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温度决定健康
934000000005

第5章 爱身体:需读懂它的寒热暗号 (4)

热痉挛:由于大量出汗,机体失水失盐,以致电解质平衡紊乱,使肌肉的生物敏感性改变,引起肌肉痉挛,其中负荷较重的肌体肌肉最容易发生痉挛。

热衰竭:是由于血液循环系统合热调节系统得调节功能不能适应热环境锻炼的要求,而导致的机体部分器官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身体产热增加,体温升高,严重者体温可达42℃以上,颜面潮红,皮肤灼热,有时流鼻血,步态蹒跚甚至昏倒。

8、“默默无言”的功能性低热

看到“低热”,相信很多人都很紧张,这可是非典、流脑等可怕疾病的先兆啊!但是,我们不需要惊慌,因为功能性低热是由非器质性疾病所致的低热。其特点为早晨及午前的体温高于午后及晚上,有时伴有多汗、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其他并无致命之处。

有些人经常发热,一般都在38℃以下,到医院检查,又没有其他异常现象,找不出明确的病因。对于这种长期低热,中医称为“虚热”,西医称为“功能性低热”。

有一次,办公室任大夫的女朋友丽丽到我们医院检查身体。由于当时院里人员不够,所以她的检查只能由男友任大夫来做。丽丽得知是自己男朋友给做检查,自然有些害羞。可是,当任大夫带着化验单找到她时,他对她说:“你的体温不是很正常。你有什么不适的感觉吗?”丽丽感到很奇怪,说没有。

后来,任大夫偶尔会给丽丽测测体温,大概过了半年,他发现她的体温一直都很低,而自己又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于是任大夫因为女朋友有功能性低热症,并告诉了她,她担心地问:“什么是功能性低热?怎么诊治啊?”

功能性低热的发病原因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此类低热包括原发性低热(体质性低热)、夏季热以及感染后低热。易发生于20~40岁的中青年,女性多见,可持续数年,无其他症状,无不良后果。

而诊断功能性低热时,必须完全排除器质性疾病,并且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动态观察,然后才可确定,切不可未经任何检查即做出盲目诊断。

功能性低热原因多

中医认为功能性低热是脾气虚弱和肾阴不足造成。从临床表现来看,分为以下几种:

阴虚低热:大多在下午和夜晚发热,伴有盗汗、失眠、心烦、两颧潮红等症状。

血虚低热:大多在下午发热,或稍有烦劳就觉头面手足烘热,伴有心悸、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等症状。

气虚低热:虽有低热,但又觉冷,出汗怕风,并有气短、乏力、不想说话、大便不成形、饮食减少等症状。

夏季低热:每遇夏季就出现低热,伴有头昏、乏力、口渴及食欲减退等症状;夏季过后则低热自退,全身症状也随着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低热并非功能性低热,而是由体内一些潜在的疾病引起,如慢性肝炎、结核病、风湿病、慢性尿路感染等。所以对于长期低热,应先到医院仔细检查,排除上述各种疾病后,才能当作功能性低热治疗。

另外,有些健康的人的体温因受某种因素的影响,低于或高于正常值,也属正常现象。造成体温生理性波动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清晨体温较低,傍晚体温较高。这是因为清晨基础代谢处于低水平;傍晚因工作、学习、劳动、进食和疲劳等因素的影响,基础代谢较旺盛。再如,突然进入高温环境、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紧张时,体温也可有暂时性增高。饱食后,特别是大量进食高热量食物后,体温可有一时增高现象。当我们处于饥饿状态,或进食低热量食物,或冬季着衣太少,或体质衰退、虚弱时,体温常常偏低。另外,夏天时,如果穿得太多,散热不良,体温可有轻度升高。

这些因素都会引起体温波动,在临床上并无特殊意义,由此引起的体温升高也并非功能性低热。怀疑是病理性发热时,应排除体温的生理性波动。

功能性低热的治疗方法

精神放松,此种低热不会影响身体发育和健康,也不至于带来不良后果,所以不必背上思想包袱。要经常保持愉悦的心情,不把低热放在心上,不要老是测体温,以免形成“疑病症”。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气功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改善内分泌和新陈代谢,对调节植物神经和体温都大有裨益。持之以恒,必然会从根本上改善体质。

