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管理口才学:实现成功管理的宝典
845800000021

第21章 駟不及舌 三思而言 (6)

管理者运用自己的口才时,必须要谦虚、平和,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例如成都市有一家由革命先烈车耀先在解放前创办的餐饮名店“努力餐餐馆”。车耀先烈士生前接待顾客时,有一句名言:“如果味道好,请您向您的朋友说;如果味道不好,请您向我说。”车耀先烈士这句十分谦逊的营销语言,深受顾客的好评。他没有吹嘘自己餐馆的菜味道一定好,而是说“如果味道好,请您向您的朋友说”,“请您”作连锁介绍。同时也谦逊地承认自己餐馆的菜有时可能“味道不好”,不合顾客的口味,那么“请您向我说”,表示欢迎顾客提出意见,乐于接受顾客的批评,改进菜肴的味道。

六、一簧两舌,欺罔视听

大家都知道,“矛盾”一词,来源于《韩非子》中的一则故事:

第二节 管理口才的禁忌 (2)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楚国有一位贩卖铁矛和盾牌的人,夸耀说:“我这盾牌很坚硬,没有什么兵器能够刺穿它!”随即他又夸耀他的铁矛说:“我这铁矛很锋利,没有什么东西刺不透!”于是有人问他:“用您的铁矛去刺您的盾牌,结果会如何?”那位兜售盾牌与铁矛的人张口结舌,不能回答。)

“一簧两舌,欺罔视听”,话不由衷,言而无信者,莫过于陈水扁。2000年,陈水扁举着“一中一台”的台湾本土化旗帜当上了台湾“总统”,可是他在就职演词中却又宣布“四不一没有”的言论:不宣布台湾独立,不更改国号,两国论不入宪,不推动统独公投,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问题。陈水扁上台以后,却立即违背其承诺,变本加厉地鼓吹“一边一国”论,多次表示他“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待眼看“一边一国”论失去效用之后,又提出“两岸三国”论:“一边是台湾的主权独立国家也就是中华民国,加上在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蒙古的蒙古共和国,当然是两边三国。”“以前叫做中华民国‘在’台湾,现在叫中华民国‘是’台湾。中华民国就是一国,与对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共和国可以并称为‘两边三国’。”并提出要搞“统独公投”。

后来又眼看“统独公投”得不到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日本和法国的支持,于是就把公投议题一改再改,从“防御性公投”、“防卫性公投”到“和平公投”,最后才敲定以下两项令人啼笑皆非的公投题目:(1)“台湾人民坚持台海问题应该和平解决,如果中国不撤除瞄准台湾的导弹,不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你是否赞成政府增加购买反导弹装备,强化台湾自我防御能力??" (2)“你是否同意政府与中国展开协商,推动建立两岸和平稳定的互动架构,以谋求两岸的共识与人民的福祉?”陈水扁妄图通过公投议题以捞取选票,为“台独”铺路。

岂不知这项师出无名的公投议题,受到台湾民众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质疑,说陈水扁的公投议题正如“公投吃饭”一样地幼稚。而且这种不伦不类的“公投”,给台湾社会造成了混乱,台湾多所学校的学生竟然提出“发型公投”之说。陈水扁坚持要把公投和“总统”选举同时进行,无非是因为选情对他不利,妄图利用公投转移选民视线,因为四年的治“国”成绩,乏善可陈,同时也是陈水扁穷途末日,孤注一掷的最后抉择。陈水扁为分裂国家、挑衅两岸关系、攫取权力而精心设计的“3·20公投”这场政治骗局,结果因投票人数未达总投票权人数的一半,极不光彩地以失败收场。当岛内民众用拒绝参加的方式,对这一既缺乏合法性又毫无正当性的公投说“不”时,陈水扁的骗术就现出了拙劣的原形。

