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沟通其实很容易
904200000019

第19章 如何口头表达——演讲 (3)

席卷一片——这意思是说,你要尽可能地吸引各类听众。因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人专赖于视觉,其他人则可能听觉强于视觉,

所以,在你的演讲过程中,你可以手势、音量以及其他多种感官手段并用。某著名演讲人甚至还用玩具小飞机来吸引听众注意力。

要扩大影响面,你在演讲过程中还可适当地让听众做做辅助练习,或者组织一些小组讨论。著名演讲人约翰?李博士,就经常强调图解形式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因为它能使你在开始工作之前就对工作目标了如指掌。李博士的做法的真正到门之处是,他还真的拿出一些疑难问题让小组听众去解决。常常会有一个小组)会画出较好的图解,而且他们也往往解决得最快,因此不用说,李的观点一下子就产生了鲜明的效果,这真是费尽口舌得不到,得来全凭巧功夫。

结尾不可忽视

结尾是一场演说中最具战略性的一点。当一个演说者退席后,他最后所说的几句话,犹在耳边回响,这些话将被保持最长久的记忆。“余音绕梁”

即是如此。许多演讲人开场感人,论证也有力,直到最后论题急转直下,真是干净利落。所以,你也该有一个强有力的结论,到最后你再不下断语,恐怕就没有机会了。你还要适时地表明态度,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过,一般初学演说的人,很少会注意到这里面的重要性。他们的结尾经常令人感到平淡无奇。

所以,当你说“最后…”或“让我们最后再回顾一下主要观点…”的时候,你实际上是给了听众一个重新确认是否理解你的论点的机会。你的结论要尽量做得简洁明快,要有说服力。为了取得良好效果,有人还用风趣的、辛辣的小故事收场。有些人总在结束时说:“对于这件事,我大概只能说这么多了。因此,我想,我该结束了。”这种讲演者常常施放一阵烟幕,说句“感谢各位”,就想遮掩自己未能令人满意作结尾的无能。这样算不得是结尾。这只是个错误,会泄露出你是一个生手,它几乎是不可原谅的。如果你该讲的话都说完了,为什么不就如此结束你的演说,立即坐下来,而不要再说些“我说完了”之类的废话。你一定要这样作,只管保留下袅袅余音,听众自己判断,你已讲完一切要讲的。

确实,结尾太重要了,许多人都愿意字斟句酌地去写。结尾必须事先计划好。很多事情,如果事先把计划做好,剩下的就好办了。如果你在面对听众之后,才试着策划你的结束语,而此时你正承受着演说时的重大压力与紧张情绪,而且你的思想又必须专注于你所说的内容,这样就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如果你能在事前心平气和而又安静地策划此事,这种结果就不会出现。可以把结尾全部写下来,然后把结尾的一字一句背下来。

有一次卡耐基在惜别会上为一位朋友送行,有十几位演说者分别上台讲话,称颂他们这位即将离开的朋友,祝福他在将来的新工作上获得成功,但是只有一个人以令人难忘的方式结束他的演说,他的结尾也是引用一首短诗。这位演说者转身面向那位就要离开的贵宾,以充满感情的声音对他叫道:

再见了,祝你好运,我祝福你事事顺心如意。

我如东方人般地诚心祝福:

愿我的和平安详永远伴着你。

不管你去到何处,不管你走到哪方,愿我的美丽的棕榈茁壮成长。

经过白天的操劳及夜晚的安息,愿我的爱祝福你。

我如东方人般地诚心祝福:

愿我的和平安详永远伴着你。

时机决定一切

说话得体,是一门艺术,只有面对不同的语言环境随机应变,才能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要想把话说得恰到好处,卡耐基强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住说话时机。孔子在《论语?季氏篇》里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不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不该说话的时候却说了,叫做急躁,应该说话了却不说,叫做隐瞒,不看对方脸色变化便贸然开口,叫做闭着眼睛瞎说。这三种毛病都是没有把握住说话时机。说话是直接的语言交往,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双方当场对面,还要受到周围环境的种种限制。该说话时不说,马上时过境迁,失去成功的机会。一句话说到点儿上,很快拍板,事情就办成了。说话时机的把握,有时就在瞬息之间,稍纵即逝,时不待我,失不再来。因此,说话时机的把握,比掌握、运用其他说话技巧更难、更重要。

说话的时机是由说话的时境提供的。说话的时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涉及的范围相当广,可以说,一个人说话是以整个社会生活为背景的。要把握说话的时机,就不能不对说话时境与说话行为之间的变化规律及特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林肯就清楚地了解沟通的时机性。有一次他向一个朋友描述他如何讲故事:“如果你的听众有时间而且愿意听,那么可以慢慢地把故事加长,像是从罐子里变出一串丝巾一样;但如果没有好的听众,你就要像发射玩具枪一样加快速度、缩短长度。”

说话的时境具有客观性的风格,对于说话的主体而言,时境构成的诸种要素都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有没有说话行为发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以客观的形式独立着,这一点早已为哲学家们所证明。心理环境和语言环境虽然可以在说话过程中随时生成,但一经生成,就是以客观的形式存在的,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一样对说话行为产生制约作用。人的说话行为只能在具体的时境中发生、进行,谁也无法随着自己的主观意志去摆脱它,超越它,说话行为也只有与具体的时境结合并保持统一,才能准确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

“说话要注意场合”,这是提醒你注意说话时所处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的情况,不要违背、超越具体时境对你的限制。

