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的天堂
966400000064

第64章 “新苏州”的诱惑(9)

苏州新区的“小联合国”别称就这样叫开了。

这一年,苏州新区宾客盈门,而且都是些国际大师级的人物——人类进步基金出版与交流负责人、美国著名小说家苏盖,法国和美国科学院院士沙士雄,哈佛大学的林赛……他们漫步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旁,感受着东方新世界的万千种经济与文化、与自然交融的那种奇妙、新鲜和兴奋。因为他们所处的摩天大厦,与粉墙黛瓦的老苏州近在咫尺,那些通天大道又与旁边的小桥流水交错相通……他们认为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美景。

那年春,不大出门的苏州籍作家陆文夫听说苏州狮子山旁搞了个“新苏州”,起初他不大相信,后来他去了。去之后文夫先生大加赞叹,姑苏建城至今2500余年,新苏州建设用了2500天。于是他脱口而出了一句经典之语:2500年风风雨雨造就了一个老苏州,2500个日日夜夜创造了一个新苏州。

“新苏州”之称一直沿用至今。《文汇报》记者到新区采访,看着太湖之滨这片耸于山水之间的现代化新城,感慨万千地写下了这样一个标题:“真山真水园中城”。

无论是作家的惊叹,还是记者的描述,它们都给新区的崛起注释了一个共同的元素:速度与精美。

据1997年环保部门统计,新区的绿化率达35%,远超国家标准。许多老外投资者第一次到新区,不是奔王金华的“总裁”办公室,而是急着登狮子山,急着一览天平、花山、何山、横山等群峰秀岭,要不就是驱车到开放式的绿地游索山、玉山、天狮等湖景山水公园……

这里是公园还是厂区·是广场还是小区呢·他们被新颖、美妙的“苏式”开发区深深吸引,甚至时常怀疑自己的视觉。“在这样的地方办企业,获得的将是生命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双重丰收。”外国企业家们如此评说。

“以绿意造园,是我们新区的一大理念。这既借鉴了欧美风格,又传承了水乡苏州的特质。绿树、绿色多,又充分引入开放式大公园的格局,使得新区每年保证有300天的绿期。古苏州是以园林‘雨打芭蕉’、‘梧桐知秋’、‘岁寒三友’的千古绝唱达到一种文化和古典的结合,新区以绿意加园林,从而创造一种‘锦绣大地’的气氛和自然特色。你看我们这里的植物造型吸收的是大色块的绿地风格,如海之墨色的雪松林,晚霞一般的红枫林,一片片桂花黄,一片片橘子红,中间镶嵌着来自美洲的美女樱,红、黄、蓝、紫组合成一体,五彩缤纷,远观如万紫千红的花地毯铺就,近看恰似置身于花木丛间,美不胜收。”新区人一谈起他们的美景,总滔滔不绝,令人陶醉。

仅仅几年时间,沉默了数千年的狮子山,从冬眠似的冥寂中睁开倦眼,蓦然回首,转瞬间这里已是天翻地覆……

今天的苏州新区建设者和创业者,他们最愿意向外人夸耀的是这里的科技含量。“要说我们苏州高新区能使狮子山这片曾经是苏州北大荒的地方呈现出今天这个样子,关键还是我们这儿的高新技术发挥了催化作用。”

“此话怎讲·”

“高新高新,自然文章在‘高’与‘新’上。‘高’,意味着我们的开发区从一开始就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指的引进企业的高端水准;‘新’,是指产业的建立与趋向必须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最先进的技术定位。”现任苏州高新区工委书记王竹鸣向我介绍:从1992年建立新区的那天起,王金华等老一辈创业者就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科技优先”战略,紧紧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加快聚集新产业、建立新体制、建设新城区,构筑国际平台的思路与实践,因而使得高新区真正在“高”与“新”上呈现五彩缤纷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