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援建
849000000060

第60章 雄关作证 (8)

殷殷桃李情,浓浓巴蜀意。2010年元月4日,新年工作的第一天,尹晓岚第三次来到剑阁,参加黑龙江省对口援建会议,第二天又同剑阁县教育局长罗建明、前线指挥部陈方斌一起,看望慰问了第三批支教教师,并指导教育援建重点项目。

援建一线,书写别样人生

大灾之后,灾区的教育援建最为牵动人心。2008年6月,经认真研究,精心挑选,黑龙江省教育厅的杨臣被确定为第一批赴前线指挥部参加教育援建的人选。

当组织向杨臣征求意见时,他没有丝毫犹豫,表示愿意立即前往灾区。在被问到有什么困难时,他坚定地表示没有。然而,真正的困难只有杨臣自己最清楚,上有八十多岁的母亲,下有十几天就要高考的女儿,还有体弱多病的妻子,哪一个不让他牵肠挂肚……但是,想到灾区急需救援的同胞,想到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身为国家公职人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只能选择挺身而出。

还没来得及向亲人和朋友一一作别,就到了出发的时候。6月25日,杨臣与来自省发改、建设、水利、民政、交通、卫生等各委厅的同志一行12人,承载着龙江人民的重托和灾区百姓的厚望,作为首批赴川援建队员踏上了奔赴剑阁前线的征程。

第三章 (6)

剑阁县学校分布广、条件差、项目多、工作量大,是当时援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前线指挥部统筹安排,迅速分组对全县91所学校的受灾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实地走访13所受灾严重的学校,对危房加固、维修、拆除以及重建项目规划作指导,看望受灾影响较大的师生,通过各种方式,对他们给予经济上的帮扶和心理上的疏导,让灾区师生早日走出灾难的阴影。

无论下乡走到哪里,杨臣都和教职工们一起吃食堂,住帐篷、板房,冒着高温酷暑和频繁的余震危险,深入项目现场,做好灾后重建的实地踏勘、规划、论证和项目启动的前期工作。有时,偏远的山区学校要跋山涉水三四个小时才能到达,白天实地查看,晚上写总结汇报材料。由于水土不服,杨臣身上长满了成片的湿疹,疼痛难忍,但他从没叫过一声苦。第一批支教教师13人,一直是他的牵挂,杨臣尽力为他们解决困难,尽可能提供生活帮助,使支教教师们深受感动。

工作中,虽有上千次的余震,连绵的阴雨,近40摄氏度的高温,时常发生的泥石流,蚊虫叮咬后的奇痒,板房生活的艰苦,饮食习惯的差异以及对亲人无限的思念……但是,为了完成教育重建任务,再苦再累,杨臣都一如既往,坚持不懈。在灾区工作的186天时间里,他写出了6万多字的工作日记和援建信息。为了保证前线援建信息及时报送到后方,他坚持在每天深夜做完所有工作之后,通过短信的形式将有价值的信息发送到相关领导手中,使后方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了前线教育援建进展情况。这种快捷、有效、方便、灵活的工作方式受到各方面的好评。

灾情踏勘结束后的那段时间里,杨臣与县教育局相关人员一起,根据《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恢复重建规划的意见》、前期对接组的建议和前线指挥部的安排部署,在最短的时间里编制完成了学校重建方案,供各重建学校参照执行。

首批教育援建投入1亿元援建资金,确定了13个项目,包括7所中学,5所小学,1所特教学校。杨臣协同黑龙江省教育厅派出的建筑设计专家组,对各项目逐一进行考察论证,征求意见后顺利进入立项报批和工程设计阶段。通过不懈努力,教育厅第一个完成了担负的一期13个新建学校项目的全部考察、立项、论证工作。

在做好项目推进工作的同时,杨臣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主动谋划剑阁教育的全局和未来。为帮助剑阁教育增强“造血”功能,实现与黑龙江省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对接与共享,加强灾后剑阁县教师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杨臣参与研究制定了《黑龙江省对剑阁县教育系统的智力援助与业务支持方案》、《关于2009年<黑龙江省对口支援剑阁县师资交流培训规划>的实施意见》,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培训机构、结对帮扶交流、挂职学习锻炼、定期学术探讨等形式,推进高中课改,深化中小学素质教育,着力打造剑阁职中学精品专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全方位援助”是黑龙江省援建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杨臣的积极沟通和协调,黑龙江省社会各界积极展开各种教育帮扶行动。招募50名大学生赴剑阁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组织黑龙江省大学生“三下乡”志愿者灾区服务团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支教、心理疏导服务;省内部门、企业、个人纷纷伸出援手,支教物资源源不断运抵灾区。

