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我的孩子最优秀
975300000014

第14章   抗挫折教育不可或缺

概述:孔子一生为宣传“仁”的理论,周游列国,幕天席地,风餐露宿,饥肠辘辘,历经千难万险,在挫折中收获了成功。挫折本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在挫折面前,我们的孩子会怎样?是退缩还是勇往直前?

第一节都是宠溺惹的祸

我们常常在媒体的报道上看到:某城市年少的孩子因失败或受到家长、学校的批评而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危害生命等等。这些事件常常看得我们心惊肉跳的,不得不感叹:在现代社会家庭条件越来越优越的情况下,孩子的成长道路太顺畅了,他们大多没有经历过生活的挫折、磨难和打击,以至于心理承受能力很差,一旦挫折来临,哪怕是很小很轻微的挫折打击,他们也难以应对,意志消沉、颓靡不振是常有的事,甚而有的孩子还会离家出走或自杀。

北京有一个小学生跳楼致使全身多处骨折,据悉,跳楼的原因很简单,是与母亲争吵。

成都一个初二学生因为有一天未交作业,老师让其叫家长到学校,孩子因为怕责备,而选择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广东一个初三的学生借了同学一台游戏机,爸爸为了让他写作业,把游戏机藏起来不让他玩,妈妈也说明天还给他,可是没想到,夜里这个孩子就上吊自杀了,还在遗书里写道:“你们把我逼上绝路,可恶的爸爸。”

这些事件频发不断,原因就是孩子对压力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太低,而深层的根源却是家长和学校教育的失误,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抗挫折教育。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不仅有父母的疼爱,还有爷爷奶奶及其他亲人的宠爱,个个都成了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在这样万千宠爱中长大的孩子,任性、脆弱、自我、依赖性强,使得他们禁不起一点风雨,对挫折和困难的承受力很弱。如果不对这些“蜜罐”里长大的孩子适当地进行“抗挫折”教育,那么他们很可能会缺乏某些对他们终生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心理素质。

不知何时,“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样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这种教育理念没有错,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即便是年幼的孩子也不例外。有很多的家长也都认可了这种教育理念,但是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在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抗挫折教育”。没有挫折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缺陷,只有在挫折的洗礼下,孩子才能具备健康的心理和抗挫折的能力。这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此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也都纷纷呼吁:“今天的孩子需要抗挫折教育。”

抗挫折教育可以是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健康地发展。作为家长,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抗挫折教育。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抗挫折教育。抗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和受教育的需要,让他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孟子》中有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意思是说,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时,一定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遭受挫折并禁得住挫折的人。要想让孩子成为生活的强者,就必须对其进行挫折教育,让他具备坚韧的品格。

在生活中,我们谁都无法避免地要遭遇大大小小的挫折情境,例如,上班时因差几秒钟没赶上前一辆公共汽车而迟到;工作中偏偏碰到一个脾气古怪的合作者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挫折情境。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和朋友发生了误会,考试时一时大意没考好,这些事情的发生也是那么不可预料。虽然,我们不能避免生活中的挫折,但是我们可以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对孩子进行抗挫折教育,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有利于克服他们独生子女的娇气和骄气,淡化他们“小公主”、“小皇帝”意识,有助于培养孩子坚强的毅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应不断加强,以使他们将来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第二节从真实的挫折中获得

当前,中小学生因心理品质差、抗挫折能力弱而导致成为其社会关注的热点,很多父母们也注意到了自己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很低,受不得一点挫折:一次小考成绩不理想会使孩子一蹶不振;评选三好学生落选会使他情绪一落千丈,成绩从此下滑;甚而有的孩子因受老师一次批评,就觉得活着没有意思……

为了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很多父母选择把孩子送去参加郊外的“吃苦夏令营”、“耐力训练营”、“山区生活营”等活动。孩子们参加完这样的活动,刚开始时是很有成效的,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的艰难困苦他们都能自己面对,可是过不了多久就又恢复原状了,凡事照旧依赖大人,依然忍受不了一点委屈,受不了一点轻视,也见不得别人受表扬,成绩也跟着下滑。就像打蔫的茄子,一下子又没了精神。实际上,这种“为了挫折而挫折”的各种各样的训练营,它的训练效果是没有延续性的,也就是说短期的抗挫折教育,是不能带来什么长久效果的。所以,家长们要想使孩子真正具备抗挫折的能力,就要关注日常、身边的教育机会,把抗挫折的教育融会贯通到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里,这样才会对孩子产生既深刻又久远的影响,而不必舍近求远地让孩子参加训练营。

