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诚信(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950200000012

第12章 成败彰显诚信可贵 (3)

小辉转过身,看到那个老人一脸银须,头上戴着一顶样式古怪的皮棉帽。“你来自印度吧,我猜你刚到这儿,要不你不会光着头出门。”小辉点点头。

“你看上去被冻坏了,在这样的天气出门,你得穿厚实些,不然你会冻病的。”说着老人摘下自己的帽子,然后递给他,“戴上它,你会很暖和的!”

“你是在向我出售吗?”小辉问道。

“这可是我祖父留下来的,我只想把它借给你。你瞧——”老人用手指了指街对面的一栋大房子,“我到家了,你明天这个时间再到这儿把帽子还给我吧。”老人说自己叫劳伦斯。

小辉戴上帽子,一股暖流在他身体里涌动,他立刻感觉好多了。路过一家帽子商店,他走了进去,一看标签,暗自一惊,最便宜的帽子也要300瑞士法郎!他转身离开了帽子商店。

第二天,老人如约等在那里。可是左等右等,小辉始终没有出现!第三天,第四天……小辉一直都没有出现。

“有个印度人竟然骗走了劳伦斯先生家祖传的帽子。”这件事很快在小镇上传开了。

小镇上的人很淳朴,于是,他们不再与镇上的印度人为友,认为他们都是不可信赖的人!

小辉最终也没能租到房子,房东们拒绝把房子租给印度人。他不敢戴劳伦斯的帽子上街,但他又买不到一顶新帽子,因为所有的商店几乎都拒绝把帽子卖给印度人。

最后,他被冻出了病,而且病得很严重。

换位思考:

小辉一时糊涂,没有还回劳伦斯先生的帽子,从而让小镇的居民对镇上所有印度人都产生了不满。一顶小小的帽子竟演变成了一个民族的诚信问题。你还觉得信守承诺是件小事情吗?

成长感悟:

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能让小小的贪念击垮诚信的堡垒。

失信的拿破仑

1797年3月,法兰西总统拿破仑在卢森堡第一国立小学演讲时,潇洒地把一束价值3路易的玫瑰花送给该校的校长,并且随口说了这样一番话:“为了答谢贵校对我,尤其是对我夫人约瑟芬的盛情款待,我不仅今天呈献上一束玫瑰花,并且在未来的日子里,只要我们法兰西存在一天,每年的今天我都将派人送给贵校一束价值相等的玫瑰花,作为法兰西与卢森堡友谊的象征。”从此卢森堡这个小国对这位“欧洲巨人”法国总统的话念念不忘,并把这段话载入史册。

后来,拿破仑穷于应付连绵的战争和此起彼伏的政治事件,并最终因失败而被流放到圣赫勒那岛,自然也把对卢森堡人的承诺忘得一干二净。

谁都不曾料到,1984年底,卢森堡人竟旧事重提,向法国政府提出履行“赠送玫瑰花”的诺言,并且要求索赔。他们要求法国政府要么从1798年起,用3个路易作为一束玫瑰花的本金,以5厘复利计息全部清偿;要么在法国各大报刊上公开承认拿破仑是个言而无信的小人。

法国政府当然不想有损拿破仑的声誉,但电脑计算出来的数字使他们很吃惊:原本3路易的许诺,至今本息已高达1375596法郎。最后,法国政府冥思苦想,才找到一个使卢森堡人比较满意的答复,即:以后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法国将始终对卢森堡的中小学教育事业予以支持与赞助,来兑现他们的拿破仑将军那“一诺千金”的玫瑰花信誓。

换位思考:

也许拿破仑至死也没想到,自己一时“即兴”的言辞会给后来的法国带来这样的外交尴尬。希望你不要像拿破仑一样,在未来的某一天要去为自己曾经的“失口”之约承担责任。

成长感悟:

许诺只在一瞬,践约需要永远。

意外的校友

有一家很出名的外资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刚刚建立,准备招聘一名中国人做执行副总裁,但开出的招聘条件却是很苛刻的。

前来应聘的人都是具有高学历的优秀人才。应聘现场就在这家公司的中国分公司经理办公室,主考官是美国总部委任的中国区执行总裁彼德先生。

前面已进去了好几位应聘者,他们每个人出来时都似乎很高兴,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最后一个被请进去的是王先生。他刚一走进办公室大门,主考的彼德总裁看了他一眼,立即露出了兴奋之情,像他乡遇知己一样热情地伸手说:“你不是哈佛大学某某专业的研究生吗?你当时很优秀,我比你高一届,你还认识我吗?”

