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847900000036

第36章 美国文学 (1)

如果追根溯源,美国文学之根没有汲取北美草根文化的营养,而是传承于欧洲大陆。印第安人那种口头传承的神话和传说,早已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屠杀与驱逐,而被扼杀得几乎看不见痕迹了。既然北美大陆的主人注定被更替,那么北美大陆文化的主体自然也难逃厄运。北美土著印第安人的文化因此受到排挤,而被美国主流文化冲到边缘区域。当然,这些口口相授的传奇与神话或多或少地还留传了一些下来。

自哥伦布于1492年发现新大陆之后,一批又一批的欧洲人踏上这片土地,逐渐改变着美国的人口结构,最终形成了主流群体。如果说文学的定义是“特定语言、国家或时代所产生的书面作品的总体”,那么初期的美国文学可以说是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也就是说欧洲殖民者带来了欧洲文化。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来自欧洲的殖民者们在这荒野边缘与世隔绝的土地上,忙于应付生活、劳作,巩固与扩大既得利益,几乎没有其他奢望,更不用说有什么闲情逸致从事文学创作。那时合众国还没有建立,殖民者中仅有一些探险家和清教徒能够给家乡的朋友写去一些书信,其内容大多讲到自己的经历与成绩,当然也少不了描写美洲大陆的山川地貌,印第安人的生活情况,希望以此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而加入到殖民者的队伍中来。新大陆在很多书信中被描写成令人神往的伊甸园,如果说这一时期有文学,那就可以被称作“发现和探险文学”。

早期新英格兰清教移民区实行政教合一,文化为宗教服务,著作主要为神学研究、移民史、布道、书信和日记等。在欧洲殖民者中,由于英国人占主导地位,所以英国的文化传统、法律习惯以及审美标准无时不在影响着美洲大陆的文人。威廉·布拉福德①在其《 普利茅斯种植园史 》②中赞美了清教移民在创建殖民地过程中表现的勇敢、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该书成为了解研究这一段历史的重要文献,是美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渊源之一。当然,马萨诸塞总督约翰·温斯罗普的日记作品《 新英格兰史 》也因其记录了殖民地发生的大小事件,而被史学界和文学界时常提及。

在殖民主义时期,清教牧师们为了宣传清教主义思想,在各种场合宣讲、布道,以期影响教民,规范着他们的行为举止。他们的布道文便成为另一种类型的大众文学作品,布道文简洁明快,通俗易懂,而且教士们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平行、排比等修辞手段,反映出较为浓厚的文学色彩。约翰·科顿①是新英格兰地区最有影响的清教牧师之一,他出版的《 生命之路 》②和《 恩典之约论 》③阐述了清教主义思想的渊源,要求清教徒们一切听从上帝的安排。当然,北美殖民地时期也产生了一些清教诗歌。如殖民时期的第一位诗人安妮·布拉德斯特里特④,她在诗歌中表现出对上帝的崇拜,对天国的憧憬和描绘,对人类的认识,对死和永生的思考。

殖民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或许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但是清教主义几乎左右了殖民主义时期的美国文学,指导着人们的行为举止和内心世界。布道文不仅以文学形式流行、贴切、大众化,而且也在推崇清教的美学道德理想。从内容上讲,殖民主义文学的重要特征,便是宣扬清教主义。从创作形式上讲,这些人几乎师承了宗主国的文学创作形式、手段和意识等。所以,当时便有批评家尖锐地指出:“美国人没有什么文学——我们是说没有什么本土文学,文学都是进口货……”。应该是讲,这个阶段的美国文学是移植阶段,是英国文学的承袭阶段。

『 一 民族文学的雏形

十八世纪以后,虽然清教主义在新英格兰的意识形态中仍然非常强大,但是欧洲启蒙文学已经抢占了制高点。在这一时期,爱国演说和政论文章大量涌现,富兰克林、潘恩和杰斐逊等卓越的启蒙主义者创作出一批论政文章和政论散文。富兰克林在他的政论文稿中,用幽默、犀利甚至尖刻的文笔,严厉鞭笞英国的殖民统治。汉密尔顿也在文章中强力抨击了保皇分子。帕特里克·亨利甚至发表了《 不自由,毋宁死 》。托马斯·潘恩在《 常识 》中高喊独立。托马斯·杰斐逊写出《 英属美洲权利概述 》,抨击英国国会为美洲制定法律的武断行为,更不用说他那流传千古的政论散文《 独立宣言 》。