“在那种情况下我不该那么说。”这是自己因说话行为与说话时境失去统一、和谐而产生的懊悔。说话行为与说话时境必须保持统一,这是一条不可违背的规律。

听众凝神聆听你所举出的富有人情味的实例,可使你在讲演开始后的极短时间里,对自己的能力重新获得肯定。沟通是一种双向的过程。能吸引听众注意的人马上就会感知这一点。当他注意到那种接纳的力量,并感觉到那种期盼的光芒如电流般在听众头上交射时,他就感受到听众要他继续,要他尽最大能力去做回应。演说者与听众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一切成功演说的关键所在,没有它,真正的沟通即不可能发生。因此,应当以实例展开演说,尤其是在人家请你说几句话时,举例最是管用。

如果某个问题对方了如指掌,也不重要,而你却在那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一直说,这样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冲谈了重要的话题,甚至会使对方讨厌。相反,如果对方不知道的或重要的问题你却说得笼笼统统,这样就起不到互通情报的作用,满足不了对方的要求,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因此,在谈话中正确的方法是:对方知道的或不重要的则少说或不说,点到即可,对方不知道的或重要的则要多说或详说,说得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为了使社会与个人的节奏能助你一臂之力,而不是拖你的后腿,你需要具备两种特质:一是仔细观察的能力,因为除非能找出其中的节奏性,否则你无法成功地适应它;另一个则是学习与适应的意愿,总是坚持自己的方式及节奏性的人一定会遭受挫折。

使用有效的道具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所作的大多数演说要涉及到财务、生产、制造或开发的数据,这些内容事实上并不容易被吸收。如果演讲中使用适当的道具,听众会觉得更容易些。

很多人注意到要全神贯注地听取一个30 ~

50分钟的演讲并不容易。但如果演讲者使用合适的道具,便有助于保持听众的注意力,使演讲过程不显得过于枯燥可用于演讲的道具很多:分发的材料、报告、白板、模型、照片、幻灯片、图表、计算机控制的图文和电影或录像片段等等。

幻灯机:如果有好的幻灯片,将是良好的辅助手段。但不宜放得太多,而且对每一张幻灯片要有内容可说。倘若房间较暗,使用幻灯片无法与听众保持好的联系。

架着的放映机:这是最有效的视听工具。但使用时,也不必为了使投影清晰把房间弄得一片漆黑。

录音带:如果演讲中要放音乐、讲话录音等,用录音带方便,你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准确的位置,而且停放方便。

电影放映机:影片用于演说中,其作用与幻灯片相同,而且其不利之处也与幻灯片一样——房间漆黑,与听众的交流联系处于最低限度。

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道具要视话题的复杂程度、听众的类型、演讲场地的大小及使用道具的目的(如为了导入、阐明或强调等)而定。关键的问题是要注意保证其内容对听众来说是清楚易读的,话语不多,便于理解。演讲者要向听众传达信息,就要运用多种传达方式,使演讲卓有成效。如果你能通过有效直观的视觉和其他感觉手段来扩大流动的信息量,将大大有助于你的演说。因此,演讲者要善于使用视听辅助设备。另外,聪明的演讲者总是花上一点点时间作以下一些准备工作:弄清电灯的开关位置,投影仪是否工作正常,讲台上的白板笔是否已经干掉,投影仪的电线长度能否够得到电源插座,在房间的每个角落是否能够看得清图表、待分发的材料页码是否正确……诸如此类的准备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但花得很有必要。

如何作好长篇演说

长篇演说的目的是要确保导致产生某种行动或结果,或者为了推销一个产品,或者为了使一个建议获得批准,或者是为了使人们理解某个概念。因此要选择适当的演讲策略。

时间及其控制。理想状态下,演讲人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一个演讲。令人遗憾的是,很多情况下就在最后一分钟还需要调整演讲的计划。譬如,原先演讲的时间可以比较长,但轮到你却没多少时间了,你被迫挑出要点来讲。有时因为时机不对,你只好推迟演讲。如果不想推迟,有些演讲者只好分发书面演讲稿,同时口头陈述一下重点内容。

时间控制也很重要。要想成功地发表演讲,必须控制好时间。譬如,你想披露公司的一项重要信息,你必须事先作好评估,不能凭空猜测。要把时间控制作为一个问题来研究。你得问问来听的人将会有些什么想法,也可以问问不来听的人,看看他们有什么建议。事先获得的信息将有助于你决定何时出场最合适,采用什么样的游说策略最能克服听众的抵触情绪,怎么样获得支持者。

展开顺序对听众类型及其来意作了仔细分析之后,你就得确定一个展开策略,以便达到演讲目的。如果听众对你的话题比较陌生,你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向听众展开所谈话题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如果听众对话题的理解比较狭隘,那么你可以采用横向法来拓宽其思路。对待担心型或心怀敌意的听众最好的办法可能是直接与之讨论某一临时的问题,并设法寻求可能的答案。对持怀疑态度的听众最好采用归纳法去劝服他,给他诸多案例,再引导他得出一个结论。在作以上策略选择时,一定要考虑听众的所思所想。听众参与长篇演说通常最好的策略是与听众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并通过提问激发听众的兴趣。演讲中要设法让听众参与做出决定。因为人们更容易接受或支持某一包含自己的努力而做出来的决定,而接受一个由他人建议的决定则要困难得多。

听众的参与通常是个有利因素。一个能够控制局势的自信的演讲者经常引导听众来参与。

听众构成。如何获得预期的听众反馈要取决于听众的组成状况。如果你的观点在听众中有很多支持者,或有很多反对者,甚至有不少派别,那么就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区别对待。一定要事先做到知己知彼。

号召行动。经验老道的推销人员深知如何让顾客掏钱。好的演讲者也应知道如何让听众采取自己期待的行动。有时需要具体告诉听众应该干什么,有时只作建议,更多时候要让听众自己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