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陪伴孩子成长的历险探秘故事
847300000017

第17章 水下古城之谜

在云南省中部玉溪市郊,有一个神秘而美丽的湖泊,它有一个温柔的名字——抚仙湖。抚仙湖又叫澄江海,坐落于澄江、江川和华宁三县之间,南北长31公里,东西最宽处11.5公里,面积21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7米,最深处达151.5米。从以上的数字不难看出,抚仙湖的确是个很大很深的湖泊,它被称为中国第二大内陆深水湖。

抚仙湖的景色十分优美,芳草萋萋,古树参天,更有栖息在这里的鸟儿不时地鸣唱,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间仙境。可是千百年来,人们并不知道在抚仙湖平静无波的水面下竟然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抚仙湖有一个叫石龙的地带,虽然常常挂网,可是为了打到大鱼,当地渔民仍然常常在那一带打鱼。在湖水汹涌的时候,曾经有几块石头被水推上岸,人们发现,其中有一块的一面特别平整光滑,看上去有明显的人工开凿痕迹。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云南有一个叫耿卫的潜水爱好者在抚仙湖中潜水时,竟然发现水中有类似石板的东西!

这个重大的发现立刻引起了许多考古专家的注意,很快就有一支考古队对抚仙湖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抚仙湖方圆10公里都是泥沙土质,可是考古人员却发现了一块被怀疑是城墙体中做黏合磊石用的“泥浆”,并且已经被证实是属于人工调配的黏合用浆,而不是自然生成物。更值得注意的是,考古队还发现了一块刻有龙纹装饰的石块,而这样的石头材质却并不是本地出产的。

种种迹象表明,抚仙湖的水下存在一个人类建筑遗迹。

世界上有记载或被发现的水下文明遗址大多都是灾变造成的。那么,抚仙湖的水下古建筑遗迹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根据考古学家对周围的仔细勘察,发现抚仙湖水下的古建筑群旁的山体有明显的大面积断裂陷落的痕迹,而在公元110年的东汉时期曾经发生过一次大地震。于是,考古学家们推测,抚仙湖水下的古建筑很可能就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害中陷落湖底的,也许是地震,也许是山体滑坡。

后来,终于有一只已经严重受损的被称为广口平底陶釜的器物被水下考古人员打捞上岸,这无疑是这次考古以来最有成效的一项发现。接着,有关部门对这个水下古建筑的样本作了检测,结果表明,这座水下古城存在大约已经有1750年,即抚仙湖水下埋藏的古城应该就是汉魏时代的建筑。

澄江县的古名叫俞元。《汉书》记载:“俞元县,池在南。”意思就是说,在抚仙湖的北边有一座俞元城,与抚仙湖水下建筑遗址的方位吻合。可是让人不得不感到奇怪的是,到距今约1400年的隋朝之后,古籍中却找不到任何关于这座俞元城的有关记载。于是就有学者认为,如果这座水下建筑真的是一座城市,那么它就有很大的可能是消失已久的俞元城。也就是说,在俞元城存在的那段时期,由于地震、山体滑坡或是其他的地壳运动而导致建筑物沉在了水下。可是,一座城的规模难道只有七八百平方米大?再说,在古代,作为一个并不是国都的小城,它的居民绝不可能超过5万人,但是在这片古遗址中大的建筑石块却有着重达10吨的重量。谁又有这样大的实力能建造这样的建筑,并且这样浩大的工程为什么又没有史书记载呢?

于是就有人认为,这个水下古建筑是一座古代的大坝。这个说法的根据是:抚仙湖水下最大的一座石建筑形状跟大坝相似,并且在为数众多的抚仙湖传说里也有许多涉及湖水上涨以至于淹没城镇的记录。他们从湖的斜坡以及石孔、石钉得出结论,认为那里是古码头,而那个斜坡上的石孔内的石钉则很有可能是古时候拴船用的。于是他们就认为,当时的人们为了防止洪水泛滥成灾和阻挡往来船只靠岸而修筑了拦水大坝和码头。可是,平缓的斜坡为什么面对岸边,而形似台阶的那一面却向着水的那一边呢?这个说法似乎也说不通。

还有人认为,这片水下建筑群是古代城镇。由于在远古时代,人们比较喜欢在靠近水边的陆地生活,因为这里有肥沃的土地,并且用水很方便。可是这片水域至今都没有发现人们所使用过的生产生活用具和动物的骨骸,再说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也并没有高到让人们盖房子的时候能全部采用这种巨大的石料的程度,并且这么多这么重的石料又是怎么进行搬运的呢?

专家们把眼光停留在了云南民间一直流传着的关于古滇王国的众多传说上。他们发现,水下建筑群的石料打制方式与滇中发现的古长城颇为相似。大量采用巨大的石块进行建筑、加工和雕琢,说明这里早已经具有了较高的文明程度,并且遗址分布的面积竟然比世界著名的庞贝古城还要大。而古滇聚落群周围的数座山体,都有大面积的断裂和明显的陷落痕迹,经过专家的勘察,山体下陷的年代大约在两三千年之间。于是,专家们推测,这里就是古滇王国的古城。

可是这毕竟只是推测。抚仙湖的这座水下建筑的身份究竟是什么,目前仍然是个谜,这个谜还有待人们去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