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陪伴孩子成长的创造发现故事
847200000016

第16章 氧气发现的故事

氧气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没有了氧气,水里就没有了鱼儿欢快的身影;没有了氧气,天空中就没有了鸟儿飞翔的身影;没有了氧气,就没有了那辽阔的草原、美丽的花儿;没有了氧气,也就没有了人类的存在。所以,氧气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啊!

那么,人类是怎么发现了氧气的存在呢?这是一个很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在氧气发现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燃素说”的提出,它使一些科学家得出错误的结论。“燃素说”是英国人乔治?恩斯特·史塔尔于1703年提出的,他认为,空气中有一种可燃的物质,即燃素,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体中,在燃烧时以光和热的形式逸出。按照“燃素说”的观点,一切燃烧都是物体逸出燃素的过程。18世纪初期,这种“燃素说”的理论,曾歪曲地解释了大多数化学现象。因此,“燃素说”统治人们的思想将近一个世纪,把人们的可能导致发现氧气的正确思路引向歧途,致使氧气的发现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1773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加热硝酸盐的过程中,曾得到一种气体,并发现这种气体能使点燃的蜡烛燃烧得更加猛烈。事实上,舍勒已经独立获得了氧气,但是舍勒是“燃素说”的信奉者,他错误地认为这种气体是“火空气”,燃烧则是燃素与火空气的结合。

同一时期,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也进行了燃烧的实验,他在给氧化汞加热时得到了一种新的气体,这种气体既能助燃,又能支持人的呼吸。事实上,普里斯特利也独立得到了氧气,但普里斯特利由于受“燃素说”的影响,不能正确地认识这种气体。他错误地认为,这种新气体是“脱燃素的空气”。

就这样,由于“燃素说”的束缚,在本来已经得到氧气的情况下,人类还是没有发现氧气。

后来,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研究,他们中的一位真正发现了空气中存在着让所有生命都离不开的氧气。这位科学家是一个法国人,叫拉瓦锡。

1774年,普里斯特利访问欧洲的时候拜访了拉瓦锡,并向拉瓦锡介绍了自己的实验:在给氧化汞加热时,可得到脱燃素的空气,这种气体能使蜡烛燃烧得更明亮,还能帮助呼吸。拉瓦锡重复了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并且把普里斯特利的实验以及他本人的实验结果联系起来。拉瓦锡摆脱了传统思想的束缚,大胆地指出所谓的“脱燃素的空气”实际上就是氧气,终于推翻了统治科学界近百年的燃素学说,于1777年正式把这种气体命名为氧气。

在拉瓦锡的正确结论之下,气体化学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他的名字也永载史册。而之前的舍勒、普里斯特利等也同样获得了后人的尊敬,毕竟,没有他们的率先研究,可能也就没有拉瓦锡后来的正确结论。科学就是这样,有人正确,就有人错误,正是有了前人的错误判断,才有了后人因为对之前的结论存有疑惑而努力研究,从而得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