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援建
849000000020

第20章 迷彩之师 (19)

在马鹿乡滨江路的1号桥和2号桥的规划设计中,张启标通过实地勘察后,规划了一套修建方案,经过指挥部讨论,送到湖州规划设计院。湖州规划设计院的领导看了张启标的规划后,很是赞赏,并全权委托张启标负责规划设计。

张启标说,他的设计主要是考虑青竹江的江面宽,一定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要防水冲刷桥面。造桥,不光要美观,还要耐用。

马鹿乡的地形坡度较多,按照国家规定,凡是路面坡度超过12%就不适宜修建水泥路。因为坡度大,容易发生事故。但张启标经过现场勘察,他大胆地提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修,坚决修!

原来张启标的心中早已有一套修建方案。因为水泥路面光滑,容易引发事故。在坡度大的路面上增加表面的粗糙度,使之凹凸不平,在路的底面铺上大量鹅卵石,再用沙桨填灌,不但节约修建的成本,而且路基更加牢固,还能减小坡度,一举三得。

谁也没有想到,张启标这时已经病了好些日子。在工作场合,他总是精神十足,充满活力。但只要四周无人时,他就大口地喘气,仿佛这样他才能轻微舒缓一下。

“我们都不知道张启标身体有病。晚上他常和我们一起加班到凌晨一两点钟。”综合协调组的徐靖说,“平时,他与我们一样走村串户,有时走着走着,就与我们拉开了一段距离,当时我还以为他在思考问题。”

“张启标除了本职工作外,他还是一个多面手。”规划与发展组组长吴根新说,“今年3月,我们在砂石村检查正在修建的道路时,一些村民站在那里,手足无措的样子。原来,他们的搅拌机坏了。可现场没有修理工,张启标走过去检查搅拌机后,亲自动手修理,很快就修好。还有,很多村民在打路时,不会使用振动棒,张启标又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使用。”

2009年4月,张启标的病严重起来,先是感冒,连续输了好几次液都无效。有一天,他趁卫生队的张医生去换药时,偷偷地溜了出去,张医生找了好半天,才在滨江路的工地上找到他。张医生坚决不让张启标出板房,要卧床休养三天再谈工作。没想到下午,张启标又跑到工地上。这样多次折腾,张启标的病不但没有好,反而更加严重起来。

那段时间大家都不见张启标上桌子吃饭,问他为什么,他笑着说厨房里有他最喜欢吃的东西。原来他躲在厨房里用泡菜下饭,还让烧饭的大姐不要告诉任何人。

这时,张启标走路都十分困难了。

5月9日,广元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山与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专家何运昉副院长带领医疗队给援建人员体检身体。听说有专家来了,卫生队的张医生便跑到乡政府找到何运昉,请求为张启标检查一下。

当时,张启标正在指挥部开一个重要的会议,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离开。在指挥长李全明的命令下,他才不情愿地去了。刚刚量完血压,他又跑回会议室,李全明再次命令他去检查。

这一检查,令何运昉和所有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张启标的血压已经达到160,这是严重的高血压。继续检查,发现张启标还有心肌梗塞、冠心病等症状,得马上住院治疗。这时,指挥部的同志才明白张启标为什么不愿意上桌吃饭。

张启标被送往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专家确诊其为高血压、心肌梗塞、冠心病三种病。

经过几天的治疗,张启标的血压得到控制。他嚷着要出院回到指挥部继续工作。他根本不知道医院早就给指挥部通了电话,说要治好张启标的病必须动手术,动这样的手术,要么到成都大医院,要么回湖州治疗。李全明决定让张启标回湖州治疗。

“一般人一下子病成这样,概率相当小。”何运昉说,“他的病是累成这样的。长期加班加点地工作,没有休息好,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身心疲竭,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如果再不好好地休息,身体会一直滑下去,最后整个人都会倒下去。”

5月14日下午,医院通知张启标出院。张启标一听出院,高兴极了!他以为又可以回到马鹿工作了。谁知来接他的是湖州市交通规划设计院的陆树荣。当时,张启标已经不能坐飞机,只能坐火车回湖州。

回到湖州,妻子邹玲看着消瘦许多的张启标,差点认不出来。

“春节他回来时,我正患腰脊椎病,躺在床上,他为我端水递药时,就显得没有以前那么利索。”邹玲含泪说,“去年他去四川时,身体是相当好的,走起路来地板都嘎吱嘎吱地作响,没想到一下子病得不成人样,让人心疼啊!”

