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2:8岁前,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好性格
827300000003

第3章 孩子变成了胆小鬼 (2)

一般来说,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多多少少都有“恐惧心理”。随着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的增多,从懵懂到初步认识,他们恐惧或害怕的东西也会增多。不同年纪的孩子所害怕的是不同的,如2岁时,惧怕情绪增强,主要是听觉恐惧,如汽车的声音、雷声、动物啼声;在视觉上的恐惧则是怕庞然大物的出现,如突然驶来的卡车、夜晚的黑暗。

此时的孩子,由于心理意识已经开始发育,并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基础,所以会判断哪些事物安全,哪些事物不安全。既然有了判断危险的能力,必然导致孩子出现“不敢尝试”的胆小情形。感觉安全的就敢于尝试,不安全的就不敢尝试。这类孩子通常会被父母“一棍子打死”——我家孩子胆小怕事。

事实上,孩子之所以看起来胆小,不敢尝试新事物,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1)处于自我保护的本能。

对于小孩子来说,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不断接触危险事物的过程,如,学走路会摔跤,洗澡会呛水等。当孩子再次面对新的环境、陌生的人时,这些已有的经验就会让孩子不仅非常小心,而且十分担心,所以表现得胆小、退让。这是孩子本能的自我保护行为,如一些孩子只吃自己习惯吃的食物、穿自己经常穿的衣服、和熟悉的小朋友玩耍等;而对于陌生的事物,他们会本能地拒绝。

(2)尝试之后留下心理阴影。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好奇心强,总喜欢尝试一些事物,比如看到父母切水果就觉得好玩,于是也拿刀子去切,结果切到了手,此后就再不敢摸刀子了。这是由于尝试的结果让孩子受到了伤害,所以孩子对这种事情产生了恐惧心理。

(3)不适感产生抵触心理。

孩子怕什么事物,可能与之前接触这类事物时所产生的不适感有关。如孩子怕水,可能因为以前洗澡时,水从头上冲下来让他喘不过气,从而产生抵触的情绪。所以,父母再让孩子洗澡时,孩子就会哇哇大哭,执拗地不愿意去。

此外,还有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有恐惧心理、不敢尝试新事物,主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过于敏感,其所作出的反应超出了应有的限度。孩子为何如此敏感呢?这既与孩子个性有关,也与母亲孕期过度紧张、焦虑以及生产时的难产、剖宫产等有关。

心理学家支招

孩子怕新鲜事物,不敢尝试,是正常儿童发育中的一种体验,是儿童的一种健康反应。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是惧怕心理的反应,是孩子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自我说服力来接受突然面对的情况。当然,孩子有惧怕心理,也与父母过度保护有关。一些父母过度保护,使得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内心脆弱、胆小或者自卑。这种情况比较多地出现在2~5岁的孩子身上。也有的孩子上学之后还是不敢去尝试一些平常的事物。

通常,惧怕心理会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与年龄的增长有所缓解,但如果惧怕严重而持久,焦虑、好哭、敏感,那就是适应不良的异常反应,应请专业的心理医生治疗。

为了防止孩子惧怕心理越发严重,父母一定要注意教育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大声训斥孩子,因为小孩子易受条件反射的影响。父母越大声训斥孩子,孩子可能就会越紧张或害怕。

除此之外,对于有惧怕心理的孩子,父母应该以引导为主。如有必要,可采取以下方式帮孩子消除惧怕心理。

(1)条件反射法。

如果一个孩子在某些事情上不敢尝试,如不敢下水,父母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来矫正孩子的惧怕心理,鼓励孩子试着去做他害怕的事情。比如,可以往孩子身上洒水,与孩子玩泼水游戏,逐步消除孩子对水的恐惧心理。案例中的圆圆怕水,父母就不应该强制她进去游泳。但可给孩子养一条金鱼,或买一些漂亮的鹅卵石、水草等放在水里,引导孩子去接触水,减少对水的恐惧心理。

