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者报·旧闻(0223)
849100000012

第12章 旧知录 (2)

“太太”一词,最早源于周朝古公亶父之贤妃“太姜”,也就是泰伯、仲雍、季历三兄弟的母亲。太姜不但姿色出众,而且贞静柔顺,教子有方,深得世人爱戴。她的儿子季历即位后,娶贤妃“太任”,“太任”端庄秀丽,德行高尚,怀孕后怕胎儿受“污染”,怀孕时的十个月“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生的儿子文王果然是位贤君。文王即位后,娶贤妃“太姒”,也就是《史记·周本纪》中说的:“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列子传》中也称其“生十男,亲自教诲。自少及长,未尝见邪僻之事。文王继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周朝古公亶父、季历、文王三代,正是有了“太姜”“太任”“太姒”三位贤内助,才奠定了周朝七八百年的王室基业。她们称“太太”,当之无愧!

所以我国古代老百姓是不随便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的,他们对自己的妻子多以“贱内”“内子”“拙荆”“糟糠”等谦词称谓,这些就类似我们今天的“爱人”“夫人”“老婆”“老伴”等称呼。如今这些谦词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古代人的涵养和谦逊之态,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摘自《书刊报》)

标:中国象棋

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戏,产生的年代不详。象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楚辞·招魂》中就有“蔽象棋,有六博兮”的词句。说明在当时已经有了“象棋”这个名词,当然那时的象棋不是现在的象棋,王逸注《楚辞》云:“博,著也,行六棋,故曰六博。”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提到了六博。据《史记·第六十九卷·苏秦列传》中记载:当时齐地的居民安居乐业“斗鸡走狗,六博蹋鞠”。可见象棋在当时已经开始在民间广泛流行。那时的棋,大概是一方为六子,叫“六博”。另据《说苑》记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曾说“足下……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可见当时,在达官权贵和士大夫中,已经很流行下棋了。

棋盘里的河界,又名“楚河汉界”。这个名称,可能是受到楚汉相争、韩信做象棋的传说的影响。传说无从考证,多半是后人附加的。南北朝时期,北周武帝,曾制《象经》,文学家庾信曾赋《象棋经赋》及《进象棋经赋》。说明当时象棋已经在社会各界产生了普遍的影响,遗憾的是,这些作品大多失传了。而《续藏经》记载:“划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牛僧孺用车、马、将、士、卒加炮,代之为棋矣。”根据这个记载,在唐朝之前的象棋没有炮,这恰好和中国古代军事技术的发展相吻合。加炮之后象棋,才和现代的象棋相近,或者说初步成为现代象棋的雏形。

(摘自《浙江老年报》)

标:古代房地产政策

古代买房都是先立契,立契即如当今的买房合同,房契立好后,各有关部门要在上面盖章,否则无效。

在房契上盖章前,还有一道手续叫“遍问亲邻”。宋太祖时期有明文规定:凡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买,次问四邻,四邻不买,他人才可交易。

可见,卖方在卖房之前,要得到族亲和乡邻的首肯,这种首肯不是口头的,正规的做法是“依账取问”,具体的做法就是拿一个小本子“问账”(元代叫“问贴”),把族亲和四邻的名字依次列在上面。

同时,还要把打算出售房子的大小以及价格标上,然后按所列名单依次征询意见,被问的人(包括想买或不想买)都要盖上章,这种“问账”名单密密麻麻要写好几张。如果大家不盖章,你就把房屋卖掉,那么,族亲和四邻就可以向官府告你。

古时候也有廉租房,但都是民间性质的,唐宋时期主要来源于寺观,寺观的土地是政府划拨的,建房资金则由民间筹集,维修费可在香火钱里冲销。

唐宪宗元和年间,白居易进京赶考,前后两个月就一直住在一个名叫华阳观的道观里,因为那里的房租低廉。宋朝的辛弃疾早年赴燕京应试时,为了省钱,就住在北京的悯忠寺。

明清时又多了廉租房源,那就是会馆,会馆是异乡人在客居地建置的聚会场所,主要用来接待来自家乡的客人,但也对外,会馆的收费相当便宜,一般人都有能力租住。

后唐庄宗李存勖颁发过一道赦令:其空闲有主之地,必须在半年内建房,超过半年不建者,其他人有权使用。后唐明宗李嗣源也有类似规定,但把半年限期建房缩短为三个月。

后唐通过对土地的控制来平衡供需,收到打压房价的奇效。盛唐时期,有个马周在长安购买房基一亩,花铜钱二百万,而在后唐首都的洛阳,连店地基每亩只要七千,房价大幅下跌。(摘自《重庆晚报》)

标:土耳其棉花堡

棉花堡是个美丽的奇迹,不知道是不是世界上那些著名的温泉后面都有一个传说,就像最早把土耳其与温泉联系起来的那个传说一样动人:英俊的牧羊人安迪密恩为了与希腊月神塞尼妮幽会而忘记了挤羊奶,结果恣意横流的羊奶覆盖了整座丘陵,形成了神奇的棉花堡。虽然是传说,但棉花堡真的存在。当罗马人发现了棉花堡温泉后,立即欣喜若狂地在这里兴建了温泉浴场,就这样,延续千年的温泉文化从那一刻开始了。

这一带有丰富的地下温泉,当以35.6摄氏度的温度涌出时,泉水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钙,和氧气接触后会释放出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而此时剩下的碳酸钙沉淀物呈胶状,在表面被侵蚀成棉花状的梯形岩石上,日积月累形成了白色碳酸钙结晶。远远望去宛若飘落在黄土上的棉絮,一团一团的,棉花堡也因而得名。那些大大小小层层相叠的阶梯,则是在侵蚀和沉淀后,阶梯边缘的石灰质又堆叠成凸起的边缘,一个个可以蓄积泉水的天然池子就这样出现了。

从山顶看下去,棉花堡景区分成几片,景区内建有渠道,按时分片放水,泉水流过的地方雪白一片,没有水的地方则颜色变黄变灰。为了保证游客的安全,大部分地方有护栏围着。泉水积在台阶之间,形成一汪汪波澜不兴的水池,在雪白地形的衬托下,湛蓝清澈,温度终年维持在29摄氏度。在这里,泡温泉的游客大多穿着泳衣。

小心翼翼地沿着人工凿出的渠道走进湿滑不平的水中,这才发现,棉花堡那些奇特各异的形状并非都是天然的。

为了保护和管理珍贵的棉花堡,土耳其政府对于天然泉水进行了有计划的管控,比如在原有地形上用水泥砌成一阶一阶的人工阶梯边缘,有助泉水中的碳酸钙堆积在上面,形成人工的石灰阶地。另外,为保持地形干燥,让胶状的碳酸钙沉淀物有足够的时间接受阳光暴晒变硬,有些区域要控制放水,但如果干涸的时间长了,又需要重新注水。其实要区分天然的石阶地形和人工部分并不困难,自然形成的阶梯边缘会沉积出一条条棱状突起,踩在上面脚底会感到刺痛。而人造地方因边缘有一定的厚度,看起来很单调统一,不如天然形成的精彩。

将身体浸入泉水中,温暖润滑,被白岩碧水包裹着的感觉很奇妙。这处世界知名的天然温泉,犹如不食人间烟火的玉宇琼楼,又是真实可触的海市蜃楼,用“神的奇迹”来形容一点儿都不过分。据说,温泉水富含钙和镁的硫酸盐以及重碳酸盐等,不仅可以用来沐浴,还能够直接供人饮用。

(摘自《旅游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