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花季里跳荡的思想脉律
845500000003

第3章 点一盏长明的心灯 (3)

困难本是我们自身选择,也当我们自身去逾越。山上有美丽的鲜花,我们往往梦想有一双能够飞的翅膀,这是人类的幼稚与单纯,更是人类的可笑和懒惰。

人与人的差别往往在于零散的时间。零散的时间里上帝赐给我们的福泽,是他老人家区别一个人的标尺。当一点福泽降临时,我们往往茫然无措,沉闷和郁结奏成我们的心理共鸣曲。因为它的零散,我们放弃了它,这是我们的幼稚。

当你在用闲聊打发仅有的几分钟时,有人却在思索着一个人生的大课题;当你在静静等待下一个生活任务的时候,有人在这空隙中已参透了一项生活的命题。我们同是走,然而于同样的步伐中,有的脑袋已在构思到达目的以后的下一站。

时间是生命的本质。在这流线的过程中不要遗忘了留下自己的脚印。变被动为主动。除了完成生活的共性以外,还应该写下点属于自己的东西,在你的人生履历上。

之三

周末应该是休闲的。但我休闲的肩膀上依然托着一个不曾休闲过的脑袋。不是我故意扮作深沉,是这世界原本就是如此喧嚣。

于是,我患了一种经常头疼的病。到处都是引发病痛的诱因。

远离了嘈杂。人生每个阶段都应当有一个休憩,不管是肉体还是灵魂。世事如流水,恍如烟云。在每一个生命的最后,让人牵念的无非是生命旅途中的几缕爱恨情仇,或深或浅,或浓或淡。于是,我到底相信了平平淡淡才是真。

窗外的清新与明媚时刻牵引着我的脚步,诱惑着我。因为大凡美的事物都具有无上的魅力,而“人是在欲望的满足中走向完美”,我这样想着。

眼泪只让我觉得好笑。我也许是大逆不道,妄自菲薄。然而,我知道暴雨冲刷了污浊却制造了泥泞,狂风扫荡了落叶却留下尘沙。自然得失与人生荣辱原是一个道理。

“你自以为发现了真理。”一个声音在嘲笑我的幼稚。

“纵然是虚伪的光明也比黑暗中驻足等待要崇高得多。”这是我的回答。

“让时间去惩罚你的无知吧!”

“我会等着。”

这样的辩论,世界上太多。结束之后便真的结束了。没有人会在辩论中寻求真理。语言对于耳朵的刺激和结果的不问不闻,便是许多辩论的真实命运。

还是把目光回到现实吧!

生命的意义被争论了无数次。而每一个结论的寿命却只如个体的生命一样昙花一现。

没有被永远认同的一个存在。如果有,那便是无。无就是长有,是一种永恒。于是,我相信了来世的虚无。

目光迅速凝聚在现世。然而,现世依然嘈杂。

“世俗隐含了圣洁,虚无诞生了永恒。”一个额外的声音从相同的地方传来。

这回我信了……之四有一种冷漠最可怕,它是死亡;有一种死亡最可怕,它叫冷漠。

面对冷漠依然能够冷漠,这世界真的比死亡还可怕。

冷漠不是适应而是排斥。生活往往给了我们失望、空虚和消极,我们因之而冷漠,最终仿徨。

冷漠不是成熟的心死。生命在挣扎中逐渐走向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在社会舞台上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切换。这需要意志和激情。一颗消解了意志和激情的灵魂,生命热度降为零。零点的生命是死亡。心死人犹存,必将大苦大悲。生存成为一场纯粹的苦难,生命化为一汪无边的苦海。“哀莫大于心死”,斯言是也。

冷漠不是性格而是命运。上帝创造了一个鲜活的生命,不会同时给他一颗冰冷的心。冷漠是生命在现实拼杀中自身一个悲观的选择。它不与生命同来,却将与生命同去。历史永远不会相信冷漠是人类的本质,然而它却造就着一个生命的结果—一颗苦果,一颗无花之果—冷漠不需要留恋。

解读

这是一个何等分量的题目:《生命无题》!生命,该是包含了多少喜怒哀乐、成功失败!读完全文,却又不得不感叹:这里的生命,该是怎样的沉重与深刻!恍惚中,仿佛又依稀看到了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影子。背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故事也不同,却都在隐隐中借由某股神秘的力量直指生命,直指生命中的困惑、苦难、忧伤和仿徨,然而又都走向生命的另一个终极目标:自我实现。尽管这个历程充满艰辛,尽管这个梦想有时可能只是遥不可及,但最终的结果只代表生命的凝聚,仅此而已。那些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所追求的、所付出的、所体味的、所珍藏的、才是永恒的财富,美好而宝贵。

文章由彼此独立却又紧密联系的四个部分组成。每一板块都有各自不同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作者用了理性却又淡淡的笔调,深刻剖析了生命中的困扰。之一是生命中与生俱来的苦痛,我们无法避免,更不会主动制造,但成长的代价于斯,又怎么能不正视未来的希望?这个生命,是“痛苦并着快乐”的。因为每一次痛楚的背后,你亦朝着梦想迈进了一步;之二是生命中的时光流逝。岁月催人老,匆匆而去的日子,曾带给我们多少的机会与命运的转折?睿智而勤奋的人知道该在何时用何种方式截取生命的恩赐,而冷淡和消极的人最终无法在岁月中给生命以任何烙印!之三是生命中烦恼的喧嚣。世事沉浮,哪一步不是囿于尘世,众生皆视?万千的生命如影随形,魑魅般出没,没有永恒的安宁。还是让生命片刻地超脱吧,短暂也好,永远也罢,在这身心皆憩的时候,生命或许才又轮回到了本真与率直的状态中;之四是生命的二极悖论:冷漠与死亡。我们谁都无法逃避生命的结束,却有权选择冷漠或是热情。冷漠是精神的死亡,死亡却是冷漠的解脱。背负着冷漠,我们终难看到春暖花开,我们无法体验生命的价值,当欢乐来临,谁来沉醉?