首先,对孩子的要求我们不要一味迎合。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就要培养他的独立性格,对孩子不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避免使孩子养成依赖的坏习惯,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去完成,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诸如整理自己的玩具和房间、洗衣服等,让孩子在生活的磨炼中获得成长。一位哲学家曾说:“磨炼,挫折,挣扎,这是成长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心理,才能使其正确对待面对挫折。

其次,我们要抓住身边的教育机会,让孩子从身边的“挫折中悟挫折”。对孩子进行抗挫折的教育,如果只是空对空地讲道理,不仅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我们要多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因为具体的、直观的、身边的事物最容易引发孩子们的兴趣,触发他们的联想。例如身边的朋友或邻居,遇到了挫折,您就可以以此时为契机,让孩子联系到自身,对孩子进行抗挫折教育。

再次,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景,让孩子在亲身的体验中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但有些情况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一是创设情景时一定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承受水平和理解能力,不要盲目地追求不切实际的高目标,以免使孩子产生畏难情绪,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二是在孩子遇到困难要退缩或无助时,我们要鼓励孩子、引导孩子,要他们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只要鼓起勇气,就能战胜困难的挫折。

有一位成功的妈妈,在孩子小时候就很注重对其进行抗挫折的教育。她说她有时就是有意识去给孩子创造“挫折”,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记得那时孩子刚满3岁,她就让孩子自己脱衣服。孩子先褪去两只袖子后,脑袋却怎么也褪不出来,两只耳朵挡在那里,衣服脱不掉。她在一旁仔细地观察着孩子,任凭孩子怎么扯,就是脱不掉。孩子又气又急,终于“哇”的一声哭起来了!这时,她才走上前去,把没有解开的扣子解开,并对孩子说:“脱衣服前一定要解开扣子。好了,现在你的两只手提起衣服再向上用力试试看。”在她的帮助和指导下,孩子顺利地脱下了衣服。

不要小看这个简单的脱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遇到了挫折,又在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下战胜了挫折,从而使孩子懂得生活中的坎坷与挫折不可怕,关键要看我们怎么对待它。有意识地让孩子品尝一些生活的磨难,这对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意识、应付困难的勇气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孩子战胜挫折的信心。我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这对于抗挫折教育同样适用,因此,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一定要冷静、勇敢,给孩子树立好帮样。另外,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同样可以用帮样来鼓励孩子,比如我们可以说:“不用怕,你一定能行的,你像某某一样勇敢。”这样,在榜样的影响下,孩子就会树立信心,努力地去战胜挫折。

对孩子的抗挫折教育,其实贯穿在生活的时时处处,我们只要多留心,没有必要舍近求远就可以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抗挫折教育。

第三节“狠”下心,放开手

父母爱孩子无可厚非,但很多父母总是千方百计地为孩子遮风挡雨,宁愿自己去经受磨难,也要为孩子铺平道路,设计充满笑脸和鲜花的明天。殊不知,其实这等于给孩子挖掘了一个“美好的陷阱”。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经受失败和挫折的机会,因而缺乏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和能力。当孩子走出家庭后,别人不可能像我们一样对待我们的孩子,更何况人生之路本来就是不平坦的,其间充满了坎坷与荆棘,随时都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忧伤、困难、失败……更不用说对于心智发展还不成熟的孩子们而言。即使在成人看来很微小的一次失败,但是对于一贯生活在父母“保护伞”下的孩子来说,却是一次不小的危机,稚嫩的他们怎么能承受得了呢?正是因为这样,抗挫折教育才更加必不可少。所以,父母要“狠”下心,放开手,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尤其缺乏抗挫折教育。父母往往照顾过多,放手很少,使得孩子们自立能力相对较弱。有些孩子上初中、高中了,还从来没有自己叠过床铺,还有的孩子成年了还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他就认为这是必然的,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的时候抗挫折能力又是相当薄弱。