这些政论性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的美利坚文学还处在襁褓之中。它们愤怒地谴责了英国殖民主义者,极大地鼓舞了美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同时也树起美国散文创作的新风。可以这样讲,独立战争期间产生的文学作品极具开创性的意义。独立战争孕育了美国的民族文学,没有独立战争,就没有美国;没有独立战争,也就没有美国的民族文学。

本杰明·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勤奋、杰出、多才多艺,是名扬欧美的政治家、科学家和作家。富兰克林文笔简洁、优雅,主要作品有《 穷理查年鉴 》和《 自传 》。《 穷理查年鉴 》在当时之所以成为最流行的作品,是因为书中宣扬“自助”精神等伦理和道德观。他的“自助者、天助之”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当时的北美大陆。

当然,他的《 自传 》更有历史意义。书中以一位老人回顾过去生活的成败荣辱为线索,展现了一个穷孩子如何通过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的传奇。富兰克林在书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在北美新大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只要努力,个人的意愿是能够实现的。他在书中表现出美国人的形象、理想和价值观。可以这样讲,富兰克林的《 自传 》综合了他个人的经历与他所生活的时代。这种个人经历和风土人情的紧密结合,构成了《 自传 》的特点,从而也成为美国文学上的一个里程碑。

从创作手法上讲,富兰克林的作品文字简洁,清新流畅,句子简短,很少拖泥带水,他那种“能用一个字决不用两个字”的讲究,对后世作家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随着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意识增强,北美大陆文学中的民族倾向开始抬头,作品中不仅开始偏离英国文学的主体,而且也出现背离的趋势。从创作形式上,他在《 自传 》中以拉家常的方式与读者交流,既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也没哗众取宠的创新。这种新的文学体裁体现了他实用主义的文学风格,从修辞角度上讲,他在《 穷理查年鉴 》中放弃华丽的文风,用词注重简洁,以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为主旨,形成新的文学风格。正是这种创作特点和风格,拉开了与欧洲文学的距离。

应该讲,富兰克林是一位思想睿智,情感丰富的文学家,当然也是一位自然科学家。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可以与乔纳森·爱德华兹相媲美。

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1703~1758),至今仍可以称作美国最出色的神学家,是十八世纪美国大觉醒复兴运动的领导者,他的唯理论、唯心主义甚至影响到爱默生以及十九世纪伟大的文学和思想运动。某种意义上讲,爱德华兹或许不是创作诗歌、小说的能手,但却是思想上的大师。

同时代的人物还有托马斯·杰斐逊,他虽然因《 独立宣言 》等作品被文学界所熟知,但更是政治家、科学家、发明家、音乐家、语言学家。他的《 独立宣言 》不仅宣告了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也建立了一种人类自由的哲学思想。人民有权要求建立一个新的国家,而他憧憬的这个政府,最终成为领导一个世界超级大国的政治力量。杰斐逊在《 独立宣言 》中宣扬的民主制度使他与富兰克林和爱德华兹齐名,成为美国思想的第三位伟大建筑师。

美国民族文学诞生于独立革命时期。早在战争爆发之前,在欧洲启蒙主义学说影响之下,已经出现一批重要的散文家和诗人。爱德华兹宣扬的清教主义虽然有相应的读者,但更能吸引广大读者的,还是富兰克林通俗式的格言。他用清晰、幽默的文体传播着科学文化,宣扬自强、自立、自我奋斗的精神。战争结束之后,随着北美殖民地人民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美国文学摆脱殖民文化的意识自然愈加强烈。一批年轻的诗人们怀着摆脱英国文学的强烈责任感,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全都奉献给创建美国的民族文学事业之中。

当然,幼稚的美国文学因种种原因并没有很快成长起来,因此备受英国的嘲笑和挖苦,“四海之内,谁读美国人的书……”这类话语反而激活了美国文化人的民族自尊心。他们决心要在文学领域中体现自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美国民族文学渐渐成长、壮大起来,开始具备鲜明民族个性。十九世纪初,他们迎来了美国文学的新高潮。

