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色账簿:全景展示中共革命史中的货币战争(1921~1927)
821200000034

第34章 本钱一个师 (1)

·1·

湖南省委会议结束之后,按照中共中央的意图,书记彭公达再次提议毛泽东前往湘南,尝试组织湘南暴动,被毛泽东果断拒绝了。湘南的情况已经发生变化,汝城的广东农军已散,暴动“发火药”陈烈和李隆光也见不到踪影,毛泽东再去湘南已经失去意义。

8月30日,湖南省委再次召开常委会,最后确定集中力量在湘赣边界的平江、浏阳、醴陵、安源地区发动暴动,合称为“湘赣边界秋收暴动”,这样至少听上去比原来的长沙暴动范围要大一些。

省委重新进行了分工,毛泽东被内定为湘赣边界农军的师长,赴湘赣边组织秋收暴动,并受命组织前敌委员会。彭公达去汉口向中共中央报告秋收暴动计划。易礼容则留在长沙,负责落实长沙暴动及各县进攻长沙城的部署。

毛泽东欣然接受了省委给他的新职务,他换上了旧青布的工人服装,星夜从长沙出发乘火车向湘赣边界进发。这是毛泽东军事指挥生涯的开始,也是他成为军事家的开端。此前他有过短暂的当兵历史,也当过老师,办过学校,搞过宣传,办过书店,搞过工人运动;但作为军事指挥官,真刀真枪指挥千军万马,对毛泽东来说充满了挑战。

离开长沙前,毛泽东与罗章龙等人约定:“我们把浏阳打下来就向长沙进军,部队打到离长沙四十里的黄花市时,我就派人送信给你们,再往前打就是离长沙十多里的东屯浪。这时,你们就动员长沙近郊农民和城里的工人、居民暴动响应。”

由此可见,实施长沙暴动是以发动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为先决条件的。

离开长沙后的第一站是株洲。登上火车的时候,毛泽东又嘱咐湖南省委机关尽快离开沈家大屋,以免被敌人一网打尽。

株洲并不大,当时只是一个几百人的小镇子。到达株洲后,毛泽东找到当地共产党组织负责人,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和省委会议暴动计划。给株洲党组织的任务是,在暴动开始后,发动镇内工人和近郊农民夺取团防局枪支,炸毁易家湾铁路大桥,断绝长沙与株洲间的交通,防止敌人从长沙向湘赣边运兵增援。

第二站是安源,这里是他在几年前就已经看好的地方,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

安源虽然地处江西,却作为特区归入了湖南省委领导,这也是共产党策略的灵活之处。凭着毛泽东对安源的良好印象,只要一想到湘赣边的秋收暴动,恐怕最先映入脑海的就是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时的情景,工人阶级那种团结、勇敢、讲义气的精神让人记忆犹新。

湘赣边境共产党武装,主要集中在三个点上,从北向南依次为修水、铜鼓和安源。说来有趣,此次秋收暴动的中心是湖南长沙,具体领导归湖南省委,但暴动依赖的武装力量却主要分布在湘赣边界的江西一侧,没有一处是在湖南境内。

毛泽东在安源附近的张家湾召集了部分暴动地区负责人会议,照例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了解秋收暴动的准备情况。中共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详细汇报了有关情况,毛泽东早就认识潘心源,潘心源出身于浏阳大户,是长沙文化书社的常客。

此时安源已经有了一支共产党的武装,掌握在王兴亚手中。

王兴亚曾经是国民革命军的一位营长,北伐时留下做共产党的地方工作,担任安福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长。一个月前,共产党江西永新县委领导了永新暴动,永新、宁冈和安福三县农民自卫军联合占领了永新县城。指挥永新农军的是贺氏兄妹(贺敏学、贺子珍),指挥宁冈农军的是袁王兄弟(袁文才、王佐),指挥安福农军的是王兴亚。