为保护脾胃功能,辛辣、煎炸、油腻、生冷(包括水果)食品不宜一次多量食用。平时可多食些健脾补气和养阴的食品。如,鸡、牛肉、鲫鱼、牡蛎、生梨、桑椹等。

生活要有规律,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服用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可根据不同情况服用谷维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1,这有利于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消除低热。另外可以试用小剂量解热剂,如阿司匹林等,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产生副作用。

9、“发冷与发热”,不是靠吃药就能解决的

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中,有一些人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冷或发热。当然其中一部分人是因为正处于更年期,这种症状是更年期所特有的临床表现。但是大部分人总是无缘无故地发冷或发热,去医院检查,也没有什么毛病,而且体温还是正常的。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根据我观察,一些莫名的发冷或发热属于“假热假寒”现象,是心理疾病患者十分普遍的一种症状。

有一年,我认识了一个家电修理工彭师傅。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彭师傅是个典型的“怕热汉”。他说自己天不怕地不怕,可就是怕热。经常感到浑身发烧,口干舌燥,不是咽喉疼痛,就是大便秘结,整天烦躁不安,难以忍受。爱人天天都要给他沏一大杯清热解毒的凉茶,他若一天不喝就吃不下睡不着。

每个月他都会来医院两次,每次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又发烧了!”

最初,我真的以为他发烧了。不过给他做了一些检查后,我发现结果都正常,而且他的体温也很正常。我犯了疑。后来我了解到,他是个脾气很大的人,做什么事都不耐烦,听不得半点不顺心的话,在家里即使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忍不住要和人争吵,情绪易波动,无法控制。

而他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的大脑过于活跃,神经系统功能过于亢进所至,属于焦虑性神经症。从而出现“假热”的感觉。针对他的这种病,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温柔”。

其实,极端的发热和发冷,是精神病患引发感知觉障碍造成的异常反应。并不是真的感冒发烧所引起的。曾经有一位女性,丈夫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回家。她便整日忧心忡忡,担心丈夫变心不要她了。不久,她就总感觉头颈有一阵阵发热感,并出汗、失眠。这也属于焦虑症。

“发冷”的事例也不少。有一位女性怕冷怕到了极点。炎炎夏日,她还必须穿很厚的棉衣,腿脚包裹着毛巾,外加多条毛裤,但依然还是热不起来。中医说她“肾虚”给她服了大量滋补品,不见好转。西医又说她激素水平低,经过补充激素和点滴能量复合剂后,还是不见改善。几年来,她足不出户,不敢吹风,不敢沾凉水,什么事情也做不了。许多旧相识都认为她从这个地球上消失了。

经了解,她的这种怪病产生有一定的心理因素。她退休后,无所事事,而子女不在身边,自感空虚寂寞。一次感冒后,畏寒,全身发抖,就开始得了这种“怪病”。按心理疾病的分类,当属抑郁性神经症,她的发冷感就是抑郁性神经症引发的。

而我们常见的一些流浪的精神病患者,也都属于这一类人。冬天他们不穿衣服,不发抖;夏天穿棉衣,不出汗。

因此,当你经常发冷或发热时,不要武断地乱服药,以免耽误病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与隐患。

蚊子叮后发冷发热要当心

另外,夏季时,有些人特别受蚊虫的喜爱,手臂、腿等裸露在外的皮肤上常常被蚊虫叮得肿起又痒又红的包。一般人都会涂些花露水止痒,但有些人被蚊虫咬了之后,就会出现发冷或发热的现象。发热时大汗淋漓,体温可以高达40℃,发冷时又冷得彻骨,盖上被子也会直哆嗦。此外,病人常常感到无力、疲乏、不想吃东西、头晕、背部及四肢酸痛等。这些表现足以证明,患者得了疟疾。

疟疾,俗称“冷热病”,是夏秋季节常见疾病,也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蚊虫在叮咬我们时,我们的血液会受到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致使发病。

因此,我们在夏季应做好防蚊、灭蚊的工作,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在室内无人的情况下关严门窗、喷洒或烧熏灭蚊虫药,在蚊子较多的地方,傍晚外出时最好穿上长袖衣裤,裸露部分涂上驱避剂,避免蚊虫叮咬。只要不被蚊子叮咬,就不会感染疟疾。

