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就这样,我去了海外生活
979400000018

第18章 登陆 (8)

虽然这篇文章有的地方像表决心一样,包括仿佛是决心爱悉尼,因为悉尼给他留下的也并不完全是美好的——至少他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姑娘,他在这方面不太走运,所以才有决心爱悉尼的基础。但一切都那样真实。

向你学习,向你致敬。

如果这一篇文章是上一篇的延续,我们发现,仅仅有好的心态不足以让自己万事如意。然而,他们的移民生活已经开始深入,至少开始打工了。或许他找到一个不是很累的活儿,所以他有理由乐观——这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虽然他们也没有发财,也没有看见今后可能发财,收入上也看不出与其他人有多少区别。不过,他们的确比那些拖家带小的移民少一些压力,所以相对“收入”就多一些。

因为乐观,也就不那么孤独,也多了一些“适应”,即使也为还没有女朋友感觉沮丧,可他也没有因为孤单而过多地想念国内的家。乐观也促使他在各方面进入了一种良性的互动。

这些恐怕还不是他们“乐观”的根本原因,或许是因为这两位作者年轻,有旺盛的精力,且缺少回忆——在国内比较“成功”的回忆,至少在社会地位、收入上没有参照物,所以每一次获取,也都是零的突破。

年轻好,就如那些留学生,往往有几手准备,或者移民,或者回国,进可攻、退可守,他们有什么可悲观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的乐观却是难以复制的。

年轻移民可以乐观,可是,已经到了一定年纪,且有了家庭的人就应该悲观了?即使生活并不那样顺利。

安详——平静地,感受渥太华热烈的生活:移民加拿大,第一个落脚点是多伦多。陌生的异乡举目无亲,对象浮萍的我们来说,温哥华、多伦多并没有区别。老公很快找到工作,告别了巨大嘈杂的多伦多,我们搬到了Ottawa(渥太华)。

那是怎么样的新鲜感?在机场拿到公司给租好的车,一辆崭新的Malibu,我查着地图找要去的旅馆。汽车转弯,路的两边是已经有些发黄的层层叠叠的灌木、乔木,还有零星的小屋。天蓝得要碎掉,好像忽然闻到旷野上吹来的风,清澈新鲜又让人有点窒息,心中忽然有种想尖叫的欲望。

来的时候正是大批人涌入的时候,房子难找,硬是在汽车旅馆住了一星期,已经忘掉那个地方叫什么名字了,最深的印象是那小房间里怎么也散不掉的烟味。嗅觉灵敏的我吸着鼻子妄图找到味道的根源,这当然是徒劳,那陈旧的烟味已经渗透到房间的每一块墙壁,敞开门窗根本无济于事。台阶下面就是自己墨绿色的爱车,伸腿出去把脚搭在前保险杠上,人一半已经在屋檐外面了。大的雨点打到光洁的小腿上,打了一个寒战就缩了回来。院子里有棵很大的树,怕有100多年了吧,层层的树荫遮着,下面没有多少雨,几个白人小孩子叫着闹着在地上的水里玩,小小的黄色雨靴把暗的天空都映得有些亮了。

比起多伦多,Ottawa真的是个小城市了,第一次出去探险,向公车司机问了票价,投了两块两毛五的硬币,看着地图一站一站地数过去,那么长的一截没一会儿就到了。看到了在地上的喷泉,笑盈盈的卖热狗的小贩,街上随处可见的盛开的小花,清洁的街道,忽然就开始喜欢这个城市,莫名其妙的。

刚到的时候,只是凭着经验到图书馆去找电脑上网,于是就去了国家图书馆。记得那个和蔼的白发长者听说我们从中国来,带着激情说“I love China(我爱中国)”。然后又详细告诉我们怎么去public library(公共图书馆),这种热心和耐心是我来加拿大所没有经历过的。后来我跟先生说我在Ottawa一星期看到的微笑比我Toronto两个月看到的都多,大概事实就是这样吧,越大的城市人情就会越冷漠一些。

