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腊:古代一种祭祀,于阴历十二月年终合祭众神。这几句说:虞国过不了今年的腊祭了。晋国就在这一次灭掉虞国,用不着再次发兵了。
[25] 此句“冬”字前后,原文略有删节。
[26] 师还:晋军灭虢后回国。馆:住在宾馆、客舍里。馆于虞:指驻扎在虞国。
[27] 执:捉拿.抓住。
解读
选自《左传?僖公五年》,标题依普通选本。春秋乱世,列国兼并。强凌弱,众暴寡,屡见不鲜。春秋初期,晋献公建都绛,开始兼并。鲁僖公二年(前658),晋曾向虞国借道,进攻虢国;鲁僖公五年(前655),晋再向虞国借道,灭虢之后复灭虞。本文记述了虞国大夫宫之奇在晋国第二次向虞国借道时对虞公的谏净。他以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眼光,指出许晋借道必将给虞带来灭国之祸;并以透辟的分析,批驳了虞公的宗族观念和神权思想,表现出一位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官之奇的明识远见与虞公的昏庸固执适成鲜明对比。“唇亡齿寒”的比喻,意义深刻,至今仍活在人们的口头。
话题
1.从根本上讲虎公犯的是什么错误?
2.“唇亡齿寒”的道理在当今国际关系的处理上有何指导意义?
3.宫之奇引用许多古语来为立论服务,但虞公仍然不听,宫之奇的谏辞缺少的是什么?
相关资料索引
1.《胡安顺<左传>的辞令》(上、下),《西安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3-4期
2. http://www. zhse. com/ketang/chungiuzuozhuan-5. asp(官之奇谏假道——唇亡齿寒的历史教训)
《战国策》
战国时代国别体史料汇编。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脩书》等不同名号。刘向认为,此书乃“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校战国策书录》),故定其名为《战国策》。它与1973年底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此书名为帛书整理小组所定)是同类作品。《战国策》33篇,依次为东周、西周各1篇,秦5篇,齐6篇,楚、赵、魏各4篇,韩、燕各3篇,宋、卫合为1篇,中山1篇。
《战国策》既是战国之史,又是纵横家言。它记载了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的斗争形势、社会面貌和形形色色的众生相,思想内容较为驳杂,但是想倾向却很鲜明。此书所记生要人物大多为战国时代活跃于各国政治舞台之上的谋巨策士、说客游士。作者对他们的言行、计谋大肆渲染。对他们的政治作用尽情鼓吹。纵精之势、长短之术、诡谲之计、作伪之谋充溢全书。就总体而言,主要反映了纵横家的是想倾向。
《战国策》是一部亦史亦大的杰作。它以人物的游说活动为记叙的中心.描绘了众多各具风姿的人物形象.其中以“士”和“国君”、“太后”等三类人物形象最为出色。其大气势恢宏,铺张扬厉,辞采华赡,生动明畅,具有辩丽横肆的风格特证。它在文体、文风、文采等方面,都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特色.对后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1],书未发[2],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3]?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4],曰:“臣奉使使威后[5],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6]?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7]?”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8],无恙耶?是其为人也[9],有粮者亦食[10],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11],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12]?叶阳子无恙乎[13]?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14]。是助王息其民者也[15],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16],无恙耶?撤其环填[17],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18],胡为至今不朝也[19]?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20]?於陵子仲尚存乎[21]?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22]。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23],何为至今不杀乎?”
[1] 齐王:指齐襄王,齐湣王子,名法章,前283-前265年在位。赵威后:赵惠文王妻。前266年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孝成王年幼,由赵威后执政。
[2] 书:书信。发:启封,打开。
[3] 岁:年成,年景,收成。恙(yang):忧。无恙:平安无事。这里指年成好。下文“民亦无恙”指百姓安乐,“王亦无恙”指齐王安康。
[4] 说(yue):同“悦”。
[5] 臣奉使使威后:我奉齐王使命出使赵国聘间威后。
[6] 苟:假如。何以:凭什么,怎么。
[7] 故:通“顾”,反而。本:根本,指重要的基础。末:末梢,指不重要的事情。
[8] 处士:未做官或不愿做官的士人。钟离:复姓。子: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9] 是:此,这个人。
[10] 食(si):用作动词,拿食物给人吃。有粮者亦食:对于有粮食的人,钟离子也给他们东西吃。
[11] 有衣者亦衣(yi):对于有衣服穿的人,钟离子也给他们衣服穿。后一 “衣”字用作动词,拿衣服给人穿。这几句是说钟离子能抚恤众人,使有衣、食或无衣、食者都能得温饱。
[12] 何以:因何,为什么。不业:不使他做官成就功业。
[13] 叶(she)阳子:齐国处士,复姓叶阳。
[14] 哀:同情,怜悯。恤:体恤,怜悯。振:救济。补:补助。鳏(guan):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
[15] 息:生息,繁衍。息其民:使百姓得以生息繁衍。
[16] 北宫之女婴儿子:北宫氏的女儿,名叫婴儿子,是齐国有名的孝女。
[17] 撤:除去。环瑱(tian):妇女佩戴的装饰品。环指耳环、臂环之类,瑱是戴在耳垂上的玉饰。
[18] 率:带领。孝情:孝心。这句说:这些都是带领百姓奉行孝道的行为啊。
[19] 胡为:何为,为什么。朝:朝见君主。这句说:为什么直到现在还不封赐她,让她朝见君主呢?按:古代受封赐的妇女才能朝见君主。
[20] 王(wang)用作动词,即统治。子:用作动词,以万民为子女,即“为民父母”。
[21] 於(wu)陵子仲:齐国隐士。於陵:齐邑名,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南。子仲:人名。按:《孟子?滕文公下》提及陈仲子,“齐之世家也”,“辟(同‘避’)兄离母,处于於陵”。《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邹阳从狱中上书,有“於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之说。唐司马贞《索隐》称:“《孟子》云陈仲子,齐陈氏之族。兄为齐卿,仲子以为不义,乃适楚,居于放陵,自谓於陵子仲。”赵威后所问者,恐即此人。尚存乎:还活着吗?