10、暑天里风寒的威胁

有一次,我接诊了一位年近60岁的妇女。当时她是被医护人员从救护车抬到急诊室的,医院里的一位医生急忙来到急诊室,见到这位患者的神智还算清楚,便询问了一下情况,她说她在家干活,突然感到剧烈腹痛,疼痛难忍,情急之下拨了120。这位医生立刻给她做了一些简单的检查,可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情况。于是旁边一位医生说先给她打个止痛针吧,随后又给她配了几片止痛片,很快,腹痛便缓解了。她也轻松地回家了。可是,2个小时之后腹部又开始疼痛,依然痛不可忍,只得再次上医院,如此连续3天,三进急诊室。

后来,那位医生找到我,希望会诊。于是我在看过详细的检查报告后,在患者左下腹摸到一“块物”,当时,因为知道这位妇女没有急腹症征象,所以,嘱咐患者再做进一步检查。我先看了看她的舌苔,厚而黄腻;又把了把脉,弦而有力;腹痛拒按。于是我问她近几天吃了些什么东西?大便是否正常?患者慢慢回忆说:“在腹痛的前一天,因为天气太热了,我就吃了一碗放在冰箱内冷藏的冰面条,吃过之后就感腹痛,到现在已经3天没有大便了。”听到这话,我告诉她没有什么大问题,回家吃点药就会好的。因此,我给患者开了3剂以大黄为主的清热泻下药。3天后复诊,患者说服一剂后即泻下大量臭不可闻的粪便,当时腹痛就止了,以后再服2剂即痊愈。

还有一次,一位50多岁的男性,平常体质较差,酷暑季节中又突然患感冒,曾自服感冒冲剂、银翘解毒片,但均无效果。后请中医辨证,原来患的是因风寒所致的“伤风”,所以有怕风、怕冷、头疼、舌苔簿白等症状,而咽喉不痛、口不干。经改用香薷、苏叶、羌活等辛温解表药而痊愈。

一位年近60岁的女同志,素有关节酸痛的病史,某一天早晨起床后腰痛特别严重,连走路也痛,更不要说弯腰拿东西了。原来在持续高温季节中,有一晚特别凉快,习习凉风不仅使她睡了一个好觉,而且也消除了几天的疲劳。但腰部不能动了。原来是风寒入络所致,吃药、贴膏药均无效,甚至扎针、拔火罐效果也不明显,最后用艾条温灸半小时才逐渐好转。

或许有人会说,不就是吃了点凉的嘛,肚子疼很正常,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其实不然,肚子之所以会疼,是因为一个“寒”字。有人会问:“夏天人人都热得不得了,怎么还会有‘寒’这一说呢?”

其实,上面提到的这三个病例有一些共性,都是在酷暑中发病,体质也较差,病因均由风寒所致,但其表现得症状却有所不同。如60岁妇女肠胃功能已经逐渐减退,尤其是暑天更差,一下子又吃了几只冰馄饨,胃肠蠕动受到影响,消化道功能紊乱,因而食物停积在胃肠道,肠肌痉挛而产生疼痛。尤其3日不大便,使肠腔鼓出似一“肿块”。病因虽未寒,但日久已化热,故舌苔黄厚腻,中医辨证为腑实证。因而用大黄等药后即感痛减而奏效。另一位女同志的腰痛病虽经药膏、拔火罐等治疗,但力量太小,因寒太甚,故用艾条温灸长达半个小时才把经络中寒邪祛除。

一般对感冒患者,应辨别类型,通常有风寒、风热、暑热等型。往往是秋冬多风寒、北方多风寒,而地处长江以南的地区大多为风热感冒,酷暑季节更是如此,也有个别患者例外。上述50多岁的男性因体质偏虚、偏寒,所以一着凉,就表现为风寒感冒类型。风寒与风热感冒的治疗方法完全不用,故用治疗风热感冒的感冒冲剂、银翘解毒片当然无效。总之,第一例患者为寒从口入,后两例则为寒邪袭于肌表、经络。

因此,年老者、体质虚弱者,暑天中应注意防寒,尽量少吃冷食物,切勿贪凉露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