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风起兮(下)
843600000058

第58章

对灵哭奏,陈平巧计自保;

尘埃落定,汉皇安卧长陵。

且说陈平解了樊哙的囚车迤逦望长安而来,哪知行至半途,就突然得到了皇上驾崩的消息。

陈平得知汉皇驾崩的消息,心中很悲痛,汉皇于己,恩德如山哪!

当面对着朝中现在的局面时,陈平自忖道:“皇上驾崩,吕后必定专权,惠帝年幼,吕后必定亲自主持政事,这局势就变得很险恶了。幸亏自己智高一筹,没有立斩樊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呢!”陈平很庆幸保留住了那樊哙。

于是,陈平将樊哙从囚车中放出来,只是未除其桎梏,让樊哙与自己同坐一车,望长安而行。

在车上,陈平再与樊哙细细地尽说前后缘由,要樊哙知道自己的苦楚。

樊哙是个实诚人,见陈平违诏不杀自己,心中很感激陈平,一路上泣涕而行。

陈平知道吕后阴狠,自己去捕来樊哙,虽未斩之,毕竟是自己去捕获的樊哙,那吕嬃、吕后岂能不怪罪自己?

陈平一路上苦思着让吕氏姐妹不怨恨自己的办法,最后,陈平想到了办法。

陈平决定,要在汉皇治丧期间,自己曲意交待,洗清剖白自己。

想到此,陈平就命令手下人,驱囚车载着樊哙随后而行,自己则飞马疾驰,抢先到得长安来。

及近长安之时,陈平就遇见了吕后的使者传诏,令他与灌婴同守荥阳。

陈平想:自己的前事未及剖白,与皇后的怨恨未消,自己就要远离朝堂,那朝中谗讥之人多的是,自己又怎能够得以保全?这荥阳那是暂时万万去不得的!

陈平本是足智之人,能够难住他的事太少。陈平这眉头一皱,就计上心来。

到得长安,陈平跌跌撞撞地跑入宫中,快步抢到汉皇的灵前,翻身跪倒,放声悲号,一边哭,一边倾诉,甚为伤恸,叫人看了听了,顿生怜悯之心。

且说吕后见了陈平归来,正要询问樊哙的事情,却见陈平号哭,不好再问。正迟疑之间,却听得陈平哭诉,正是哭诉的樊哙的事,吕后不由得倾耳细听。

只听见陈平哭道:“陛下呀,您令臣去斩决樊哙,臣怎敢轻处有功之臣?现在,臣已将樊哙带回了长安,拟将樊哙呈交陛下亲自处理,哪曾想啊,陛下呀,您却抛下微臣而去了!叫微臣痛彻心肺呀……”那陈平且哭且诉,哭得黑天昏地,伤心至极。

那吕后、吕嬃听陈平哭了那么多,别的东西她们没有听进去,独有这樊哙没有死,她们倒是听得很明白。

吕雉、吕媭突然听说樊哙没有死,立即放下心来,也顾不得君王新丧的悲痛,在那里暗自心花怒放。

吕后看见陈平那涕泪横流、伤天恸地的样子,君臣之情,溢于言表,心中也十分地感动。

吕后觉得陈平对汉室、对汉皇、对自己的忠心应该是无可挑剔的,吕后对陈平就很放心了。

心中有了对陈平很放心的想法,吕后就对陈平说:“陈卿啊,请节哀顺变罢,你且去荥阳就职去吧!”

陈平听了吕后的话,心中就“咯噔”了一下。陈平想,此时我若是离开了京都,朝中的人事这么复杂,一定会生出对自己不利的变故,陈平在心里对自己说:不能离开长安,不能离开皇宫!

陈平主意一定,就再三请求吕后,求吕后恩准自己留置在长安。

吕后见陈平恳求自己,就想叫陈平知道,自己能够说了算的!同时吕后也是感念陈平违诏不杀樊哙的恩情,就恩准陈平留在长安任职,让他做郎中令兼太子太傅,辅佐刚即位的惠帝刘盈。

