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援建
849000000034

第34章 迷彩之师 (33)

因气候不适加上操劳,陈芬芳的咽喉受到感染,引发了荨麻疹,身上起了红斑,发痒难忍,乡卫生院无法治疗。但她仍坚守教师岗位,导致病情加重,一直熬到周末才去广元医治。医生建议她住院治疗,但她惦记着班里的孩子,便开好药带回营盘乡治疗,一直到第五天才渐渐好转。

陈芬芳的一言一行被营盘乡中心小学的师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校长丁绪国说:“陈老师在教学中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注重教育学生怎样做人,值得我们学习。”

汗水结出丰硕果实。一学期下来,陈芬芳所教班级的32名灾区学生,由上学期的平均成绩57分,上升到这学期的平均成绩72分。

与陈芬芳交谈,感觉她比同龄人成熟和稳重。她说:“我从小受外婆的影响很大,因为父母在我周岁时就到昆明打工,我是由外婆抚养长大的。外婆虽然不识字,但非常坚强,如今87岁了,每天还坚持做活儿,特别喜欢编织草帽。到营盘来,我最大的牵挂就是放心不下外婆。”她在自己的支教日记中这样写道:

2009年的今天(3月18日),我背上行囊,怀着忐忑的心情踏上灾区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

在灾区的这一年,有过太多的感动和体会。

感动之一:学生

在灾区,孩子们特别令我感动,每一个问候、每一句话、每一件礼物、每一条短信都会使我感动很长时间。回忆起第一期支教结束时孩子们的不舍和泪水,以及为我唱的那首《感恩的心》;回忆起那天早晨,安秋菊同学知道我没有吃早饭,特地为我去买了大饼和豆奶;回忆起那天张成东同学细心的一句话:“陈老师,你去年是这个时候起的荨麻疹,现在又到这个时候了,你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回忆起孩子们的点点滴滴,我知道自己这次支教来对了,是孩子们给了我继续申请支教一年的勇气。在灾区,孩子就是我的一切!

感动之二:家长

每次去家访,学生家长都会把我当做贵宾来招待,拿出家里最好吃、最好喝的东西,要知道这些东西他们自己平时都是舍不得吃的。回来的时候他们还执意要我带上点腊肉、花生、黑木耳等土特产。那一刻,我真的特别感动,正因为有学生家长的淳朴,才有了孩子们的天真和懂事!

感动之三:灾区的百姓

灾区的百姓靠着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搞重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他们在灾难面前没有退步,而是笑看未来的生活。的确是呀,灾难已过,未来的生活总得过下去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何曾不是这样,开心过是一天,不开心过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呢?

感动之四:援建指挥部

临海援建指挥部的全体同志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援建精神使我感动。营盘乡是四川省唯一不通公路的地方,这难免给援建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为了灾区的孩子们早日搬进新学校上课,他们不顾交通不便,不顾炎热和寒冷,克服困难、加班加点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徐世卿、陈芬芳被评为“浙江骄傲——2009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组委会的颁奖词是:“一对援建小夫妻,把新家安到了千里之外的青川;两个‘80后’党员,把年华献给了重建家园的父老。都说是一样的儿女情长,分明是不一样的青春年华。”

说到未来的生活,小两口都是一脸笑意。陈芬芳说:“我和徐世卿两个都特别喜欢小孩子,如果能生一对双胞胎就取名‘营营'和‘盘盘'。”这样有创意的名字,让笔者都不禁乐了起来。

短发、圆脸、戴一副眼镜,出生于1984年11月的高君恺是地道的宁波人,沉着、斯文又充满热情。2008年7月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在宁波市海曙区月湖街道办事处工作三个月。

“我是2008年12月13日到茶坝的。”高君恺清楚地记得,在派往青川援建前,他调到区委办实习,熟悉办公室相关工作。因为工作繁忙,女友又在杭州工作,一直未能见上一面,总想等空闲一些跟女友会面。直到11日定下出发日期,还是没能见上一面。

一边是特殊时期的神圣使命,一边是热恋中的女友,登机前高君恺心情复杂。而想到三年援建不知几时才能见面,想到电视里不断重复的灾区房倒山塌的场景,女友的心里更是说不出的滋味。

高君恺说:“我喜欢有话快说,我和女友解相思苦的办法就是每天晚上煲一个小时的‘电话粥'。要牢固感情基础啊,不然怕错过了。”

