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伪装的哲学
833700000015

第15章 树立威信4

递接名片的技巧。一般人见面时互递名片,这是一种礼貌。但有部分人接过名片后,处处顺手收进衣袋里,或先搁置一旁,这种做法对记住别人是不利的。最好是先将名片拿在手里,在不影响交谈的前提下,不时地看上两三遍,这样就能很快记住对方的姓名和职务。接过名片后直接放到衣袋里,会给人一种敷衍的感觉,影响别人与你交谈的兴趣和深度。

手写的名片。有的时候,我们手头确实没有名片,但可以用一些补救的方法,譬如,可以用手写的方式把自己的姓名、住址、联络方法(电话、电子邮箱等)写在小纸卡上。其实,手写的名片才是最高级的名片。在大家都以印制的名片进行交往时,你用手写的“名片”,这本身就说明了你的“标新立异”,能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但是,手写的“名片”最好不要随便找张薄而便宜的纸就算完了。那些在重要的场合中以“用完了”或“忘了带”来解释自己的人,可说是最失礼的了,这说明你连最起码的诚意都没有。因为名片不仅仅是介绍自己的情况,它还表明了自己对对方的尊重。

我们强调第一印象的作用,在社交时要注意利用给别人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但是,我们也不能仅仅凭第一印象就肯定或否定一个人。

总结:间接地强调“为了你”,那么,即使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也会令对方心存感激。事实证明,记住对方或者对方重视的人的生日和姓名,他很容易对你产生好感。

3、把异端分子全部均衡化

善借矛盾能为我所用者,得莫大焉。古代三十六计中有“借刀杀人”之计,还有“以夷制夷”的策略,说的都是这类谋略的运用。当自己的力量尚不足以左右全局时,就可以借助一方的势力去与另一方抗衡,达到削弱敌方、壮大自己的目的。

南北朝时,刘景素在别人的蛊惑下意欲谋反,受到了刘昱的怀疑。刘昱派人暗中调查寻找蛛丝马迹,当调查人问到萧道成时,萧道成例举了刘景素的许多功勋,并说刘景素不会造反。刘景素一方面出于对萧道成的感激,另一方面也为保护自身安全,便秘密与萧道成交结。萧道成对刘景素却加以拒绝,不与其往来。萧道成此举,用意很显明,他为景素辨诬,是为了不让刘昱轻易将他搞倒。他不与刘景素结盟,是为了让他处于受排挤压抑的地位。他要坐视刘氏王朝内部矛盾的激化。

果然,刘景素为了自防,开始扩大自己的势力。冠军将军黄回、游击将军高道庆、辅国将军曹欣之、前军韩道清、长水校尉郭兰之、羽林监垣祗祖等人全都依附刘景素,还有一些失职不得志的武人,也成了他的座上宾。刘景素自以为时机成熟,便真的发动了政变,举兵造反。而萧道成此时却站在朝廷一边,出兵屯驻玄武湖,阻止刘景素军,最后将其平定。

萧道成平定刘景素叛乱后,威信、地位更加提高,不久,他就利用权力将刘昱搞掉,另立傀儡皇帝宋顺帝,完成了他代宋建齐的关键一步。

萧道成是在刘宋政权内部发展起来开朝皇帝,他在经营帝业时,巧妙地制造、激化、利用刘宋皇室内部的矛盾,从而壮大了自己。由此可见,利用矛盾,不但被运用在军事斗争中,也被运用在政治经营中。

善借矛盾能为我所用者,得莫大焉。古代三十六计中有“借刀杀人”之计,还有“以夷制夷”的策略,说的都是这类谋略的运用。

当自己的力量尚不足以左右全局时,就可以借助一方的势力去与另一方抗衡,达到削弱敌方、壮大自己的目的。

如诸葛亮联吴抗魏,大破曹操于赤壁,得以成“三足鼎立”之势。又如满清也正是利用吴三桂与李自成的矛盾,顺利地引兵入关,得了大明的天下。

萧道成在经营帝业时,巧妙地制造、激化、利用刘宋皇室内部的矛盾,从而壮大了自己。由此可见,利用矛盾,借势而动,不但广泛运用于军事斗争中,在政治经营中也显出奇效。下面还有一例。

南齐东昏侯萧宝卷为帝时,昏庸暴虐,猜疑滥杀,权臣们勾心斗角,你争我夺,朝中一片混乱,呈现出江河日下,摇摇欲坠之势。镇守襄阳的萧衍,劝在郢州的哥哥萧懿以之合势举兵,共图大业。萧懿不从,乃入朝为官,并为朝廷平定了两次叛乱,立有大功。然而萧宝卷害怕萧懿功高威胁自己,竟将其杀害。萧宝卷杀了萧懿之后,又准备加害在襄阳的萧衍。

永元二年,萧宝卷下令记辅国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刘山阳,领兵3000以赴任为名西上,与萧颖胄合势,共袭雍州刺史萧衍。