作者是冷静而智慧的。他告诉我们,生命无常,生命多舛,生命最宝贵。因为,善待生命,即是永恒。

树枝成长的味道

陈滢

也许人生就是在不断地挥霍一怀想一挥霍一怀想中轮回吧;也许“失去了,才会去珍惜”是一个永恒的真理吧,就像健康,就像朋友,珍贵得失去就很难找回;也许每个人的生活都像流星,在回首灿烂过去的同时,已经继续前行了一大段,在生命的天幕上仅留下一道晶莹的弧形。

张爱玲在她的《更衣记》中说,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欢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我却觉得,我的那四年,洋溢着树叶成长的味道,不经意时感觉到,使劲儿闻却什么也没有。嫩嫩的,淡淡的,有欢乐,有伤痛,有困惑,有迷惘……

青春岁月,真的像流星,带着无比的纯美滑过轨迹,永远不再回头。印象中初中的我,总是阳光洒在鼻尖上,脸红红,笑嘻嘻的模样,和那个古怪精灵全合“长篇巨著”,神神秘秘、认认真真趴在栏杆上给主角起名字的傻气;为学习掉眼泪的焦急,跟好友闹矛盾的烦躁;夜里三点爬起来看世界杯的迷糊(为了多睡会儿,我只看下半场);喜欢一样事物的狂热,沉浸在幻想中的执著;第一次当众发言的窘迫,流着泪苦练跨栏的坚持……好多好多回忆,好多好多阳光般清香的收藏,一片片串起,铃儿般风中摇摆,既连续,又独立。

我努力想让一生只有一次的青春无悔而灿烂,我希望拥有花季而非书堆里的“花祭”。你可能背熟了圣人诗书,也许学会了微积分运算,你学会了很多前人的东西去换来很多决定阶级的分数,你所有的技巧都成熟了——但,年轻人最具想像力的那十年,那段青春的叛逆和创意,却永远地失去了。

走在旧校园的林阴道上,抚摩着四年前还跟我一般高的年轻的树,我感觉得到树皮里汁液的流动,也感觉得到自己的成长。有一点向往,有一点留恋,也有一点恐惧——我的生命,怎么流逝得如此之快!难道,就如那天际的流星?

绚丽的过去,如同一个感应式的大抽屉,轻轻一触,昨天就一下子跳了出来。伤感?不,不应该伤感的,我有这么美好的四年,我该高兴才对。至少我还可以尽情挥洒青春,至少那些美好可以证明——我的轨迹有一个好的开始!

尽管流星的美是残酷的,但它刹那的夺目就象征了永恒。我要离开怀念过去的漩涡,去追寻前面更动人的风景。珍惜每一次感激、每一次触动,享受每一声欢笑、每一声放歌……

解读

“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耳边还回响着那熟悉的校园民谣,再看看《树枝成长的味道》,波澜起伏的心海,掀出了多少青春年少的美好时光?都说青春无悔,是啊,想想曾经同桌的你,回望那白衣飘飘的年代,看晴朗夏日里那美丽的蝴蝶花,单车岁月里我们轻舞飞扬,天使街上互道新年快乐,一幕幕让人感动,让人铭刻。往事历历在目,青春却已悄然褪去华丽的外衣。抚平岁月的皱痕,我们说:青春永恒!

作者把青春化为闪耀的流星,刹那的美让人震颤,既欣赏那划过天幕时漫天的璀璨,亦感叹那稍纵即逝的时光的短暂。作者是如此留恋青春,怀念过去四年里如花绽放的青春,甜美而青涩。每当人生旅途又往前迈出了一步,青春也紧跟着跨出了流走的步伐。人渴望成长,渴望从幼稚一步一步走向成熟,渴望成长的蜕变能带给人生全新的视野和理性的自由。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青春不再来。光阴的故事里有童年的歌,有纯真无忧的少年,.有欢笑,有泪水。在内容上,作者始终以人自身为抒写的主角,所有的青春时光和如烟往事统统都没有游离于人之外,以人为依托,以事为表象,二者互为辉映。作者在文中曾引用张爱玲的话为青春和人生做了一个大众的注解,然后用两个意象:流星的飞逝与树枝的成长来给自己的生命以崭新的诠释,别具一格。如果说张爱玲的意象是空灵而华丽的话,那么作者的文章则更多融入了人生真实的味道:平淡,感伤和温暖。平淡是因为作者使用了淡淡的笔调,记录了青春淡淡的生息;感伤是因为作者面对曾有的美好时光,感怀岁月不再来;温暖则是作者在破茧而出后明了了生活的本意,能站在青春的末梢去展望更动人的明天!正因为关注了自身,文章才更显得真实而富有价值。

话题

1.莎士比亚说:“善于领悟人生的人,懂得如何思考和行动,能够从琐碎的事物中发现闪光的契机。”请用笔描绘出你对人生的领悟吧!

2.在人生的道路上,由于个人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不同,有着各自不同的境遇:顺境或者逆境。当你面临人生逆境的时候该如何做?

3.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或重或轻。说说你对生命的认识。

相关资料索引

1.名人箴言

人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 ——塞万提斯(西班牙)

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条道路。 ——拜伦(英国)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2.《活着》,余华/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捷克]米兰·昆德拉/著,许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

4.《培根人生论》,〔英〕培根/著,何新/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