[22] 索交诸侯:求与诸侯结交。索:求。
[23] 无用:指对国家没有用处。这句说:这是引导百姓无所事事而对国家没有用处的人。
解读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标题依普通选本。春秋时期,神权政治日趋没落,人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思想,意味着在矛盾尖锐、斗争激烈的现实政治中,不仅神权衰落,君权也大受冲击。民为邦本、民贵君轻思想的产生,不能不说是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吸取现实斗争的深刻教训之后,有了清醒认识的结果。本文通过赵威后对齐国使者的一问再问,就非常明确地反映了以民为“本”、以君为“末”的进步思想。不仅如此,本文还表现出赵威后既洞悉齐国政情,具有非凡的政治眼光,又具有鲜明的是非观念和爱憎感情,从而勾画了一个战国末期闪耀着思想光辉的女政治家形象。
话题
1. 赵威后先问岁,再问民,后问王所依据的政治思想是什么?
2.第二段赵威后对几个人的态度体现了她怎样的治国方针?
3.钟离子、叶阳子、婴儿子在赵威后看来各是怎样的贤人?
相关资料索引
1.《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2. 缪文远《战国策新校注》,巴蜀书社,1987年
3. 熊宪光《战国策研究与选译》,重庆出版社,1988年
4.张彦修《<战国策>民本思想的再认识》,《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年第1期
《战国策》 参见《赵威后问齐使》。
燕昭王求贤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1],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魄先生曰[2]:“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3],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4]。拙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5];先趋而后息,先间而后嘿,则什己者至[6];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7];若恣睢奋击驹,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8]。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9]。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10],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11]:‘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12]!’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13]。’于是不能期年[14],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15],邹衍自齐往[16],剧辛自赵往[17],士争凑燕[18]。
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19],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20]。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21]。燕兵独追北人至临淄[22],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惟独莒、即墨[23]。
[1] 燕昭王:名职,前311-前279年在位。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齐宣王乘机伐燕,攻破燕国都城。赵武灵王迎公子职于韩,派乐池送人燕,立为燕王。
[2] 郭隗(wei):昭王的谋臣。先生:古代对德高望重者的尊称。
[3] 先王:指燕王哙(kuai),前320-前312年在位。
[4] 役:仆役。此言亡国之君则近小人。
[5] 诎:同“屈”。指:同“旨”,意。诎指:委屈己意。北面:即坐南向北。古代以坐北向南为尊位,“北面”即表居于下位。受学:接受教导。百己者:犹言“高出自己百倍的贤人”。
[6] 先趋而后息:行动抢先,休息在后。嘿:同“默”,沉默,默想。什:同“十”。
[7] 冯(ping):同“凭”。冯几据杖:身靠几案,手扶拐杖。眄(mian)斜视。眄视指使:斜眼看人,随意指使。厮役:供驱使的仆役。
[8] 恣睢(sui):暴戾放肆的样子。驹(ju)藉:跳跃蹈藉。叱(chi)咄(duo):发怒呵斥之声。徒隶:服劳役的罪犯,服贱役的人。
[9] 服道致士之法:奉事有道德的贤人和招揽贤士的方法。
[10] 朝:拜见。
[11] 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即内侍。
[12] 捐:弃。犹言“花费"。
[13] 能市马:善买马。马今至矣:千里马如今就要到了。
[14] 不能期(ji)年:不到一年。期年:周年。
[15] 乐毅:战国时魏将,中山国灵寿(今河北平山县东北)人。他于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率军伐齐,先后攻下七十余城,因功封于昌国(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南),号昌国君。昭王卒,惠王即位,乐毅受到疑忌,出奔赵国,死于赵。
[16] 邹衍:一作“驺衍”,齐人。战国时著名学者,阴阳家的代表人物。
[17] 剧辛:战国时燕将,赵人。燕昭王求贤,他由赵入燕,佐昭王攻齐。后伐赵,为庞煖所俘,被杀(一说自杀)。
[18] 凑:奔向。此言贤士们争相奔赴燕国。
[19] 二十八年:指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
[20] 乐佚(yi)轻战:指心情愉快,乐意出战。佚:通“逸”,安逸。
[21] 阂王:即齐阂王,一作齐湣王、齐愍王。齐宜王之子,名地(一作“遂”)。前300-前284年在位。
[22] 临淄:齐国国都,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
[23] 莒(ju):齐地,在今山东营县。即墨:齐地,在今山东平度县东南。
解读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标题依普通选本。本文记燕昭王为报齐破国之仇,雪先王之耻,礼贤下士,师事郭隗先生。文章通过郭隗先生之口,精辟地阐析了所谓“服道致士之法”,无愧为一段关于招贤致才方法的精要之论,其看重点显然在于当权者对待人才的态度如何。我们不难从中悟出作者的主张——必须爱才、重才和普用贤才。至于本文所记用五百金买死千里马的故事,早已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