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2:8岁前,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好性格
827300000022

第22章 我的孩子不合群! (4)

“这得慢慢来,比如,你得告诉豆豆该如何对付大孩子的欺负,也要告诉他小姑娘被他欺负了是什么样的感受,最重要的是要提高他的自信心。我觉得豆豆欺软怕硬和他有点自卑有关……”

“与自卑有关?”

带着豆豆,我一路走,一路想,快到家时,我问豆豆:“你的玩具被那个大孩子抢走,你是不是很愤怒?很伤心?”豆豆看了看我,点了点头。然后我又对他说:“那你知不知道,那个小姑娘被你欺负,她也很伤心?就像你的玩具被人抢了一样。”豆豆又看了看我,点了点头。

“那你下次能不能不欺负小姑娘了?”我乘机问道,这一次,豆豆没有说话。我知道,他已经明白自己不对了,便又对他说:“如果下次那个大孩子再欺负你的时候,你可以去和老师说,或者让你的好朋友帮你,不让他抢你的东西。如果老师不在,你可以大声喊叫,让同学都知道他要欺负你,那样他就不敢了。”

“嗯!”那天之后,我也开始注重对豆豆的肯定和赞美,千方百计改变他的“欺软怕硬”。

工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之后,豆豆“欺软怕硬”的行为有了很大改观。有一次,那个霸道孩子想要欺负小姑娘的时候,豆豆竟然还站出来去帮助那个小姑娘。

7.别人玩时总捣乱

——合理引导孩子的捣乱行为

周末,妈妈带着依依去商场购物。商场里有一个游乐场,很多小孩都在玩。妈妈看到邻居也带着她儿子林林在里面玩,就说:“正好,让这两个孩子一起玩吧!”

“是啊,我们也好休息一下,聊聊天。”邻居很乐意。

在她们聊天的时候,妈妈却发现依依并没有和林林一起玩,而是一个人站在那里看着他和另外的小朋友在玩。

依依妈妈正觉奇怪,却见依依走过去,把林林搭好的积木一把推倒,随之踢得老远,差点打到别人。林林当时就哭了起来。

“依依,你怎么能这样呢?赶紧给我出来。”妈妈很生气,把依依从游乐场里抱出来,不让她进去玩。

可没过多久,依依从旁边捡起一个玩具球,扔在了林林他们搭起的积木上。哭声再次响起……

“这孩子,怎么这么调皮呢?一个女孩子,怎么跟男孩一样调皮?”依依的妈妈很无奈。

案例深度解析

依依不愿和林林玩,可看到林林和其他小朋友玩,就故意跑过去把他们搭好的积木推翻。一次这样,两次这样,如果有第三次,估计依依还会去做。很显然,依依是在捣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捣乱,也是孤僻心理的一种表现。

其实,孩子的捣乱行为并不少见。3~5岁的孩子身上更是常见,具体表现为喜欢搞破坏,对着干,不让别人好好玩,让他和别人一起玩他又不愿意等。很多父母觉得孩子这是调皮,但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孩子长时间处在“捣乱”心理的控制之下,性格就会变得越来越孤僻,不合群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很有可能出现自闭倾向。

孩子这种“捣乱”心理是如何出现的呢?

(1)补偿心理。

孩子最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一旦他们的需求无法满足,就会制造一些“动静”出来。如“捣乱”。现代的父母一般工作很忙,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所以父母在家的时候,孩子就会想方设法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比如做鬼脸、唱歌、吵闹、扔东西、跳来跳去,甚至给别的小朋友“捣乱”。本文中的依依就是因为母亲和别人聊天,没有关注到她,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2)发泄不良情绪。

有些孩子想占有某些东西却无法如愿,心里不高兴,就会以“破坏”“捣乱”的方式让占有这些东西的人同样无法享受。比如在幼儿园,有些孩子就想让老师只关注自己,当老师把注意力放在另外的孩子身上时,他可能就会用“诬告”“打架”“责骂”的方式让那个孩子无法享受老师的关怀。

(3)忌妒心太强。

忌妒心强也是导致孩子喜欢捣乱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看到别的小孩积木搭得比他搭得好,就过去踢一脚;听别人唱歌比他唱得好听,就过去推别人一把……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不让别人把自己比下去,让自己颜面扫地。

心理学家支招

很显然,喜欢捣乱的孩子不讨人喜欢。捣乱是一种心理上的障碍,如果不及时进行引导,很有可能会出现心理疾病。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应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及时采取措施,否则将会给孩子的未来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具体该使用哪些措施来纠正呢?