2008年7月31日,是剑阁县中小学生震后全面复课的前一天,黑龙江省盛兴集团雪中送炭,捐赠的5050套课桌椅运抵剑阁,当天就分送到各学校。

8月30日,黑龙江红兴隆农垦守宝木业有限公司,开车长途跋涉三天三夜,将第一批1000多张课桌椅捐给剑阁职中和公兴中学。在捐赠仪式上,微凉的秋风中,剑阁职中师生整齐地站在操场上,迎接为他们献出爱心的企业家一行。总经理王守宝感受到了灾区孩子和剑阁人民的热情,他激动地说,这里的孩子太需要帮助了,来年他还打算再捐些课桌给灾区。

在指挥部“一帮一”活动中,杨臣资助了一个名叫杨智波的孩子,每月为他提供500元基本生活费用以及衣物等生活用品。杨臣表示,他将一直资助这个孩子到大学毕业。

在186天最危险、最艰苦的援建工作中,杨臣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了任务。剑阁县人民政府、剑阁县教育局向黑龙江省教育厅发去感谢函,对杨臣为剑阁县教育系统灾后重建工作作出的贡献表示赞赏和感谢。前线指挥部对杨臣在援建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政治思想过硬,大局意识、业务能力、执行力和亲和力强,在前线起到多面手作用等给予了充分肯定。

荣誉背后,很少有人知道他付出了多少。援建期间,他母亲眼睛失明,岳母两次病重住院,二哥病故,他都未能回家看上一眼,好在令他欣慰的是,灾区崭新的教室里又传出了琅琅的读书声,他自己的小女儿也顺利考上了大学。

返哈之后,杨臣仍然一直关注着剑阁教育援建的动态,随时与第二批队员保持联系,了解前线情况,传经验、想办法,并时常惦记着回剑阁看一看。

电话采访时,我们请他讲一件援建生活中最感动的事,他说,回想2008年9月,远离家人来到剑阁后度过的第一个中秋节,让他特别感动。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他们收到了来自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各级领导和群众送来的水果、月饼等慰问品,让全体指挥部成员备感温馨。

中秋节当天下午,县里还特意组织当时在剑阁县援助的黑龙江医疗队、特警队和支教人员、大学生志愿者等所有黑龙江人员,在前线指挥部板房里过节。随后举行的包饺子比赛,也充满乐趣。吃着自己包的又大又鼓的饺子,和老乡聊着天,一顿饭下来,大家互相记住了名字,成了特殊的一家人。这一家人拥有同样的幸福感,这一家人凝聚起来,汇成一股参与灾后重建的巨大能量。

杨臣最后在电话里深情地说,往年的中秋,虽然圆满但缺乏感悟;2008年的中秋虽然朴素,但充满激情。

杨臣用他的实际行动,在践行援建灾区教育庄严承诺的同时,也在援建一线书写了他别样的人生。

为了孩子们的快乐和幸福

为了持续推进学校项目建设,2008年12月28日,黑龙江省教育厅财审处副处长张润林赴前线指挥部,接替杨臣的工作。

在半年多时间里,他深入全县91所学校指导危房加固、维修工作,督查在建项目,看望慰问受灾师生。在工作中围绕“2009年9月1日前告别板房,全体师生住进永久性校舍学习”的目标,总结出教育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合理整合抓规划、强化责任抓落实、创新机制抓质量、倒排工期抓进度、阳光操作抓廉洁、文化重建抓素质六条措施,在四川灾区得到认可和推广。

初春,乍暖还寒,剑阁县学校灾后重建工地处处都是热火朝天。2009年2月18日晚10点多,张润林还在剑门中学综合楼重建工地现场指导,手把手教工人绑扎钢筋,讲解怎样保证构造柱质量、晚间施工安全注意事项……休息间隙,他和学校的老师们为施工工人送去夜宵——包子、馒头、面包、牛奶等,亲自为师傅们添汤加饭。他说:“工人们远离家乡,为灾区修建新校舍,加班加点施工,工程一天一个样,辛苦啊,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工作。”

