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色账簿:全景展示中共革命史中的货币战争(1921~1927)
821200000018

第18章 没有外资也要干 (2)

武汉素有华中的火炉之称,酷暑肆虐。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的瞿秋白、罗迈(李维汉)、张太雷、张国焘等人汗流浃背。除了天气的原因,紧张的形势也使人透不过气来。

会议由瞿秋白主持,罗明纳兹、樊克、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将军以及少共国际的代表也都出席了会议,首先由加伦将军作关于在南浔路暴动的报告。

加伦曾做过蒋介石的军事顾问,苏联名字叫布留赫尔,他参与了暴动计划制订。

中共中央十分想拉张发奎加入暴动,共产国际更是希望张发奎加入。加伦报告了他去争取张发奎的情况,建议采用中国古代兵法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打着东征讨蒋的旗号,相机返回广东:“今日会到张发奎,和他讨论军事,他已赞成第十一军集中南昌,第四军集中南浔路一带,不再东进。第一步按兵不动,第二步渐次往南昌移动,然后回粤。张发奎如能赞成回粤,又不强迫**等退出共产党,在此两条件之下——其他条件如汪精卫、李济深等的态度可暂时不管——就可与张发奎共同回广东。”

张发奎同意回广东,这是暴动的一个有利条件。加伦接下来的报告却令人沮丧:“但回广东之后,共产党与张发奎之间的分化,将是不可避免的!”加伦将末尾这句话重复了两遍,以示强调。“假如我们在南昌与张发奎分化,做得好,可得八千兵;做得不好,只有五千兵。在江西遇到朱培德、钱大钧部队的阻拦,暴动军队恐怕很难到达广东。”

加伦将军的这番话,让会场的气氛有些凝重。

沉默了一会儿,加伦又说:“若与张发奎共同回粤,对我们来说有两利:一是我们的总兵力可达到三万人,比较容易打破朱培德、钱大钧的沿途拦阻;二是我们既然推迟与张发奎之间的分化,将来可以更多地分化张发奎的一部分势力。”

说到此,加伦摇了摇头,仿佛自己也不相信张发奎能被争取过来:“如果张发奎不能同意上述两个条件,那我们就不得已要在南昌干起来。”

会场上仍然是一片沉寂。与会者大都紧皱眉头,思考着加伦报告的分量:在争取张发奎并无把握的情况下,暴动究竟干还是不干?

见在座的中国人都不说话,罗明纳兹开了腔:“已经接到了来自莫斯科的指令,共产国际既不会为这次暴动提供金钱上的支持,也不会允许国际的顾问以任何形式参加这次暴动。”

听到这番话,恰如一瓢冷水兜头浇了下来。

没有钱,怎么打仗?罗明纳兹也知道没有钱的巨大难处,但他不能不把话交代清楚:“共产国际的来电还说,如果暴动毫无胜利希望,则不如不进行暴动。至于张发奎军中的同志,可以尽行退出,帮助农民搞农运工作。”

在座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说话。

这可真是“屋漏偏遭连夜雨,船行又遇顶头风”。张发奎争取不到,暴动需要的大宗经费没有着落,不许顾问参加,未来的暴动还能有几分成功的把握?

难就难在共产国际并没有明令禁止暴动,只是提出停止暴动的条件。按照字面的解释,在“暴动毫无胜利希望”的情况下“则不如不进行暴动”,可谁又敢说“暴动毫无胜利希望”?当初“四一二”事变的时候,上海工人纠察队与蒋介石的军队发生对峙,共产国际给中共中央的电令中也有过类似的表述,指示上海工人纠察队于必要时,可将枪支藏起,保全实力以图再举。结果共产党没有武装抵抗,陈独秀被扣上了右倾的帽子。

暴动究竟有没有胜利的希望,由谁来判断,又是根据什么判断呢?南浔路暴动已经如箭在弦,周恩来、李立三等大批中央领导已经到达指挥位置,此时若停止暴动,不仅对贺龙是个极大的打击,而且在张发奎军中的共产党力量也必将在随后的清党中损失殆尽,这可是共产党所剩不多的本钱。

中共年轻的领袖们左右为难。看来只有把加伦的意见和共产国际的最新指示,直接通知前线的周恩来等人,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好了。

可是,派谁去九江和南昌传达最新指示呢?

