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思路花雨
982600000006

第6章 ·评事说理 (6)

领导干部培养影响力,应在“响”字上多留意。有“响”必先有其言,无言就无响。这说明,领导干部的影响力也体现着一种“言教”的力量。要形成这种力量,领导干部就应多讲实话,少唱高调;多讲真话,少拿官腔;多讲心里话,少说违心语,像对待自己家里人那样与群众交谈、自然、随和、亲切,让人听得进、有触动、能响应。更为关键的是,要用真情真义说话。那种言不由衷的“假唱”,虽可混过“初一”,却难以混过“十五”,群众最终是不会买账的,更不要说能收到“言教”的效果了。

领导干部培养影响力也不能冀望毕其功于一役,而应发扬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精神,不断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加强修养,在一点一滴中形成和强化自己的风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从而形成推动工作和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远虑与近忧

2004年9月,一场名叫“珍妮”的飓风袭击了拉美三个毗邻的国家:波多黎各、多米尼加和海地。面对同样强度的飓风,三个国家所遭受的损失程度却迥然不同:波多黎各死亡7人,多米尼加死亡19人,而海地死亡人数则达到几千人。

海地的损失为什么会如此惨重呢?上世纪50年代,海地的绿色植被还保持在25%。但海地人为了摆脱贫困,他们大量砍伐树木,开辟庄稼地,种植甘蔗等经济作物。到1994年,海地的植被面积锐减到4%。另外,海地人发现林木中有一种红桃木十分值钱,于是他们又大量砍伐红桃木。到2004年,海地的植被面积只剩下1.4%。

科学家认为,在那场“珍妮”飓风的袭击下,海地之所以会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原因有二:一是给了海地人暂时“甜头”的甘蔗;二是给了海地人眼前“实惠”的红桃木。

行为是一面镜子,每个人、每个国家都在里面显示出自己的抉择正确与否。为暂时的“甜头”和眼前的“实惠”而疯狂,而失去理智,不只是给生命的个体带来致命的打击,而且会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所以,没有远虑的熟思,必有内忧的灾祸。其血的教训是多么的深刻!

问候与和谐

前几天,省行营业部销售国债出现客户抢购现象。一位老早来排长队的老年客户眼看就要买到可观数字的国债了,没成想,轮到他这就卖没了。见到这位客户满脸不快,嘴里嘟嘟囔囔地说着什么。这时,大堂经理走到他身边说:“大叔您好!对不起,这次没买到,请您下次来买吧。”老年客户顿时一脸的愁容不见了。几分钟后,这位老者一边向门外走去,一边微笑着与大堂经理道别。

一句简单的问候,没法帮这位老者买上国债,却多少给人带来了好心情。想起这位值班员的微笑和问候,这不就是在参与建设和谐生活吗?

和谐来自细节。其实,生活和工作就是由一系列的细节构成的,如果有了一份关爱的心,处处留意,反而会处处发现。见面时的一个点头、一个微笑,朋友生日的时候送上一束鲜花,数日不见后的一声问候,一个看似偶然的电话,一封即便短短几句的来信,都可能给人带来意外的温暖。和谐需要一种友爱的待人接物的态度。

和谐是一种境界。生活中不顺心的人,不如意的事,时常会发生,人人会遇到,倘若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心情甚至心态。而好的心情、心态,不仅有利于成事,更有利于健康。保持心灵的宁静与和谐,是现代社会一个健康快乐者必备的品质。因此,一旦出现了摩擦、发生矛盾,就应以积极的态度做出和解的努力,尽量化解矛盾,由激烈化解为缓和,由对立化解为和好。在这里,和谐的态度又是一种心胸、一种气度:善于理解、能够包容。

和谐也是一种能力。做银行服务工作,有时顺畅,有时不顺,误解、摩擦,甚至磕磕碰碰不愉快的事常有。对于中行员工来说,合作共事、和谐团结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与水平,对于服务者来说,尊重客户、主动合作更是一种可贵的素质。遇到客户的急躁能够多加原谅,见到不端的言行能够不温不火,并用良好的服务感染感动客户,不仅自己顺心顺气,而且还能营造团结和谐气氛,树立中行形象,这其实是一种有水平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

一声问候可以给那位没有买到国债的客户带来好心情,而一种和谐思维方式却可能改变整个民族的性格,更热情,更真诚,更宽容,也更好更快地走向文明进步。

维护中行声誉,树立中行形象,构建国际一流大银行,是中国银行的目标,也是中行员工的事业,需要从每个人做起,需要每个人从每一件事做起。

治理情绪污染

保持心灵的和谐与宁静,是现代社会一个健康快乐的必备品质。而好的情绪和心境,则是这种品质的基石。

正如环境污染,会给人身带来疾病一样,情绪污染,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心情上的不快。比如说,人在外面受坏情绪的感染,带着满肚子闷气回家,看什么都不顺眼,就会立刻将坏情绪传染给全家,使全家人整个晚上都不得安宁。

现代人很容易带上各种各样的情绪病毒,现代商品社会像依赖商品流通一样刺激和推动着情绪病毒的流传。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一种情绪病叫“浮躁”。人的个性完全淹没在世俗的潮流之中,生活被日益浓烈的市场气氛所笼罩,人格和行为都趋于市场化,整天想的就是怎样把自己推销出去,看苗头,估行情,不断地顺着社会行情进行自我塑造、自我改变……这样活着怎能不累,怎能不被异化?

还有一种当代的情绪病叫“没意思”——活着没意思,死了也没意思;结婚没意思,不结婚也没意思;干活没意思,闲着也没意思……

用心理学家的话说,情绪病毒就像瘟疫一样从这个人身上传播到另一人身上,一传十,十传百,搞不清从哪儿开的头,也不知将到何处终止。其传播速度有时要比有形的病毒和细菌的传染还要快,而且还会在传染者身上潜伏下来,到一定的时期重新爆发。

令人忧虑的是,目前光是环境污染就够让人头痛的,似乎还顾不上情绪污染的事。人们只看到了环境的日益沙漠化,还没有意识到人的心灵也在日益地沙漠化。也许是先有心的沙化,而后才有环境的沙化。

事实上,不顺心的人,不如意的事,时常会发生,人人会遇到,倘若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情绪、心态乃至人生。好的心态会使人感动,坏的情绪会让人“消亡”。我们之所以强调要重视和做好治理不良情绪的传播和污染,就是因为,凡情绪不好的人,不但会伤害自己,还会伤害他人;不仅自己享受不到周围的快乐 ,也将影响、打扰他人的心境,对己、对人、对社会乃至国家百害无益。

治理情绪污染,一是保持一个好的心态,使自己不受坏情绪的污染;二是为他人管住自己,当自己有了坏情绪污染时,注意不传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