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讲
①杜甫落脚在成都草堂后,颇花了一些心思经营自家的住处,还修了水槛(jiàn),即临水的槛屋(围有栏杆的房子),可供垂钓或赏玩风景。这首诗便是描写诗人在水槛所见的风光。
②郭:外城。古代城市规划一般有内外两重城墙,所谓内城外郭。轩:长廊。楹:柱子。赊:远。这一联是说自己的房子不在市区,所以盖得很宽敞;眼前没有村落,所以视野开阔。
③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因为视野开阔,所以看到远处的江水似乎和江岸齐平,近处的树上开了不少花(这是远景和近景的对仗)。
④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这一联把成都市区的繁华和草堂水槛的幽静做了一个非常鲜明的对照:城里有十多万户人家,我这里只有两三户人家。诗人没有作任何评论,既没有张扬幽静,也没有痛恨偏僻,意思是要让读者慢慢咀嚼。这样的诗,让人回味无穷。
名句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这一联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不 见
杜 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讲
①题下原注:“近无李白消息。”不见:取首句前二字为题,相当于“无题”。此诗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为思念李白之作。李白第二年便卒于当涂。
②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安史之乱时,李白加入了永王李璘的阵营,决意助李璘平定叛乱,由此而建功立业,实现自己一生的政治理想。而李璘有觊觎帝位之心,终于被唐肃宗镇压下去。李白也因此受到牵连,被流放夜郎。杜甫是同情李白的,他相信李白只是意在安定国家,其狂态只是佯狂而已。
③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李白素来狂放不羁,得罪了不少人,在获罪之时有很多人觉得他罪有应得,应当从重惩处,只有极少数的人为了使李白脱罪而四处奔走。杜甫所谓的“世人皆欲杀”,确实符合当时的情形。在世人对李白的一片谴责声中,杜甫说出“吾意独怜才”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④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这一联可谓对李白一生最简明的写照。
⑤匡山:四川大匡山,李白少年时曾经在此读书。杜甫此时正客居成都,希望李白能在垂暮之年返回故乡,或可樽酒论文。
名句
①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②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登 楼
杜 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讲
①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杜甫其时客居成都。
②万方多难:广德元年(763年),安史之乱方告平定。但吐蕃军队突入长安烧杀抢掠,为唐朝另立新帝,唐代宗仓皇出逃。待郭子仪刚刚收复长安,吐蕃军队又连连攻破四川诸州。唐王朝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③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锦江、玉垒皆是诗人登楼所见之地。王嗣奭《杜臆》:“玉垒山在灌县西,唐贞观间设关于其下,乃吐蕃往来之冲。”
④北极:代指中央政府,典出《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北辰即北极。所谓“北极朝廷终不改”特指当时发生的一件国家大事:广德元年十月,吐蕃攻陷京城,立广武王为帝。同年十二月,郭子仪收复京城,代宗复位。所谓“西山寇盗”也是特指一件具体的时事,即吐蕃于同年十二月入侵西山诸州。
⑤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后主”字面上是指蜀汉后主刘禅,暗喻唐代宗。“后主还祠庙”暗喻唐代宗在出奔之后又被郭子仪迎回了长安。梁甫吟:一作梁父吟,是古乐府曲名,是一种葬歌。《三国志·诸葛亮传》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在这一联里,杜甫哀叹唐代宗无力重振盛唐之风,而自己只能像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那样吟唱《梁甫吟》来排解家国忧思了。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讲
①这首诗大约是杜甫离开成都草堂后,经乐山、重庆到忠州的途中所作。
②危:高。樯:桅杆。
③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因平野寥廓而感觉星星像垂下来一般,因大江奔流而感觉月光倒映在江水里仿佛在随江水奔涌。
④名岂文章著:杜甫以诗文成名,但这里偏说“名岂文章著”,是认为自己的追求,以及自己所应当借以成名的事情还要超乎诗文之上。官因老病休:这是反语,杜甫是因为上疏议论时政而遭到贬谪,并非因为老病。这次行旅漂泊与休官之事有关,故而有此一说。
名句
①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②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咏怀古迹
杜 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讲
①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在夔州写成《咏怀古迹》五首,借夔州和三峡一带的古迹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怀、家国之忧。其中最优秀的是第二、第三首,分别吟咏宋玉与王昭君。
②宋玉:战国时楚国文学家,是继屈原之后的楚辞大家。宋玉的代表作《九辩》开篇便是“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杜甫“摇落深知宋玉悲”便是从当下的秋色咏起,悬隔千载而共鸣于宋玉的诗句。
③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自谓虽然与宋玉分属不同的时代,但惆怅失意的悲伤一般无二,故而在千载之后遥想宋玉的生平,不禁怅然落泪。
④江山故宅空文藻:指夔州山河虽然留有宋玉的故居,但人们之所以怀念他,只是因为欣赏他华美的文藻而已,并不了解他那孤忠之志。云雨荒台岂梦思:意谓宋玉的名文《神女赋》虽然写的是荒诞的故事,但用意在于讽谏君王不可溺于淫欲,怎么能将其当做轻浮文字来看待呢?