大家把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张国焘。

·4·

张国焘是中共中央五人常委之一。他不仅资格老,而且能言善辩,组织能力强,这是公认的。再者说张国焘老家在江西,熟悉本地情况,不派他去,又是谁去合适呢?

张国焘早已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但他十分不情愿去充当这个费力不讨好的角色,于是抢先发言,推荐中共江西省委负责人王一飞前去,并夸赞王一飞定能完成这项使命,而张国焘自己则找了一个理由:不久之后中共中央即将召开扩大会议(即筹划中的“八七会议”),自己最好还是不离开中央。

在座的十有八九都能听出来张国焘是推托之词,因为王一飞此时并不在武汉。罗明纳兹对张国焘的推三阻四明显表示出不悦,他反问道:“今晚就必须动身起程前往九江和南昌,现在到哪里去找到一飞同志呢?”

罗明纳兹语气严厉,带着责难,就连樊克等人都不敢表示意见了。

瞿秋白和罗迈也对张国焘说:“还是你去一趟吧!你的责任不单是送信,还要去看看情形,参与决定呢!”

张国焘见事已至此,再也无法推脱,这才答应下来。会议结束的时间已经不早了,从武汉开往九江的最后一班客船是晚上8时,张国焘必须在此之前赶去码头,否则将误了大事。

此时的武汉,局势仍然不明朗。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高层领导离开武汉的时候基本平安,并没有遭到国民党方面的留难。

7月27日凌晨,在交通员的严密保护下,张国焘乘坐的轮船顺流而下,抵达九江。

吃罢早饭,张国焘秘密会见了留在九江等他的贺昌、高语罕、恽代英、廖乾吾、夏曦五人。此时周恩来、李立三已经去了南昌,部署即将到来的暴动。张国焘将前一天中央常委会议的情形大致向五个人介绍了一下,重点讲了加伦的意见和共产国际电报的精神。

“所以,我此次来的任务就是看看这里的情形,与你们讨论这回在浔发动的事件。”张国焘的语气中透露着游移不定。

听罢张国焘的话,在场的五人均感失望。本来指望张国焘前来鼓劲,现在却变成了讨论是否发动暴动,心理落差实在是太大了。

夏曦嘟着嘴没有吭声,贺昌、高语罕、廖乾吾三人都大摇其头,表示暴动再无讨论的余地。瘦高个子、剃着和尚头的恽代英直率地说:“还有什么可讨论的?已经决定了!”恽代英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穿着一件半旧蓝布长褂,袖子又细又长,颇似一个游学先生。他平日里说话诙谐,但关键时刻不让步。

张国焘有些不悦,追问了一句:“为什么不可以讨论?”

恽代英说道:“早知道你对暴动存有疑虑的话,我们为什么还要等你来呢?”

张国焘抬出了中共中央:“这是中央派我来的意思,而且告诉你们国际来电的消息。”

恽代英小声嘀咕道:“现在事已至此,还靠他中央不中央、国际不国际的!”

张国焘没有在九江多停留,他要赶赴南昌会合周恩来和李立三。

7月29日傍晚,心事重重的张国焘与恽代英一起,坐上从九江开往南昌的火车。

次日凌晨,周恩来、李立三、彭湃、恽代英、谭平山、**、周逸群与刚刚到达南昌的张国焘汇合,最后敲定南昌暴动问题。中共中央的五人常委中,已经有三位到了南昌,看来这头一炮一定要打响。

会上,张国焘照例先介绍了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情形,然后询问南昌暴动的情形究竟如何。李立三望着张国焘有些倨傲的面孔,发出一阵冷笑:“哈哈!什么都预备好了,哪里还需要讨论!”

