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847900000018

第18章 伟人伟业 (4)

1939年,极有忧患意识的罗斯福政府与国会多次交锋,终于争取到《 中立法修正案 》的通过。按照修正案规定,允许遭受***侵略的国家通过现款自运的方式购买美国武器。换言之,你可以拿现金买我的武器,买完之后自己从美国运回去。在战争状态下,一个第三国将自己的武器装备卖给某一交战方,这种袒护性出售武器的做法,表明美国事实上在支持英国和法国。

1940年7月,英国人饱受轰炸和围困,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德国潜艇四处游弋,打击英国的运输船队,企图扼杀她的生命线。心急火燎的丘吉尔失去耐心了:“我真不明白,在目前形势下,你为什么不可以给我派来你们那儿最老旧的驱逐舰,当然至少需要50~60艘……”

丘吉尔为了解除罗斯福的顾虑,建议将英国在加拿大的八个空军和海军基地出租给美国,为时九十年,目的是换取美国的这些驱逐舰。9月2日,罗斯福以非凡的勇气,冲破政治上、法律上的重重限制,用行政命令硬行将驱逐舰转让给英国人。

“哪怕再推迟一天,都可能意味着文明的消灭!”这便是罗斯福面对反对派的回答。此项交易本身意味着美国已经失去中立,开始有限地影响战事。

也许当时的国际形势破败不堪,也许美国人追求内外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总之罗斯福在大选中赢得了55%的选民支持。历史再次选择了罗斯福,美国人再次将权柄交给罗斯福,美国因此搭上了崛起发展的高速列车。1940年的大选结果,不仅打破了美国一百多年来总统任期不超过两任的原则,而且成为二战时期的重大战略决策。罗斯福第三次主持白宫事务,其重大意义已经超越了在经济大萧条时的临危受命。那一次,他挽救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体系;这一次,他则担负起挽救世界的大任。

2)偏袒政策

此时此刻,在大西洋另一边,丘吉尔焦急万分地关注着美国大选的结果——只有罗斯福能够伸出有力的手臂,只有罗斯福愿意援助英国!这时丘吉尔心里最明白的事。在美国总统竞选后期,希特勒除了加强对伦敦的狂轰滥炸之外,对其他一些城市也下了重手。考文垂市中心被夷为平地,死亡四百人。一周后,伯明翰连续受到三次轰炸,死亡人数是考文垂的两倍多。更为严峻的是,英国的国库几乎掏空了,没现金购买武器。面对处境继续恶化的英国国情,丘吉尔利用秘密通信渠道,恳求罗斯福给予援助。他向这位美国总统通报了军事上的窘境,同时也通报了财政尴尬:“我们将继续付钱,能付多久付多久,但我希望得到保证,一旦我们无钱可付时,你还会支持我们。”

《 中立法修正案 》因英国的财政枯竭而走到尽头,罗斯福绞尽脑汁正为他的盟友想着新招。大选以前,迫于选民的压力,他不得不采用零敲碎打的方式援助英国。眼下虽然大权在握,但是加大对英援助规模,肯定会遭到国会中那伙孤立主义分子的反对。美国人没有忘记英国的拙劣表现,他们在一战时从美国那儿借的账至今还赖着没有“埋单”。如果以赠送的方式援助英国,肯定会被国会否决。贷款吗,英国又失去了信誉。

“邻居家宅起火,‘我’把花园浇水管借给他们,帮助邻居灭火。灭火之后邻居是归还水管还是赔偿水管,这都好商量。”“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我要求我们的人民绝对相信我们的共同事业将取得巨大成功”。

无论是记者招待会还是炉边谈话,罗斯福都在表达着相同的意思,并获得了美国公众的同情与支持。1941年,罗斯福正式向国会提出《 进一步促进美国国防和其他目的法案 》即《 租借法案 》,经过两个月的激烈辩论,参、众两院分别表决通过。3月11日,罗斯福总统签署《 租借法 》,并于次日开始实施,一执行便长达四年半。

当时的美国虽然仍处于非交战状态,但租借法案表明,美国开始积极干预反***战争。美、英两国代表进行秘密会谈,达成先打击德国、后粉碎日本的战略方针。美国的兵工厂加速运转起来,政府没收了停泊在美国港口的德国船只。与此同时,罗斯福一边指示陆军航空兵为英国训练八千名飞行员,一边暗示美国海军扩大护航区域。他虽然在公开场合闪烁其词,但深信美国的船只一旦在公海遇袭,全美国人便会同仇敌忾!