5月16日,张启标住进湖州中心医院,医生诊断的结果与广元一样。

5月26日,张启标在湖州中心医院接受心脏造影检查。检查结果出来之后,张启标的主治医生、心血管专家陈振风说:“他的病比我预想中还要严重十倍,必须马上进行心脏介入治疗,植入支架和两毫米的金属管血管扩张,不然,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再不能及时医治,造成心力衰竭,心力失常,就是神仙也没有办法。”

在湖州中心医院住院的张启标没有好好地养病,而是经常了解马鹿乡的援建情况,常常通过电话向仍在马鹿乡援建的同事问这问那。因为在他心中,经过湖州援建和马鹿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一个崭新的马鹿乡像早晨的太阳,正冉冉升起在人们眼前。

张启标说他的家就在马鹿,湖州援建指挥部所有人的家都在马鹿。

马鹿,会因有张启标这样的援建奉献者而变得更加有活力与朝气。马鹿,会因为湖州援建者的无私援建,变得更加富庶、美丽……

一块石头见民心

房石镇在当地人口中称为“大石”,在房石河中随处可见巨大的石头。嘉兴市援建房石镇时,由一块石头引出一个故事。

2009年12月15日,在房石镇生态防洪堤建设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扫尾工作,一名雕刻工人给绿化带上的一块石头刻上“手足情深”四个字。这块巨石是在防洪堤施工中,从河道中挖出的,正好作为绿化景观石。

这时,一位70多岁的老婆婆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石头前,一直看着刻字,未离半步。不一会儿石头上的四个大字已刻好,工人们正准备收工。婆婆问:“石头上还要刻其他字吗?”工人说:“没有了,指挥部就让刻这几个字。”婆婆说:“这不行,还要加上几个字,我去向指挥部的领导反映!”

两天后,指挥部人员正在施工工地检查,婆婆找到正在施工现场的指挥长董长杰,急切地说:“嘉兴的同志,地震以后你们来到我们房石帮助搞重建,这么短的时间修起了漂亮的学校和卫生院,帮助我们盖房子,安路灯。现在这条河堤马上就要修好了,我们这一辈不会忘记浙江人、嘉兴人对我们的帮助。我怕以后的小娃儿们不知道这些事,请领导一定要在那块石头上刻上‘嘉兴援建’四个字,让他们永远记得嘉兴,记得援建的嘉兴人!”

嘉兴市援建指挥部于2008年8月18日在房石镇挂牌,是全省第一家在青川县挂牌的地市级援建指挥部。随后,嘉善县援建指挥部、平湖市援建指挥部、海盐县援建指挥部、海宁市援建指挥部、桐乡市援建指挥部也挂牌成立,分别对口援建前进乡、乐安寺乡、大坝乡、曲河乡、蒿溪回族乡。市本级和五个县(区)的34名嘉兴男儿奔赴灾区。

指挥长董长杰援川前是嘉兴市发改委副主任、嘉兴市政府副秘书长。出生于1959年的董长杰曾穿过军装,有着浓厚的军人气质,做事十分干练、果敢。

2008年8月15日,嘉兴市委书记陈德荣、市长李卫宁找董长杰及家人谈话,就董长杰参与青川援建并担任嘉兴市援建指挥部指挥长征求意见。董长杰欣然应允。16日,董长杰到单位交接工作,17日就率队到青川。

董长杰说:“刚来时,没有住处,援建人员就住在潮湿闷热的集装箱里。当时正值盛夏,酷暑难熬。每天到离县城70多公里的房石镇调研,汗流浃背,满身长热疮,又没有地方洗澡,而且余震不断,条件非常艰苦。但没有一个人抱怨、退缩,作为嘉兴人,来自红船起航的地方,大家为参加援建而自豪,充满着激情和干劲!”

对于房石的山陡路险,嘉兴援建人最有体验。董长杰很风趣地说:“如果你在夜晚的高山处看见有一点点亮光,你千万不要以为是天上的星星在闪光,走近了,才知道那是山里的一户人家。”

嘉兴援建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让红船精神闪耀在灾区。

“快到家里来坐坐,指挥长,你们请喝茶!”在房石镇社区魏家院居民点,主人董进武一边热情地招呼着正在这里指导农房重建的董长杰一行,一边端出核桃、水果。董进武家新建的房屋是欧式风格,钢木结构、宽敞漂亮、新颖别致,房前屋后水通、路通,绿树成荫。董进武说:“我们家的房子在地震中全部垮塌,是嘉兴的援建干部帮助规划设计,协调解决了资金和建筑材料,非常感谢!”

