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的天堂
966400000084

第84章 “软件”——闪烁东西方文明精神的灵魂与光芒(2)

“最让我深切感受新加坡‘软件’理念精神的是,他们提出要让园区70平方公里的面积内,能够达到对百年不遇洪涝的防淹能力。就是说,要把整个70平方公里的园区填起70厘米高。我们当时听了没一个人相信!这怎么可能嘛!不说70平方公里,就是首期开发的8平方公里,不说那些湖塘怎么个填法,就是本身地势低洼的地面上再填高一米,8平方公里要花多少钱知道吗·当时填一方土是8美元,8平方公里就是4亿美元!4亿美元,等于30多亿人民币。什么都没干,光平整地面,就一下花30多亿元人民币。我们当时想,根本不可能。

而且有的专家还说,我们苏州从伍子胥建城那天起,就是用的围塘筑堤挡洪水的办法,苏州城不也走过了2500多年的历史嘛!但园区现在是中新两国共同建设的,尤其是说好了要用新加坡的“软件”来管理和经营,所以必须按新加坡人说的去做。也就是说必须填土,把所有那些低洼地、烂河塘和大大小小的湖泊都填到能防百年不遇的洪涝。”周志方现在谈起当时的情形,感触很深,“当填土大战开始后,整个苏州市周围的道路上不分日夜地有几百辆拉土车子在跑,满城尘土飞扬。老百姓把我们骂得狗血喷头,因为确实对大家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但园区建设的战车已经启动,必须朝前走,而且新加坡人的时间观念特别强,谁耽误了就得赔付大钱!再说那些钱中有我们中国人的、有我们苏州人的,谁也不愿白白浪费。拉土的车子都是陕西出产的,车牌子是黄的,车身颜色是黄的,拉的土又是黄的,所以百姓说苏州现在了不得,满城都是‘三黄鸡’……我要说一句:苏州园区今天建设得那么好,当年苏州百姓是作出牺牲的。我们应当感谢他们。”

苏州市民的牺牲精神换来了园区美丽,无疑可以留在“洋苏州”的建设史册里。

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首期开发的8平方公里的填土工程顺利完成。1998年,江南真的来了一次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当时常州、无锡等苏南一带几乎全都成了一片汪洋。*总书记在飞机上往下看时,突然发现汪洋之中有一片绿地,问随行人员那是什么地方·当有人回答说那是新建的苏州工业园区时,*欣喜地说,我要到那里去看看。后来他真的来到园区,并且感叹道:看来新加坡李光耀他们的许多建设理念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苏州工业园区后来开发的70平方公里面积,都按这个模式,将原本低洼烂湖之地,填得高高的,如同江南大地上挺起的一块坚强而雄健的胸肌,充满了力量与生机。据说现在国内许多地方将苏州工业园区这种在地面建设之前、先把地下工程“一步到位”的开发经验都运用到自己的开发区建设上。“规划就是法”,这话拿到一般的行政区域和城市来说,听起来似乎有些异想天开。这是因为中国不少地方的建设,领导的意见远比“规划”和计划要来得快,也改得快,所以各种建设不按规划和计划办事而是按长官意志执行的事太多,也太“常规”了。但在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就是法”,如一条不可更改的定律。你再大的官,或者官改任得再多,已经规划好的东西想改是不可能的。比如开发之初中新双方立下的“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这些建园的基本原则,无论你苏州领导换了多少回,谁也别想轻易改动一下园区发展总体规划上已经定的事,哪怕是一条路,一棵树,一根电杆的改动,市长都没这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