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
848700000020

第20章

扬州府署客厅

王文治

上客尽知名,杜牧诗才,鲍照赋手;

前贤有遗韵,魏公芍药,永叔荷花。

《古今联语汇选初集》载此联。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清江苏丹徒(今镇江)人。乾隆进士。官姚安知府。杜牧:唐代诗人。鲍照:南朝辞赋家。魏公:宋韩琦。封魏国公。芍药:花名。以扬州为上。永叔:欧阳修字。

上联称美府署来客。首句借“上客”们的高知名度,表现扬州令人向往。杜牧对扬州多有题咏,鲍照有感慨扬州盛衰的《芜城赋》。杜诗鲍赋,让读者从中领味扬州风情,追寻历史轨迹,亦见扬州形胜。下联称美扬州风物。“前贤”,韩琦和欧阳修都曾任扬州太守,故称。“遗韵”,使人想见前贤风雅。韩琦知扬州时,芍药一出四枝,“魏公芍药”即切此,以为瑞兆。欧阳修生平喜欢荷花,荷花象征高洁。“魏公”二句,寓造福一方,廉洁自守意。此联切客厅的“主”与“客”生发,以称美扬州人杰地灵,文笔清新。

岳庙

彭元瑞

旧事总惊心,阶前桧贼;

感时应溅泪,庙侧花神。

岳庙,见岳珂题《岳王庙联》注。《楹联丛活》载此联。彭元瑞(1731~1803),字芸楣,清江西南昌人。乾隆进士。历工、户、兵、吏部尚书,《四库全书》总裁。旧事:指秦桧以“莫须有”罪名诬陷岳飞事。阶前桧贼:岳坟墓道下有反剪双手的铁铸跪姿人像,为秦桧、王氏(桧妻)、张俊、万俟卨四佞。花神:西湖畔孤山有花神庙,祀花神。

上联感事。“总惊”,以“旧事”使人感到后怕,突出亡国之痛,刻骨铭心。称秦桧为“贼”,发泄对祸国奸臣的仇恨。联语警策世人吸取奸臣误国的沉痛历史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下联怀人。“感时”,寓忧国之情。“应溅泪”,托出抗金名将岳飞爱国事迹感天动地,流露对忠臣遇害的无限伤感,亦抒发对忠臣岳飞的敬仰之情。一个“应”字,尤见情感深挚。此联不直接写岳庙,而选择与岳庙邻近的岳墓及花神庙从侧面切入。联语脱化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意,不露斧凿而见匠心。上下联句式倒置,作者所抒发的内心爱憎尤感强烈。“花神”与“桧贼”一美一丑,褒贬分明。“总”“应”二字,入情入理,力透纸背。

东坡亭

嵇承

志忠爱著朝端,即雨蛮烟,魂梦仍依北阙;

文章行海外,想赋诗饮酒,勾留又在西湖。

东坡亭,在广东惠阳,祀苏轼。嵇承志(1731?~1806),字二泉,清江苏无锡人。举人。官至顺天府尹。《楹联丛话》载此联。雨蛮烟:指边远荒凉之地。“”南方少数民族之一。“蛮”古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北阙:此代指朝廷。

上联称道苏轼忠君。首句肯定口吻称道苏轼以忠君著称于朝廷。古代往往以“忠君”体现爱国精神。“蜒雨蛮烟”,纪实谪居地的荒凉,反衬苏轼忠君爱国品德。结句虚写苏轼忠君。下联称道苏轼文名。苏轼所到之处,皆有诗文流传。苏轼宦迹所至,前有杭州西湖、颍州西湖,“又在西湖”,指惠州西湖。一个“又”字,反映苏轼一生与“西湖”有缘。此联虚实结合,活脱清雅。

题寝室

汪辉祖

身如未正家难教;

昼有所为夜更思。

汪辉祖(1731~1807):字龙庄,号归庐,清浙江萧山人。乾隆进士。官湖南宁远知县。朱应镐《楹联新话》载此联。

上联谈家庭教育。意谓家长自身不正,便难以教育子女。联语强调家长要自我修身,以身作则。“身”,既指自身,亦指品节、行为。“未”字,以反衬正。“家难教”,强调身教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后汉书·第五伦传》:“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下联就寝室创意。意谓白天办理的事情,在其前夜应深思熟虑。“更”字,强调办事要认真、慎重,尽量避免差错,以求更加圆满。寝室为睡觉之所,“夜更思”,夜静乃思考良时。“昼”之所为“夜”先思,表白勤政奉公心志。联语辞近旨远,可铭座右。

牛皋祠

郑銮

小朝廷难与图功,看战垒千层,遇毒含冤,知魂魄不忘故土;

旧令君行将归去,借泰山片壤,题楹志别,愿威灵长卫吾民。

《楹联三话》云,牛皋祠,在泰山宫侧,为鲁山令郑銮所建。郑銮(1733?~?),字子研,清江苏兴化人。郑燮之孙。任鲁山令。小朝廷:指南宋赵构政权,以临安(今杭州)为都。

