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沟通其实很容易
904200000038

第38章 当发生冲突时 (2)

贪污事件在一层迷雾中不了了之。接受丁岩井商业公司巨额贿款的政府高官要员,好像没有发生什么事似地,仍旧昂首阔步、自由自在。就这样,海部用私下盗用100万公款的事件控制了M君,避免了更大的丑闻曝光,M君也在岩井商业公司占了一个终身职员的席位。

人们用这种不道德手段,胁迫争议对方私了的现象并不鲜见。一般来说,在你受控于某一利害关系时,你的对手一定面临更大的利害关系。一些卑鄙的人抓住了这一点,就变被控为施控,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善良者束手无策。

这个事例从反面也证明,用复杂的利害关系网缚住对手是一项很有效的策略。有时向争议对手直接陈述利害关系,要求事态的解决步人自己预期的轨道,往往并不奏效,反而会引起对手的强烈反抗。而将利害关系施控于与对手有关联的人,对对手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钳制,就能形成一种网式格局牵制对手,使之就范。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卑鄙的人编织关系网同样是从“利益”人手,利用手中的权力、地位、金钱、美女的作用,用利与害的牵制而编织成错综复杂、具有毒害功能的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触及关系网络中的那根神经,就会引起全网络的反应。这种网络系统愈发达,你面临的利害关系就愈复杂,愈一意孤行就将伤害自己的亲戚朋友,是十分有害的,更应该予以防范。

至于一般的利害关系,如果说争执双方由于意气用事,不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判,互谅互让地解决问题。那么,在对待这亲朋戚友的利害关系上,由于没有偏执的感情因素作怪,往往使对手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接受比较合理的调处方案,使纷争得到解决。

对待冲突的五种态度

个人对待人际冲突大致有五种不同的态度,即:回避、对抗、妥协、迎合以及合作。在处理人际冲突过程中采取何种态度,主要取决于冲突中个人本身的需求或目标。上述五种冲突处理态度代表着自信型与合作型的不同结合。

回避

有些人在为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即将出现的冲突时,往往采取回避的方式,冲突使他们感到不舒服或非常害怕,尽管回避者确实想实现自己的目标,然而他们并不能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来对待冲突。

这一冲突处理态度属于没有自信心且缺乏合作精神的行为。人们运用这一方式来远离冲突,置之不理不同意见者或持中立态度。这种做法也许是为了让冲突自行发展,或者是为了避免紧张或挫败。有时候采取回避态度有利于避免冲突的升级。然而,对于重要问题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却是不明智的。太多地运用这种方式,会导致别人对你不太好的评价。

对抗

有些人在面对冲突时采用针锋相对的态度。他们往往看重自己的目标或需求,并不考虑冲突中其他人的目标或需求。

竞争者通常将冲突看作是一场胜负较量,并且总认为自己是赢家。这种想法可能不利于较好地解决问题。但也有相反情况,当竞争一方陷入绝境时,另一方经常会认为他们应当做出决策,并要为这个决策负责。如果他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方法可能非常有效。

这一冲突处理态度属于有自信心,但缺乏合作精神的行为。它是人际冲突中的“赢一输”处理模式。采用这一策略的人往往只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顾别人的利益。对抗策略常涉及强权和支配因素。采取这一策略的人认为一方必须赢,而根据需要,另一方必须输。这种策略有时能帮助获得个人目标。如同回避,这一风格也会导致别人对你的不太好的评价。

对抗方式有可能被误用也有可能正是组织需要的,所以对这种竞争方式的结果应有明确的预见性。占优势的竞争者会排斥其他较好的主意或者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以保持胜利者的地位;但他们可能会为此而感到内疚。

当竞争双方意见不一致时,如果其中一方是对抗型的而另一方是回避型的,则采取竞争态度的人很容易获胜。但只有获胜的一方是正确的,这种胜利才对组织有利。

妥协

妥协者倾向于将人们对任务的不同观点加以平衡,同时采用对谈判有利的给予——获取的方法来解决冲突。

在妥协过程中,由于各方可以将他们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同时又能够有所收获,因而妥协方法能奏效。通常,许多组织鼓励采取折衷的办法,而且在许多决策群体中这已经成为一种倾向。

这一冲突处理策略属于基本合作和自信行为,它涉及谈判和让步。妥协在解决冲突中被广泛运用。与别人做出妥协的人往往得到好评。妥协得到好评的理由是:

它可以被视作基本上是一种合作的举动;

它可能是解决冲突比较实际的准则;

它可以帮助维持相互间良好的关系。

较之合作态度,妥协态度不追求双方的最佳满意程度,而是取得各方适中的、部分的满足。但是遇事妥协要谨慎。在竞争时,对妥协的偏好应该与具体情况相适应。

倾向于妥协的人能够帮助组织在不同的冲突中做出决策,但是如果这种决策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导致问题再次出现,那么这种妥协导向就应当避免。

迎合

许多希望被他人喜欢并有较高合群需要的人以及那些真正关心他人需要的人宁愿采取迎合方式来解决冲突。这种策略的特点就是牺牲个人目标以保持友谊,这种迎合态度能够为已在做出困难决定的组织提供重要的支持。但迎合类型的人在其他人表示不赞同时容易放弃自己的观点。

这一冲突处理态度属于合作的但不自信的行为。迎合表明一种无私的行为,它是对别人愿望的一种服从,是一种与别人长期合作的策略。迎合态度往往会赢得别人的好评,但同时也被视作软弱和顺从的弱点。

合作

以合作的姿态来处理冲突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冲突处理方式。但是相对于其他冲突处理模式,合作在应用中却是最为困难的。对于倾向于合作的人,只有在其他人也采取合作态度并且拥有足够的为完成任务所必需的信息时才能采用合作态度。

