金或硬币;我也见过有些有钱人不肯轻易拿出一枚铜板,因为害怕这会让自己变穷;我还见过慷慨的富人、犯罪的穷人,见过妓女,也见过圣徒。

所有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处理金钱的方法是他们对金钱的认识结果,而不在于他们拥有金钱的数量。从最基本的层次上讲,这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事实——你要么有钱,要么没钱,不过从感情和心理的角度上讲,它绝对是虚幻的。你可以把它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如果你是个守财奴,你将不会快乐,因为贪财的人不能承受损失。金钱总是来来去去,这是它作为交换基本的特性。而那些慷慨的人,即使当他们贫穷时,内心也是富裕的,因为他们看到了钱财散去有益的一面,他们的慷慨常常会点燃与他人分享的火花,成为一种使大家都能从中受益的共同礼物。

那些大方的人愿意看到钱财从他们手中流出,因此也容易理解关于金钱的另外准则:有时为了前进,你必须损失钱财。那些拒绝做任何赔本生意的人,总被他们渴望获胜的心理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样也许他们付出的代价太过昂贵,也许他们购买后,这个世界又发生了变化。不论如何,拒绝在任何交易中有所损失的人们,常常会陷入固步自封的陷阱而不能自拔。有时前进的需要比拿出自己最后一个铜板更为重要,值得我们倾囊而出。

我并不计较你是否能对金钱达到禅宗式的明确态度。我只想告诉你:金钱是流动的、虚无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如果你坚持认为钱财只能增多不能减少,你就是在和诸如呼吸、来去这些自然规律唱反调。经过你手中的钱财可能还会回来,也可能流向他人,可不论怎样,生活还得继续,还有更值得我们注意和关心的事情在前头。

如果你坚持认为金钱最重要,这里有一条重要准则:金钱具有某种特性,我称之为“特种辨认性”。它可以进行自我辨认,赚硬币的人损失硬币,赚钞票的人损失钞票,赚大钱的人损失大钱。

如果你真的想赚钱,你就必须置身于你的同类人当中。经常有故事讲百万富翁是怎样从一厘一毫的积累之中走出来的,如果你想成为百万富翁,最好学着加入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规则和技巧,然后就将你的才能运用到如何与他们共事上。

因此,如果你想要赚钱,你就要接近金钱,它总是在属于你自己的地方出现。你要靠近它,它才会靠近你。但不管你选择哪种方法处理钱财,都要铭记这条真理:有多少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样运用它。

金钱只不过是一种商品,一种买卖双方都认可的交易之物,而这种交易使金钱有了生命力和意义。慷慨的施与者,不论贫富,都将用金钱为这个世界带来光明;那些锱铢必较的守财奴,也不论贫富,都将用金钱来关闭他们与外界的交流之门。做一个给予者和共享者,其他一切问题都会以某种出乎意料的方式解决。

父:洛克菲勒

薪水是企业对员工所做贡献的相应回报,大部分的人都把薪水视为最关心的事。就以找工作来说吧!大部分人都会往薪水高的地方去,而不会往薪水低的地方去。可是,他们忽视了在工作中除薪水之外的那些更加重要的东西。

如果仅仅为薪水而工作,那么吃亏的将是你自己,失败的也只能是你自己。

关于吃亏还是讨便宜,希尔后来回忆说:“全国最富有的人要我为他工作20年而不给我一丁点报酬。如果是别人,面对这样一个荒谬的建议,肯定会推辞的,可我没这样干。”

“吃得亏”,这就是希尔之所以能成功的全部秘密。

工作当中,薪水只是工作报酬的一部分,而且它所占的比例永远都是最少的,而在工作中所学到的经验、知识才是报酬中最大的一部分,这些经验、知识永远比薪水重要,它带来的价值是薪水的许多倍。

有机会不妨“贪”一点

一个人一生中真正属于自己的机会并不多,上天给予每个人的机会都是相同的,当机会来临时不妨“贪”一点,也许你的成功就是这么简单。

机会,对于今天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当机会来临时,就应该抢占先机,全身心投入,一定别“客气”,最好“贪”一点,才能在同行中遥遥领先。

有位作家做过这样的比喻:机会犹如梯子两边的侧木,本人的拚搏奋斗和准备犹如梯子中间的横木,两者兼有,才能成为攀向成功的梯子。

机会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一个人要想成功,恰到好处的机会可以说是成功者不可或缺的扶手和阶梯。但机会来临时,对于有充分准备的人和平时毫无准备或准备不足的人来说,前者可以抓住机会,走向成功之路;后者却只能看着机会悄然离去,空留遗恨。法国的著名科学家巴斯德说过:“机会总是偏爱有所准备的人。”有这样一个寓言。

有个人很信上帝。有一次,他被风雨困在一个孤岛上。于是,他开始祈祷,祈求上帝救他。这时候来了一只船。他不上船,继续祈祷;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架直升飞机,他还是不上飞机,继续祈祷。最后他上了天堂。

来到天堂,他马上愤愤不平地责问上帝,“上帝,我是那么虔诚地祈祷,祈求你救我,你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上帝说,“我不是不来救你,我连续派来了小船和飞机,只是你视而不见啊。”

当机会来了,不能善于把握和利用机会,就连上帝也没办法啊。所以,不能抱怨什么怀才不遇了,什么没有机会了,上帝会眷顾没有个人的,只要你够勤奋、够善良,就会发现小机会大机会就在身边。

成大事者善于抓住机会,并且利用机会,当有不利情况出现时也懂得积极地将不利变为有利,从而成就自己。

吉田茂被称为“日本昭和元老”,他在担任首相时曾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1960年,吉田首相前往自己的出生地高知县作竞选连任的宣传活动。车开到半路的山道上时,他突然感到肚子不舒服,这个地方离落脚的旅馆还有一段路程,又不好在山路边解决。正在为难之际,他发现附近有一户农舍。于是随从代首相去敲门想表示借茅厕一用,不料正巧没人在家,不得已只好闯进去解了燃眉之急。

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但吉田首相第二天还是亲自驱车前往农户家拜访,向对方表示昨天的失礼之处。农户家主人大感受宠若惊,说道:“承蒙吉田阁下特地前来,在下是何等荣幸啊!”传说回到车内的吉田首相开玩笑地对随从说:“这个村子里的选票都会到我这里来,看来选举还是要靠‘黄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