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先秦时期的权谋游戏
891100000023

第23章 仁德政治阳谋阴谋·如何预言国家的存亡

【引言】

在传统观念看来,一个国家的存亡似乎关乎天命与气运,但这只是俗文化观念的看法,在雅文化观念中,国家的兴亡不是由天命与气运决定的,而是由人事决定的,即人的行为决定的。这样的观念具有积极的意义,因为它可以促进人改变自己的行为,驱恶向善。春秋战国时期的孙武依据雅文化观念成功地预测了国家及姓氏的兴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

【事典】

1972年4月,在山东省临沂西汉墓中发掘出了大量的论兵竹简,其中有几枚题目为《吴问》的竹简,这些竹简简略而清楚地记载了孙武对吴王的答问。吴王问的是在晋国六卿之中,谁先灭亡,孙武回答说:范氏、中行氏先灭亡,其次是智氏,再其次是韩、魏,最后只有赵氏来统一晋国。

后来,形势的发展果然与孙武所言若合符契,丝毫不爽。那么,孙武是如何预测的呢?其实,孙武的预言是完全建立在对现实状况分析的基础上的,他对吴王说:“范氏、中行氏把一百六十平方步作为一亩,这样,他们的亩制就相对较小,收入就相对增加,养的家臣、武士也就多。如此一来,他们两家就会变得奢侈傲慢,希望建立武功,养成黩武好战的习惯,人心背离,定会最早灭亡。智氏的情况虽比范氏、中行氏好一点儿,但其本质是一样的,会紧接着范氏、中行氏灭亡。再次,韩、魏的情况和智氏基本相同,也会相继灭亡。最后能统一晋国的当属赵国,因为赵国田亩大,又免去了许多租税,办事从俭,养的武士较少,民心归属,虽然历经困难,但最后必定能统一晋国。”

当然,孙武的预言也不是那样容易实现的。在范氏、中行氏被智氏吞灭以后,智氏利用自己的威势胁迫韩、魏两家来攻打不肯就范的赵氏,最后,智、韩、魏三家率领军队包围了晋阳。智氏用水灌城,墙没有被淹没的地方只剩下六尺了;居民的炉灶都沉没在水里,灶里都生出了青蛙,然而,由于赵氏深得民心,军民没都有背叛的意思。

智伯坐在车上,在水上行走,魏桓子与韩康子为他驾车。智伯说:“我如今知道水的妙用了。”魏桓子用胳膊肘捅韩康子,韩康子反过来踩魏桓子的脚趾,这是因为汾水可以灌魏国的安邑,而洚水可以灌韩国的平阳。

希疵对智伯说:“韩氏、魏氏一定会背叛。”智伯说:“你根据什么知道这些的呢?”希疵回答说:“根据人事就可以了解。率领韩、魏两家的军队去攻打赵氏,赵氏灭亡后,灾难必然要落到韩、魏头上。现在约好打败赵氏以后,三家平分赵氏的土地,如今,晋阳城城墙没有被浸没的地方只剩下六尺了,城内已有了人吃人的现象,攻破城池已经指日可待,而他们二人没有高兴的意思,却显出忧虑的神情,这不是反叛又是什么?”

第二天,智伯把希疵的话告诉了魏桓子和韩康子,二人回答说:“这是个谗佞之人,他想替赵氏做游说,使你怀疑韩、魏两家而放松对赵氏的围攻。不然的话,我们两家难道会不把马上瓜分赵氏的土地看做利益所在,反而去想那些有危难又不能成功的事情吗?”

二人走出去,希疵进来说:“为什么把我的话告诉他们两人呢?”智伯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希疵回答说:“我看他们俩见到我就端正了身子小步快走,那就是因为知道我获知了他们内情的缘故。”智伯并不改悔。最后,希疵请求出使,到齐国去了。

赵襄子派张孟谈悄悄出城去见韩康子和魏桓子,说:“我听说,嘴唇没有的话,牙齿就要受冷。现在智伯率领韩、魏两家来攻赵氏,赵氏灭亡了,韩、魏二家就会接着灭亡。”

二子说:“我心里明白事情会是这样的,只恐怕举事不成而机谋泄露,那么灾祸就会马上到来。”张孟谈说:“谋划从二位大人口中说出,从我的耳中听入,有什么妨碍呢?”韩康子、魏桓子于是秘密地同张孟谈商定消灭智氏的计划,定下日期以后,便把他送回。

赵简子夜间派人杀了守卫河堤的军吏,扒开河堤将水灌入智伯军中,智伯军队因为救水乱作一团,韩氏、魏氏两家的军队从两侧攻打智氏的军队,赵襄子率部属从正面出击,把智伯的人马杀得大败,于是杀了智伯,消灭了智氏家族。三家平分了智氏的土地。

智氏和赵氏两家选择接班人的条件截然不同,早就为两家的胜负埋下了伏笔。智家讲究强权,借权谋和独裁专断来夺取晋的政权。赵家却注重通过对人品行的考核,选立贤德诚信的人接班。而赵氏在尹铎治理晋阳的时候,就告诉接班的人要施行仁义,要宽待人民,把人民看做城堡和屏障。智氏以恃有强权的智瑶为后嗣,赵家以诚实信义的无恤为后嗣(即赵襄子),说明两家的政治方式不一样,也预示着其后截然相反的结局。

【评议】

智氏灭亡的经过真实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斗争,说明了在斗争中,谁得民心谁就可能胜利的事实。智瑶(智伯)恃强狂妄,贪婪残暴,执拗自大,不仁不义,无视民心,始则扩张土地,终全军覆灭,家族败亡。智氏的灭亡和赵国的兴起,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仁,则民心所向,不仁,则民心所背。根据这一原则判断和预测一个国家、政权和家族的兴亡,大致是不会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