(2)提高孩子的心理愉悦度。

孩子高兴、情绪良好时会胆大一些。因而,要让“不敢尝试型”的孩子变得能大胆,可在让孩子尝试某一件事前提高他们的心理愉悦度。比如,游泳时要选择舒适的地方,如露天泳池。那里的水经过阳光的照射,很暖和。孩子感到舒服,就不再怕下水了。

(3)示范脱敏法。

当你发现孩子在某些事情上不敢尝试的时候,你要明白,他们之所以不敢去做,是因为怀疑这些事会给自己带来伤害。如果父母这时能够亲身去尝试一下,打消孩子内心的顾虑,给孩子“积极的正面模仿”,估计孩子就会大胆地去尝试了。

如矫正孩子对水的恐惧,可带孩子到游泳池去看别人游泳、带孩子划船,之后再慢慢抱孩子下水、给孩子浇水、用手托着孩子浮在水面……如此让孩子逐步接近水,孩子就会由怕水而变得爱水了。

(4)不要给孩子设置心理禁锢。

什么叫给孩子设置心理禁锢?简单地说,就是给孩子设定一些条条框框,告诉孩子哪些东西可以尝试,哪些东西不行。比如,我们常常听到身边的父母说类似的话:“这是羊肉,你没吃过的。”“这是平衡木,你以前没玩过的。”“这个橘子是酸的,不是你喜欢的甜的。”父母这样做只会打消孩子尝试的积极性。所以,当孩子想要尝试一些事物时,家长应该尽量放手,让孩子自己来了解哪些可以玩,哪些不好玩。当然,这是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

(5)不要怀疑孩子尝试的能力。

很多父母总是习惯性地问孩子:“你敢去试试看吗?”表面上看,父母是在为孩子考虑,让他自己去判断,但实际上,这句话无异于告诉孩子:“你面前的这个事情可能有危险性,如果你要去尝试,就得有足够的胆量。”这么说,一些本来就胆小的孩子必然会摇头,拒绝尝试。而再次遇到,他们也会本能地拒绝。

一旦养成了“不敢尝试”的坏习惯,孩子就缺少冒险精神与创新精神了。因而,作为父母,在帮助孩子规避一些有潜在危险的东西时,也要尽量多给孩子自由,鼓励孩子勇于尝试一些新事物。

他山之石

爸爸姓名:彭刚

职业:私企老板

儿子姓名:加鑫,5岁

我们家加鑫虽然是个小男子汉,但胆子非常小。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不敢碰水。

夏天的周末,我带他去公园散步,看到很多小孩子都在喷泉边玩水。我也鼓励加鑫加入进去:“加鑫,勇敢地去玩,只要你不摔倒,不会有危险的。”

听我这么说,原本跃跃欲试的加鑫却退缩了回来,嚷嚷着要回家。

“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我刚才的话吓着他了?”边往回走我边思考。

突然,我停住了脚步,告诉加鑫:“鑫鑫,爸爸还是想去喷泉边玩,那里比家里凉快。你陪爸爸去好不好?你要是害怕,就在边上站着,看着爸爸玩,好不好?”

加鑫没有说话,眼里明显还有恐惧,不过听说自己不用进去玩,还是跟了过来。

我就一个人进去玩,还和其他小朋友做游戏。加鑫一直在旁边看着,两眼盯得很紧,生怕我溜了。过了好一会儿,我听见加鑫在喊我:“爸爸,我……我也想玩……你拉着我好不好?”

我的目的达到了。

尽管开始他还是非常担心,喷泉水落到身上会颤抖一下。但慢慢地,这种情况越来越少,特别是在周围小朋友的带动下,他的兴致越来越浓,玩得非常高兴。

有了这次的经历,他对水的恐惧减少了很多,甚至有好几次还跟着我去游泳、钓鱼。

3.不敢一个人去洗手间

——合理引导刺激型胆小的孩子

晚饭过后,童童一家人都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看了一会儿,童童却开始“捣乱”。

“妈妈,我要尿尿。”童童怯生生地说。

“去呗,又没有人拦着你,赶紧去,尿完了就早点睡觉,明天还要去幼儿园呢!”童童妈眼睛都没有离开电视。

童童见妈妈没怎么理会自己,便跑到沙发的另一边,对爸爸说:“爸爸,我要尿尿。”

童童爸觉得有些奇怪,转过头来对他说:“卫生间就在那里,门开着,你去尿呗,不用跟我报告。”

没想到,几分钟过去了,童童还一直站在沙发后面,一脸委屈,眼泪都掉下来了。

“童童,你怎么了?”童童妈觉得很奇怪,“身体不舒服吗?”