毋庸置疑,抗挫折的能力人人都有,但是差异很大。抗挫折能力差的人消极反应强烈,且持续的时间较长;而抗挫折能力强的人在挫折面前能以积极的心态战胜挫折。探其原因,除了自身的年龄和个性差异外,主要和接受的教育有关,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其的影响深远。因此,抗挫折教育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前几天看到某电视剧中有这样的情节:几位家长为了历练孩子,在暑假要送孩子参加“吃苦训练营”。在孩子出发前,家长为孩子打点“行装”,往孩子的包里塞满了孩子平时爱吃的零食和爱喝的饮料,还反复嘱咐孩子要时刻用手机联系。在孩子刚刚离开的第三天,这几位家长就放心不下,于是相约着一同来到孩子们的训练场地,不是给孩子擦汗、捶背、递饮料,就是陪孩子一同训练……

看看,这样让孩子经受磨炼,接受“抗挫折教育”能有效果吗?其实,有的孩子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都是家长教育的结果。我国自古就有重教的传统,“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孩子说什么是什么,就连孩子提出要月亮要星星,家长也巴不得把月亮、星星摘下来给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孩子又怎能承受委屈与挫折?

父母们总是希望自己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没有坎坷和挫折,其实,我们应该懂得,挫折并不都是坏事,经历并能战胜挫折的孩子会更加坚强和成熟。在美洲有这样一则谚语:“谁不经失败的挫折,谁就找不到真理。”失败和挫折是人生的学校,它能折磨人,更能考验人、教育人、锻炼人,使人学到许多终生有益的东西。在我国流传的国学经典《三字经》中有这样的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炼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因此,父母们要“狠”下心,要放开手,让孩子经历磨难,经历挫折,使他们在与挫折的抗争中获得成长,提高抗挫折能力。

经历过磨难、挫折的孩子,他们的生存本领、自立于社会和战胜困难的能力,比从来没有经历过任何挫折的孩子要强的多。他们能遇险泰然,遇难敢担,遇病不忧,遇烦不怨,面对挫折,不灰心丧气,冷静应对。

罗曼·罗兰说:“累累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前进一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不要过分地呵护孩子,让他们在困难与挫折中多经受磨炼,培养他们适应环境、战胜挫折的信心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在挫折与机遇并存的未来世界中处于不败之地。

第四节走出抗挫折教育的误区

越来越多的父母明白了适当的挫折和困难可以使孩子得到很好的历练,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获得健康的发展,因此,开始注重对孩子进行抗挫折教育。现在,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着抗挫折教育吗?如果没有,那么就要从现在开始进行了。如果您正在对孩子进行着抗挫折教育,那您的教育是不是存在着误区呢?当前,不少专家发现,有很多父母对孩子进行的抗挫折教育存在着不当和误区,这不仅制约着抗挫折教育的效果,还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到消极的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走出抗挫折教育的误区,让我们的孩子接受正确的抗挫折教育,让他们能够独立、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任何困难和挫折。

不对孩子进行抗挫折教育不行,可对孩子进行错误的抗挫折教育也是不行的。作为父母,要想避免对孩子的抗挫折教育的误区,首先就要了解存在哪些误区。常见的误区有下列几种。

抗挫折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吃苦。一些父母认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差是因为对孩子的溺爱造成的,并且认为只要让孩子吃点苦就能解决问题。在这样思想观念的支配下,假期会为孩子安排这样那样的训练营,暂且不说这种训练营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不会对孩子产生长久的影响,单说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吃苦训练有没有考虑到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如果与孩子的身心发展不符,反而会令孩子感到了厌烦和畏惧,结果不仅达不到抗挫折教育的目的,还会大大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抗挫折教育就是批评、罚站、责打。有的家长在孩子遇到挫折时,不是帮助孩子客观地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对孩子严厉训斥,甚而有的还责打孩子,认为这样才是对孩子进行抗挫折教育,结果使孩子惶恐不安,过度焦虑,甚至精神崩溃。

抗挫折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多经历失败。不少家长认为,对孩子进行抗挫折教育,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挫折,让孩子多多经历失败。创造挫折情境是抗挫折教育的一种方法,诚然,“失败是成功之母”,从失败中我们可以获得经验,可以提升自己的抗挫折能力,但是屡次地遭受失败的挫折却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信心,因为,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孩子的不良能力无形中会得到强化和定位,慢慢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就会降低,更不要说提高了。

