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规矩和爱
966100000021

第21章 每个父母的必修课: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

现代教育研究发现,尽管父母的教养行为受很多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文化、历史、社会等),但最重要的影响却是父母自己小时候经历的家教模式。如何为人父母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自己的父母如何教育的影响。自己的父母如何教养自己是我们一生中最直接、最长久、最全面的父母学课程。对很多人来说也往往是唯一的父母学课程。这样,这个原始的父母学课程内容质量如何便会直接影响我们自己对下一代的教育。例如在严厉型家庭长大的孩子,自己当父母时也往往以严厉型为主。因为他们对这样的教养方式最熟悉,遇到类似的情景,这个熟悉的模式是第一反应,或许也是最得心应手的方式。

如果是这样,我们父母的教育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复制到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上了?我们是否就不可能走出原有模式呢?如果可能,我们又要做怎样的努力呢?

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在他着名的哈佛幸福课里面曾讲过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社会学家在研究父母对子女的影响究竟是先天遗传决定的还是后天环境改变的。他就收集了很多同卵双生子的家庭资料。因为同卵双生子具有一样的遗传基因,他们的行为变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遗传和后天环境的不同影响。在他的研究样本中有一对双胞胎兄弟是研究者自己小时候的街坊。很不幸,因为这对双胞胎兄弟有一个酗酒暴虐的父亲,所以童年备受父亲的虐待,留下很多心理创伤。长大后他们去了两个不同的城市工作,而且都成立了各自的家庭。这位研究者联系上了小时候的同伴,然后先去拜访了哥哥。一进哥哥的家门,研究者首先看到的是凌乱的房间,到处都是酒瓶,两个孩子怯生生地望着来访者。当研究者问小时候的同伴为什么会走到这样的光景,这位哥哥开口说:“伙计,你知道我是从一个怎样的家庭出来的,你也知道我有一个怎样的爸爸。你还能让我怎么样?”过了几天,这位研究者又去了另一个城市去采访弟弟。一进家门看到的完全是另一种景象:整洁的环境,和睦的夫妻关系和可爱的孩子。平安幸福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这位研究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为了研究的客观、准确,他之后还几次去采访弟弟这个家庭,最后,终于相信这一切不是他们装出来给他看的。当研究者问这位小时候的同伴为什么会这样生活时,没想到他的回答和哥哥的一模一样:“伙计,你知道我是从一个怎样的家庭出来的,你也知道我有一个怎样的爸爸。你还能让我怎么样?”这对双胞胎兄弟有同样的遗传基因、同样粗暴的父亲和不幸的童年,面对这一切,甚至也都有同样的问题:有了这样的经历,你还能让我怎么样?甚至,他们的回答字面上也一样。但是他们对自己经历所作出的回应是决然不同的。哥哥被早期的痛苦牢牢控制,由于缺乏理性的反思,他唯一的选择就是被动地复制父亲的模式:我也只能这样了。而弟弟却是在理性而痛苦的反思后作出了完全相反的选择:我再也不能这样了。

自己真诚而理性的反思是走出原有家教模式的唯一途径。

这位弟弟的积极反应让我们看见对自己成长经历中所受的家庭教育我们仍有主动回应和改变的能力。中国的《礼记》中有这样的一句话“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关键在第一个字“知”。这个“知”是用理性去认知去理解的意思。有时候我们把过去熟知的经验理所当然地接受下来,而没有对其过程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理解并提出独到的见解,这种现象黑格尔称为“熟知并非真知”。所以只有客观理性的“真知”才能有后面积极正确的“为”。因为我们很多人对“为人子”只停留在感性的熟知上,并没有用理性去“真知”。这样我们在“为人父”时难免会被动地复制父母的教养方式。我们必须对自己的经历(无论好坏)作出选择。要么用理性的反思跳出痛苦经历的桎梏,成为自己历史的主人。要么拒绝反思愿做自己经历的奴隶。需要指出的是,我这里所指的反思不仅仅是对一些父母教育错误或不足的分析,也包括对父母好的教育行为的理解和学习。

当然我们所要做的理性反思往往比前面提到的那对双胞胎复杂得多,因为父母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是那么简单地用好与不好,对与不对来划分判断。这就要求我们有能力把一种教养行为中的好与不好理性地剥离出来。无论是被动地复制还是简单地否定都不是理性的反思,都无法真正走出原来模式的控制。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很多父母对小时候挨打的经历都记忆犹新。有的认为父母这样的管教是理所当然的,自己做了父母也简单复制这样的粗暴教育方式。但也有的父母完全不一样:自己小时候挨打的经历实在太痛苦了,所以自己有了孩子就坚决不能打孩子。确实,不少这样的家长做到了这一点。但是由于缺乏理性的反思,虽然远离了粗暴,也丢掉了规矩。除了粗暴的肉体惩罚,在他们的经验中根本没有其他做规矩的方法,其结果是简单地用极端的溺爱型替代了极端的严厉型。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父母和简单复制粗暴惩罚的父母没有本质的差别,因为缺乏理性的反思,都没法真正地从过去的模式中走出来。所以表面的方式改变不一定是理性反思的结果。

弗洛伊德的理论受到很多质疑,但是有一点是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的。那就是一个人早期生活的经历对以后的行为有着很深远的影响。有些经历被压在了潜意识的层面里。在潜意识层面里,这些经历虽然不为我们所知,却深深影响着我们。所以,对自己所受的家庭教育做一个客观理性的反思,不仅可以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甚至认识自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