(1)多关心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捣乱是因为缺乏关注,那么父母应该多关心孩子,比如多和孩子聊天,遇事多问问孩子的意见,有时间多陪陪他。很多父母经常出差、应酬,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所以更要抓住机会和孩子交流,让他知道你一直在关注着他。

(2)培养孩子的共享意识。

由于父母的溺爱,孩子行事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有共享意识,看见别人有自己没有的,就想占为己有。如果无法得逞,就会捣乱。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情况,就应该帮孩子学会共享。比如有好东西吃的时候,不要让他全部吃完,提醒他要给他人留点;有好玩的玩具也不能给他一个人玩,告诉他要和小伙伴一起玩,否则就没收。

(3)教孩子学会欣赏。

欣赏别人就是看到别人的长处,并肯定这些长处。如果孩子不懂欣赏,就会忌妒。父母在引导的时候可以使用类似的话语,比如“你看看他的积木搭得是不是比较稳”“他在对待老师的时候是不是更加礼貌”“他是不是更容易和小朋友分享玩具”等。

他山之石

父亲姓名:元岗

职业:铁路职工

儿子姓名:元元,5岁

我是一名铁路职工,爱人是邮递员,每天工作都很忙,所以就把儿子元元寄放在他爷爷奶奶家,让爷爷奶奶和保姆照看。去年元元还是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虽然有些文静,但至少不调皮,能和周围的小朋友玩到一起去。

今年他5岁了,最近一段时间,他的行为让人觉得有些奇怪,总是喜欢看别人玩,然后乘机去捣乱。比如把别人的玩具偷偷藏起来、故意推搡别人、躲在背后吓唬别人等,好几次都把邻居小朋友吓哭了。尽管爷爷警告多次,却无济于事。

“这孩子到底怎么了?”有一天我和我的同事聊到了这个问题。

“我估计你的孩子是缺少关注了。他这么做,无非就是想引起你们的注意。你可以试着多关心他,看会不会好点。另外,叫他的爷爷奶奶也多花点时间陪他,不要只让保姆一个人和他玩。”听了同事的话,我觉得有点道理。

第二天正好休息,我推掉了应酬,带元元去了他一直想去的动物园。在动物园看到一只羚羊孤零零地站在一个角落,我就随口说出:“这只羚羊真孤单啊。”没想到,元元点了点头,说了句:“是的,就像我一样。”

听了孩子的这句话,我内心很不舒服。不过这也证实了同事的话有道理。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和妻子商量好,每周末都必须有一个人来陪他,如果两个人都没时间,就另找一天带他玩。总之不能让孩子连续一个星期见不到自己的父母。

我发现元元渐渐变乖了,捣乱的行为也在慢慢减少。那个乖巧、文静的元元又回来了。

8.一点小事就打架

——引导冲突型宝宝

最近,丁丁的妈妈很苦恼,丁丁越来越不听话了,而且还很“好斗”,动不动就要和别人动手,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小事,也要“动胳膊动腿”。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丁丁去幼儿园。一个小朋友从里面跑出来,一不小心撞到了丁丁,那个小朋友的速度并不快,丁丁也没被撞倒,更不用说受伤了。

那个小朋友连忙向丁丁道歉。别人都以为丁丁会说“没关系”。可他没有,伸手就把那个小朋友推倒在地,那个小朋友顿时哇哇大哭起来。

老师赶过来,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就要求丁丁向那个小朋友道歉。丁丁的妈妈也觉得丁丁不对,同样要求丁丁跟那个小朋友说对不起。丁丁只好勉强向那个小朋友道了歉。

可是后来,丁丁一直都在找那个小朋友的荐儿,一副很不服气的样子。

丁丁还总和小朋友发生冲突。本来玩得好好的,就因为一些小事,要么把别人推倒在地,要么自己哇哇大哭。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玩。这样一来,本就不合群的丁丁更不合群了。

丁丁的妈妈很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案例深度解析

丁丁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和小朋友发生冲突。父母觉得这是孩子脾气过于暴躁的原因,实际上不然,这是孩子有“冲突型”心理的一种表现。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孩子。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对着别人大喊大叫,有的喜欢挡住小朋友的去路,有的故意抢走别人的零食,有的把别人的鞋子扔进垃圾桶,还有的用鞭炮吓唬别人。当然,这种冲突不仅仅与小朋友,与大人也是如此,如与父母顶嘴、吵架,都属于这种冲突的表现。

通常,孩子3岁以后,这种“冲突型”的表现越来越多,5~7岁达到顶峰。8岁以后,孩子就会慢慢懂事,“冲突型”的表现也会慢慢变少。

那么,孩子身上的这种心理是如何出现的呢?

