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我的第一本育儿书
986400000006

第6章 宝贝一天一个样 (5)

据英国《星期日镜报》最近发表的一篇关于防辐射的报道称:西班牙科学家首次通过真人做实验,测试手提电话辐射对儿童脑部的影响,结果发现,从手机发出的无线电波,并非只停留在耳朵,而会直透入脑部;即使是两分钟的通话,也足以改变儿童脑部天然电流活动(即脑电波)长达一小时之久。特别是一些过于小巧的手机,辐射可能更大,对大人对小孩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建议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不要让孩子玩手机,宝宝睡觉时也不要将手机放在他们的枕边。

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宝宝,爸爸亲,妈妈爱。大人爱孩子,逗他们玩本是好事,新手爸妈学会跟新生宝宝“乐”是很重要的,但如果逗玩的方法不当则会使宝宝受到伤害。这里列举几种危险的逗孩子玩的动作,提请家长注意:

有的爸爸比较大胆,和宝宝玩“坐飞机”的游戏,就是一手抓住宝宝的脖子颈,一手抓住宝宝的脚,用力上举,并迅速地旋转,逗得宝宝咯咯笑,可是这样做有一定危险性,可能会造成宝宝的颈椎脱位,严重时还会使宝宝瘫痪。

还有的家长用手托宝宝的屁股往上扔,然后再接住。这时宝宝自上而下跌落的力量非常大,其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不仅有可能损伤成年人,而且成年人的指骨也可能挫伤宝宝的肌肉、骨骼。更严重的是,一旦未接住孩子,后果则不堪设想。

有的成年人在逗宝宝的时候,爱摸宝宝的“小鸡鸡”,这是一种不文明、不卫生的做法,还会使宝宝养成玩弄生殖器的不良习惯。

有些人见宝宝鼻子长得扁些,或想逗宝宝笑,常常用手捏宝宝的鼻子。这样对孩子的健康没好处,因为幼儿的鼻腔粘膜娇嫩、血管丰富,捏鼻子会使他们的鼻粘膜和血管受到伤害,从而减低鼻腔防御功能,易受细菌、病毒侵犯。同时,幼儿的耳咽管位置比成年人低,乱捏鼻子会使他们鼻腔中的分泌物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诱发中耳炎。

以上这些都是可能对宝宝造成危害的动作,爸妈要尽量避免,注意“逗乐”的方法。比如当宝宝一个月大时试着和他做眼神交流,努力使他接触到你的目光。当妈妈给宝宝喂奶时,宝宝的眼睛和妈妈的脸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30厘米左右,因为这个距离是宝宝最喜欢、最能看清楚东西的距离。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时,要微笑并专注地看着他,这样会让宝宝感到非常快乐。

在宝宝仰卧时可以小心地抓住他的双脚做跑步运动,或抓住他的双手做轻柔的伸展体操,或者在宝宝眼前握着一个玩具慢慢移动,让他的目光追随着物体,尽管此时他还不会发出“呀呀”的叫声来表达自己心里的新奇感。不过得注意,不要选择那些声音恐怖或光线刺眼的玩具,以免使宝宝受到惊吓。

给宝宝把屎把尿的关键点

豆豆妈在怀孕的时候看了一些国外的育儿书,国外很多专家认为大小便的训育晚比早好,因为小孩子的括约肌还不成熟,没有控制能力,过早把屎把尿对小孩子的身心均不利。然而我不认同这种观点,育儿是不能完全依赖书本的,每个小孩都不一样,还是要“让孩子做主”。就拿把屎把尿这件事情来说,如果宝宝不抗拒的话,把把也无妨,而且可以锻炼宝宝的自控能力。

