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规矩和爱
966100000003

第3章 学做父母:先学做父母,再教育孩子

你看到本书的副标题时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是如何学做父母,而不是如何教育孩子?”首先,如何学做父母和如何教育孩子虽然有密切的关系,但不完全一样。前者的重点在父母,而后者的重点则在孩子。其次,学做父母应该先于教育子女,因为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飞机上有这样一条安全指令:带孩子的父母先给自己戴上氧气面罩,然后再帮孩子戴上。在家庭教育中也有一条类似的原则:先学做父母,然后再去教育孩子。

现在很多“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父母自己就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过多的关爱使他们的心智成熟比较慢。自己还是没有长大的孩子,却已经开始为人父母。我在网上看到一张照片,一位“80后”的妈妈一手抱着宝宝哺乳,一手拿着鼠标全神贯注地打游戏。看着这样的情形,我不得不担忧这位妈妈和她怀中孩子未来的幸福。去责备这些不成熟的父母不如去帮助他们,让他们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正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当然,不仅仅“80后”的年轻一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如何为人父母。严格地说,没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父母。我们每个父母都需要学习和成长。但是能否成长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学习的意识和愿意重新成长的谦卑态度。父母的自我成长和改变在现实中往往非常艰难。因为要改变一个超过10岁的孩子已经很不容易,要改变一个成年的父母自然就更难。更何况这种改变要靠父母的自我觉察和自我监督来实现,所以是难上加难。

如果这样,我们在学习为人父母上是否就没有指望了呢?断然不是。最让我们有信心的是我们对孩子的爱。在孩子出生后,我们做父母的,身上会突然有一种陌生的大爱产生。

我自己就明确地经历和感受过这样的爱。记得初为人父时,刚满周岁的儿子因为过敏瘙痒而整夜啼哭,用小手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有一个晚上,我只能摁着他的小手不让他再抓正在结痂的皮肤,小家伙就拼命挣扎和哭泣。无助的我心里忽然冒出这样的祈求:“上帝啊,给我一个恩惠,让这过敏和瘙痒都统统到我身上吧,让我的儿子能安睡一夜。”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有这样的祷告,不仅愿意牺牲自己不求回报,甚至能够把这样的牺牲当做一种恩典来祈求。我明白这种油然而生的爱绝不是自己努力学习得来的,而是随着这个小生命来到我的身边自然出现的。那一刻,我顿悟了什么是父母之爱。

我也在数以万计的家长身上看到了这样的爱。近些年,我在中国的一些城市给很多父母做过讲座,每次讲座长达3个小时。很多父母早早来到会场,总是先坐靠前的位置,整个讲座中都不停地写着笔记。几乎每个父母都是聚精会神地听完讲座。我在中美当老师十多年,教过中国的小学生,也教过美国的研究生,从没见过像中国家长这么认真的学生。很难想象若没有对孩子那份切实的爱,这些父母能听完我3个小时连抑扬顿挫都不明显的讲座。

所以正是孩子,也只有孩子,才能让我们产生这样切实的爱。因为有这样的爱,一切改变皆有可能。但是仅仅感性地凭着这份本能的爱仍然很难做一个好父母。这是因为首先这份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变淡。有多少父母在孩子才2岁的时候已从爱得要命变成了“恨”得要死。不少焦头烂额的妈妈常常“恨恨”地对才2岁的孩子说:“我真想把你再塞回我的肚子里去。”所以,这份爱会随着孩子的“不可爱”而慢慢淡化。所以我们趁着这份爱在自己身上还没有淡化,好好学习如何来健康地爱孩子。即使这份原始的爱在心中不是随时间而淡化,而是愈来愈强烈,父母们若不通过学习和反思建立起理性的堤坝,这样的爱也可以成为洪水而泛滥成灾。

本书旨在帮助父母理解规矩和爱的关系,引导父母用规矩建立理性的大坝,让爱造就孩子,也造就自己。在学习规矩和爱的关系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父母这个岗位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