“我们两三个月可以回宁波一次,休息一星期,但回去时间一般按照工作计划临时安排。”说这话时,高君恺算了算,近两年了,他们总共见面也只有那么几次,“等援建圆满结束后考虑结婚了,到时再给女友一个‘交代’。”

初到茶坝的生活,用清苦这样的词是不足以形容的。吃住在板房、工作在板房,没有报纸、没有电视、没有热水洗澡、没有厕所,不能上网……援建指挥部七人如同跋涉在荒漠之中的一小队艰辛旅人,岭外音书断,无法知晓山外世界的精彩与热闹。

高君恺在宁波慈溪市、海曙区对口援建指挥部负责的主要是办公室的工作。“其实我的工作很简单,写材料、搞后勤、综合协调,天天重复。”他这样描述道。

高君恺很多时候休息不足6小时,入川以来共撰写、修改各类发文近400多份,处理收文200多份。因为他的挖掘、提炼,茶坝“七匹狼”、茶坝的“疯子”、“傻子”、“骗子”名声在外,茶坝灾后重建成果为外界所知,为对口援建、为茶坝灾后重建、为营造良好氛围,高君恺付出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指挥部同事分工不分家,面临任务大家共挑担,面对困难大家齐心克服。高君恺虽然不是工程项目的专业技术人员,凭着“80后”那股闯劲边干边学。2009年底,茶坝场镇建设实施风貌改造,因为种种原因,一段时间,场镇建设起步相对滞后,建设进度不理想,大家都特别着急。高君恺主动要求与乡政府干部一道去街上做工作。一遍遍地耐心解释政策,每天不断地走访住户,场镇居民对这个宁波来的小伙子有了特殊的感情,特别是他那普通话里夹杂蹩脚川北方言的口音,让原先有所怨言的住户也忍不住笑起来……

“对我而言,援建无疑是一个平台,有更多独当一面的机会,这种历练令人终身受益!”问起援建以来的收获感受,高君恺这样说。

“但是,更重要的一点,回想着援建以来真诚付出着的慈溪、海曙援建者和一直奋斗着的茶坝乡干部群众,我们中的许多人原本互不相识,会聚到这里,承受着压力,患难与共,和谐共处,使茶坝这趟灾后重建列车开上了高速轨道。身在其中,我常常被同事们感染……”

黄艳蕾是浙江围海援建青川项目部的团支部书记兼项目负责人,也是宁波援建青川队伍中唯一一个女性项目负责人。

出生于1983年6月的黄艳蕾,是一个典型的“80后”女生,正处于花样年华,应该与许多同龄的人一样,喜欢追赶潮流,追赶时尚,喜欢和朋友、亲人一起,喜欢在城市的流光溢彩中徜徉。但她却选择了另外一种生活,选择了地震灾区的援建,选择了扎根工地,便注定了只能远离城市,远离繁华,远离家人。

2009年5月,围海建设集团接到援建青川灾后重建任务后,公司领导首先想到担任此项目负责人的最佳人选就是黄艳蕾,她曾在2008年北仑梅山造价为1.22亿的重点围涂工程项目部里负责项目安全、质量、环境三合一体系运行管理、精神文明工地创建等工作。由于成绩突出,该项目部被评为2008年度宁波保税港区“重点工程立功竞赛优胜单位”、围海建设集团“精神文明工地”,顺利通过三合一外审并得到评委组一致好评。她有项目管理的经验,个人能力毋庸置疑。但公司领导有一丝忧虑的是,这次的援建项目远离浙江,去的工作地点是极重灾区青川县。一名年轻的女同志要远离家人,长期驻守工地,住临时宿舍、吃集体食堂,带领一群男职工,她能吃得消吗?发生突发事件能安全应对吗?面对种种疑虑,黄艳蕾主动请缨:“之前,项目部也只有我一个女性代表公司去,我不会比男人差,别人能做到的,我也可以!”经过简单的准备,她很快就踏上了援川的行程。