开始我要给豆豆把屎把尿的时候,她都持反对态度。但随着天气暖和起来,我白天偶尔给豆豆把尿,没想到一把一个准,每把必拉,豆豆妈也不得不服气了。

一次,豆豆妈妈发现连续几天早晨五六点钟的时候,豆豆都会在床上扭来扭去,嘴里发出哼哧哼哧的声音,但眼睛没睁开,拍拍睡了,过会又继续哼哼,像是肚子痛或者胀气不舒服的感觉,小琳给他按摩一下肚子好像也没用。这时她突然想到是不是豆豆要拉屎拉尿给憋的,于是就撤掉纸尿裤给把了一下,这一把又是屎又是尿,拉完就舒服了,哄一哄就会继续睡上一段时间。后来每天豆豆醒过来的时候,小琳都会给他把一下,如果他不挣扎基本都会拉,挣扎的话就不给他把了,豆豆也好像还挺享受这个过程的。

老人们常形容养孩子是“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话虽不雅,但却是如此。“把屎把尿”这件事情任谁都逃不了,而且也很少有人能轻松胜任,特别是新一代年轻的爸妈,所以还得学习一下。

◎把屎

发生征兆:一般宝宝在想排便之前,都会有特殊的表现。如小脸憋得通红,或者本来玩得好好的,突然不动了,不配合妈妈的动作,小肚子硬硬的,两腿挺得直直的,突然开始哭闹等等。总之每个宝宝都会发出自己的信号,就看妈妈能不能接收到,如果妈妈长久不接收,宝宝就不会乐意再发信号了,而是直接自行解决了。

爸妈也可以每天找一个固定时间给宝宝把屎,比如说早上一起床或者中饭或晚饭前让宝宝坐在便盆上。但是要有心理准备,刚开始几次,成功几率很小,所以爸妈一定要有耐心啊。

◎把尿

发生征兆:和排便一样,宝宝在排尿前也会有一些特殊的征兆。比如正睡得香时突然哭起来,玩的时候突然不动了,或者不想玩了,莫明其妙地打冷颤等等。

与把屎一样妈妈要善于找到宝宝的排尿规律,一般半岁以内的宝宝睡醒后肯定有一大泡尿,醒着的时候一般半个小时把一次,当然喝水或者喝奶后15~20分钟也要把一次。

开始学步:12~24个月

为宝宝迈好第一步保驾护航

豆豆已经12个月了,特别喜欢坐在学步车里的感觉,随着小脚动来动去,学步车成了他专属的“滑翔机”。但是每次把他抱出学步车想让他独立行走时,他的胆子就变得特别小,只要扶着他的手松开一点点,他连站都不敢了,“噗通”一下,坐在地上,耍起“无赖”。小琳对这个小懒虫是无可奈何了,只好来向我求助。

我耐心帮小琳分析了一下豆豆不爱走路的原因。和大部分宝宝一样,豆豆的肌肉、骨骼、平衡和协调能力都成长得很好,问题就在于这个学步车上。因为使用学步车时,宝宝的脚跟基本不用力,靠脚尖轻轻一踮,触地滑行,时间一长,宝宝就会习惯性地形成前脚掌着地的“欠脚”走路姿势。此外,学步车能保护宝宝不会摔倒,这样就会让宝宝失去对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的锻炼,实际上,对宝宝的成长造成了阻碍。

听了我的分析后,豆豆妈决心一定要帮豆豆摆脱对学步车的依赖,准备对宝宝进行“第一步”的训练。可是到底该什么时候准备,又该如何准备呢?小琳又提出了问题。

◎鼓励宝宝勇敢走出第一步

爸妈应该多陪伴宝宝进行独立的训练,培养宝宝走路的勇气,而不要因为心疼、怕宝宝跌倒而不给宝宝独立学习走路的机会。爸妈要学会勇于放手,给宝宝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例如可以用拍手喝彩来鼓励宝宝,说:“宝宝太棒了!” “走得真好!” “宝宝好样的!”,为宝宝尽快迈出独立行走的“第一步”加油。

◎安全措施做足了吗

训练宝宝走路,做足必要的安全措施是前提。首先要找到一个相对比较宽敞的空间,同时,需要把宝宝可能接触到的东西换成或包裹一层柔软表层,尽可能将伤害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保证宝宝的安全。爸爸妈妈更应该在宝宝身后保护他,避免宝宝头部磕碰到坚硬的物体。