陈水扁的“守护神”李登辉也是一个言而无信、欺罔视听的无耻之徒。李登辉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又叛离共产党加入国民党。2000年台湾大选,他身为国民党主席,却千方百计地去支持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由于不惜分裂国民党而让陈水扁当选,激起了国民党全党公愤,被开除出国民党。于是,他组织了一个与民进党结盟,鼓吹“台独”的“台联党”,公开与国民党唱反调。2004年大选,他竟然公开为民进党站台拉票。李登辉不仅在党派立场上多变无信,而且在国家认同上也是个不忠不诚的无耻之徒。他在蒋经国执政时期,为了迎合蒋经国,他也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反对“台独”;但蒋经国一死,他接了蒋经国的班后,便自食其言,公然抛出“两国论”,胡说“台湾自古就不属于中国”,甚至说出日本人都不敢说的“台湾属于日本”的话,暴露出一副地地道道的卖国贼嘴脸。他宣称他“不是中国人”,然后,一会说自己是“台湾人”,一会又说自己是“日本人”,连祖宗都不要了!

“文革”时期,“四人帮”的所谓“理论家”“狗头”军师张春桥也是个典型的“一簧两舌,欺罔视听”者,比如他所胡说的“我宁要一个没有文化的劳动者,而不要一个有文化的剥削者,精神贵族”。这个鬼话把有或没有文化这一对概念和劳动者、剥削者进行逻辑组合,从而隐去了另外两个对应的“选言肢”:即“有文化的劳动者”和“没文化的剥削者”。然后以一个“否定—肯定”式的选言论证推出了公开出现的“选言肢”:要么培养有文化的剥削者,要么培养没文化的劳动者。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不能培养有文化的剥削者,所以,我们要培养没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样一来,就成了社会主义不能培养“有文化的劳动者”,也不会出现“没文化的剥削者”了。“文革”时期,此类“欺罔视听”的鬼话很多,诸如“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要社会主义低速度,不要资本主义高速度”,等等。其实驳斥这种诡辩也不难,只要把隐去了的“选言肢”揭示出来就可以了,以反洁法提出:社会主义还有苗,资本主义也有草;社会主义还有高速度,资本主义不仅有低速度,还有经济危机。反例一出,一驳便倒。

再如:

西藏解放前有所谓的“乌拉差役制度”,规定农牧民每年要请喇嘛念“冰雹经”,祈祷免除冰雹灾害。为了迫使农收民交钱,官府作了如下“一簧两舌,欺罔视听”诡辩:

如果当年没有发生冰雹灾害,则农牧民要交钱表示酬谢;

如果说念经后当年还是下冰雹,则是农牧民的心不诚,必须罚款。

或者念经后下冰雹,或者不下,但农牧民都必须交钱。

七、东拉西扯,胡言乱语

比如原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在山东齐鲁大学的一次演讲:

诸位、各位、在齐位:

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就是演讲的天气。来宾十分茂盛,敞人也实在是感冒。今天来的人不少咧,看样子大抵有五分之八啦!来到的不说,没有来的举手!今天兄弟召集大家,来训一训!兄弟有说得不对的,大家应该互相原谅。因为兄弟和你们大家比不了。兄弟我是大老粗儿,你们都是小老细儿。你们大家都是从笔杆子里爬出来的,兄弟我是从炮筒子里钻出来的。你们大家都是各国留学生,都会说各国的英国话;兄弟我连中国的英国话都不会说。所以,我就不他妈的多嘴,只训三个纲目……

韩复榘这番无法无章、东拉西扯、胡言乱语、辞不达义的讲话,真是不知所云,“丈二和尚让人摸不着头脑”。这位“从炮筒子里钻出来的”“大老粗儿”,如此“管理口才”,竟然身居“省主席”的高位,成为一方“诸侯”,对一省实施行政管理,可见国民党时期行政之糟!