几天后,樊哙被押至长安,立即被赦免了,官爵如旧。

奉常府及宗正府飞马请来淮南相张苍与卜者协助料理汉皇的后事。

陵寝之地,亦是张苍他们按例在汉皇刚即位时,与汉皇及许多占卜之人推算好了后,早就营建好了的。

推算后选定的陵地在咸阳东三十里地,正是前时有紫气升腾的那片山陵之中。

这片山陵,亦称“长山”,古称“长平”或是“长平阪”,此处乃是一处吉祥之地。

张苍诸人还特别看重这个“长平”的名字。

出殡那天,天气却突然溽暑难耐。

自长安往东至咸阳东,道路两旁林立着兜鍪荷戟的军士,路旁林木之上,缗钱珠串,琳琅满目。

赤色龙旗在风中一路猎猎飘扬。

汉皇的灵柩在新修的宽阔而平整的道儿上缓缓而行,哀乐齐鸣。

出殡队伍最前面的,是前卫的士卒,接着行进的,是汉皇的亲属们、近臣们,他们皆是麻衣孝服,不时回头,三步一扣,五步一拜的,哀哀之声,不绝于耳。中间而行的是汉皇的灵柩,灵柩载在步辇上,黄旗伞盖,与汉皇生前出行时没有什么两样,灵柩的后面,是长长的车队,车上载着的全是陪葬品,全是汉皇生前使用过的一些物件,还有一些,是汉皇生前就已经准备好了的随葬品,另有一些,就是汉皇驾崩后赶制的葬品。

队伍的最后,是殿后的禁卫军。

汉皇的陵寝,在咸阳东面三十里的咸阳原上,整座陵寝坐北朝南。

陵寝南临渭水。渭水无言,经年累月,川流不息,汉风遗脉,源远而流长。

陵寝北依九嵕山。九嵕山巍峨壮观,恰似那庄严的菩提,端视着那咸阳之原。

秦川故道,在咸阳原下穿逾而过,上难见首,下不见尾,苍凉、悠远。

汉皇的长陵选在咸阳原的南部,居高临下,威武壮观,扶山控水,虎视着咸阳,颇显帝王高高在上、雄视一切的威严。

汉皇登基的第二年,按照惯例,朝廷就着手为汉皇建陵的事。

陵园完全仿照长安的形制规模而建,只是规模略小一些而已,是缩小了的长安城的格局。

陵园内,建有豪华的寝殿和偏殿,园陵中最主要的建筑就是寝殿,它是园陵中的正殿。

殿内,陈列着汉皇生前所有的用过的物件的原物或是仿制品,汉皇生前的朝事,饮食起居的情形,在这里全有,衣冠几仗像生之具,应有尽有,就像是汉皇移居到这里来了一样。

汉皇的陵冢在陵园的偏西部,其形状像是一只倒扣着的斗的样子,覆斗由夯土迭筑而成的,很高大。

汉皇安寝的地宫就在陵寝的下面,汉皇的棺椁用“黄腸题腠法”安葬,一椁三棺。

地宫中的随葬品不计其数,陶、铁、金、银、铜器,无所不有。汉鼎,汉王剑、汉皇车马亦在其中。

陵园的东面,与汉皇冢相对应的地方,是早已在建的皇后墓,汉制规定,帝后同墓不同葬。

长陵东西长百二十步,高十三丈。今测得长陵东西长153米,南北宽135米,顶部东西长55米,南北宽35米,高32?8米。

陵园的北面,是长陵邑。

长陵邑是专门设置的来侍奉长陵的城邑。

长陵邑略成长方形,城墙用夯土筑成,南北长,东西宽,长陵的北墙,就是陵邑的南墙,二者重合。

长陵邑的东面没有城墙,是开放的。

汉皇生前,就将许多的大户和贵戚迁到陵邑中,令其侍奉陵园。

长陵邑规模宏大,常驻人口就有五万多人,陵邑中人口众多、肆闾俨然,城墙高耸,街道纵横,深宫广院,朱檐彩栋,车水马龙,人流如潮,繁华至极。

在陵园的东部,是陪葬墓群。

长陵的陪葬墓群,陪葬数量之多,空前绝后。

那些跟随汉皇当年出生入死的功臣贵戚们,他们死后都还愿意跟着当年的大哥,也就都安葬在了这咸阳原上,与他们的大哥生死相随,生而同朝死同原。这种君臣生死不离的情形历朝历代很少见过。

汉皇君臣生死相随的情形,有唐朝诗人刘彦谦的诗为证。

刘彦谦,唐朝并州人,曾任阆、壁、绛三州刺史,博学多艺,号鹿门先生。他写有《长陵诗》,有这么八句:

“长陵高阙此安刘,

附葬累累皆列侯。

丰上旧居无故里,

沛中原庙对荒丘,

耳闻明主提三尺,

眼见愚民盗一坏,

千载腐儒骑瘦马,

渭城斜月重回头。”

说的就是汉初列侯们死后甘愿陪葬君王的稀奇事。

就这样,汉皇和他的弟兄们又在这秦山汉水之间相会了,今后,他们还会干些啥,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有人云:

这老百姓的嘴,

是块无形的碑,

白是白,黑是黑,

评说千秋功罪!

刘邦之其人其事,大汉之史诗,笔者无言,留给子子孙孙评说去吧!

2010年,写于黄冈

2011年,修改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