萧颖胄当时任冠军将军、西中郎长史、南郡太守、代理荆州府、州事,驻守在江陵,在萧衍的正南方。江陵是长江上中游重镇,北控襄阳,东控下游南京。如果刘山阳真的与萧颖胄合势,则襄阳真的就岌岌可危了。

萧衍听到刘山阳西进的消息,决定阻止他与萧颖胄合势,便派参军王天虎、庞庆国到江陵,面见萧颖胄,告诉他此次刘山阳西上,是要袭取荆州和雍州,劝他与萧衍合势,共抗刘山阳。萧衍还把这个意思写了许多封信,让王天虎交给荆州府中的所有官员。

萧颖胄见到王天虎后,仍然犹豫不决。眼看刘山阳出发已有多日,萧衍对诸将说:“荆州人本来惧怕襄阳人,而且荆州与襄阳互为唇齿,唇亡齿寒,如果襄阳被刘山阳占据,荆州也会为自己的安危担心,所以,萧颖胄一定会影响应我的。如果我与萧颖胄合势,总领荆、雍之兵,就能挥兵东扫。萧宝卷即使有韩信、白起那样的智通将军都无济于事,更何况这个无能昏主身边,只是些御刀应敕之徒呢!我有一条妙计,能叫刘山阳一到荆州便丢掉脑袋。”

这时,刘山阳已经走到巴陵(今湖南岳阳)萧衍闻听,便命天王虎再次送信到荆州。但这次所送之信只有两封,分别给萧颖胄兄弟,别的州府官员一概没有。王天虎走后,萧衍的从舅张弘策问:

“上次王天虎送信,给了所有荆州府官员,这次只送给萧颖胄兄弟二人,这是为什么?”

萧衍笑了笑说:“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次之,心战为上,兵战次之。今天我所用之计便是攻心之战。我上次派王天虎去荆州,每人都给了一封信。而今天所给的两封信不同于上次,你知道我写的是什么内容吗?”

张弘策摇了摇头。

萧衍接着说:“我那封信上只写了‘具体事宜,天虎口授’八个字。萧颖胄看完信,一问王天虎,王天虎却什么也说不出来,萧颖胄问不出什么事情,也不能向州府官员转达什么。众人一定会误以为,萧颖胄和王天虎有什么密谋而瞒着他们,就会怀疑他和我要联手对付刘山阳。这种议论传到刘山阳耳朵里,刘山阳一定会对萧颖胄产生怀疑,这样,萧颖胄一定会处于说不清道不明的境地,就会与我联手。这就叫发两空函而定一州。”

果然不出萧衍所料,荆州人纷纷传言,萧颖胄与襄阳方面有密约,要擒拿刘山阳。这时,刘山阳已经行到江安他听到这个消息,便停军不进了。

刘山阳驻足不前,分明是不信任萧颖胄。萧颖胄此时北既未与萧衍联手,而又受到刘山阳怀疑,计无所出。他连夜派朱景思呼西中郎城局参军席阐文、谘议参军柳忱等人前来议事。席阐文说:“萧衍在雍州畜养兵马已经不是一天了。江陵人一向惧怕雍州人,我们的兵马不一定敌得过他。即使我们得手,襄州兵马也不能为我所制,即使我们能制住襄州,也不以被朝廷所容。我们不如杀掉刘山阳,与萧衍共同举事,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霸业可成”。

萧颖胄听了席阐文的分析,认为有理,问:“刘山阳屯军江安,不入江陵,我们怎能杀他呢?”

席阐文说:“刘山阳迟疑不进,是不信我,我们只有杀掉王天虎,才能释去他的疑心,然后再图之。”

萧颖胄大喜,命人将王天虎斩首,送给刘山阳。又虚张声势,征发百姓车牛,扬言要出兵攻打襄阳。刘山阳果然不疑,便单车便服,只带几十个随从,人城见萧颖胄。萧颖胄早已派刘孝庆、刘熙晔、萧文照等人领兵伏在城内。刘山阳一进城,立即被乱兵杀死。然后,萧颖胄又命人割下刘山阳首级送给萧衍。

常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心战”与“兵战”、“伐谋”与“伐交”是紧密相联的。当你无法在战场上战胜敌人,或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时,不妨开辟另一个战场,即心理“战场”,往往能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功。

国外许多厂商,就深谙此道,常用“二虎竞食”之计造成对手内部的恶性竞争,以获渔人之利。如我国某地原本与外商以合理价格达成出口某种原料的协议,但另两家公司见有利可图,非要挤进竞争的行列,结果演出一场“兄弟阋于墙”的闹剧。外商正是利用“攻心”战术,“乱而取之”,多方谈判,以拼命压价的方式逼迫对方成交。最后竞争方两败俱伤,大获其利的当然是外商,他们的收购价远远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如此惨痛的教训,实在值得汲取!

所以,萧衍成功的经验在于“夺心”,巧妙地实施了离间计,但从对手失败的反面教训,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总结:当自己力量尚不足以左右全局时,就可以借助一方的势力去与另一方抗衡,达到削弱敌方,壮大自己的目的。

4、三人成虎的秘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