嘉兴市和所属各县指挥部在援建工作中,突出民生,把灾区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作为援建的头等大事。

第三章 (11)

按照浙江省援建指挥部“661行动计划”的统一部署,建立了农房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从本市、县抽调12名技术骨干到灾区一线指导农房建设。坚持“面上抓推进、点上做示范、全局抓主动”,做到科学选址、规范操作、安全施工、保质保量,抓好农村道路、绿化、供水、排水、供电、卫生设施等配套工程建设,按照“小青瓦、白粉墙、人字顶、提脚线、木兰花窗、生态庭院”的川北民居风貌,打造了房石镇理河坪头坝、社区魏家院、前进乡杨村子等农房示范点。

“新楼设计美观、气势恢宏,B超室、产科室、心电图室装备齐全,医院的设施更齐备,功能更完善了。”前进乡卫生院院长何显龙介绍。

正在医院输液的前进乡康坝村王文英说:“现在医院的房子建得这么漂亮,我们看病买药不仅很方便,而且感到很舒心!”

前进乡卫生院是由嘉善县投资170多万元全额援建的,2009年5月8日就提前两个多月建成并交付使用,成为浙江援建交付使用的第一个卫生院。

5月10日,由桐乡市援建的投资240万元,面积达700平方米,具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蒿溪卫生院竣工,为蒿溪乡4000多回汉群众就医就诊提供了便利。紧接着,房石、乐安、大坝、曲河等的卫生院和学校相继竣工。房石镇九年制学校校长董永红说:“学校是嘉兴市投资4000万元全额援建的,建筑面积11269平方米。2009年2月18日开工,嘉兴援建指挥部和嘉兴中元集团的援建人员通宵达旦地工作,仅半年时间,就建起了一所这么好的学校。”

在“嘉兴速度”的背后,演绎着科学援建的理念。

针对灾区特殊的施工环境,指挥部与施工单位的联系沟通,做到“三个提前”:提前进场,单位老总和项目负责人提前来到青川施工现场进行踏勘,熟悉施工场地;提前介入,与各指挥部一起熟悉项目设计、项目概算,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青川及周边建筑材料价格信息,提前采购红砖、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嘉兴援建指挥部很快完成了项目报批、建设用地红线图、设计方案审查等。2008年12月底,嘉兴援建的11个项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进场。由嘉兴市及五县(市)援建的所有项目在2008年年末实现开工满堂红。嘉兴市的援建工作中创造了数个“第一”:板房建设数量第一、地市级指挥部挂牌时间第一、全省过冬衣被捐赠数量第一,市级援建项目全面开工时间第一……

有人说,援建是一个大赛场。而笔者在采访中深深体会到,这个赛场没有对手,要挑战的只有自我。那些日子里,嘉兴人天天都在为项目奔波忙碌。从项目的规划设计、选址征地到工程进度、质量,董长杰都要亲历亲为。副指挥长柏卫东、陆锦法更是成天蹲在工地上,协调解决征地、建材、资金、水电供应等具体问题。2009年4月,陆锦法在组织车辆调运建筑材料,途经钟宝山地段时,一辆运建材的货车被山上突然垮下的土石方掩埋了一大半,车被砸坏了,幸好没有人员伤亡。

越是危险越向前,越是困难越团结,越是艰辛越坚强。

承建房石学校和卫生院的嘉兴中元集团的钢筋工何国平,由于工作强度太大,一个月就瘦了10公斤。项目经理姚孟季说:“这是这么多年来,我负责的时间最紧、压力最大、责任最重的一项工程。”为了确保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他每天最多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由嘉兴市援建的房石镇400亩中药材基地里的白术、当归、乌药等长势良好;由海宁市援建的600亩桑园生机盎然;由桐乡市援建的蒿溪1000亩茶叶基地郁郁葱葱;由嘉善援建的前进乡1000亩核桃基地已具雏形;由海盐县援建的大坝乡木耳、香菇示范场已建成……

嘉兴市援建指挥部在援建中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积极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制订产业帮扶规划,大力扶持中药材、食用菌、茶叶、特种养殖的生产及加工,着力援建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一乡(镇)一品、一乡(镇)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