这一冲突处理态度属于很具有合作精神和自信心的行为。它是人际冲突中一种“双赢”的冲突处理模式。因此合作态度表现出将冲突带来的积极作用增加到最大程度的愿望。采用合作态度的人往往具有这些特点:令他们将冲突视作自然现象,具有积极作用,假如处理恰当,甚至可以带来开创性的结果;他们表现出相互间的信任和坦诚。他们期望每个人在解决冲突过程中扮演同样的角色,同时每个人的观点都同样的合理。他们不会仅仅为了局部利益而牺牲整体的利益。

采用合作方式的人往往被认为是精悍的,而且受到的评价也比较高。根据人际冲突调查结果表明,采用合作态度的人或团体往往属于较成功的管理者、绩效很好的企业、能充分利用冲突带来的积极影响、充分看到对方的长处,对自己的绩效及能力进行良好的评价。

认识感情的力量

感情,是驱使人类行动的主要力量。当一个人在他的身边发生了某些事情时,他心中的情感就自然地发生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人会有愤怒、恐怖、嫉妒、羡慕,以及羞耻感、罪恶感等的原因。感情,又会使我们产生应付各种环境的力量。当我们面对恐怖时,会感到不安,而设法避开它;当达不到愿望时,会感到愤怒,而更加努力设法达到它。

表达一个人内心的感情,最直接而简便的方法,就是对谈。因此,对谈不仅是表达彼此的意思,而且也是发泄感情的一种手段。感情的表现,决定于内在的要因人的感情反应,是很难预测的。不一定发生令人感到愤怒的事情,对方就一定会愤怒;也不一定遇到令人高兴的事情,对方就一定会高兴。

发生了同样一件事,其中一人,可能会高兴;可是另外一个人,却可能感到扫兴。

即使是同一个人,对于发生的同一件事情,可能因时、地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感情表现。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感情的反应,不仅是由于外在的原因,而且也是由内在的原因所引起的。

左右一个人感情的内在原因,因人而异,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常常发生变化的。比如说,发生了一件事情,当事人在肚子不饿时就不生气,可是,如果当时正好肚子很饿,说不定就会感到愤怒。

不知道对方的个性与脾气,光是从其外观去观察,是很难预测对某些事物的感情反应的。内在的原因,可以决定感情的表现。

张三遇到一件棘手的问题。他不知道如何去处理,因此,就去找李四商量,看看他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解决问题?

可是,出乎张三的意料,李四竟没有给他任何好的建议。

因此,张三认为李四不够朋友,因而很生气。

别的人看了这种情形,认为张三生气是有道理的。不过,张三生气,除了这表面上的原因外,还有内在的真正原因;他对于自己的无法下决断,感到很无能;而又要依赖别人,因此,他感到很懊恼。

有时候,虽然有许多促成愤怒的原因。可是,当事人却一点也不生气。

在同一种处境下,你会生气,可是,别人却不一定也会生气。

在你认为根本就不值得去生气的事情,别的人却会因它而大发脾气,因为他有他应该去生气的理由。

由于我们都无法看到别人的内在世界,所以在遇到发生某种事件时,很难正确地预测他人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反应。

人的感情反应是不可思议的东西。

根本不必去担心的事情,却为它整天烦恼;在平常,并不惹你生气的一件事情,换一个时间或地点,却让你大发脾气;微不足道的一点小恩惠,却让你感激得不得了。

人的感情反应,有时候是无法用理性去解释的。

你告诉他,那只狗绝不会咬人,可是,他却不敢走过它的身边;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可是,大多数的人,却不敢于晚上在公墓里散步。

的确,人的感情反应,是很难捉摸的东西。

如何处理对方的感情

前面谈过,人的感情是很奥妙的。如果把对方的感情处理得不好,那么,想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相当困难的。怎么做法?现在,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让对方尽量说。当别人因你不满或者是发生误会而责备你的时候,你千万不可以立刻就回敬他几句,如果你是这样的话,很容易将事情弄得不可收拾。你最好是让他尽量说出郁积在他心中的话。

现在,举一个例子给你听一听。

有一家公司的主任,选派一名部下去做一件工作。他选定这一名部下的理由,是认为只有他才能够完成这项任务。

可是,这名部下拒绝了,并向他发牢骚:“每一次碰到艰难的工作,都派我去,真倒霉!不好的事情,怎么老是落到我身上?”

其实,主任并不是故意找对方的麻烦。他对所有的部下都一视同仁。他选派这一名部下去做,当然有他的理由,如果说,他们两人之间有谁错,那么,错的不是他,而是他的部下,因为他不应该抗命。

可是,主任却不用这个道理去告诫对方。他知道这么做会使对方感到更不高兴。

他想,对方可能不是真正为了这件事本身在生气。可能是为了太太或小孩的事情,也可能是为了别的事情心里不愉快,而这一件工作的指派,却成为对方发脾气的导火线也说不定。

对方心中的郁闷在找缺口发泄,那么,就让它发泄好了。

于是,主任就设法让对方尽量说出心中的话。

主任:“为什么你会这样想呢?”

部下:“可不是吗?每一次碰到很难的工作,总是轮到我。如果是偶尔碰上几次,我也没话说,可是,每次都这样,我怎么吃得消?”

主任:“你以为别的同事没有做过很难的工作,是不是?”

(他设法让他说下去。) 部下:“虽然他们也做过,不过,我被指派的次数最多。”

主任:“我没有想到你会这么想。为什么?”

(他不反驳对方的话,并且暗示对方可以尽量将心中的话全部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