黄艳蕾出生在宁海县城里一个普通的双职工家庭,虽然家庭谈不上有多富裕,但身为独生子女,她也是在长辈们的呵护下长大的,没有吃过什么苦,甚至没独自离开过宁波。作为父母,听说女儿是去援川,内心担忧,只能沉默以对。7月13日早晨6点钟,黄艳蕾就拎着大箱小包从家里出发了,由于是第一次出门而且去那么远,家人总是放心不下,走出家门关上大门的一刹那,她分明听到了妈妈的哭声。爸爸特地请了一天的假送她到机场。她在机场接到妈妈的一个电话,电话那头已是泣不成声:“囡,我真没用,把给你准备的3000块钱刚才忘了,怎么办?万一青川没有银行该怎么办?”话音刚落,妈妈又一次大哭起来。黄艳蕾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努力劝慰妈妈,说自己已经作足了准备。快进登机口了,她回头想再次看看父亲的身影,却看见父亲正在抹泪,两鬓已经添了许多白发……

援建项目工期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这里似乎是男人的世界,大家不免对她能否承担这项艰巨的任务抱以怀疑的态度。有人直接发出疑问:“一个女孩子,负责那么大一个援建项目,能行吗?”面对着众人怀疑的目光,黄艳蕾迎难而上,结合援建工程,通过质量、安全、环境三合一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管理,推行队伍建设的创新管理,大大提高了工程施工及项目部工作的效率、效益,很快把大家怀疑的目光变成了敬佩的眼神。

第三章 (25)

乔庄河综合整治工程由宁波市政集团与浙江围海集团两大集团联合共建,因此共同组建了一个项目部。项目部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责任分解、一抓到底”的工作责任制。而宁波市政集团在援建过程中又承担了三个项目的建设,黄艳蕾同时兼管了这三个项目标化、创杯、三合一体系管理、宣教、内业管理及队伍建设等工作。这些本需要三四个人完成的工作量,现在全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有人劝她推掉一些工作,多到现场才是最实在的。因为多到现场大家都看得见,而且也便于管理。黄艳蕾笑着说:“我管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一环紧扣一环,只要这两个体系运行正常,安全、质量、进度就能保证。”

2009年9月,青川连绵不断的雨使得乔庄河里的水位迟迟退不下,暴涨的洪水凶猛逼人,不仅把好不容易做好的堤基开挖部位全部冲毁,也冲走了已做好的沉井与预制模板,严重影响了乔庄河水利部分的施工。工作渐渐形成了压力,压得大家都快喘不过气来。工期紧、任务重是灾后恢复重建工程的最大特点。白天在施工现场穿梭,晚上看图纸、做资料,然后伴随着大型工程机械的轰鸣声入睡。黄艳蕾与所有的建设者们一样,每一天就是这样度过的。

时差、余震、多雨、饮食不调导致黄艳蕾患了胆囊炎。有一天深夜,当她疼得捂着肚子冒着冷汗在地上直打滚时,她的泪水再也不能忍住!是啊,再坚强的人,也不是铁打钢铸的,况且还是一个20多岁的女孩子。

2010年4月18日,是黄艳蕾任乔庄河综合整治项目水利工程负责人的第276天,是工程很重要的一个日子,4号堰坝施工完毕,这就意味着整个宁波援建项目水利工程部分竣工。望着已经整治好的乔庄河,望着蓝天,黄艳蕾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只有在灾区并肩战斗过的人,才更能体会到这其中所包含的酸甜苦辣。

整个乔庄正经历着一场变革和洗礼,工地现场更是一片春意浓浓的繁忙景象。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和震撼人心的建设场面。

黄艳蕾说,此刻,她真正明白了什么是“赢在援建,殊为不易”。当最后一斗混凝土徐徐灌入4号堰坝时,黄艳蕾刹那间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在青川的时间不算长,但在这里的日日夜夜有着太多的艰辛与泪水。终于可以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内心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思绪也随之飘得很远。

天空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路上已经是泥泞一片,软软的,黄艳蕾艰难地前进,想最后全程走一遍工地。她一边尽情地享受着雨中乔庄的独特魅力和韵味,一边艰难地来到了堰坝上,看着已经湿漉漉的混凝土界面和未拆的模板,一股悲壮之气冲击而来。任凭雨水打在身上,仿佛自己一直以来的艰辛此时都化成了幸福的雨水,不停地送来祝福……

金岐伟是宁波鄞州区选派的一名“80后”援川干部,毕业于浙江大学。

金岐伟是鄞州区三位援建干部中最年轻的一位。出发前,他把家里的事都托付给了在偏远乡镇任教的妻子,把3岁儿子寄养到了乡下的岳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