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钢铁巨人
917900000018

第18章 (2)

但这一步需要登得太高了!梁君的“哲学”,开始发挥作用:这样大的铸件,外国人干了几十年,都没有在技术上完全过关,而我们过去不但没见过,听都很少听过,没有工艺资料,设备又不全,怎能干出来?要是答应了,到时候拿不出东西,自己的脸往哪儿放?影响“新钢”的建设,这个责任谁能负得起?五十多岁的人了,不能再像毛头小伙子一样冒险了……值得告慰的是,总工程师跟自己也有同感,这老头胆儿也不大,没有把握的事,你别想他会去干。至于戴继宏这些人,吵吵就让他们吵吵去吧!工人们总是那样的,一碰见大活儿就想抢着干,他们太单纯,想得太少,只凭那股子冲劲。自己一定要拿稳主意,不能为他们一时热情冲动所左右了,得沉住气!

现在,他这种想法更加坚定了。

中午,急急忙忙给在天津的女儿菲菲写了封信。这孩子总给自己添麻烦,高中毕业了,连个大学也考不上,工作也不大乐意干,游手好闲的怎么得了?自己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还指望她给自己的晚年带来幸福哩!不久前,党支书王永刚得知此事,曾向他建议把女儿接出来,到工厂来找点工作做,比在家闲着强。幸好,厂里正要招收一批徒工,他向工人科打听一下,说菲菲这样的青年学生,符合条件,来了就可以进厂当工人。他再三考虑后,决定写信去叫她来,但愿她这回能听自己的话。

走到邮局,特别挑了张国庆十周年的纪念邮票,贴在信封上。

发了信,便兴冲冲地往办公室来。天气热极了,树梢儿也热得懒得动;就连烟囱里吐出的黑烟,也凝固在那儿,只有几只多嘴的麻雀,在树枝上喳喳地叫着。他本来是讨厌麻雀的,这种鸟儿长得不美,又于人无益,叫得也难听,偏偏一天到晚喳喳的没个完;但,今天听起来却好像并不难听,样子也不算难看,飞起来像箭似的也不大丑了。

进得工厂大门,迎面一股热风扑来,还夹着股浓郁的机油味,过去,李守才对机油也很讨厌,这种味儿实在难闻,一天到晚待在车间里,能熏得人头昏目眩,但今天却似乎带有点清凉的芳香味,连那风也不太热了。

到了办公室一看表,离上班整整还差十分。他今儿是第一个进办公室的。遗憾!室内的墙壁尚未粉刷好,和自己那敞亮的心境完全不相适应。忽然感到,今儿办公室显得也很狭窄,这与他需要呼吸大量的空气也很不适应。于是,他困难地站到椅子上,把最上层的小气窗也打开。

洪湖水呀,浪打浪,

太阳一出闪金光……

一阵轻快的歌声,伴着轻快的脚步声由远而近,这是朱秀云的声音。好久没有听这个女孩子唱歌了。过去她是爱唱歌的,自从和梁君的关系搞坏以后,就不唱了。嗨,这个梁君!对女孩子不够……不够那个……有点像他年轻时的爸爸,生活不大检点……

小朱进来了,满面红光。前些日子不愉快的神色没有了。奇怪,现在的年轻人就和过去不一样,什么痛苦也不能把他们折磨倒。过去的年轻人可不是这样,常常被生活的不幸绊倒后就爬不起来……

“哎呀,李主任!您今天来得好早啊!”姑娘笑着说。

“怎么,就不许我早来一次?”李守才朗朗地笑着,那种高兴的神情,使得小朱有点儿诧异。

李守才好不容易才把那扇气窗打开,慢慢地下到地上,拍了拍手,对姑娘说:“小朱,以后有时间把窗子擦擦,好不好?”

“好!”小朱响亮地答应一声。她更加奇怪了,李主任今天怎么了?又提前上班,又开窗子,又关心卫生……这倒是件新鲜事!她不由得又看了看李守才,只见工程师秃秃的前额红得发亮,嘴里居然没有叼雪茄——这也是少见的现象。她,对这些都猜不透,只好不去费那个心思,坐下来做自己的事。

李守才一时却觉得无事可做,翻翻这,找找那,也没发现要做的事,忽然,在抽屉里找着一张报纸,随即看了起来。

正看着,李守才突然惊叫起来:“哎呀!真不得了!东方钢铁厂安这么大的高炉,真不简单!”