把抗挫折教育狭义地理解为就是让孩子吃苦受累,让孩子经历失败,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这与抗挫折教育的本义是相去甚远的。抗挫折教育是使孩子有勇气敢于面对困难,有机智应付困境,有能力解决难题。对于我们家长来说,就是如何引导孩子在受挫时,懂得挫折与机遇并存,只要战胜了挫折,就有可能抓住机遇获得成功,以此来培养孩子受挫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

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教育中流传下来的教育方法,抗挫折教育也需要因材施教。我们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教育,而不要一味地让孩子吃苦受累、经历失败和批评训斥孩子。比如自尊心较强的孩子,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沮丧心理,我们家长就不要过多的埋怨、批评,而是要多加鼓励;又比如自卑的孩子,他们往往缺乏自信,我们家长要多加安慰,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此外,抗挫折教育要走进孩子的内心,我们不要想当然地把成人的想法强加在孩子头上,要给孩子更多的选择,让他们做喜欢的事情,真正从内心去激发他们的抗挫能力。

抗挫折教育贯彻在孩子成长的始终,我们家长要走出这些抗挫折教育的误区,还要警惕再次误入,要让我们的孩子获得正确的抗挫折教育,培养他们的抗挫能力,健全他们的人格。

第五节失败是一剂良药

前几天与朋友聊天,朋友感慨地说她以前没有重视对孩子的抗挫折教育,直到有一天她才意识到从小就要对孩子进行抗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朋友的儿子浩浩上小学五年级,放寒假的前一天,班里评选本学期的三好学生,结果浩浩以一票之差没有评上。回到家后,浩浩一句话不说,连平时最爱看得动画片也不看了,一个人做到书桌前发呆。直到朋友做好饭喊他吃饭时,他才从屋里走出来,吃完饭浩浩说累了想休息就又回自己屋了,能看得出这次的落选给浩浩的打击很大。见到浩浩这种状态,朋友很担心,她觉得有必要和浩浩好好谈一谈,否则整个假期浩浩将在不愉悦中度过,并且还会影响他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朋友跟浩浩谈了好长时间,终于在浩浩的脸上又看到了自信。

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失败和挫折,特别是孩子,他们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能力有限,经验有限,更容易遭受失败和挫折。本来在我们成人看来三好学生落选只是一次很微小的失败,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一次不小的挫折。孩子如果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来看待,那么挫折和失败就可能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反之,则可能使孩子产生消极的心理,甚至对他们今后的心理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对其进行相应的抗挫折教育,引导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所面对的失败和挫折。

某研究会曾就“你遇到失败打击能顶得住吗”这个问题对孩子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1.2%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他们也没有受过失败的打击和锻炼;有5.5%的孩子说他顶不住失败的打击,遇到失败就会束手无策。从这个调查结果看,对孩子进行抗挫折教育,引导孩子真确看待失败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这也是我们家长和社会对孩子应负的责任、应尽的义务。

《荀子·修身篇》中有这样的话,“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表面的意思是好的农民并不因为有旱涝灾害就放弃耕种,好的商人并不因为一时亏损就不做买卖。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意志坚强、充满自信的人是不会被失败所打到,也不会让挫折左右自己的,他们总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和挫折,提升自己克服挫折的能力,从而获得更高的发展。父母若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意志坚强的人,让孩子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他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就要在孩子小时候对他进行抗挫折教育,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勇敢面对每一次失败。我们都知道,从小接受的教育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生活中的挫折无处不在。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受点挫折,尝试一点点生活的磨难,使他们明白虽然失败和挫折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每一步,但是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就可以战胜失败和挫折。端正了孩子的心态,才能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失败。

其次,在孩子面对失败时要正确地引导孩子。心理学家阿德勒博士的教育法,不会对失败的孩子严加训斥,也不会对孩子的失败弃置不顾,它提倡在接受孩子失败事实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去思考“接下来怎么做才能走向成功”。比如在孩子参加比赛没有取得名次时,我们不要置之不理,也不要对孩子说:“我认为你是最好的。”我们这句安慰的话在孩子的心里很可能会被翻译成:“我是最好的,是老师(或裁判)不公平。以后我不能参加这样的比赛!”无形中错误地引导了孩子去抱怨别人,将失败的原因归于他人,慢慢的,孩子的心理会发生扭曲,甚而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不满和仇恨。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这次的失败只是暂时的,只要你从失败中找到原因,接下来继续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成功的。”