永新暴动后,王兴亚担任三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率领部分农军经浏阳到安源。除了农民自卫队,安源工人纠察队和矿警队也被共产党所掌握,只有几个高层军官需要提前解决。

根据潘心源掌握的情况,国民党军在湘东铁路沿线和平江、浏阳一带,有国民党第八军一个师约一千五百人、罗定部一个团、驻萍乡的一个团,加上长沙守敌约九千人,共计近一万四千人、九千多支枪,这还不算各县地主武装。

而集中在修水、铜鼓和安源,由共产党掌控的武装总计四千余人、两千多支步枪和为数不多的机关枪,其他武器就是梭镖、鸟枪、马刀以及安源工人自己制造的土炸弹,总括起来约有一个师的兵力。

这个数字让毛泽东感到欣慰。一个师毕竟多于过去的两个团,秋收暴动的本钱更厚实,成功的把握更大了。

但潘心源接下来介绍的情况,让毛泽东在欣慰之余,内心感到些许遗憾。

他这个师长,看来是当不成了。

·2·

叶贺大军已经南下,长沙附近的陈烈、李隆光两团也不知是何原因(中共中央没有说)没了音讯,秋收暴动的军事力量只能依靠自身解决。

好在沿湘赣边界江西一侧的修水、铜鼓、安源三个据点,还潜伏着另外约三个团的武装力量可以为秋收暴动所用。毛泽东兴冲冲地来到湘赣边界,原本是准备整编和指挥这几个团,自己当师长,不料师长的人选已经名花有主了。

早在毛泽东到来之前,这三个团在名义上就已经整编为一个师,而且有了一位共产党的师长,只是由于信息不畅,湖南省委还不知道其中的详细信息罢了。

这个师的对外的名字是“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打的是国民党的旗号,师长名叫余洒度。番号不是中共中央给的,师长也不是中共中央委任的,而是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给的。

师部所在地在江西修水,也就是第一团的驻地。

第一团原来叫做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因为曾驻在武昌国民政府的东院,因此也有人称其为国民政府警卫团。警卫团成立的时间并不长,是张发奎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之后的事。团长卢德铭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共产党员,是**向张发奎推荐的,基干力量是**独立团,成员不乏两湖一带的工农运动骨干。

这个团在成立之初就被共产党所控制。团参谋长韩浚是黄埔一期毕业,团政治指导员辛焕文是北京师范大学毕业,两人都是共产党员。与一般国民革命军的“三三制”不同,这个团编有四个营,除第四营外,其他三个营的营长也都是通过共产党组织介绍来的共产党员,连排长三分之一是共产党员,还有一个学兵连,有男女学兵二三百人,都是思想进步的中学或高小毕业生。谭政、何长工、杨得志、张宗逊、杨立三、熊寿祺、陈士榘、谭希林等都是出自这个团。

警卫团原本是准备去参加南昌暴动的。8月2日深夜,团长卢德铭在武汉同时接到来自南昌和九江的两封电报:前一封是共产党通知去参加南昌暴动的,后一封是张发奎命令他速赴九江。不管去南昌还是九江,都要从长江水路顺流向东。

卢德铭决定把部队带往南昌,参加暴动。8月4日,警卫团乘轮船驶离武汉,由于走得很仓促,军需官范树德花八百大洋买的四匹良马还没到,也只好丢弃了。在没有到达九江之前,他们就提前登岸,在江西武宁跨过九宫山脉,抵达南昌附近的奉新县城。这时才得知叶贺部队已经撤出南昌,向南开拔了。

如此一来,警卫团失去了目标,被撂在了半道上,部队的思想一度出现混乱。在开往奉新途中,第三连连长史保亨不愿意参加暴动,密谋把连队拉回武汉,并散布“枪是国民政府的,应送回政府去”,提出“要打倒骑马的”,密谋杀害卢德铭。史保亨的阴谋很快被发现,在到达奉新的当天晚上,卢德铭假意召开军官会议,将史保亨诱至团部逮捕,并把他和另一个参与哗变的排长枪毙在奉新的沙滩上。