『 二 浪漫主义文学

独立革命后,随着联邦政府的成立,社会、经济与人文环境均得到改善。此时的美国人已经感到对本土文学的需求,他们需要文学反映他们特有的经历:如早期清教徒的殖民;与印第安人的遭遇;边疆拓荒生活;西部荒原的描写等。文学环境随之而生,文学类报刊如雨后春笋般,一大批文学读者有如沃土,滋润着美国文学的成长。引领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文学思潮,当数风光无限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产生于欧洲,它在十八世纪中叶首先在德国、法国和英国兴起。如果说理智的时代盛行新古典主义和理性主义,那么浪漫主义便是对前者的反叛。新古典主义强调秩序、权威和理性,浪漫主义则更强调自由与个性,想象应该高于理智。概言之,浪漫主义主张发挥人的内心和原动力,表现人的本能和感情,崇尚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无限快乐。

在这场文学运动中,美国作家并没有盲目承袭欧洲的文化遗产,而是开始将创作中心放在美国社会和美国人物身上。十九世纪初,一些作家努力表现美国本土绮丽壮观的山川,千姿百态的风俗人情,开发大陆的沸腾生活。具有美利坚民族特色的作品已经应运而生。正如爱默生所讲的那样,我们“不能永远靠外国宴席上的残汤剩羹过活”。

美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当数欧文、库柏、爱伦·坡。欧文的特点在于发掘了北美早期移民的传说故事,他的《 见闻札记 》开创了美国短篇小说的传统。

(一)华盛顿·欧文

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1783~1859),是第一位意识到美国文学从感情到形式作品都必须创新的作家。他于1783年4月3日出生在纽约一个富商之家。欧文从小酷爱读书,十九岁时便试着写些随笔文章,而且竟然得到《 早晨纪事报 》的认同并予以发表。欧文在二十一岁时曾游历欧洲诸国,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他曾和哥哥威廉等人共同创办过杂志,出版了杂文集《 萨马根迪 》。不久,他用“迪德里希·尼克博克/狄德里希·尼克尔包克尔”的笔名发表了《 纽约史 》(1809),这部风格独特的喜剧形式作品受到欧美读者的欢迎。

真正给欧文带来巨大成功的作品,还是他发表的《 见闻札记 》(1819~1820),特别是其中两篇短篇小说,《 瑞普·凡·温克尔 》和《 睡谷的传说 》影响最大。那是他1815年再度赴英,游遍英国的名胜古迹之后,写成的作品。他在创作时一直怀着对英国古老文明的仰慕和对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向往。《 见闻札记 》是欧文的代表作,内中包含小说、散文、杂感等32篇,以幽默风趣的笔调和富于幻想的浪漫色彩,描写了英国和美国古老的风俗习惯以及善良淳朴的旧式人物。这部作品在英国出版后,受到欧美文学界的高度重视,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 瑞普·凡·温克尔 》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与中国《 烂柯的故事 》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便是主人公和故事情节变了。欧文笔下的懒汉瑞普虽心地善良却性好嗜酒,更是害怕老婆。一天,他因怕老婆的责骂,进山砍柴,遇到老者,与其共饮,一觉醒来发现时光已过了十几年。同中国晋时的王质一样,回家后一切都变了。老婆不见了,世界也变了,村中无人认识他。好在他还有一个女儿,从此后过上没有老婆责骂的舒适日子。

随着《 见闻札记 》的成功,他接着又写出了两部体裁相似,但质量稍逊的作品:1822年的《布雷斯布里奇田庄》,1824年的《 旅客谈 》。1826年,他在驻西班牙的外交官的任上,写出了历史题材的传记:其中有《 哥伦布的生平和航行 》《 攻克格林纳达 》《 波内维尔船长历险记 》《 奥立弗·哥德斯密传 》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五卷本的《 华盛顿传 》尤其值得推崇,该书至今都被认为是研究美国国父的经典之作。

总体上讲,欧文的文笔优雅自然,清新精致,幽默之中蕴涵着丰富的内涵。他的幽默往往出现在不经意间,他笔下的现实生活体现着一份轻松、一份温馨。他的这种风格自然有别与当时创作的时尚。然而,他那简朴、流畅、轻松的文风对后世作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一些优秀的散文和故事已经成为典范,甚至为中国读者所熟悉。欧文辞世后,美国人为了怀念他在文学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将他尊为“美国文学之父”。

(二)费尼莫尔·库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