1941年6月22日,德军铁蹄突然转向,踏向苏联。美、英虽然暗自吁出一口浊气,但罗斯福从战略家的高度来看待世界局势,以少有的睿智力排众议,宣布帮助苏联,将苏联也纳入《 租借法 》惠及的范畴,哪怕两国在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极大的不同。

(三)二战风云 (2)

8月9~12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北部的一艘美国军舰上举行会晤,双方就国际重大问题进行磋商:如苏、德战争爆发后的国际形势,两国关系和对德、对苏政策,以及战时和战后世界格局等重大问题,最后签署了《 大西洋宪章 》。该宪章宣称:美国和英国不追求领土扩张,也不愿有违背有关民族意愿的领土变更,尊重各民族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宪章主张: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政府形式,收复被武力强占的领土,彼此自由贸易,按均等条件取得原料,促使所有国家使用,以便经济民主和社会进步,解除侵略国武装,保障公海航行自由。

应该讲,宪章体现了罗斯福崇尚的言论、信仰、免于匮乏和恐惧的四大自由。该宪章在当时发挥出相当积极作用,既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斗争,也促进反***统一战线。9月24日在伦敦举行的同盟国会议上,苏联、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希腊、波兰、荷兰、挪威、南斯拉夫、卢森堡和自由法国的代表同意宪章的基本原则并加入宪章。1942年1月1日,赞同宪章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 联合国家宣言 》,正式结成反***同盟。实际上,大西洋宪章已成为这些国家继续进行反***战争的纲领。

该宪章后来成为《 联合国宪章 》的基础。

3)珍珠港事件

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大部分战舰,静静地停泊在瓦胡岛南岸的珍珠港。教堂敲响了柔和钟声,火红的太阳从海平面冉冉升起,云海一片金黄。7时2分,183架涂有太阳旗标记的机群,满载着炸弹飞临军港上空。

7时55分,偷袭珍珠港的机群清晰地发现风景秀丽的珍珠港。港湾,八艘战列舰像熟睡的狮子排列在下方;几大机场上也成排地摆放着美式战斗机和轰炸机,翼梢相挨,整齐划一……

重磅炸弹,一枚又一枚,忽然雨滴般落下……

一道道火光,一阵阵巨响,震碎了清晨的宁静……

狂烈的爆炸,腾空的烟柱,硝烟弥漫,空中响起螺旋桨的声音……

珍珠港陷入一片火海,军队组织不起防御,人群更是惊恐万状……

一场来自海上、水下、空中的闪电式立体突袭战在一瞬间打响!

短短一个多小时,日军共发射40枚鱼雷,投放了556枚各型炸弹,总计144吨。击沉、击伤美军各型舰船总计40余艘,岛内八艘主力战列舰被击沉五艘,重创三艘,全部失去战斗力,还有近十艘巡洋舰被击沉或重创,击毁飞机265架。美军伤亡惨重,总计2 403人阵亡,1 778人受伤。这次损失超过了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蒙受损失的总和。而日军只有29架飞机被击毁,70架被击伤,55名飞行员阵亡,5艘袖珍潜艇被击毁,一艘袖珍潜艇被俘。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的这场豪赌,以大胜收场!这场最冒险、最有战果的赌博写进了《 海军战例 》,成就了他的辉煌。然而,这位曾留学美国的山本上将心里明白,美国这个有着巨大军事潜力的国家一旦进入战争轨道,日本必败无疑。

应该讲,偷袭珍珠港的成功只是取得了中、短期辉煌,美国太平洋舰队在随后的六个月中失去了对日军的威胁。不过,日本的山本指挥官明白,他可以赢得一次战役,但不可能赢得对美国的战争。

