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2:8岁前,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好性格
827300000008

第8章 让害羞宝宝大方起来 (2)

早晨,妞妞背着一个装着零食、水、小人书的小书包,和妈妈一起出发了。一路上,妞妞还在不停地问:“妈妈,你的袋子重不重,要不要我帮忙?”妞妞懂事的样子惹得周围人纷纷羡慕妞妞妈妈有福气,女儿这么小,就已经是一个贴心的小棉袄了。

到了植物园门口,妞妞妈妈的同事也都先后带着孩子来了。

几家会合后,场面就变得热闹起来。几个年纪相仿的孩子很快就打成了一片,纷纷拿出自己的玩具“交换”着玩,甚至开始模仿电视节目中超人的样子,向对方“宣战”。就在这一团乱的时候,妞妞妈妈却发现,妞妞竟然站在自己身边,并没有加入到这场“战斗”之中。

“妞妞,怎么不去和小伙伴玩呢?”妞妞妈妈问她。

妞妞摇了摇头,拉着妈妈的手,使劲地把她往人少的地方拽:“妈妈,我们到那边去玩。”

“为什么啊?和这些阿姨待在一起多好啊?还有这么多小朋友,你不是要去看小蜜蜂采花蜜吗?你可以邀请小朋友一起去啊。”妞妞妈妈鼓励着。妞妞却嘟着嘴,一声不吭,一副很委屈的样子。不管谁劝她,她都不愿意去。

一天下来,她几乎一直拽着妈妈的手不放。即便妈妈上厕所,妞妞也都会跟进去。其间有一回,她在旁边看牡丹花,转头却没看到妈妈,便放声大哭起来,任凭那些阿姨怎么哄都不行,直到妈妈回来才止住哭泣,紧拽妈妈的手,一刻都不放下。

现在,妞妞的妈妈很纠结:妞妞这是害羞吗?我该如何让害羞的妞妞懂得交际、和小伙伴自然地融在一起呢?

案例深度解析

妞妞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她个性比较内向,一见生人或一去人多的场合就害羞。

通常,性格内向或胆小的人都比较害羞。与外向型的孩子相比,他们更易受“环境效应”的影响。什么是“环境效应”呢?所谓“环境效应”,就是对环境的变化适应能力差,具体来说,就是指一个人如果处在和自己记忆中相同或者类似的环境之下,内心的愉悦、记忆能力、潜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相反,如果处在和记忆中不同的环境之下,就会变得不安、扭捏、思维能力下降。

对于像妞妞这种有些内向、认生的孩子来说,最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其突出的表现就是一到人多的场合,或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就喜欢黏着自己的家人。

那么这些孩子为什么在受到“环境效应”影响的时候会出现这些情况呢?

(1)与父母气质有关。

气质是孩子3岁前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是从父母身上遗传来的,终生难以根本改变。如父母中一个内向,孩子就比较内向、文静。而胆小内向的孩子多害羞、与世无争,但这样的孩子比较怕人多的场合或不熟悉的环境。

(2)缺少人际交往的心理历练。

如果孩子本来就内向,又很少有机会到人多或陌生的场合,必然一到一个陌生环境就紧张、不安,具体表现为见人说话脸红,甚至向父母后边躲藏。当然,也有的孩子会紧黏着父母,一步不离。

(3)消极思维模式效应。

一般外向型的孩子行事前不会考虑太多。但内向型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会瞻前顾后,考虑很多,而且考虑问题比较悲观、消极。换言之,就是思维模式比较消极。如,一到人多的场合,内向的孩子会这么想:“人这么多,我说什么好?如果我说错话了,大家都会取笑我!”正是消极思维模式的效应,让内向型的孩子不敢说不敢做,甚至有些退缩行为。

(4)受环境效应的影响。

心理学家认为,现代社会的孩子从3个月之后就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反馈意识。这里的环境包括周围的人、物品、声音、光线等因素。身处一个陌生的地方,母亲不在身边,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环境的改变,都有可能给他的心理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和困惑。

