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谁说8090不靠谱
942700000001

第1章 80后,结婚但没有发昏

当大家还在把80后当一帮孩子说事儿的时候,他们居然要成家生子了。这一代人在被妖魔化和蜜糖化的双重社会舆论下生活,而对于他们的婚姻,也一样有两种差异极大的评论观点。我对于80后的婚姻生活,有两个基本判断。

第一,婚姻形式多样化。比如婚礼这个环节,悄悄结婚是一种选择,但是也不乏大张旗鼓的婚礼。比如成都、重庆、杭州等地的报纸都出现过整版的结婚广告,似乎要向全世界宣告。作为80后的独生子女一代,他们进入婚姻殿堂,除了自主作出的决定,也有可能经过很复杂的过程,其征求意见的对象不仅限于双方父母,甚至还包括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所以其婚姻形式会很多样,从超级简单到超级复杂,我们把其中任何一种形式推定为80后婚姻的样式都会显得太武断。

第二,独生子女对婚姻形式的选择权超越了前代。过去的婚姻,一整套形式都是从前代传承而来的,比如怎么办彩礼,怎么置家当。纵向可从父母那里,横向从哥哥姐姐或朋友那里学习借鉴,但再怎么借鉴,婚姻的基本样式就是一种,实际上也是没其他的选择。今天80后一代的独生子女则不然。一方面,他们的信息来源多样化,朋友、同事、网络,广泛的信息源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婚姻模式;另一方面,从小到大他们的自主权在家庭中都是受到尊重的,从吃零食到选择所学专业,从是否可以出门旅游到怎么样结婚,他们有真正的选择权,有真正的自己作决定的空间,同时他们也从小就比较有自己的主意。

在这两个基本判断之下,我们可以推断80后的婚姻区别于前代的特点。

新性别分工

在中国,通常夫妻是有模式化的固定分工的,比如在北方,女人多做家务;在上海,男人多做家务。新性别分工的特点在于它是高度动态化的,不是连续固定的。比如两个独生子女都不会做饭,他们可以选择去麦当劳或叫外卖,也可以选择请个小时工。也可能某天看了韩剧,被国外的生活方式所吸引,产生“两人分工干点什么事”的想法,临时形成一种性别分工。

感情变化周期快

从有爱情到没爱情,从有感觉到没感觉,其感情严肃化的程度降低了。他们也许会把白头偕老当成是一种目标,不过即使没有白头偕老的希望了也不会认为是什么很严重的事。负责任很好,实在负不了责任也没什么大不了。对于80后夫妻来说,由于客观上社交开放程度较高,感情受到外界影响的可能性也较大。其结果是,他们对日常感情质量的要求更高了,婚姻“凑合”的概率会降低,婚姻突然死亡的可能性从而更大。

婚姻的娱乐性升高

婚姻不再是传统的过日子的概念,好玩与否成为婚姻的一个评判标准,如果不好玩干吗结婚呢?在婚姻中好玩的人会很受欢迎,比如男孩子搞个怪,女孩子发个嗲。因为他们一直是有选择的一代,或者说,是选择丰富的一代。他们从小就要对丰富的给予进行选择,习惯冲着吸引眼球的东西去,明白有吸引力的东西才有价值。

心理两难

一方面他们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养成了高度自由选择的习惯,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负担过重。这一代人一结婚就要对双方四个老人负责任,尽管老人也希望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在他们结婚前,自由是主调,而结婚后赡养老人的忧虑的权重就上升了,结婚前可能花钱很冲,结婚后就会考虑到赡养老人的费用。如果做一个心理测试,他们可能倾向于不结婚或者推迟结婚。

独独一代的问题

对于独生子女来说,生还是不生,是一个很难的选择。害怕生育的疼痛,害怕养育孩子导致生活质量降低,70后女孩子的这些忧虑在80后、90后独生子女身上也都存在,而且只会更严重。而这会令他们倾向于少生或者不生。但是问题在于,因为他们是独生子女,上一代要求他们一定要生,而且最好生两个,这给了他们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作一个预测,独生子女的下一代,即独独一代,将不会像独生子女一代那样万千宠爱在一身。理由是独生子女的长辈多是多生子女,生独生子女对他们来说曾是艰难选择,故独一代仍是长辈们的最爱。而独独一代的父母是独生子女,他们对待自己的孩子将会有更多平常心。同时,独独一代可以说是平等文化的定型期。而独生一代可以说是平等文化的转型期—长辈多生一代所受的是权威式的教育,却对独生子女平等相待,甚至过分宠爱他们,或者虽然权威仍有残余但早已是强弩之末。而独生一代已经接受了非权威化的互相说服理念,当他们面对独独一代时,平等相待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