朱秀云被这叫声吓了一跳。待她听清副主任的话后,才知道是一个消息打动了李守才。她忍不住插口说道:

“那还是前些日子的事哩!昨天报上登着,新兴钢铁公司安装的一台机器更不得了呢!”

“什么机器?”

“一号平炉。”

“啊!他们安上了?”李守才不相信地问,“能这么快吗?”这个消息太意外了。不久前他出差北京时,看到“新钢”的一位工程师——他大学时的同学,告诉他说,这台一号平炉的安装还没有门儿,因为还有好多部件没配齐。这个平炉,是大型轧钢机的配套设备。前几天,他还用“新钢”暂时安不起来一号平炉做借口,要厂里向国家反映,同时向国外订货的呢。谁知时隔半年,人家就安好了,这太出人意料了!炉子安好了,轧钢机也得跟上去,反对他的人又该有理由了。得好好看一看这个消息,了解一下到底安得怎样,心里好有个底儿。于是,他连忙向小朱问道:“什么时候登的?”

“昨天的《 人民日报 》。”

“昨天?我这不是昨天的?”他连忙去查报头,“哎呀,真是乱弹琴!怎么搞的,这是十天前的?”他又问小朱:“昨天的报放哪儿去了?”

“昨天早晨不就给您了?”小朱抬起头来。

“给我了,怎么没看见?”

李守才在抽屉里翻了起来,从中拿出一叠旧报纸,一边翻一边自语:“这是前五天,这是大前天的……怎么就没有昨天的?”

“是不是王永刚同志拿去了?”朱秀云提醒一句。她想:谁叫你不关心看报纸的,报纸一给你,你就说:“放一边儿吧!有空儿再看。”可就没见你看过。

“对!是他拿去了。”李守才恍然大悟地拍了拍脑袋,“看我这个记性!”说到这里忽又有所感:“小朱,王书记这半天又到哪儿去了?”

“多半下工段去了,今天上午下去就没回来。”

“哎呀,这个书记,就爱在工段上泡!”他摇了摇头,“太心急了,业务哪是下几趟工段能学会的?”李守才认为王永刚下工段,是为了学业务,他想,这纯粹是多此一举,既然我们俩分头把关,业务的事,你就撂开好了,何必干那吃力不讨好的事。“没必要!”他说出声来,“没有用!”他又自语地说一句。

李守才的自语,引起朱秀云想起一个问题:这两天一直听到人们在议论动手铸造大机架的事,并说戴继宏在下边已开始做准备工作,杨坚也在一次谈话中说什么:决不能因为我们这一关,卡住全厂的任务。为什么技术副主任却只字不提此事,嘴里还念叨什么“没有用”,什么有用?想到这里,她也忍不住问道:“李主任,听说工人们要求我们马上动手铸造大机架,要是真能这样,那可太好了!”

“怎么,连你也这么想?”李守才感到奇怪,这小姑娘最近也爱想这想那的了。干文书工作的,你只管划划表格、送送文件、考考勤得了,也去想什么铸造大机架的事,真是!

“我怎么不想呢!”小姑娘又说话了,她的眼睛又发亮了,前些时候蒙在上边一层昏暗的影子消失了,头发上又用橡皮筋扎起两只小“翅膀”来,一扇一扇地想飞。

“哈哈哈哈!”李守才又纵声大笑起来,那张皮椅子摇得吱吱作响,“看来,你们比我都急。不过,急有什么用?又不能代替‘三无一缺’!”他得意地咬着这四个字。

“不是说工人们可以自力更生吗?”小朱可不欣赏他那四个字。

“不要听他们乱弹琴!”李守才对“自力更生”这四个字兴趣也不大,他想,这是国家的一个抽象的建设方针,哪能用在具体的技术问题上?现在,大家都把它搬出来教训自己了,真是乱弹琴!于是,他牢骚满腹地说:“这些工人们,一听提倡自力更生,就不知个天高地厚了,岂不知这自力更生得看具体情况,说句时兴的话,要看时间、地点、条件……”

