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别急,我家孩子也曾是中等生
825200000005

第5章 我家路路也是中等生 (4)

走到她家门口,小马就打开了门,看见是我,着急地说:“你可算来了,这孩子我是没辙了。这次考试没考好,语文得了一个80分,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了,哭了快半小时,怎么劝也不听,你快帮我劝劝。”房间里隐约传出孩子的抽噎声,大概也听到了她妈妈在和我说话,哭声小了很多。

我听了小马的解释,安慰她不要着急。我走到孩子房门前,轻轻地敲了敲门,说:“豆豆,能给我开开门吗?”房间安静了半晌,一会儿门开了,豆豆满脸的泪痕,站在门边。看着孩子懂事的模样,我心里也有些酸楚。

我走了进去,同事小马赶紧跟进来。“豆豆,为什么哭啊?”我把孩子拉到身边来问。“总是考不好,感觉对不起爸爸妈妈。”孩子一边哭着一边含糊不清地说。

“那你想不想考好啊?”

豆豆不说话,默默地点了点头。

“那好,你要是现在不哭了,我叫路路哥哥帮你一起找找问题出在哪里好不好?”孩子将信将疑地看着路路,擦掉了眼泪。

“路路哥哥比你大呢,他肯定能帮你找到问题的。”我鼓励路路,同时也让豆豆相信路路。

豆豆擦掉了眼角的泪水,和路路一起去房间里写作业。我和小马在外面等。

小马说:“你家路路最近进步挺大的,我觉得他挺爱学习的,晚上只玩一会儿就回家写作业去了。”

我说:“前几天还为没考好哭鼻子呢。不过正是因为这次哭鼻子,我才找到了路路成绩不好的原因。”

小马说:“什么原因啊?”

我说:“其实路路一直在给我们学,没考好就为对不起父母哭鼻子。就和你家豆豆一样。”

“那才好呢!让孩子觉得对不起父母的辛苦,孩子就会好好学习了。”小马说。

“才不是呢。小学阶段成绩并不重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才是最重要的。要让孩子为自己而学,这样孩子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学习。”

小马听后,点点头说:“是的。这才是教育的根本。”

回去的路上,我问路路,“你们俩在里面都说了些什么啊?”路路笑了笑,说:“我就帮她看一看试卷上的错误。还跟她说以后要是考不好千万别哭,分数不好并不能说明你不是一个优秀的人。还有就是读书是自己的事,努力就好了,以后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读书是自己的事。”路路的这句话说得太对了。我知道路路已经树立起了正确的学习目的。

我曾经见过、听过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对父母产生愧疚感是孩子孝顺的表现,他们很享受孩子对他们说“对不起”的幸福,然而他们却从没想过,孩子可能会因此而失去真正的努力动机,他们会为父母而学习,会为给父母争光而努力,他们会压制自己原本的兴趣和本性,并最终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他们原本应该拥有的快乐。

所以,当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优秀对你说“对不起”的时候,除了一句至关重要的“没关系”外,还要让孩子更多地了解分数并不能代表一切,当然学习中可能会有很多有趣的事,如果能挖掘到这些有趣的事,将是孩子的幸福。同时也应该让孩子了解到,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从中找到快乐很重要。

家有中等生小提示

孩子的学习热情来源于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他们应该从学习中获得乐趣的,并享受学习的成果。不应该带给孩子一种“替父母学习,考不好就对不起父母”的心态。在这里之所以用“带给”,是因为孩子拥有这种思想,往往都是父母潜移默化影响的。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让孩子产生“为己所学”的思想。当然,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分数只是一个暂时的说明,它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未来,考不好不必灰心丧气,只要自己确确实实努力过,好的结果一定会来临。

可怕的考前综合征

对学生来说,考试就像人生的“痛并快乐着”的考验,考验的痛苦,以及痛苦之后长长假期的幸福。又到一年考试时了,长大的路路虽然已经有计划地复习,不再在考试的前一晚焦虑了,但那个一直坐在书桌前的身影,似乎也在隐隐诉说着如“大敌”一般的考试,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

“明天又要考试了,我估计今天晚上看书得看到2点了。”

“是啊,考试的前一晚上,我肯定睡不着。起来看书呢,也看不进去,第二天考试昏昏沉沉的。”

“你还昏昏沉沉的,我一到考试就在考场上发虚汗,还老想去上厕所,你说像这种状况怎么办啊?考不好回去又得挨骂!”

……

在公交站台,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带着焦躁不安的神色,忐忑不安地抱怨着。

看着孩子们稚气的脸上带着的与年龄不符的疲惫,我的心都被揪了起来,因为我想到了路路。

路路会不会也像这几个孩子一样在考场上发虚汗呢?

路路在期中或者期末这样的大考前往往会睡不着觉,这个我是知道的。尤其是上了三年级之后,成绩总不见起色,路路的心理压力就更重了。一些平时的小测验,他也往往看书到深夜。

而看路路的试卷就知道,他在考场上发挥得不好,一些平时能够答对的问题,往往在考试的时候出错。这一点,路路的老师也说到过。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路路的成绩差,还因为心理素质不过关。

路路四年级的期中考试,证实了我的想法。

那次考试是全市小学生的一次统一考试,所以学校老师很是重视,每天都会布置很多习题让孩子们回家练习。那段时间路路经常晚上回家看书到11点,学习很是认真、辛苦。在考试的前一天,11点了,我看见路路房间里的灯还亮着,便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

