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先秦时期的权谋游戏
891100000016

第16章 仁德政治阳谋阴谋·龙种与跳蚤 (1)

【引言】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但龙种这个称号偏偏成了皇帝的专利,一般人只要沾上个“龙”字,就有灭族之祸,更不要说自称龙种了。

“高祖子孙皆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皇帝是真龙天子,是龙种。就说那个一副流氓无赖相的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吧,据说他就是一条赤龙,应了五行之中的火德,被他斩的那条蛇是一条白龙,应在项羽身上,所以后来项羽、刘邦的楚汉之争才会刘邦胜而项羽败。

至于刘邦的出身,那就更奇了。据说刘邦的母亲外出路过大泽边,忽然雷电交加,乌云密布,狂风四起,刘邦的母亲就此晕了过去,等刘邦的父亲来找,只见空中隐隐有金鳞金甲露出,真乃神龙见首不见尾,从此种下了龙种,刘邦的母亲怀胎十月,果然生下了一位真龙天子。

令我们扫兴的是,这上天或是真龙也不怎么样,极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道德标准,这位真龙的儿子,生来吊儿郎当,不事农务,不治产业,不敬长,不爱幼,不遵法令,不守制度,只知游手好闲,结交一帮狐朋狗友。如果真有上天,而上天派下的使者又是这副“德行”,中国人真不知该对那至高无上的天会有什么感想。

但中国人以为这是正常的,因为普通人生来就是被统治的,不必做平等待遇的梦想,你看,龙种与常人长得就不一样。龙种据说大鼻口,直鼻梁,且鼻梁直通上额,额的两边有凸起的角,口方而大,眼圆而突,头顶尖高而平,脖子细而长,胸如凤凰(大概有点像缺钙造成的鸡胸),背如龟盖,如此等,无法细述。如果按这要求做一模型,那肯定是一尊怪物。但这就是龙种,中国人就愿在这种怪物的统治下生活,你有什么办法?龙种固然神奇,只是下了龙种,往往会长出跳蚤,这也许和植物界的优良品种一样,第一代尚可,过了几代,就逐渐退化,不得不重新制作或是另换品种了。

【事典】

秦朝的种子第二代就完了,由龙种变为跳蚤,何其快也!

公元前221年的秋天,秦始皇的一个使臣夜经华阴县,这时候突然有一个人从道旁飘忽而来,拦住使臣说:“请替我告诉滈池君,今年祖龙死。”使臣十分惊异,忙问这话是什么意思,那人只扔下一块玉璧,就飘忽不见了。使臣不敢妄自猜测,就带着玉璧去见秦始皇,把经过一五一十地作了报告。秦始皇极信鬼神仙怪之类,听后当然十分惊异,但在臣子面前不能表现出来,就故作镇静地说:“那只是一个山鬼而已,只知一年的事情,不足为怪。”

退朝之后,秦始皇隐约猜到了“祖龙”应是指自己。因为“龙”是天子的象征,“祖龙”即“龙”之“祖”,是第一个皇帝的意思,但他还是不敢确信。秦始皇觉得那块璧似曾相识,就找来管理库房的官员验看,查明是八年前巡视南方祭奠长江时投入长江的那块璧。至此,秦始皇越加奇怪,日夕忧惧不安。

秦始皇好仙道,怕短寿,也就相信算卦占卜一类的事。卦辞上说出外巡游和迁居可以趋吉避凶,但出游对他来说,也是危险重重的。他从公元前219年开始巡游各地,先巡视北方和西方,然后再巡视东方和南方,其目的无非是显示武力,镇服各地。但其结果却往往相反,秦国刚刚统一了六国,不仅六国旧贵族还在,还想伺机复国,就是普通平民也不堪其残暴统治,多有反抗。在秦始皇东巡时,在河南阳武县的博浪沙遇刺,当时大铁锤从远处飞来,险些砸到秦始皇的车上,若非刺客错了准头或是没认准秦始皇坐的车子,秦始皇恐怕就遇刺了。奇怪的是当时就立即搜捕,却未见刺客踪影,后来又令全国大搜查了二十天,还是不见任何线索。

即使在咸阳城,也不安全。一次,秦始皇带着四个卫士微服出游,在兰池附近竟遇到了强盗,至于是真强盗还是真刺客也说不清,反正卫士同他们打了起来,若不是卫士拼死相救,杀退强盗,秦始皇就遇害了。

就是在秦始皇得了“今年祖龙死”的信息的这一年,有一块陨石落在东郡,上面竟有“始皇帝死而帝分”的刻样,实是很奇怪。若说是天降其石,实在太过巧合,若说是人工凿成,陨石又太硬,按当时的技术水平是很难刻动。但秦始皇不管这些,他派人严加搜查,后来实在搜不出在石头上刻字的人,他就命令把住在陨石附近的老百姓全部杀死。

秦始皇应当说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靠秦国原有的势力,也靠自己的才智谋略,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并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车同轨、书同文,确实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他又是一条“恶龙之种”,他“焚书坑儒”,实行残酷的暴政,以严刑苛法和武力镇压来代替一切,尤其是嗜杀成性,弄得天下百姓无以为生。因此,想让“龙种”久传,乃至“传至万世而为业”,那是绝无可能的。

也许是传说与历史巧合了,秦始皇的这次出游,还真是“飞龙升天”,一去不再返了。

秦始皇一方面相信出游迁居可以避凶的卦辞,一方面也觉得有出游巡行的必要。于是,他先把榆林县内的三万户迁走,并于那年的十月,开始了出游,也就是在这次出游中,秦朝完成了由秦始皇这个“龙种”向胡亥这只“跳蚤”的转交。