很多人都觉得“失败”是个令其讨厌的字眼,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没有失败或少些失败,然而父母的职责并不是让孩子免遭失败,而是让孩子学会正确地看待失败,把失败和挫折看成是成功的前奏曲,勇敢地去面对自己所遭遇的失败和挫折。

第六节别剥夺孩子的机会

两只小兔子在森林快乐的玩耍,不小心都掉进了路边的陷阱里。虽然陷阱不算太深,可是这两只小兔子还是不能轻易地跳出来,这足以让两只小兔子体验到什么是灭顶之灾。

一只小兔说:“完了!完了!离地面这么高,我看我们是永远也出不去了。”说着就开始哭泣。

另一只小兔却没有沮丧,也没有放弃努力,它不断地告诫自己:“我有坚强的意志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我一定能够跳出去。”它鼓足勇气、鼓足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奋起、跳跃……

不知过了多久,这只勇敢的小兔子从陷阱里奋力地跳了出来,重新回到了地面。而那只悲观失望的小兔子,却没有能逃离险境,永远留在了陷阱里。

这是小时候听过的一则故事,那只勇敢的小兔子凭借着自己的勇气,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换来了自由的那一刻,而面对挫折畏惧不前的兔子永远地留在了陷阱里。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有的退缩,有的却勇往直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挫折我们都应千方百计地努力克服,乐观向上,勇往直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决各种困难,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

战胜挫折、勇往直前,这也是我们对孩子进行抗挫折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挫折是人生路上不可避免的,在挫折面前唯有鼓足勇气,大胆地前行才能走向成功。有句话说得好,“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的确,人生的道路就如同大海,我们在上面航行,一路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大风暴雨、惊涛骇浪是难免的。但是只要我们有了这两盏灯,就有了前行的目标和助力,就能在风浪中成长,在风浪中成功!因此,我们要鼓励孩子在他面对挫折时,一定不能丧失信心,要鼓足勇气向前行。马克思曾说:“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摔倒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摔倒后不敢站起来再前行,如果是这样,你只会永远驻足不前,无法获得成长,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战胜挫折的过程。

对孩子的抗挫折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简简单单地只凭几次教育就可以见效的。我们要把抗挫折教育始终贯穿在日常的生活的中,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鼓励孩子大胆地战胜挫折,勇往直前。

爱因斯坦小时候,由于举止缓慢,不爱同其他人交往,因此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老师还对爱因斯坦的父亲说他将一事无成。面对大家的讽刺和讥笑,爱因斯坦灰心丧气,甚至不想去上学,不愿再见到老师和同学。可父亲却鼓励他说:“我并不觉得你笨,别人会做的,你虽然做得一般,却并不比他们差多少,但是你会做的事情,他们却一点都不会做。你表现得跟他们不同,是因为你的思维和他们不一样,我相信你一定会在某一方面比任何人都做得好。”父亲的鼓励让爱因斯坦振作起来。

当孩子面对挫折时,我们应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教育孩子不要害怕挫折,鼓励孩子战胜挫折,勇往直前。当孩子失败时,我们不要埋怨,更不要奚落,应该帮助孩子从失败走向胜利,帮助他跨越挫折。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第一次学走路、第一次自己拿勺子学吃饭、第一次自己洗袜子……这些进步都是在父母的鼓励和赞许声中实现的,如果您担心孩子会摔倒,不愿让孩子弄得到处都是饭粒,也害怕孩子洗得不干净,而不鼓励孩子去做这些,那么实际上您打消了孩子大胆尝试的勇气,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失去勇往直前的精神,那么,当困难和挫折来临时,孩子就会无所适从,退缩不前。

其实,挫折的旁边就是出路,只要孩子能勇往直前,不迷失方向,他就会走出困境,走向阳光。希望孩子能在我们的帮助和鼓励下,面对挫折时,不再做脆弱的小鸟,而是一只坚强勇敢的雄鹰,大胆地飞过高山,越过大海,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