心理学家支招

对于婴幼儿,特别是3到8岁的孩子来说,害羞是非常正常的一种表现,如,害羞的孩子怕去陌生场合,一见生人就表现得非常拘谨。

你家中有害羞的孩子吗?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内向,而且过分害羞,你就需要多加注意了。因为孩子过分害羞,会妨碍孩子正常社会交往的发展能力,此外,还会让孩子沉默、胆小、缺乏自信、没有主见等,不利于孩子的个性成长。

家有害羞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改造呢?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是这样做的:家中一来客人,就会让害羞的孩子待在房间内,或是当着客人的面说孩子害羞,不如某某孩子好。建议父母们最好不要这样做,因为这是给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这标签会给孩子不良的心理暗示,让孩子认为自己就是害羞的孩子,从而难以积极主动地去作改变。

如何让孩子尽早走出“内向型”心理误区,帮助孩子更好、更有效地融入周围的环境呢?

(1)给孩子积极的“环境效应”。

如果您的孩子内向、害羞,就让孩子多与外向的孩子交往。如,在小区的邻居中给孩子找个外向的小朋友,或让幼儿园老师多安排外向大胆的孩子和他一起玩。这样就能给孩子积极的“环境效应”。为何要这样呢?因为很多孩子害羞就是缺少积极的环境效应,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时间长了,相信你的孩子会受“外向型”的孩子心理的影响,从而变得开朗,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外向一些。

(2)减少心理对抗。

当孩子不接受一个新环境时,产生心理对抗是毋庸置疑的。如果父母能够很好地减少这种心理对抗,就能有效地引导孩子走出“内向型”的心理误区。要想减少孩子的心理对抗,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提高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尝到新环境的“甜头”。比如新幼儿园里有好玩的玩具、新公园里有很多可爱的小狗、新家里有更大的电视等。

(3)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如果孩子害羞,父母在带孩子会客或家里来客人之前,一定要帮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如和孩子一起收拾房间,准备接待客人。同时,要告诉孩子有多少客人、都有些什么人、孩子到时应该如何做。之前可进行模拟演练,在模拟演练中,父母可扮演客人的角色,让孩子扮演主人的角色,这样孩子就掌握了问候客人、给客人拿水果等基本的常识,客人来时,孩子自然就能轻松地应对了。

(4)让孩子当“小司令”。

如果家有内向型害羞宝宝,可以帮助孩子找几个年龄比较小的小孩,让他们和你的孩子一起玩。这样,在孩子们做游戏时,你的孩子就会占据主动的位置。不管是玩什么游戏,出什么主意,他都会自然地成为孩子中的“小司令”。久而久之,就能走出“内向型”的心理误区,时间长了,自然就会不害羞了。

他山之石

母亲姓名:万芳

职业:小学教师

女儿姓名:思思,4岁

我女儿叫思思,是个有些内向害羞的孩子。在家还好一点,一出门就黏着我。思思在幼儿园中比较害羞,因此不喜欢与同学玩,总是一个人待着。她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觉得奇怪,也有霸道的小朋友总欺负她。每每受欺负后,她总是大哭不止。

记得有一次,幼儿园的一个小朋友抢了她的玩具,她大哭不止,硬是要幼儿园的老师带着她来找我。找到我之后,她扑进我的怀里委屈得大哭,弄得幼儿园的老师非常不好意思,连连跟我道歉说没有照顾好思思。

其实我知道,并不是幼儿园的老师没有照顾好思思,而是思思太内向害羞,以至于不知如何与小朋友交往。

“这样下去可不行,看来我得改变做法了。”晚上回到家,我对思思爸爸说道。

“是啊,这样下去,等她长大了也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你打算怎么办?”思思爸爸反问道。

“还没想好。”我说。

不过,两天之后,我就想到了办法:不理她。那天,她又和一个小朋友发生了矛盾,大哭不止,幼儿园的老师给我打电话,让我过去看看。我去一看,原来是吃饭时旁边的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饭粒撒到了她的裙子上,她不干,非要让人家赔。幼儿园的老师来劝,她不但不买账,还哭闹起来。

了解到事情的缘由之后,我脸色一沉,对思思说:“以后这种小事情不要再来找妈妈了,你自己解决吧。妈妈那边还有那么多哥哥姐姐要照顾呢。”

听了我的话,小思思一脸茫然,委屈得想要扑进我的怀里大哭。我却推开了她,离开了幼儿园,身后顿时传来号啕大哭的声音……

一周后的一个晚上,思思的心情看起来很好。我试着问她:“最近怎么样?小朋友还抢你的玩具吗?”