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儿子,平时秦始皇非常喜欢他。秦国从赵国掠来的太监赵高十分精明,看到这一情况,就挖空心思地接近胡亥,博得了胡亥的欢心,并给他讲解法律条文,讲解各种案例的处理,还教胡亥学书法,实际上成了胡亥的老师。秦始皇见他很有才干,就提拔他当了中车府令,掌管皇宫中的车马。秦始皇出游,除了要带左丞相李斯帮助处理政事之外,还要带上这个赵高去管理车马。胡亥见自己的老师去了,也想跟着出去玩玩,就托赵高去说情。秦始皇觉得让胡亥见见世面也好,就答应了带他同去。

秦始皇先来到云梦泽,又到了九嶷山,祭祀了古代帝王舜,然后再沿长江东下,到达绍兴,在会稽山又祭祀了治水英雄禹,并刻石纪念,颂扬功德。在回咸阳的途中,秦始皇生了重病。秦始皇极为怕死,也讳言死,直到走到平原津危在旦夕时,才叫赵高写信,召大儿子扶苏前来咸阳办理丧事。信还未及发出,秦始皇就去世了。

左丞相李斯鉴于当时的情况,怕始皇死讯传出后天下大乱,就秘不发丧,仍把始皇载在车内,另让一个太监坐在车中,照常批阅文件奏章,李斯和赵高也照常给他供应茶水饭食,照常前去请示,就这样一直到了咸阳。

赵高觉得掌握大权的时机来临了,便对胡亥说:“皇上没有分封诸位公子的遗嘱,只是给大公子扶苏写了一封信,叫他前来咸阳办理丧事,扶苏与大将蒙恬一起带兵,又素有威信,如果他来到咸阳,肯定会继位当皇帝,而您却没有一寸封地,那该怎么办呢?”说着,赵高就把秦始皇写给扶苏的信拿给胡亥看。

胡亥倒颇有一副书生气,他对赵高说:“父亲去世了,没有分封给我土地,我也无话可说。人们都说了解臣下莫若他的君主,了解儿子莫若他的父亲,父亲既然这样安排了,我还能怎么办呢?”

赵高这位老师也真循循善诱。他耐心地对胡亥说:“统治人与被人统治,是截然不同的。现在,信和御玺就在我和丞相这里,谁继位当皇帝,就是我俩说了算数。您可要好好考虑啊!”

胡亥还是十分害怕,他说:“弟弟废掉哥哥,这是不义;不遵父命而怕死,这是不孝;无才无德而靠别人拥戴成功,这是无能。如果触犯了不义、不孝、无能这三条,老天是不会饶恕的。不仅自己会丧命,就是祖宗也会断祀。”胡亥此时还算清醒。

赵高见胡亥还不明白,就直言劝说道:“顾小事而忘大事,必定有后患;犹豫不决,也必定后悔;果敢决断,连鬼神也要躲避。况且古有先例,商汤、周武杀他们各自的君主之时,天下人都说他们仁义,而不说他们不忠,只说他们诛除了一个暴虐的人,而不说他们是犯上弑君。卫国的君主杀了自己的父亲,连孔子都大加赞扬。可见,干大事的人,是不必顾及小节的,有大德行的人,也不计较小的责备之辞。至于你和你的哥哥,这本来就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又不是你哥哥早已做了皇帝。还是请您快拿主意吧!”

胡亥终于动心了,他隐晦地说:“现在父亲的丧事还未办完,甚至连消息也还未发,怎能为这事去麻烦别人呢?”赵高斩钉截铁地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等你一切都准备好了,恐怕时机就晚了。”胡亥终于同意了赵高的意见。

其实当时赵高名不正,言不顺,没有多少实权,要想实施计划,就必须取得李斯的同意。于是,赵高找到李斯,秘密地对他说:“现在皇帝死了,印玺都在胡亥那里,始皇帝写给扶苏的信也在我手里,还没有发出去,你看谁继位更好一些呢?”

李斯勃然变色道:“这难道是你说的话吗?谁做皇帝,始皇帝早有安排,你这样不守人臣之礼,岂不是要亡国吗?”

赵高知道李斯是个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官位的人,把官位看得比生命都重要,要想说服他,只有从官位入手,于是赵高问道:“丞相想一想,在才能、功绩、谋略、有惠于百姓及与扶苏的关系这五个方面,您哪一方面能高过蒙恬呢?”

李斯愕然,只得据实回答说:“我哪一样都赶不上蒙恬!”

赵高说:“那好,既然您知道赶不上蒙恬,扶苏一旦当了皇帝,您的丞相位置还保得住吗?”

李斯默然。

赵高见已奏效,就继续对李斯说:“大公子扶苏刚毅果断,威望很高,他一旦继位,势必任用蒙恬为丞相。我在宫中干了二十多年的杂役,所幸的是懂点法律,就我所知道的,秦朝的官吏凡免官的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被找个茬儿杀掉。您能逃脱这个结局吗?”

李斯还是默然。

赵高又说:“我做胡亥的老师,已有很多年了,可从未发现过胡亥有什么过失。胡亥为人老实厚道,聪明伶俐,又不挥金如土,还能礼贤下士,全国之中恐怕找不出第二个比他更好的人了,让胡亥继位,不是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