正说着,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小朱想,谁这么没礼貌,连门也不敲一敲就进来,李主任又该不高兴了!抬头一看,原来又是梁君,怪不得不敲门,特殊人物嘛!只见他今天又换了一身衣服,淡青色的纺绸衬衫,咖啡色的西服料裤,最时髦的港式发型,配着一副玳瑁边的眼镜,自以为又是一番“风度翩翩”的样子。

不过,小朱看到他,却感觉非常厌恶。最近以来,她越来越讨厌梁君了,他越是想打扮得漂亮,她就越觉得恶心!用张秀岩的话来说,就是“绣花枕头一包草”!小朱的厌恶情绪,梁君却一点也没觉察到。他看见朱秀云时,还是表现出过分的亲热。虽然小朱总是冷若冰霜,梁君认为她不过是故意把自己装扮成高贵的女皇以抬高身价而已。今天,一进门,照例地向小朱报以亲昵的微笑,但小朱却鄙夷地把脸向旁边一转,然后又站了起来,向李守才说:“李主任,我去行政大楼取文件了。”

“嗯!好,去吧!”李守才正欣赏地打量着梁君的装束,他心想:这个年轻人,就有股特殊味儿,这一点和他爸爸也很相像。李守才越来越爱把梁君父子联系起来了。

梁君就势在小朱的座位上坐下来。

“李工程师在做什么呀?”梁君问。在这个车间里,只有梁君称李守才为李工程师。他说,他不习惯称呼主任,因为主任是“官称”,叫起来就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远了,而且还有点庸俗;“工程师”却不然,这是职称,“职称”是职责的表示,听起来入耳,叫起来亲切。

“看看报,”李守才随口答道,“几天不看报了,出了不少新鲜事。”

“现在新鲜事就是多,”梁君冷笑着说,“咱们这里不是也出来不少新鲜事吗?”

“咱们这有什么新鲜事?”李守才抬起头来,把眼镜往鼻梁下拉拉,看了看梁君。

“您还不知道?”梁君故作惊诧的模样,“不是要马上动手铸造大机架了吗?”

“噢!这话从何说起?”李守才从椅子上站起来了,“谁说的?”

“上午我从工段里过,看见戴继宏他们一齐围着咱们的主任,嚷什么‘希望领导上支持我们干大机架’!”称王永刚为主任,这也是梁君的特殊之处,他说,他不习惯称王永刚为书记,因为“书记”是党内职务,他又不是党员,称呼起来别扭、不顺口,因此,只能称呼“官称”。

“怎么,又到他那儿求援去了?这个戴继宏!”一听这话,李守才不高兴了,他想:既然我主管业务的人说不行,就是不行,为什么又去找党支部书记?他有点急不可耐地问:“王书记怎么说?”

“我走得很匆忙,没听很清楚,只隐隐约约听见王主任这样问他们:‘你们根据什么条件说我们能自己干?三无一缺的问题你们解决得了吗?’……”

“问得对!”李守才悬心放下,“问得对!我想王书记跟我的看法不会有分歧。”他拿出打火机,点上了一根雪茄又躺到椅子上去。

“不过,王主任要是支持他们呢?”梁君提醒地说,“从那天他参观回来,一直泡在工人里边,看样子又在作调查研究吧。”

“他不会那么主观片面的,”李守才肯定地说,“不会的!”他每当肯定自己的什么话时,总爱重复一句。

李守才的话不是没有根据的。当王永刚调来后的第二天,就亲自去李守才家中访问,当时两人谈得很投机,王永刚很虚心,他当时一再表示说:“自己从基建部门来,各方面都不熟悉,很多问题需要李主任帮助。”并且还强调说:“对问题如不经调查研究,就会犯主观片面的毛病,不会把事情干好的。”在以后的不断接触中,王永刚好像都抱着这样的态度。因此,李守才认为,这个主任兼党支部书记还不坏,很好处。他虽在部队干过,并不是个“冒失鬼”,很实在,不懂就是不懂,外行就是外行,业务管不了就不去管。以后自己在这个单位干事情,要好办多了。因此,梁君的话,他根本不放在心上。他又说道:

“他刚来没几天,业务上的事儿还不沾边儿,怎么能随便支持这、支持那的?他支持了,我还不答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