2009年2月12日,是剑阁县中小学生新年后开学的第一天。广坪小学的同学们怀着喜悦和激动的心情,走进崭新的教学楼,开始新学期的学习生活。这是黑龙江省教育援建的第一个竣工项目。该项目的提前竣工,是在前线指挥部全体成员加班加点,超常工作,克服气候寒冷、施工环境极差的条件下完成的。剪彩仪式之后,张润林和大家来到八年级二班教室,与兴奋不已的同学们亲切交谈,孩子们备受鼓舞,那一张张甜美的笑脸,让人们感受到他们心中由衷的快乐和幸福,也让人们看到了灾区教育事业美好的明天。

在援川工作中,张润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教育援建的阶段性胜利作出了贡献。在他完成任务即将返程的欢送仪式上,剑阁县委、县政府赠送他 “抗震灾显龙江大爱,援教育振剑阁雄风”的锦旗和剑阁县“荣誉市民”证书。

第二次赴川

2009年6月26日,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办公室副主任陈方斌踏上千里赴川援建路。

这已是他第二次入川。幼年时,他曾随父母参加“三线”建设到过成都,此次身负重托再赴剑阁,践行援建使命,他为此曾写了一首诗自勉:

万里驰赴剑门关,

别妻离子心坦然。

父子两代巴蜀意,

剑龙河山铸新篇。

陈方斌年富力强,性格直爽,干工作也是快节奏。6月26日刚到剑阁,立即着手接洽工作,了解援建进度。第二天就下到建设工地,下到基层学校。

在剑门中学即将投入使用的学生食堂,他详细检查食堂设施设备配置及食品卫生质量;看到汉阳中学教学楼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之中,他嘱咐施工人员一定要细心,按图纸设计要求施工,工程要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考验;到剑州中学综合楼四楼检查水泥、砂石、砖、电缆、钢筋等建材质量,检查施工工艺、施工流程时,要求施工人员一定要持续抓好建筑质量,注意施工安全。

2009年“7·16”洪灾,全县91所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陈方斌和大家一道深入沙溪中学、下寺小学等抗洪一线指导抢险工作,和教职员工一道抢运物资,转移师生,疏通渠道,铲除淤泥。了解到剑阁职中工地施工的老师们干活很晚才回家,他就约上教育局的同志来到老师们的工棚中,了解困难,解决问题。

援建工作中,陈方斌抓住“告别板房”、“国庆献礼”、“决战年底”等时间节点,一心扑在学校建设项目管理上,带领大家认真开展质量安全检查、竣工验收工作。沙溪中学、剑阁职中等项目是教育援建重点工程,为了使工程顺利推进,2009年9月至10月,按照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他先后三次赴西安、重庆、长沙、北京、九江等地考查核实“陕西康大”、“九江一建”等中标企业的资质及业绩。

2009年9月10日下午,陈方斌同前线指挥部的同志们一起,到边远的普广小学同教职员工们一起过教师节。山高路险,一路泥泞,汽车颠簸在蜿蜒盘旋、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在慰问座谈会上,刘国会代表前线指挥部向老师们表示节日的祝贺,他说:“穷不能穷教育,苦不能苦孩子,优先安排学校恢复重建,严格执行强制性建设标准规范,把学校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使学校成为灾难发生时的最佳避难所,这是黑龙江援建剑阁教育的出发点,更是教育灾后重建工作的落脚点。”一席话让在场师生感动不已,也让陈方斌更加明白自己的使命所在。座谈会结束后,他们为老师们送上节日慰问品时,杨清明、吴多金等教师拉着他们的手说:“我们一定扎根山区,努力工作,现在这么好的教学条件,不好好工作对不起你们的辛勤援建啊!”

在项目推进间隙,陈方斌总是在思考:援建剑阁教育的长效机制怎么建立?怎样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有效提高职教师资业务水平?就这些问题,他常常与前线指挥部、剑阁县教育局、受援办及剑阁职中的同志们一起交流,常到支教教师们中间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