“不是……我要尿尿……”童童边哭边说。

“这么长时间还没尿啊,你为什么不去卫生间呢?”童童爸也转过身来。他明显觉得事情不对劲。

“我怕……我不敢去……妈妈,你陪我去,好不好?”童童使劲拉着妈妈的手,把她往卫生间拽。

“为什么童童不敢去卫生间,他以前可是一个人去的呀?”童童睡觉之后,童童爸问童童妈。

“我也不知道啊。难不成是你昨天在卫生间发现了一只老鼠,把他给吓着了?”童童妈极力回忆后说,“除了这个理由,我真的想不到还有什么原因让他这么害怕卫生间了。”

第二天,妈妈问童童为什么不敢去卫生间,他的回答正是:“卫生间有老鼠。”

为什么童童的胆子这么小?

案例深度解析

孩子胆小的表现不同,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童童的胆小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遭到某些惊吓、刺激之后才出现的。这种胆小仅仅局限在曾经受到的惊吓、刺激方面,所以属于“刺激型”胆小。

在2~7岁的孩子中,“刺激型”胆小的情况比较普遍,因为这时的孩子有了一定的判断力和明显的记忆力,能记住生活中的小事。比如,有的孩子被狗追过之后就开始害怕狗。

孩子如果胆小,在看到害怕的事物时,通常会有呼吸加快、心跳增速、表情紧张、向后退缩或躲藏的表现。而孩子受了“刺激”,再见到害怕的事物时,通常也有这些表现。如果你发现孩子有这类表现,就要小心些了。

那么孩子的“刺激型”恐惧是如何产生的呢?是由于哪些原因,才让孩子一受刺激就紧张害怕呢?通常,“刺激型”胆小的形成与他的经历和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分不开,这种经历使刺激物(如黑暗、医生)和反应(恐惧表现)之间建立了一种非常稳固的联系。当孩子一见到相应的刺激物时,就会立刻产生特定反应。有的孩子被幼儿园小朋友打了之后,就开始害怕去幼儿园;有的孩子被父母吓唬“再不听话,鬼来了”后,就会怕鬼。

现在,我们就来好好分析下原因。

(1)有过不快的经历。

在好奇的驱动下,3岁左右的孩子多探索欲强,什么事情都想去看一眼、摸一下。当孩子“探索”世界时,经常会发生意外:因为玩水而摔倒、因为抓鸡而被抓伤……这些意外一旦出现,就会让孩子意识到:“这些东西会伤害到我。”再加上父母或者周围人的劝告:“以后再也不要这么做了”,“刺激型”胆小的情况就会越发明显地表现出来。

(2)个性敏感而受到刺激。

有些孩子表现得非常敏感,大人无意间说的一句话都可能让他受刺激,继而产生胆小的情况。比如,有的家长无意中说到卫生间有很多蜘蛛网,敏感的孩子就会开始害怕:“在上厕所的时候,蜘蛛会不会咬我?”“会不会像动画片里的蜘蛛一样用蜘蛛网把我捆起来?”

(3)教育方式不当。

与孩子相处时,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常常用不当的方式与孩子相处,如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一些父母往往吓唬孩子:“你要是不好好吃饭,一会儿警察叔叔就来把你带走了。” “你要是不在9点之前睡觉,大灰狼就会把你叼走。”父母的目的是让孩子听话,但这种方式,却让胆小的种子悄悄埋入孩子的内心。如一吃饭的时候就会想到警察叔叔;晚上9点之后,就会想到可怕的大灰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