张国焘知道李立三的炮筒子脾气,并没有理会他,而是把目光转向了**。

**在军队中威信很高,暴动的军事力量以他和贺龙为主,他的意见举足轻重。

**早已嗅出会场浓浓的火药味,不禁有些踌躇,权衡再三说道:“分化能推迟一点也好。”这句话倒是出自他的内心,**与张发奎都是一路从广东打出来的,张发奎是他的老上级,骤然翻脸感情上很难说得过去,先与张发奎一起回广东,然后再分手把握大一些。

见**如此说,张国焘心里更是打鼓。他顺着**的话说道:“国际代表的意见,说我们的军事如果无十分的把握,便可将我们的同志退出军队,去组织工农群众。”

眼看着南昌暴动即将被取消,前委书记周恩来再也坐不住了。他态度明确、语气坚定地说:“还是干!”张国焘仍然犹豫:“我还不知道这里的情形。不过,国际电讯说,要有点成功的希望,才赞成干。加伦的意思,看可否推迟点。到广州之后再暴动,或者也是一个选择。”

张国焘的这番话可以往两个方面去理解,往好的一面说是对暴动负责;但对充满期待和怨怼的其他人来说,就是妥协和动摇。此外,大家也不满张国焘那种钦差大臣式的口吻,仿佛他才有权最后决定是否暴动。

周恩来再也忍不住了,他不能容忍前委书记的权威受到如此挑战,当即气愤地大声喊道:“国际代表及中央给我的任务,是叫我来主持这个运动;现在给你的命令又如此,与中央当初派我来的意思不符。我辞职不干了,即刻回汉口去,今天的特别委员会我也不必出席了!”

按照计划,这个会议结束之后,就要召开一个更大范围的“特别委员会”会议,方方面面人物都要参加。如果停止暴动,下面的会确实没必要开下去了。

会场的气氛骤然变得紧张起来,脾气暴躁的谭平山甚至大声骂起“混蛋”来。他冒着极大的风险策反贺龙暴动,如果此时急刹车,跟贺龙那边无法交代。

谭平山不仅对张国焘不满,而且对**的不坚定态度表示不满,他不客气地批评**:“假使这次我们军中的同志还不能够干,那就以前一切军事工作,都不能算作是我们党的军事工作!”这句话也比较重,实际上是质疑**是否是为共产党工作。

**在党内的资格和地位都不如谭平山,被谭平山一顿抢白便不再说话。在对待张发奎的态度上,他与贺龙截然不同。**倾向拉张发奎,而贺龙则并不希望张发奎加入,贺龙与张发奎之间并没有那么深的渊源。贺龙曾经说过:“张发奎无用,怕失败。我不怕失败。暴动无论胜利与否,我都干!如果失败了,我就上山!”

谭平山倾向于贺龙的观点,他认为既然已经策动贺龙暴动,张发奎参与不参与暴动并不很重要。相反,如果硬拉张发奎入伙,也许会挫伤贺龙的积极性。第二方面军总指挥的位置,对贺龙吸引力不可小觑。

张国焘见平时很少生气的周恩来动了怒,忙出来打圆场:“这有什么辞职不辞职,这又不是闹小孩子脾气。”然后又对大家说:“恩来同志还是出席特别委员会。既然大家的事情比较忙,你们派一个同志将这里的情形告诉我,等我看看你们预备的宣言。”

在座的人中,不知是谁又反问了一句:“为什么你要看宣言?究竟你是赞成干,还是要停止我们干?”张国焘作为五人常委之一,一路上接二连三地受到顶撞,早已经憋了一肚子的火。他大声申辩道:“假使我知道了情形,应当干,为什么不赞成干?我过马回岭的时候,已经告诉士第同志要如何干法,这是代英知道的!”

身旁的恽代英点点头。确实,他们到达九江和南昌之间的马回岭时停了四小时。利用这段时间,张国焘和恽代英见到了第二十五师的周士第,确定了暴动的实际办法。恽代英替张国焘说了一句公道话:“国焘倒是一样地告诉他们准备暴动。”

既然张国焘表态支持暴动,会场的气氛才和缓下来。

随后又讨论了暴动的具体问题,如机构的名称是否叫“革命委员会”或“革命政府委员会”、出席特别委员会的人选、对贺龙的态度等。

散会后,李立三留下来,向张国焘详细介绍了暴动的准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