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心海放歌
963900000002

第2章 浓墨重彩驻芳华

欣悉黑龙江省业余作家、现任省行办公室副主任乔士成同志的三本文集《感恩岁月》、《丝路花雨》、《心海放歌》即将出版,这是全省文学创作的一大收获,更是我行企业文化建设上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我由衷地为他高兴,为他祝贺!

银行作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为,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影响和推动下,企业力的竞争逐渐上升为企业文化力的竞争,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伴随改革发展日新月异的步伐,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无论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及文化建设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工作关系,我在重抓全行经营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同时,也关注着全行企业文化建设日益兴盛所出现的新气象。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行在文化艺术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业余作家、摄影家、歌唱家、画家和书法家等优秀文化使者,正是他们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功能作用,为助推全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乃至在中国银行的发展史上,作出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积极贡献。

文学写作是一种高尚的创造性精神劳动,它的高尚就体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上。文学创作跟公文写作截然不同,如果没有创新性和独特性,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就会相当有限。然而,士成同志对业余写作情有独钟,把业余写作作为一种崇高爱好、一种社会责任和一种人生追求。他明确“发展图”,制订“时间表”,打好“攻坚战”,充分利用班余的闲暇时间,畅怀思路,孜孜以求,笔耕不辍。值得一提的是,他面对多种题材,敢于挑战自我,不但作诗歌,搞散文,还紧跟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抒感悟,写评论,向读者捧出一篇篇具有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优秀佳作。

读者可从中看到士成同志对写作、对人生、对艺术、对社会的思考和见解。他出版的诗歌、散文、感悟、随笔等多本文集,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并被省市和国家图书馆收藏,流芳百世,慰读后人,实为可喜可贺。如果说,写作是太阳底下的一种最光辉的劳动和最有意义的工作,那么,文化创新、精神创造,则是人类最崇高、最神圣的一种职业了。尤其是在今天这个机遇、挑战和名利诱惑并存的时代,士成能够坚守内心的文学守望、执著探索人类的精神空间,捕捉书写生活中的不朽精神和亮点时尚,这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不是名利使然,而是价值取向;更是一种高尚,一种素质和一种伟大。

表达赞许不难,可拿出值得赞许的作品,却十分不易。士成同志在繁忙工作之余搞创作,就不得不耕作于子夜灯下。业余写作,需对每一篇,每一句,每一字,常常是颠来倒去,易之再三;文学创作需有观察的细腻、思考的严谨,还要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力争在千八百字的短文里,表达思想,舞出优美,体现创意,其劳作与甘苦可想而知。

无论读先前出版的《唱给母亲》、《驾驭心情》、《圣洁之爱》,还是新近出版的这三本文集,士成的文章,不仅语言优美,文笔高雅,情真意切,而且简洁明快,秀外慧中,至理深刻,很适合当今快节奏生活阅读的需求。他的文章短小隽永,虽不能说字字珠玑,但大多数文章可读、耐读,都是痛快淋漓,读后回味无穷,像春风化雨般进入眼帘、沁入心扉,是读者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更是美感欣赏的一种体验。

古往今来,那些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者,固然令人仰慕,但做不成“师表”、“楷模”的完人,我想,能像士成同志那样不事张扬地谦虚做人、笔更作文就令人羡慕了。士成对人和,对友诚,他不上浮华,做事严谨,把宝贵的业余时间,几乎全都用于潜心写作,他是既重文品又重人品的人,可谓诚于“立德”。

历史经验一再证明:一个人在精神上的锲而不舍,在文化与思想上的不断创新,他的日子就格外地灿烂,他的生活乃至生命就会多姿多彩。我一直主张,每一位有出息、有作为的青年员工,不但要在工作爱岗上追求卓越,更要在文化建设上硕果累累,成为开口能讲、提笔能写、动手能干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这不仅是新时期企业进步和文化建设的要求,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应吹天上律,不使尘中寻。”唐代诗人孟郊对仙鹤的礼赞和精神追求,应成为我们从事文学创作的圭臬。希望士成同志以及全行所有的作家艺术家们,奋勉自励,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我相信,随着士成同志的奋力攀登和不懈努力,他的为文创作一定会有新跨越和新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