(1)受对抗的家庭氛围的影响。

很多家庭的整体氛围并不是很好,比如父母之间经常吵架、父母和爷爷奶奶之间关系不好、父母离异、邻里关系很僵等。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让孩子养成一种不好的习惯,遇到问题,需要用冲突、对抗的方式来解决。而当他和小朋友之间产生矛盾时,自然就会用这种方式来解决。久而久之,也会对矛盾特别敏感。

(2)不安全感因素的困扰。

孩子欺负别人常常是因为他心中有不痛快或不安全感,比如害怕别人抢走自己的玩具、害怕老师责骂自己、害怕妈妈会离开自己。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孩子和别人产生冲突之后,单纯地责骂孩子,这反而加重了孩子内心的不安全感,冲突就会变本加厉,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3)父母的过分保护。

当孩子与周围小朋友发生冲突时,很多父母明显偏袒自己的孩子,给孩子过分的保护。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有靠山”“出了事情父母会解决”,从而肆无忌惮,加大自己和周围人之间的冲突。

心理学家支招

据统计,近几年,因为独生子女的普及,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导致有“冲突型”心理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经常为一些小事和小朋友发生冲突,动手打架。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类型,你就需要多花点工夫帮他纠正不良心理了。

要知道,“冲突型”心理不仅会让孩子被周围的伙伴排斥,影响其交际能力的发展,还会像案例中的丁丁一样越来越不合群,越来越孤僻。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

为此,心理专家提出警告,必须尽早对这些孩子的心理进行引导和纠正,否则后患无穷。如何帮孩子远离“冲突型”不良心理呢?

(1)引导孩子积极思考。

当孩子出现“冲突事件”时,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进行积极的思考,这件事我错在什么地方、对在什么地方,下一次应该怎么做比较好等。引导孩子学会思考、提高其正确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引导孩子时,语气一定要温和。

(2)给予关心法。

当你的孩子“没有安全感”时,父母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注。比如利用一些机会给孩子买个玩具、带孩子去吃一顿大餐、带孩子出去旅游。让孩子知道,尽管父母工作很忙,但还是爱你的。

(3)情绪发泄法。

当孩子因为和小朋友产生冲突而情绪不佳的时候,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把这种情绪发泄出来。可以带孩子去跑步,也可以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学习体会别人的情绪并承担后果,比如道歉、弥补等。

他山之石

父亲姓名:任朝

职业:人力资源主管

儿子姓名:当当,5岁

我的儿子当当今年5岁,原本挺乖的孩子却在最近几个月里变得很调皮,不是和他的爷爷奶奶顶嘴,就是和幼儿园的小朋友打架。有一次,他做错了事,他妈说了他几句,他竟然赌气一晚上没吃饭,甚至连着几天都不和他妈说话。

这种脾气让我很难接受,小小年纪,这么下去那还了得?就在我寻找方法来“整治”孩子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更加难以接受。

那天,他在幼儿园吃饭,坐他旁边的小朋友不小心把一粒米饭掉在他的鞋上。那个小孩正准备蹲下去把米饭捡起来,当当竟然把一整碗米饭倒在了那个小孩头上。那个孩子马上就哭了起来。幸亏米饭不是很烫,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事后,幼儿园的老师批评了当当几句。当当不仅不道歉,还认为老师偏心,一气之下就把放玩具的箱子掀翻了,玩具撒了一地。

晚上回家,我真的想揍他一顿,可一想我们平时由于工作忙,很少陪他,就强忍心中怒火和他讲道理,告诉他自己错在哪里、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该怎么处理。最后,我还因为平时陪他时间少向他道了歉,并承诺,下次如果有时间休息,一定带他出去旅游。

听到我的道歉和承诺,当当脸上露出了难得的微笑。睡觉之前,他偷偷告诉我:“爸爸,我知道自己错了,我下次一定改。”

听了当当的话,我觉得自己没有发火是明智之举。

尽管此后当当还是表现得有些“抵抗”,但激烈程度明显下降,次数也越来越少。而且每次“对抗”之后,都会主动承认错误。

当当正在正确的路上前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