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山水的启迪:中国古代散文的人文情怀
845700000006

第6章 感悟自然 悯怀人生 (5)

[31] 奢耻宋臣:以宋臣的奢侈为耻辱。宋臣:指春秋时宋国的司马桓魋[tui)。据《孔子家语》载,孔子在宋,见桓魋自为石棺,三年而不成,工匠皆病,不禁慨叹其太奢侈了。俭:节俭,俭省。这里指裸葬。王孙:指杨王孙,西汉武帝时人。他临终前嘱咐儿子把他裸葬,“以身亲土”。

[32] 廓(kuo):空寂,空虚。慨:概叹。遐:远。

[33] 不封不树:不起坟地,不栽墓树。封:培土。这里指聚土垒坟。树:植树。

[34] 匪:同“非”。前誉:生前的名誉。孰:谁。后歌:死后的歌颂。

解读

选自《陶渊明集》卷七。本文作于宋文帝元嘉四年(427)九月,至十一月,陶渊明逝世。所以,这是作者卒前两月留下的“绝笔”之作,也是一篇生前自我祭奠之文。本文着重回顾一生的坎坷经历,对家境之困窘,躬耕之辛劳,无怨无悔;对归隐田园、复返自然的生活,津津乐道;对即将辞别人世,走向死亡,不惧不忧。文末“人生实难,死如之何”的感慨,实亦表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作者坦然面对死亡,以《自祭》之文叙其生死观,笔调看似轻松活泼,实则蕴含着特别的辛酸,不同于一般呼悲号哀的祭文。

话题

1.作者为何要自祭?

2. 陶渊明的生死观同他的人生观有何关系?

3. 骈文与散文在表达上的优劣各是什么?

相关资料索引

死亡面前的陶渊明

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因此每个人对它都有一种态度:有的积极,有的消极;有的在死亡面前惶惶不可终日,有的则处之泰然。陶渊明对待死亡,保持着极其清醒、极其聪慧的态度。完全是唯物主义的死亡观,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顶峰。

陶渊明认为人的产生,源于大地造化之功,随天地运行、自然变化产生了人:“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人和其他有生命的动物一样,有生必有死:“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贤,谁能独免”,“既来谁不去?人理固有终”,“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陶渊明已经认识到:生与死是人生的一条基本规律,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它如同黑夜和白昼交替一样自然。正因如此,陶渊明在死亡面前不忧、不惧、不悲、不伤,“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随天地运转日月推移,人的寿命也就随之到了尽头。陶渊明总是把死亡看成是人生的最终“归宿”,把人生看成是人出门旅游,暂时借居的旅舍:“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说出了:人生是短暂的,死才是永恒的这条真理。所以他总是面带微笑、从容不迫地谈论这个问题:“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于今斯化,可以无恨”,“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陶渊明写下了这些大智大勇、富有哲理性的诗行,当然是为了表明自己对死亡的认识,但又何尝不是对历史上那些追求长生不死的秦始皇、汉武帝之流愚蠢之极的行为的讽刺与嘲笑呢?

陶渊明在死亡面前的大义凛然的气概,还表现在他临终前从容写下的《自祭文》和《挽歌诗》三首。诗文的笔调是那么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给人一种无所畏惧的力量。陶渊明对待死的态度,使得他的朋友颜延之大为感动。他说:陶渊明在大病之中,弥留之际“视死如归,临凶若吉;药剂弗尝”。这是何等的精神?何等的气魄?梁启超先生的评价是:“古来忠臣烈士慷慨就死时几句简单的绝命诗词,虽然常有,若文学家临死留下很有理趣的作品,除渊明外像没有第二位哩。”我们认为梁先生的评价是实事求是的。像他这样参透死生,对死亡持如此冷静、自觉的态度,的确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谓绝无仅有。

(赵治中《陶渊明生死观剖视》,江西社会科学,1995年)

更多链接:

1. 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中华书局,2003年

2. 袁行霈《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杜,1997年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今甘肃西部),先代流寓西域,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早年在蜀中读书漫游,二+五岁时出蜀远游。天宝初应召入京,供奉翰林,因其才之难舒,又狂放傲世,得罪权贵,于天宝三载(744)被 “赐金还山”:浪迹天下。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 乱爆发,曾应邀入永王璘幕府。永王璘被唐肃宗视为叛逆,兵败而死。李白因此获罪,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晚年漂泊江南.卒于当涂。

李白思想驳杂,以儒、道为主,兼具纵横游侠色彩。他胸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但理想在现实中碰壁,英才为法世所不容.一生潦倒,壮志难酬。满腔郁愤,发而为诗,光焰万丈。其诗作近千首,抒情言志,激昂慷慨;讴歌山河,雄伟壮丽;感快奔放。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风格俊爽豪迈。他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诗人。其散文也别具一格,富于时代气息和个性特征。有《李太白全集》传世。

春夜宴从弟桃花花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1];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2]?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3]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4]。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5]。群季俊秀,皆为惠连[6];吾人咏歌,独惭康乐[7]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殇而醉月[8]。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9]

