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记者眼中的格萨尔故里
849400000059

第59章

格萨尔说唱艺人:从乞丐到国宝

苑坚

新华社成都2002年7月2日电:“生活在青藏高原、蒙古草原上的荷马式的游吟诗人——格萨尔艺人,是《格萨尔王传》的主要创造者和发展的动力。他们以自己充满激情的说唱,给饱经沧桑的民众送去了温暖、慰藉和力量。”著名“格”学家杨恩洪这样评价《格萨尔王传》说唱艺人,“他们是真正的民间诗神”。

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已在我国民间流传了上千年,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史诗一样,它最基本、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靠众多的民间艺人世代相传。我国现在大约有100位格萨尔说唱艺人,其中包括藏族艺人、蒙古族艺人和少量土族艺人。蒙古族和土族艺人都已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只在藏族地区尚有年轻艺人被不断发现。“如果没有他们,这部伟大的史诗将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杨恩洪说。

格萨尔说唱艺人大多数出身于贫苦农奴和牧奴,以卖艺为生,上层统治者把他们和乞丐划为一类。他们靠说唱换取报酬,养家口,但要和乞丐一样缴纳“乞讨税”。一旦生病不能说唱,或无人施舍,只好领着一家人到处乞讨。解放前,虽然很多艺人有非凡的才华,但地位低下,命运凄惨。他们多半没有固定的住处,与古希腊吟诵荷马史诗的艺人一样,在辽阔的牧场、农村到处漂泊。他们通常总是和朝佛的香客结伴而行,互相帮助。著名说唱艺人扎巴就是同香客一起,几乎朝拜了西藏所有有名的圣山圣湖,走到哪里唱到哪里。

但令人费解的是,一个生长在偏僻牧区、目不识丁的牧民,为什么能讲述十几部、乃至几十部史诗故事,吟诵几百万乃至上千万字的诗?很多艺人如玉梅、玉珠、桑珠等都称自己是“神授艺人”,他们自称在童年做过梦,在梦中得到神、格萨尔王或史诗中其他大将的旨意,而后害病,病中或病愈后又经寺院喇嘛念经祈祷,从此便会说唱了。西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岗日曲成说:“他们的艺术天赋令人惊叹和疑惑不解。他们是怎样学唱和记忆的呢?解开他们的记忆之谜成了这个研究领域的‘斯芬克司之谜’。”

《格萨尔王传》有一百多部。每位艺人能说唱的部数都与他人不同,而每一部的长短也不同。这些说唱艺人现在已经成了“国宝”。为了让他们口中的史诗永远传递下去,专家们正在通过为他们录音,整理、出版《格萨尔王传》的各种不同版本。每个艺人的录音磁带都有几百盒,有的多达两千盒,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作者系新华社四川分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