上联慨叹牛皋之死。牛皋(1087~1147),字伯远,宋汝州鲁山(今河南鲁山)人。以聚众抗金,官蔡唐州、信阳军镇抚使,后隶属岳飞军,随岳飞征战十馀年,多次重创金兵。“小朝廷”含对打击抗战派的宋高宗鄙薄之意。“战垒千层”,战事激烈以见牛皋抗金之功,并反衬使牛皋“遇毒含冤”的歹毒。绍兴十七年(1147),都统制田师中大会诸侯,皋饮酒中毒,归语所亲曰:“所恨南北通和,不以马革裹尸,顾死牖下耳!”牛皋临终遗恨,足见其冤。结句一个“知”字,深谙牛皋爱国之心。下联颂扬牛皋爱民之情。“旧令君”,作者郑銮自称。“借泰山片壤”,切建牛皋祠事。祠在泰山,而牛皋为河南人,故曰“借”。结句颂扬牛皋护国卫民之功,亦借以抒发作者爱民之情。联语以民牧口吻道来,爱国爱民之心,诚挚感人。

六榕寺

翁方纲

墨妙隐榕根,岁久又从苍壁见;

波光泛仙掌,夜深时有画船来。

六榕寺,在广州,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三年(537)。北宋时,该寺供奉佛教禅宗六祖慧能,以修净业。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清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仙掌:《三辅黄图》引《汉武故事》:汉武帝迷信神仙,希图长寿,用铜铸仙人掌擎玉杯以承露,用此典指代求仙之人。画船:装饰华美的船。

上联写寺内景物。“墨妙”,其本事为元符二年(1099),苏轼来游,见寺内有老榕六株,挥笔题“六榕”二字,明代用以名寺。“墨”,即指苏轼“六榕”二字墨迹。苏轼是书法名家,其墨迹自属妙品。“苍壁”,烘托寺的古老,引人追溯佛寺远史。联中,一“隐”一“见”,给人予扑朔迷离之感。下联描绘寺外夜景。夜深人静,六榕寺仍时有乘船而来的香客,其香火之盛,不言而喻,亦见礼佛者虔诚。此联描绘六榕寺景色而见深致,独具特色而不可移作他处。

万卷楼

李调元

科第冠三巴,是祖父忠厚留遗,已经数世;

书香留百代,愿子孙谨严扃,无失一编。

万卷楼,在四川绵阳。李调元藏书处。《古今联语汇选补编》录此联。李调元(1734~1803),字羹堂,号雨村,清四川罗江(今德阳东北罗江镇)人。官至广东学政。因劾永平知府,开罪权相和珅,罢官,遣伊犁,后赎归,居家二十馀年,著书自娱。三巴:东汉末益州牧刘璋分巴郡为永宁、固陵、巴三郡,后又改为巴、巴东、巴西三郡,称为“三巴”。扃:加在门窗或箱箧上的锁。

上联切科第。李调元之父李化楠,为罗江首中进士者,调元为乾隆进士,是学人中“锦江六杰”之一。联中故谓“科第冠三巴”,“是祖父”二句,解释李氏成为科第世家的缘由,皆因继承忠厚家风。下联切藏书。古以芸香草藏书辟蠹,故有“书香”之称。“书香“句,指读书家风世代相传。李化楠任秀水知县,调元随父在浙,大量购置图书,返蜀后藏书积至一万卷,乃建“万卷楼”藏书。调元直隶巡道任上,于四库馆内抄出一批珍本书籍,这批珍本书,多论述巴蜀或系蜀人所撰,丰富了楼内藏书。惜该藏书楼嘉庆四年被焚毁,违背了调元“无失一编”的嘱咐。联语以忠厚、读书家风自珍,语重心长。

自题

钱沣

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者;

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

《对联话》载此联。钱沣(1740~1795),字东注,号南园,清云南昆明人。乾隆进士。官至湖南学政。爱:此引申为贪。文:一枚钱称一文。庶几:大概,差不多。

上联言守廉。半文钱,从币值而论,微不足道,由于“爱”的实质是“贪”,哪怕贪污半文钱,也就丧失了人格而不值半文,以致为人所不齿。半文,为重言,且夸张。“不值半文”,对贪赃枉法晓以利害。下联说处事。钱沣办事的标准是“精”,它既包含办事要精心、专一之意,还有凡做某件事能精通它,事情肯定会办得更好之意。“庶几心乃安然”,言外之意为办事要做到问心无愧。此联晓理明义,文辞朴实警策,是仕宦格言。

三闾大夫祠

秦瀛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三闾大夫祠,即屈原祠,在岳麓书院之左,祀屈原。三闾大夫,官职名。掌管昭、屈、景三姓贵族,屈原曾任此职。《楹联丛话》载此联。秦瀛(1743~1821),字凌仓,号小岘,晚号遂庵,清江苏无锡人。清乾隆举人。嘉庆间官至刑部右侍郎,晚年辞官从事著述。招魂:屈原作《招魂》,以招楚怀王之魂。香草:此喻君子。三户地:指楚国。《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呵壁:王逸《天问序》:“屈原放遂,忧心愁悴,彷徨山泽,经历陵陆,见有楚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因书其壁,何(呵)而问之,以泄愤懑,抒泻愁思。”九歌:楚辞篇名。

上联怀人。“何处”发问,气氛肃穆、悲凉。《招魂》,借屈原所作楚辞名篇创意,一语双关。屈原曾以“香草”自喻,联中借指屈原并象征高洁。《招魂》篇名,“香草”代称,表明所凭吊的人物既是著名诗人,又是忠贞志士。下联言事。“当年呵壁”,屈原遭放逐,作天问以泄愤懑。“呵”,表现屈原忧国忧民,敢怒敢爱。将“湘流”拟人化,“识”,体现世人对屈原的理解、同情。“九歌心”,充满思念与忧伤,揉入屈原的爱国情愫。此联追怀屈原一生不幸遭遇,赞扬其坚贞气节和高尚品格,情感起伏跌宕,极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