[1] 逆旅:旅馆,客舍。

[2] 几何:多少。

[3] 秉:掌,持。良有以也:很有道理。以:因由。

[4] 大块:大自然,天地。假:借,此指赋予。

[5] 序:叙。天伦:此指兄弟。

[6] 群季:众弟。季:弟弟。惠连:指南朝诗人谢惠连。他少年聪慧,与族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

[7] 康乐:指谢灵运。他是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他开创山水诗派,为南朝著名诗人。

[8] 琼筵:华美的筵席。坐花:坐于花丛中。羽殇(shang):酒器,状似鸟雀.有两冀。一说擂鸟羽于筋,催人快饮。醉月:醉于月光下。

[9] 金谷:西晋贵族石祟之花园,园中常宴客。其《金谷诗序》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解说

从弟,堂弟。序,一种文体,古代常用以记叙宴集。本文写李白和兄弟们春夜宴集桃花园,欢聚一堂,于花前月下饮酒赋诗,畅叙天伦之乐,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所谓“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及时行乐思想,虽有消极的因素,但在作者笔下,坦然道来,显得潇洒飘逸,语短情长,幽怀雅趣,逸韵千古。

话题

1.诗人李白的这篇散文在文体上有何特点?

2.此文和《将进酒》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3.你对“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及时行乐思想持何种观点?

相关资料索引

1. 詹锳《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

2. 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巴蜀书社,1990年

3. 安旗《李白传》,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李白研究论丛》,巴蜀书社.1990年5. http//www. nani. com. tw/senior/seniorteach/stfastnews/stefastnews/stcfastnews5/stcfastnews5-8. htm(由《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看李白的生命情调)

柳宗元

字子厚,原籍河东郡解县(今山西永济县),故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少有文名。贞元九年(793)中进士.曾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后为柳州刺史,关心民嚤,政绩颇著,故又称“柳柳州”。元和十四年卒于任所,年仅47岁。

柳宗元是中唐著名大学家,成就卓著。他具有进步的历史观和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并与韩愈一道倡导了历史上有名的古文运动。其散文独标一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亦自成一家,历来为人称道。有《柳河东集》。

种树郭槖驼传

郭槖驼,不知始何名。病偻[1],隆然伏行[2],有类槖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3]。”因舍其名,亦自谓“槖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4],皆争迎取养[5]。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6]。他植者虽窥伺效慕[7],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槖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8]。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9],其培欲平,其土欲故[10],其筑欲密[11]。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12];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13],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14]。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15]。苟有能反是者[16],则又爱之太恩[17],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18],摇其本以观其疏密[19],而木之性日以离矣[20]。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21]?”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22]。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23],若甚怜焉,而卒以祸[24]。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易尔植[25],督尔获,蚤缲而绪[26],蚤织而缕[27],字而幼孩[28],遂而鸡豚[29]。’鸣鼓而聚之[30],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飨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31],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32]。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33]。”传其事,以为官戒也。[1] 偻(lu):驼背。[2] 隆然伏行:形容驼背弯腰弓身而行的样子。[3] 固当:原本恰当。[4] 观游:指供观赏游览。[5] 争迎取养:争相迎接来奉养。[6] 硕:大,高大。 实:结果实。 蕃:多。[7] 窥伺效慕:暗中观察,学习效仿。

[8] 顺木之天:顺应树木的本性。 以致其性:使之自然生长。

[9] 本:根。舒:舒展。

[10] 故:指熟土。

[11] 筑:指砸土。 密:结实。

[12] 莳(shi):种植。 置:指种完后放到一边。

[13] 抑耗:压抑损耗。

[14] 根拳:根部拳曲不舒展。土易:以新土改换旧土。

[15] 培:培土。 过:过分。 不及:不够。

[16] 苟:如果。 反是者:与此相反的。

[17] 爱之太恩:爱得过分。

[18] 爪其肤:用指甲刮破树皮。 验其生枯:检验树的死活。

[19] 摇其本:摇动树的根干。 观其疏密:观察枝叶的疏密。

[20] 日以离:日益丧失。

[21] 官理:官治,即为官治民。因避唐高宗李治讳,故改“治”为“理”。

[22] 理:指治民。一本作“官理”。

[23] 长人者:治民者,即为官的人。

[24] 卒以祸:终于造成祸害。

[25] 勗(xu):勉励。

[26] 蚤:同“早”。 缲:同“缫(sao)”,煮茧抽丝。 而:同“尔”,你。 绪:丝头。

[27] 缕:线。

[28] 字:抚育。

[29] 遂:顺利地成长,此指喂养长大。 豚(tun):小猪。

[30] 聚之:指召集百姓。

[31] 辍:停止。飨(sun):晚饭。饔(yong):早饭。劳吏:犒劳差役。意谓招待官差。

[32] 病:劳困。 怠:同“殆”,疲惫。

[33] 养人术:养民的方法。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