一星期后在市区找到一套有家具的公寓,虽然还只是临时住所,不过离开了满是烟味的汽车旅馆。站在14层上向外看,真觉得这里就是天堂。老公上班的时候我就到外面转,从住的地方出来,沿着人行道慢慢走,路边有无数的小店,卖服装的、文身的,还有旧书店、电影院、咖啡馆,中学生放了学成群在街上走,角落里有带了狗静静坐着的乞丐。我在微凉的九月含着棒棒糖悠闲踯躅在Ottawa的街道,耳边是齐豫淡淡的歌声:我的梦想不在巴黎,东京或纽约,我和我的孤独,就在微凉的,微凉的九月……

很快在西面找到房子,街上的人兴高采烈地为感恩节大采购的时候,我们忙着从IKEA买家具回来布置我们的小家。遗憾的是房子面对的是街道,夏天打开窗会非常吵,可是我实在是喜欢这房子。虽然是公寓,但是进门是向下的楼梯,早上起床后可以打着哈欠坐在那里穿袜子。可惜房子是内廊式,通风不好,家里来的客人还可以分辨出我们三天前吃的是四川火锅。

安顿好了,我们有时间再次向外看看,十月底的时候开车去了Gatineau Park(加蒂诺公园),进了山呼吸就为之一振,觉得自己成了那个变小的爱丽丝来到了童话仙境。

12月迎来了第一场雪,也开始了艰难又漫长的冬天。我们的第一个冬天真是寒冷又残酷,即便是Ottawa也有好多年没有经历这样糟糕的冬天了。每天都在下雪,从车库里面出来,细盐般漫漫散落的雪花从天而降,车里的暖气还没有上来,人缩在大衣里面,真是种很绝望的感觉。没有换雪胎,好在先生的车技一流,开着我们永远脏兮兮的Camery载着我上班下班。没有了户外活动,我们也变得懒懒的,像是冬眠的熊,蜷缩在沙发里捧着热茶看小说。第二年我们开始滑雪,从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摔跟头到后来可以慢慢滑起来,过程非常有趣,同时也锻炼身体。

我们开始在Ottawa寻找餐馆,当然从中餐开始,几家朋友介绍的餐馆吃过去也没有什么特色,自己发现的几家也非常一般,最后拣了一家当做基地,中餐buffet很对我老公这种囫囵吞枣的粗汉的胃口,20分钟埋头吃完心满意足,我才刚刚吃完两个螃蟹腿。

我开始非常想念国际饭店上海餐厅的响油鳝糊、咸蛋黄螃蟹和狮子头,还有……我开始研究烹饪,知道了放小苏打的牛肉炒出来会更嫩,学会了炒糖色,饺子包得一流棒,还自己蒸了一锅馒头。屡试屡败的是油条,无论我怎么改良配方都无济于事,永远黑黑瘦瘦杂牌军的样子,只好安慰自己说以前国内见到的白胖油条都是放了洗衣粉的。一个冬天下来,我和老公的瓜子脸全都变成了圆的,老公更甚,居然好几条裤子不能穿了。大惊失色之后开始研究锻炼计划。

我和老公一起,一人交了300多元加入健康小组会,付了钱锻炼就有了动力,想偷懒的时候也会有人在旁边提醒:你可是交了钱的。我小时候是学校短跑冠军,但是一到800米立刻交枪,可是第一次在跑步机上就跑了2000米。老公跑步之余也开始练习器械,一个月后从后面看到他光着膀子刷碗,真是一个肩膀宽宽的健壮好男儿。其实那个时候老公已经下岗,每人300多的会员费对我们来说也不是小数,但是我们计划要一个孩子,而父母身体的健康是孩子健康的基础,所以觉得这种投资是很值得的。

去年有朋友从多伦多来,以为只是来玩,后来发现是搞我深恶痛绝的传销。第一次接他们从他们聚会的地方到家里,他们在车里说这边肯定工资高,要不谁来啊。我心中忽然升起一种想要维护Ottawa的感觉。是啊,夏天的傍晚坐在Britania公园水边的岩石上看沙鸥翔集白帆点点,面对的是火红的落日和金色的河面,我们带着飞盘和朋友跑着,你会以为这里是世外桃源。可是开了车转个弯出去就是车来车往的繁忙大街,对比是鲜明而复杂的。每次去市区,我都会央老公多绕些路走Queen Elizabeth,因为可以看到Dow Lake(陶氏湖)边的野鸭子,运河边跑步的人,水塘里的萋萋芳草。或许我不会在这里住上一辈子,但我会记得那家卖美味冰激凌的小摊,那个古董店,还有国会山上养猫的老人,国庆节广场上和每个人合影的皇家警察。对一个城市的爱是因为你了解了它,慢慢融入了它,多年之后想起它仍会像刚喝过的一杯茶一样齿颊留香。我最后也没有对我的朋友说些什么,他们议论的声音在我脑后渐渐淡去,我只看到远处天边,那一抹晚霞红得像火烧。