王先生心里一震:“他认错人了!”因为他并不认识眼前这个美国考官,而且他也并未在哈佛上过学。此时,如果承认自己和考官是校友,无疑对应聘绝对有好处。但王先生认为,诚实比什么都重要。于是,他冷静而客气地说:“彼德先生,你可能认错人了。我没有到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过。我毕业于国内一所大学的企业管理研究生班。”

说这话的同时,他已做好了不被录用的心理准备。

没想到,主考的彼德先生露出惊喜之色,他说:“你比前面几位都诚实,刚才就是我们考试的第一关,现在我们进行第二关的业务水平测试……”

最终,这位王先生被录取了。

换位思考:

如果王先生耍小聪明,不诚实客观,那么他连第一关都过不了,更别谈其他的了。所以,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要心存侥幸,一定要诚实守信,堂堂正正做人。

成长感悟:

学识能力固然重要,但修养更为重要,没有诚信的人是不能很好地立足于社会的。

谎言——灾难的导火索

1946年7月4日,离华沙一百七十公里的凯尔采市市民冲上街头,见犹太人就打、就抓,有很多犹太人被抓到帕兰蒂大街7号的一幢房子里被活活打死。这场肆无忌惮的屠杀从早上10点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有四十二人被杀害,其中两人是被误认为是犹太人而被打死的。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这次屠杀竟是由于一个小孩说谎引起的。赫里安,波兰一个鞋匠的孩子,当时他和父母从二十公里外的乡村搬到凯尔采市,住了才几个星期,他对城里的生活很不习惯。7月1日,他偷偷搭车回到乡村,找小朋友玩,三天后他又溜回城里。

见儿子回来了,父亲拿起鞭子就揍他:“你这顽皮鬼,这几天跑到哪儿去了?是不是给犹太人拐去了?”孩子见爸爸很生气,就害怕了,于是顺水推舟地“承认”了这几天是被犹太人拐去,还谎称犹太人把他拐到帕兰蒂大街7号的一个地窖里虐待。

第二天上午,愤怒的父亲到警察局去报案。在回家的路上,很多路人好奇地问父子俩发生了什么事,父子俩绘声绘色地说赫里安被犹太人拐去折磨了几天。

当时,虽然“二战”已经结束,但德国***灌输的排斥犹太人的思想阴云未散。几个群众听信了谎言,异常愤怒,声言要对犹太人进行报复,而捏造的“事实”在几小时内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走样,甚至传说赫里安被犹太人杀害了。于是酿成了这一天对犹太人的屠杀惨剧。

如今赫里安已经是个老人了,但每当他回想起这段历史,就有一种负罪感。帕兰蒂大街7号这幢房子如今已重新修葺,改为了纪念馆。

换位思考:

小赫里安的一句谎话,竟用四十二条生命作为代价,谎言的危害有时真无法预料。所以,一定不要说谎,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成长感悟:

谎话好出口,恶果难收回。也许不经意间的一个小小谎言,会给他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你也将会被内疚折磨一生。

岔路口的选择

在新兵训练营里,李瑞和其他战士都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他们每天要进行很多军事项目训练。李瑞并不是一个身体强健的人,虽然训练很苦很累,但他很刻苦,训练中从不耍奸使猾、投机取巧,而是严格按照教官的要求进行训练。他相信自己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士兵。

有一次,教官组织训练营的所有新兵进行一次十公里越野比赛。李瑞非常不善于长跑,所以在越野赛开始不久,就被其他战友甩在了后面,一个人孤零零地跑着。越野赛是在山路上进行的,曲曲绕绕,一会儿他就看不见前面的战友们了。他跑着跑着,转过了几道弯,遇到了一个岔路口,路口竖着两个标志牌,一条路,标明是军官跑的,另一条路,标明是士兵跑的。他迟疑了一下,虽然心里对军官在越野赛中都有便宜可占感到不满,但他还是沿着标明是士兵跑的小径跑去。

他沿着小径跑了半个小时后就到达了终点,奇怪的是,终点上只有几个教官在那里微笑着看他跑来,其他战友呢?他跑过去,敬礼说:“士兵李瑞跑完全程,前来报到!”

教官们也向他敬礼:“祝贺你,李瑞,你获得了越野赛第一名!”这怎么可能?自己明明是跑在最后的啊?看他发愣,一名教官拍着他的肩膀说:“知道为什么你能跑第一吗?是因为岔路口的选择让你少跑了三公里!”

过了很久,大批人马才从另一条大路上跑了过来,他们跑得筋疲力尽。教官在总结训话时说:“知道为什么你们没有跑赢身体素质并不好的李瑞吗?因为你们在岔路口选择了不该选择的方向!”

换位思考:

李瑞本来是跑在最后的一个,但因为在岔路口他老老实实地选择了属于自己的跑道,而其他士兵却选择了本不属于他们的跑道,所以他并不是赢在体力上,而是赢在了诚信上。不知你在面对生活中的很多选择时,能否做到诚信?

成长感悟:

人生中有很多岔路口,每一个路口都是一个诱惑和选择,而每次的选择必然都有一个结果与之对应,结果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