八、摄威擅势,咄咄逼人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

党的领导干部要以平等的态度待人,不能以为自己讲的话不管正确与否,别人都得服从,更不能摆官架子,动辄训人、骂人……

管理者无论是演讲、作报告,还是进行其他管理活动,都应平等待人,切不可盛气凌人。有问题要平等协商,不应摄威擅势,咄咄逼人,要彻底打掉官架子。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尊卑贵贱之分。管理者虽然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但这权力是组织赋予的,是人民给的。训人、骂人,只会叫群众怕,但不会叫群众服。

作为管理者,就是自己有理,是正确的,也不能咄咄逼人,特别是外交场合。例如:

60年代初,英国蒙哥马利元帅来我国访问,由熊向晖陪同到各地参观。在洛阳观看豫剧《穆桂英挂帅》时,蒙哥马利对熊向晖说:“这出戏不好,怎么让女人当元帅!”熊向晖解释道:“这是中国的民间传奇,群众很喜爱看。”蒙哥马利不以为然,说:“爱看女人当元帅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爱看女人当元帅的女人,不是真正的女人。”熊向晖觉得蒙哥马利越说越过分,便驳斥道:“英国女王也是女人,按照你们英国的体制,女王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武装部队的总司令。”熊向晖的驳斥,使蒙哥马利非常窘迫,一时下不了台。

周恩来总理知道这件事后,十分严肃地批评了熊向晖同志:“你讲得太过分了,说这是民间传奇就够了。他有看法,何必驳他。他提出了和平三原则,难能可贵。你搞了这么多年外交工作,还不知道求同存异?弄得人家无话可说,就算胜利了?”

九、夹枪带棒,出言不逊

道德水准差,缺乏文明修养的人,说话总爱“夹枪带棒,出言不逊”。例如:

2004年“3 .20”台湾所谓“大选”前,民进党籍候选人陈水扁在竞选中,经常“夹枪带棒”地攻击竞选对手国民党籍候选人连战,甚至在台上出言不逊,骂连战为不耻之徒。陈水扁的破口漫骂,民众大哗。在社会舆论和“泛蓝”阵营的讨伐声中,陈水扁的所谓“总统府”才不得不出面更正,诡称:陈水扁说的不是“不耻之徒”,而是说的“不此之图”,是媒体误传了。

口语中哪有“不此之图”的说法?这番“更正”,可谓掩耳盗铃,让人哭笑不得!

我们的管理者中,也有个别缺乏修养者,也常“夹枪带棒,出言不逊”。如:

某办公室主任走进办公室,看见办公桌上一层灰,瞪着秘书骂道:“怎么搞的?桌子上的灰都不擦!懒婆娘!”秘书一听,勃然大怒,也破口骂道:“你说什么?把你嘴上的尿擦干净点!”唇来舌往,两人对骂不休,造成极为不好的影响。

如果这位主任懂点说话艺术,懂点工作方法,看见满桌的灰,并不责备秘书而是自己动手去擦,秘书自然会为自己的失职而争着擦,这时,主任只消说句风趣的话:“让我擦吧,干部参加劳动嘛;以后你再擦,反正天天都要打扫的!”这样主任既不会同自己的下属吵起来,秘书也会记住天天打扫办公室了。《荀子?荣辱》中说:“伤人之言,深于矛戟。”《礼记?祭义》说:“恶言不出于口。”管理者在说话时,不可不牢记!

十、模棱两可,闪烁其词

管理者在运用管理口才时,要明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不模棱两可。只要你对自己的观点有信心,就要堂堂正正地说出来,不用畏首畏尾、吞吞吐吐。那些满嘴“大概”“也许”的人,在管理活动中是没有威信的。只有勇于明确表示“我的意见,这件事应该……”的人,在言语交际中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有的管理者,成天念着“研究研究”“一分为二”的口头禅,哼哼哈哈,不明确表态,在言语表达上是一种模棱两可的不良风格,在工作态度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面对四化大业,面对人民期望的目光,如果我们的管理者总是“这个,这个”“研究,研究”,总是模棱两可,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就会断送。管理者们应该像苏州市委组织部长周治体处理人事问题那样,打破条条框框,勇于破格用才,常常把自己亲笔签署的文件往工作人员手中一塞:“办,错了我负责。”言语简洁明确,干脆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