哗变虽然被镇压了,但部队何去何从?卢德铭和韩浚、辛焕文商定,三人一起化装离开部队,去找中共中央请示。三人走后,部队交给第一营营长余洒度带领。

余洒度带领部队,一路行军至江西高安附近时,钱、粮都没有了。因天气过热,官兵病者甚多,于是他和二营营长钟文璋、三营营长陈浩商量,决定找个“三不管”(即江西、湖南、湖北三省都管不着的地方)先驻扎下来暂且安身。

在地图上查看一下,符合“三不管”的地方有一个小城名叫修水,在江西境内,于是决定去修水。

·3·

余洒度率领警卫团绕道去修水,西行至武宁时,忽有一哨人马拦住去路。

双方一联络,发现原来是自己人。来者是平江工农义勇队,就是中共中央文件中经常出现的“平、浏农军”中的“平”那一支。他们大约有枪三百支,领头的名叫余贲民。

当时湖南有两支势力较大的农民武装,一支以平江农民为基础,故称“平江工农义勇队”,另一支以浏阳农民为基础,叫做“浏阳工农义勇队”;两只农军都为共产党所控制。

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动员起农民参加革命,主要是农民经济负担太重,不堪忍受地主的压迫。当地湖南地主对农民的收租率高达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农民辛勤劳动一年打下的粮食,自己只能得到百分之三十至四十。借钱的利息一般年息为三分到五分,即年初借地主十元,年底连本带利要还十三到十五元;借粮食则利息更高,实行“借一还二”,即春荒时借谷一石,到新谷成熟时要还二石。

因此,共产党以“减租减息”为号召得到了贫苦农民的广泛拥护,如果再平分土地的话,农民参与的热情就更高了。而地主是不会平白无故地减少自己收入的,更不愿意把自己的土地分给贫农,两个阶级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都建起了自己的武装,农民这一方是自卫军,地主一方是靖卫团。平、浏农民自卫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余洒度见到余贲民,急忙询问平、浏农军的情况。

这一问,余贲民倒出了满腹的苦水。

话还要从浏阳农军说起。与平江农军齐名的浏阳农军的实力,实际上要大于平江农军,全盛时期有队员上千名,枪支数百支,队员有统一的蓝色制服;组织也比较健全,下辖三个大队,每个大队下设三个中队,中队又下辖分队,这在当时的农民军中是比较少见的。

浏阳农军首领是潘心源,他是中共浏阳县委书记。不料,在中共中央部署南昌暴动的时候,中途却突然杀出一位名叫苏先俊的人,要取潘心源而代之。潘心源和苏先俊两人都是湖南浏阳人,原本就认识,“马日事变”的时候两人还共同策划了数万农民包围长沙的事。苏先俊是黄埔军校出身,当过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独立一师学生队指导员,作战训练上肯定要强于潘心源。但潘心源对他的为人却不怎么佩服,认为他是大革命的逃兵(苏先俊曾经有段时间脱离部队),内心并不情愿交出部队。

但是,苏先俊先一步找到武汉的中共中央,拿到了“尚方宝剑”——中共中央的介绍信,信中不仅要他统领浏阳农军,而且日后还要统领平阳农军。中共中央打算将平、浏农军合编成独立团,充实进贺龙的第二十军,然后带往江西参加南浔路一带的暴动(即南昌暴动)。

潘心源尽管内心一百个不情愿,看到中共中央的介绍信也只好服从。于是交出队伍,随同苏先俊一起去平江会合余贲民的平江农军。两支农军在平江汇合之后,贺龙派了手下的参谋来到平江,操办平、浏两家农军合编的事。平、浏两县的共产党组织负责人召开了联席会议,决定两支部队在平江长寿街实施合编。

别的都好说,唯独在由谁当团长的问题上,两人争得面红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