从战略上讲,这场袭击战日本获得满分,但结果则是得不偿失。他们制造的灾难唤醒了整个美利坚民族,击碎了美国孤立主义者的美梦。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间接地帮助了罗斯福。或许正是因为有此效果,长期以来都流传着袭击珍珠港的另一种解读版本。有人甚至这样形容珍珠港事件:山本的豪赌成就了罗斯福的苦肉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一度占主导地位。虽然美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是偏袒英、法这些被侵略的国家,而且通过了《 中立法修正案 》《 租借法 》,声称“美国已经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孤立主义的基本国策已经松动。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有过这么一句孤立主义名言:“美国用不着去国外搜寻怪兽并将其消灭”。

从广义上讲,美国孤立主义思潮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与世界隔绝,其实质是:以最小的代价、最小的风险和成本参与国际事务。在当时,美国民众已经非常痛恨***的侵略,非常同情受到侵略的这些国家。但是要美国军队流血参战,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如美国民意调查显示的那样,10%的民众认为应该参战,实际上90%的民众认为不必要介入战争,除非***的战火蔓延到美国本土。

罗斯福与孤立主义的斗争,几乎贯穿他总统任期的前九年,他深感空有一身武功,无法施展拳脚。而突如其来的“珍珠港事件”令他长嘘了一口闷气,有如释重负之感。

当天20时30分,罗斯福臂戴黑纱召开内阁会议,公布了一系列应变措施。随后,他来到白宫外面,对仍然聚集在草坪上的无数民众说:“美国公民们,我向你们宣誓:我和我的同事,将尽全力把强加在我们国家头上的耻辱还给对方。上帝保佑美利坚!”

罗斯福,这位身体带着残疾的总统表现出那份沉着、冷静与感染力,就连他的政治对手、共和党领袖查斯·麦克纳也为之折服:“总统阁下,从现在起……我们在政治上的敌意消失了,我们只有一个政党,那就是美国的荣誉与尊严!”

12月8日中午,国会大厦,讲演人,罗斯福。

“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代表全体美国人民的思想在此讲话。昨天,公元1941年12月7日,这个必须永远记住的耻辱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受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的蓄意的进攻。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我要求国会自日军进攻之时起,宣布国家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

“哗……”,热烈的掌声响成一片。

参议院以82票对零票,众议院以388票对1票通过了宣战决议。罗斯福已经完全挣脱了束缚,可以投入到反***战争之中去了。

美国的表态引起连锁性响应。12月8日,英国宣布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9日,中国国民党政府在与日本进行了四年战争之后,也正式对日本宣战,10日,中国又对德国宣战。随后对日本宣战国家还有戴高乐的“自由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

呼应虽众,但战争局势并不容乐观。日军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开始全面进攻东南亚。12月8日凌晨,日军在马来半岛靠近边境的东海岸三个地方同时登陆。日暮时,日军便拿下哥打巴鲁机场。同一天,日军再次展开进攻。目标:香港、关岛、菲律宾群岛、威克岛和中途岛等地。

抵抗***的斗争在当时遭遇到灾难性失败。在马尼拉,麦克阿瑟的远东航空大队遭到毁灭性的轰炸。12时25分,27架日军的高空轰炸机隆隆飞到了克拉克机场北面20英里的打拉上空,对美国的“空中堡垒”和P-40B飞机进行疯狂的扫射。随后,44架零式飞机在刚刚打击过邻近的一个战斗机机场之后,也赶来趁火打劫。曳光弹点着了油箱,巨大的“空中堡垒”一架接一架爆炸。机场上浓烟滚滚,所有的战斗机都在燃烧。“空中堡垒”只剩下三架,其余全部被毁。日本轰炸机全部安全返航,以仅损失七架战斗机的代价,换来了“珍珠港第二”的成果。

接着,太阳旗席卷马来半岛,横扫菲律宾。日军首次在荷属东印度实现了伞降;日军夺取了关岛、威克岛和香港;日军正向马尼拉挺进,麦克阿瑟和最后一支美、菲军队绝望地被困在巴丹半岛南端和科雷吉多尔岛上。

……

沮丧的消息雪片似的飞向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