“没有,我今天先把我的玩具给她玩,她也给我玩具玩,我们现在是好朋友了。”

听到她的回答,我放心了,看来我的做法是正确的。果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一直坚持下来。思思的内向也就慢慢消失不见了。

3.奇奇喜欢躲在妈妈背后

——帮助认生宝宝

今天是周末,奇奇的毛衣小了,奇奇妈妈决定带她去附近的商场买件小毛衣。没想到却在商场遇到了自己的闺密王云云。

“奇奇,这是王阿姨,快叫阿姨好,你那个芭比娃娃可是王阿姨买的!”奇奇妈妈拉着奇奇的手说。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奇奇竟然一步步地退到了自己的身后。

“奇奇,怎么把阿姨给忘了呢?快叫阿姨,一会儿阿姨给你买好吃的!”

“妈妈,回家……妈妈,我回家……”

奇奇大喊大叫要回家,这叫妈妈感觉很没面子。

“奇奇,快叫阿姨,不能没礼貌,知道吗?妈妈最不喜欢没有礼貌的孩子了。”

“哇……”一听妈妈这样说,奇奇大哭了起来。

“奇奇不要哭,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要哭了!”一看孩子哭了,王云云赶紧去买了一个冰淇淋。

“云云,不好意思,唉,这孩子跟你家强强差远了,每次见生人总这样。每次去你家,你家强强都主动叫我,我家孩子太没礼貌了!”

奇奇是没礼貌吗?

案例深度解析

孩子一见陌生人就向身后躲藏,或者不跟陌生人打招呼,这不是因为没礼貌,而是由于孩子认生。

如果你仔细观察,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奇奇这样的孩子。如果家里没客人,或没见陌生人,这些孩子表现得很大胆,但一见陌生人,他们就像换了一个人。比如有的会突然害羞,躲在妈妈身后偷偷地张望;有的则会哭喊着跑到妈妈跟前或向妈妈怀里钻。案例中的奇奇便是如此。

孩子为什么会认生呢?心理学家认为,认生是孩子认识能力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记忆变化。它意味着孩子在感知、辨别和记忆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比如能够区分熟人和陌生人,能清楚地记得不同人的脸;同时也说明孩子在情绪和人际关系发展上有了重大变化,比如对亲人与陌生人的态度截然不同。

孩子认生有多种原因,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1)个性的因素。

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相同,有的内向、害羞、退缩;有的则是活泼、大方。相比较而言,性格内向、害羞的孩子,要比性格外向、大方的孩子更易认生。

(2)缺少安全感。

婴儿是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不断成长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对父母与家人自然会产生一种依恋之情。只要父母家人在旁,就觉得安全;如果出现生人,就会焦虑恐惧。而当孩子稍大后,很多父母因担心安全问题,不让孩子单独外出,这就给孩子外面不安全,陌生人可怕的印象,时间长了,他们自然不习惯陌生人的出现。

心理学家支招

孩子认生通常发生在出生后6个月时,而且有一个逐渐显现的过程。通常,在8~12个月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弱。不过,由于个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孩子在3岁以后依然会有认生表现。

如果你家宝宝3岁了依然认生,你就要设法引导他走出认生的怪圈。要知道,认生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既影响孩子的智力及交往能力的发展,又降低了人们与孩子交往的兴致,从而让孩子形成交际障碍。

父母如何帮孩子不认生,能大胆地面对陌生人呢?

(1)“系统脱敏”。

如果自己的孩子认生,父母可采用“系统脱敏”这一心理疗法来帮助孩子。具体做法是:父母可以在家里来客人时先让孩子在远处观望生人,然后再让孩子离得近一点,让他与生人接触,并鼓励他与生人相处。这样就能慢慢降低他的焦虑或恐惧感。

(2)好感法。

家里来客人时,可以让客人先递给孩子一个玩具或美食,让孩子对生人先有好感,再开始和他交谈。交谈时定要注意声音温和,否则会让孩子更紧张。当孩子的紧张情绪消除后,客人再亲近他、抚摩他。这比“贸然”地抚摩他要好得多。

(3)互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