“路路,你怎么还没有睡啊?都这么晚了。”我看着还趴在书桌上的路路有些心疼起来。

“妈妈,明天就要考试了,我睡不着啊,一想到还有很多书没看就很急,而且越看脑袋就越闷。”路路揉了揉已经疲惫不堪的双眼,有些低沉地说着。

“没事,没事,考试都考过多少次了,只要正常发挥就好了。先睡觉吧,养足精神明天才能考好。”我一边说着一边帮路路铺好床,安排他睡下。

本以为一切都会这样过去,然而第二天我却接到路路班主任的电话,说路路在考试时一直在发冷汗,人也虚脱了,老师们把孩子送到了校医院,现在正在校医院休息,让我去接孩子。我请了假,匆匆忙忙地赶到学校。医生说孩子太疲劳了,再加上紧张,没好好吃饭,所以虚脱了。直到这时,我才知道,在路路心里,面对考试有多紧张;我才意识到,我,还有周围的环境,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压力。

实际上,在我们身边,因为害怕考试,当考试来临出现不同反应症状的孩子还大有人在。

对学生来说,考试在他们整个学习和个人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是成绩中等的学生。成绩中等的孩子往往把成绩看得更重,这是中等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因为中等生的父母似乎对成绩更感兴趣。

我经常可以看到沿街走着的学生,在谈论着某次考试中哪道题做错了,哪道题做对了,有时候他们也会谈论面对考试要如何办。一般刚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对考试往往不会在意,除非爸爸妈妈总是提醒他要考试了,否则孩子对这个一学期一次的考核并没有太多的印象。当孩子意识到考试很重要时,“考前综合征”就来了。孩子紧张、疲惫、烦躁,更容易发脾气,用这种心态去面对考试,很难获得好的成绩。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给路路的心灵减负。

那时,路路的心理压力非常大,老师临时安排的小测验,都会让路路手心出冷汗——这是老师告诉我们的。于是,我和路路爸爸在家里不再谈论路路的成绩,也避免谈论其他孩子的成绩。每次路路不管拿回来的成绩单多么糟糕,我们都不加理会。

但是,路路的情况并没有好转,甚至到了失眠的严重程度。我针对这个问题咨询了我的一个做学前教育研究的朋友。朋友听后说:“你们的刻意避免谈论成绩,以及表现出的与以往大相径庭的对于孩子糟糕成绩的容忍,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危险信号。一些敏感的孩子会因此得出父母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结论,还有一些孩子会因此而变得粗暴和反抗,希望父母能够像往常一样对待自己。像往常一样对待他就好,越是刻意,越会伤害到孩子。”

听了朋友的话,我和老公决定在路路面前不再避讳考试,而且互相约定把学生时代考得最糗的事情拿出来说,同时我们虽然谈考试,但从不谈论成绩,不对路路考试做任何期望,他考得好与不好,我们都保持平常心。

除此之外,我们还尽力营造和谐、轻松、温馨的家庭氛围,经常在家里说一些工作上好笑、好玩的事情,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平和的心态,并使这种积极的情绪在不经意间传递给路路。为了能够让路路放松自己的心态,我和路路爸经常在吃完晚饭后,带着路路一起去小区附近的公园散步、聊天,询问他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路路在这种轻松自由的状态下也很自然地把心里的压力、苦恼说出来,这样心理调节就成功了一半。

过了一段时间后,感觉路路明显对考试放松了“警惕”,考试考得好与不好似乎都不会影响他一天的心情了,或许也会影响,但是在后来的日子里,路路再没有发生过考试前一晚不睡,考试虚脱的情况了。

考试时焦虑,不安,甚至害怕考试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造成的,而父母的过多关注和叮嘱会让孩子在无形之间产生一种压力。我专门询问了身边几个孩子学习成绩很好的朋友,问他们在考试前是如何要求孩子的,而他们的回答也很简单,只有一句话:“只要尽力就行了。”父母这样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就好比一颗定心丸,让孩子原本担心、害怕的心安定下来,减少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有些朋友在考试前唠唠叨叨,反复嘱咐孩子,考试要认真,不要马虎。其实,这样的话已经讲了多少遍,在考试前再反复地讲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考试只不过是检测学习成果的一个手段,考试分数的高低也只能说明过去的学习情况,并不能决定未来。在我和路路爸的影响下,路路慢慢地学会了放开自己,摆正心态,能够很平静地参加考试,而这一习惯在路路以后的学习生涯中给他带来了很多好处,为他在各种重大的考试中调整好自己,轻装上阵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家有中等生小提示

当考试来临时,即使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也会紧张,而中等生往往背负着更大的压力,所以心情会出现小的躁动。所以作为父母最好不要去打扰孩子,吵闹的复习环境将使孩子心情烦躁,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复习效果,也不要给孩子太多关注,不要一会儿给孩子冲杯热牛奶,一会儿给孩子送块西瓜,甚至在孩子旁边陪读,这种过度关怀孩子的做法会使孩子产生压力,一切平平淡淡如同往日,并适时地带孩子出去轻松一下,减少心理压力。

不爱问问题的中等生

中等生一般不经常向老师提问。很多中等生觉得,与其问老师或同学问题,不如自己冥思苦想。可是,孩子的苦思冥想却不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而且花费的时间更长。所以,重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有勇气向老师提问,是巩固孩子学习成果的关键。

经常听见有的家长向老师抱怨:“孩子不爱问问题,不管问题多重要,也从不肯问别人,就靠自己‘死’想,这是怎么回事?”而老师们也会在办公室里讨论那些不爱问问题的孩子:“孩子成绩中等,课堂上看他们的神色就知道有些地方没听懂,讲课过程中不能照顾到这些孩子,原以为下课了这些孩子会来问,结果怎么等也不来问。平时上课即使走到他们旁边,也不会问,也不爱说话,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哪?”

对于课堂上不懂,下课又不爱问老师或者同学的孩子,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非常焦急,可是孩子却有自己的主意,不论父母怎么说,改变都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