任我评说:生活就是这样:让我来评说这个故事,我感觉自己淡淡的醋意上来了。同为移民,他们远比我们顺利得多,他们还能欣赏湖光山色、人文地理,还能想到四川火锅。

我们当初去加拿大的时候,心情很紧张,也很沉重,不知道等待着我们的是什么。得到签证时的快感早就消失了。这在新移民中绝对不是个别现象,甚至是一种常例,我们认识的那些新移民几乎都这样,都是一些苦命人。啥,物以类聚?是的,我们也没有机会认识那么多不同的新移民,因为我们的熟人,主要是打工认识的。

我们一下飞机,看到人家推的行李车就想上去帮忙,不是义务的,是想开始挣钱。这说起来一点都不夸张。技术移民哪有多少钱?为了移民加拿大,我们是怀揣着一些钱的,但是,在中国挣的钱,在加拿大去花就太恐怖了——一家三口人节省着花,每月至少要1500加元,相当于人民币近万元。所以,我们得尽快地找到工作,手头上的钱也要应付不时之需。

是谁说过要打有准备之仗?我们在国内时就通过网络了解新移民在加拿大的生活,所以我们不指望一开始就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我们准备好了打持久战。

出国前担心在国外混不下去,我与老公每天早晨六点钟起来练跑步,目的是让自己有一个好身体,不要生病,并且多有一些打工的力量。

出国前,我的体重是105斤,身高1米65,我老公150斤,身高1米75。在加拿大餐厅洗了三个月碗之后,虽然是用洗碗机,我老公就120斤不到了,我下了百,裤子全都变得很肥大了。而且我们每顿几乎都是吃饱喝足——餐馆打工都包吃,且不缺肉——我们每顿几乎都要吃得饱饱的,免得回家后再补吃的花钱。

所以那一年,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欣赏加拿大的湖光山色,我是中国南方人,我甚至对加拿大的寒冷都体会不深。

他们有钱交300多元去加入健康小组会,在跑步机上一跑就2000米,这种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我能洗多少碗啊,能挣多少钱呢?是挣不了多少钱,可为什么要浪费那么多体力呢?多可惜。为什么不通过洗碗来强化自身的体力呢?我明天就建议加拿大当局,取消一切专业性健身场所,把所有餐馆改成健身房。

让我来评价他们,我真的很自卑。人与人之间有时候是有等级的,你不这样想都不行。所以,在国内时,我们说到比自己过得好的人都是小心翼翼的,不是怕他们听到,是怕自己内心的小虫虫作怪。不过,我们是很喜欢听别人说有钱人都怎样坏、没有本事依靠什么的,很喜欢别人成为我们的代言人。国内这样的人太多,也用不着我们说那样的话。

但老实说,在国外一开始就过得不错的,是因为他们自身的条件总有一些比我们好的。

是的,这一对新移民竟然能长胖了,还需要购买健身卡来减肥。租的房虽然不好,可见他们也没有发财,但他们也过上了祥和的生活了。

不过,有一点仍然很重要,他们找到了一个“体面”的工作,否则,老板怎么可能会租一辆好车来接他们?否则,他们怎么可能会长胖呢?这恐怕是与其他困惑的新移民最大的区别了。

乐观的心态重要,但是,作为普通人来说,客观的条件更为重要。客观的条件又是怎么形成的呢?至少与自身专业有关,它决定了移民后是否能尽快找到自己的专业工作,未来可期待的理由就更实在一些。其他的原因就更多了,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新移民不一定总是在艰难困苦中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一些人有更多的准备,不仅知己,还能知彼,扬长避短——不仅准备好了吃苦耐劳,并且伸长了采摘胜利果实的手。于是,他们初战告捷。这种成功同样是难以复制的,因为毕竟自身要有一定的条件,至少你手上还拿了一把小枪,否则,你手上只有一根长矛,就算你刺中了拿机关枪的对手,那也只是运气的成分占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