⑤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楚王的宫殿已经泯灭无存,连当地的船夫都指点不出准确的方向。杜甫以此来对比宋玉的故居与文辞留存至今,令无数后人缅怀。
咏怀古迹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讲
①这首诗吟咏王昭君的身世,不是把昭君作为一个饱受委屈的小女子来写,而是要将她写得惊天动地,写出深刻的家国之思。至于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的高明之处,清人李子德有过一段中肯的评语:“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
②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昭君村在荆门山附近,即今天湖北秭归的香溪,是王昭君的出生地。明妃:即王昭君,西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又称明妃。
③去:离开。紫台:即紫宫,皇帝的居所。朔漠:北方沙漠。青冢:王昭君的墓地,在今天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传说冢上草色长青,故名青冢。
④画图省识春风面: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时后宫女子众多,皇帝使画工画出每个女子的样貌,然后按图召幸。宫人因此都贿赂画工,希望画工将自己的容貌画得美丽些。只有王昭君不肯行贿,画工便将她的容貌画得很丑,使她得不到皇帝的宠幸。后来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提出和亲的请求。汉元帝看过画册之后,安排王昭君出嫁匈奴。待王昭君临行之时,汉元帝亲见其面,容貌竟为后宫第一。汉元帝深深懊悔,但没法对匈奴反悔,只好送走了王昭君。事后,汉元帝追究起这件事情,杀掉了画工毛延寿。省识:认识。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环佩:女子佩戴的饰物。
⑤分明怨恨曲中论:“论”字读作lún。
阁 夜
杜 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讲
①阁夜:即阁中之夜。这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冬天杜甫在夔州西阁夜中所作,是时四川一带战乱方歇,杜甫的好友李白、高适,以及他在四川所依附的严武均已去世。这首诗从表现手法上看,八句诗构成了四组对仗,章法森严,但读起来气势磅礴,一点儿都不觉得呆板。胡应麟《诗薮》认为杜甫的七律有几首可称“千秋鼻祖”,这首《阁夜》便是其中之一。
②阴阳:日月。短景:即短影,冬天日短,故称短影。霁(jì):雨停。
③鼓角:军中用于报时和传令的乐器。
④夷歌:少数民族的歌曲,夔州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
⑤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指公孙述,语出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公孙述于西汉末年趁天下动乱之时割据蜀地,自称白帝,并大力营建白帝城,后来被刘秀所灭。公孙述在蜀颇有德政,蜀地人民为他建有祠庙,称为白帝庙,到唐代仍有祭祀。杜甫此时在夔州西阁,应当可以望见白帝城郊的武侯祠和白帝庙,故感而言此。漫:随便,随意。这一联的大意是说,诸葛亮、公孙述这样大名鼎鼎的豪杰人物终归一死,我自身这点儿坎坷,得不到朋友书信的这点儿寂寞,又算得了什么呢。
名句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讲
①这是杜甫最有名的一首七律,把这种体裁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所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因而被前人推崇为古今七律第一。诗歌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登高,眺望长江景物。
②风急天高猿啸哀:夔州向来以多猿著称,附近巫峡则以风急而闻名。
③落木:落叶。
④常作客: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此时流寓夔州,抚今追昔,故称“常作客”。
⑤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此时刚刚因肺病而戒酒,诗句意谓潦倒之中想要借酒浇愁,却连酒也喝不得。
名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春 梦
岑 参
洞房昨夜春风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诗人小传
岑参(715—770),官宦家庭出身,因为长期做节度使的幕僚,所以对边塞生活非常了解,边疆的城堡、要塞没有他没去过的,所以写出来的边塞诗歌别具一格。岑参在当时就很有名,杜甫还向朝廷推荐过他,说他见识高远,希望朝廷能够让他出任谏官。岑参在55岁那年做到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故而世称岑嘉州。岑参的诗歌由于风格过于独特而备受推崇,比如陆游就推崇岑参是继李白、杜甫之后的第一人。
岑参之名,今人一般读作岑参(shēn),其实应该读作岑参(cān),因为古人诗词里韵脚处提到岑参的“参”押的都是an韵,如孔平仲《子瞻子由各有寄题小庵诗却用元韵和呈》有“二公俊轨皆千里,两首新诗寄一庵。大隠市朝希柱史,好奇兄弟有岑参”。
注讲
①岑参以边塞诗成名,但那些作品今天读来过于佶屈聱牙,所以本书特地选取了这样一首清新的小品。唐诗写梦的作品虽多,但基本都是抒发客愁与闺怨的,这首《春梦》的主题则相当独特。
②洞房:深邃的内室。古时“洞房”一词并不像今天这样特指新婚夫妇的卧室,男人的卧室也可以称为洞房。
③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这两句诗曾经引发过一场颇有趣味的讨论,有人说世上最快的莫过于人的思想,可以在弹指之间飞跃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但反驳者说,思想并不曾真的跑去多远,在枕上片时春梦中并不曾真的行尽江南数千里,而仅仅是调出了对数千里外江南故人的印象而已。
名句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