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847900000041

第41章 美国文学 (6)

1963年,贝蒂·弗里丹出版了《 女性的奥秘 》,拉开了妇女运动的帷幕。在男权社会里,妇女被当做物和财产,从属于男人,依附于男人,服务于男人。弗里丹公开号召妇女摆脱妇女这种社会角色,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寻求自己的成就。女权主义作家蒂丽·奥尔逊于1963年发表了《 告诉我一个谜语 》,书中的母亲操劳一生,永远为满足别人的需要生活着。即使儿女们长大成人嫁出家门后,但她还是无法拒绝母亲和妻子的角色,享受不到宁静的生活,最终郁郁寡欢而逝。显然,美国妇女文学的特点,就是女作家用自身的经验来描绘女人的感受,以达对女人这个社会角色的不满。正是这种苦闷和困惑的深刻反映,美国文学家的行列中,才不断出现优秀的女作家。如凯特·肖班、伊迪丝·华尔顿、龙多拉·韦尔蒂、西尔维亚·普拉斯、蒂丽·奥尔逊,以及黑人作家左拉·尼尔·赫斯顿、艾丽丝·沃克、托尼·莫瑞森等等。

妇女文学所推崇的是一些觉醒了的新女性。她们拒绝以男性为中心的现实社会,蔑视文化传统的束缚,拒绝男人强加给妇女的价值观念,反对充当传统妇女的角色。对于男人们给妇女们带来的肉体和心理上的压抑,她们感到迷惘、愤怒甚至进行抗争。她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找个好丈夫,做个好母亲,或者当个富婆,她们渴求与男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包括实现妇女的自我价值。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女作家、学者还努力挖掘被埋没的女作家和她们的作品,其中最主要的是凯特·肖班(1851~1904)和她的《 觉醒 》,夏洛特·珀金斯·吉尔曼的《 黄色的墙纸 》。肖班原来因擅写风土人情,曾被誉为“乡土小说家”。但是她的《 觉醒 》因大胆地描写了妇女的性意识和寻求实现个人解放而备受责难。

正是由于女权运动与妇女文学运动的复兴,肖班的作品几乎成为人人必读的女性文学经典。随着妇女运动的深入,一批年轻的妇女作家们开始闻名文坛,如盖尔·高德温、琼·狄迪安、玛丽·戈登等。尤其是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出现,妇女文学在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再次掀起高潮。

艾丽丝·沃克是一位靡声文坛的佼佼者,她的长篇小说《 紫色 》以新颖的构思及其激进的女权主义思想深得文学评论界的青睐。作者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反映了美国黑人特别是黑人妇女的生活与感情、痛苦与希望,她巧妙地透过美国现实中重大的社会问题,深入细致地刻画了一个黑人妇女由自卑到自强的历程。小说女主人公西丽原来深受“女人生来不值钱”旧思想的影响,麻木不仁,没有个性,听凭丈夫蹂躏。后来在儿媳和丈夫的情人帮助下,摆脱精神枷锁,认识到自身价值,并且依靠妇女间的友谊和支持成长为一个能自食其力、充满自信、有尊严、有个性的女性。《 紫色 》撷取了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题材,凝聚了深刻的思想,是一部闪耀着黑人女权主义思想光辉的杰作。

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将关注点锁定在黑人女性心灵世界的冲突上,并以这一冲突反映黑白两种文化的对立与错位。她的小说《 最蓝的眼睛 》描写了一个出生在黑人家庭的女孩佩可乐,由于受到白人文化的熏陶,一心想拥有一双白人女孩那样的蓝眼睛。末了,不仅没得到白人的接受,而且也受到黑人的排斥,甚至连她的家人都无法理解她,白人优越论和黑人生就丑陋的文化扭曲了她幼小的心灵。她最终疯了,一个难以接受但又现实的命运摆在读者面前。

纵观美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每个时期都与时代的变革分不开。妇女运动是妇女文学生长的沃土,而妇女文学又成为女权运动结出的硕果。妇女文学始终与女权运动共进退。三十多年过去了,在女权运动再也不像以往那样张扬的今天,妇女文学虽然风光不再,但是它的存在、它昔日的辉煌,都成为美国文学宝库中不可忽略的明珠。

总体上讲,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已经摆脱了欧洲文学的影响,走向独自发展的道路。可以说,这个时期的美国文学丰富多彩,流派繁多,异彩纷呈,在独立、创新、多元、现实主义的道路上得到高速发展。可以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小 结

独立战争给美国带来的只是政治上的独立,后来虽然在经济方面取得突破,但是在意识形态和文学方面的独立倾向,应该以马克·吐温的横空出世为起点。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美国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维多利亚社会结构分崩离析,青年人开始质疑传统的价值观念。马克·吐温在文学思想、文学美学、文学题材和体裁、语言和技巧、生活和精神等方面正好迎合了这种思潮,文学的历史自然选择他作为美国文学的一个风向标。

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陈旧的传统文化受到进一步瓦解。过去视劳动为责任,但二十世纪初的美国人已经意识到他们的工作不是为上帝,而是一种出卖劳动力的谋生手段,并且还受到有钱人的剥削。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嬗变,在很大程度上构建了二十世纪初美国文学的结构和模式。应该这样讲,美国文学师从于欧洲,尤其是英、法的文学,但却在师承基础上,走出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美国文学历史虽然较短,但是有着欧洲文化上千年的传承。欧洲文化的精髓随着白人移民的迁徙,已经根植于北美大地。然而美国作家并没有墨守成规,生搬硬套欧洲人的风格与形式,而总是希望在原有的基础上生长出有着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学。马克·吐温、麦尔维尔、爱默生、惠特曼、爱伦·坡、詹姆斯等人经过不懈的探索和追求,十九世纪末的美国文学已经开出美好的花朵。

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庞大、复杂、极具思想性。流派繁多,内容斑驳,有宗教的、种族的、传统文化的、反传统文化的、现实主义的、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的等等无所不包。繁荣的二十年代,红色的三十年代。一战结束、冷战到来的四十年代,麦卡锡主义盛行。在“沉默的一代”出现的五十年代,学生反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解放运动及女权运动此起彼伏。六七十年代,经济复苏,八九十年代,寻求全球霸主地位等等。这些主题都构成了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多元化。

流派纷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欣欣向荣,究其原因,仍旧归功于内外两种因素:从内因上讲,美国历史作家都保持和发扬了推陈出新、标新立异的传统,坚持独立、发展个性。从外部环境上看,美国的经济发展迅猛,社会的变革动荡以及人们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变化所导致的不同人生价值取向。二十世纪美国文化多元化的特征促进了美国文学的空前繁荣。在这个“第二次繁荣”时期,美国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作家,其中就有十一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二十世纪这批优秀作家的共同努力下,美国文学已经完全找不到“小学徒”的影子,其文化发展速度就像其经济快跑一样,在极短的时间完成了跨越式追赶,今天的美国文学是以大师的伟姿出现在世界文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