◎让走路变得更有趣

为了激发宝宝独立行走的兴趣,爸爸妈妈在帮助宝宝练习走路时,可以用一些色彩鲜艳的玩具来引导宝宝。此外,在训练宝宝练习走路的时候,还可以配合一些口令,如“一二一”来调动宝宝的情绪。

◎全方位营养推动宝宝“第一步”

宝宝要独立迈步,良好的身体基础是关键,首先优质蛋白摄入要足够。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宝宝每天需要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才能满足身体发育的需求。另外,高品质奶制品里的钙质,可以帮宝宝拥有强健的骨骼,让宝宝站得更稳,也让宝宝的小牙齿更健康。爸爸妈妈可以针对宝宝的年龄发育特点,提供精准的营养,例如选择奶源优质可靠、营养全面均衡、适合宝宝年龄阶段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这将有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婴儿学走的几个重要阶段

“第一步”是宝宝探索世界的起点,也是宝宝学习能力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从“第一步”开始,宝宝开始主动接触并探索这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对宝宝的体能、认知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0~15个月左右,是宝宝进行从爬到走的伟大过渡,也是宝宝学走的最佳时机。当宝宝开始走路就代表着具备了以下三项条件:宝宝能自主性地握拳,并随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脚趾;宝宝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经足以支撑本身的重量;宝宝已经能灵活地转移身体各部位的重心,并懂得运用四肢,上下肢各动作的发展也已经能协调得好。可以说,这对于新妈妈和宝宝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但是只要掌握好方法,这也会变成一个快乐的过程。

宝宝学步的几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10~11个月)

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宝宝一旦站稳就迫不及待走出第一步。当父母发现宝宝在放手能稳定站立时,就可以开始尝试训练宝宝走路了。在这一阶段,父母可利用学步用的推车或是学步车,协助宝宝忘记走路的恐惧感,开始行走。

第二阶段(12个月)

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蹲——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强宝宝腿部的肌肉力量,并可以训练其身体的协调度。父母可以将玩具丢在地上,让宝宝自己捡起来,以训练宝宝学习蹲——站的方式。

第三阶段(12~13个月)

在这一阶段宝宝扶着东西就能走得很好,接下来要让宝宝大胆的放开手走上二三步,找找平衡的感觉。父母可以各自站在两头,让宝宝慢慢从爸爸的这一头走到妈妈的那一头,以加强宝宝的平衡训练。

第四阶段(13个月)

此时父母除了继续训练宝宝腿部的肌肉力量,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也要着重训练宝宝对不同地面的适应能力。可以让宝宝练习爬楼梯,如家中没有楼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让宝宝一上一下、一下一上的练习。

第五个阶段(13~15个月)

宝宝已经能行走良好,对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渐增强,父母应该在此时满足他的好奇心,使其朝正向发展。爸爸妈妈要小心和宝宝高度相当的东西,避免磕碰。为了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爸妈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边高、一边低的斜坡,但倾斜度不要太大,让宝宝从高处走向低处,或由低处走向高处,此时家长须在一旁牵扶,以防止宝宝跌下来。

学步安全环境的安排

在学步环境安全的问题上,父母可要费更多的心思。除了居家环境的安全外,父母也可帮宝宝穿上防滑的鞋袜,以防止宝宝跌倒。

宝宝一旦学会行走,“到处乱走”是必然的情形,届时父母就要特别留意宝宝是否走到阳台上。没有围栏或栏杆高在85厘米以下,栏杆间隔过大(超过10厘米以上),或者阳台上摆小凳子……容易使宝宝误爬其上,而导致危险。

家具的摆设应尽量避免妨碍宝宝学习行走,父母宜将所有具有危险性的物品放置到高处或移走,并且要留意所有家具中具有尖锐的角,以防宝宝碰撞。

宝宝容易在开关门中发生夹伤,父母可使用门防夹软垫来避免危险;至于窗户方面,最怕宝宝走到窗边玩窗帘绳,如此容易发生被绳子缠绕造成窒息的危险。

营养足,宝宝体形更健美

生长发育阶段的宝宝,骨骼较软、易变形,加之器官功能未定型,所以比较容易发生变化。若爸爸妈妈不注意宝宝的营养、坐立,以及行走的姿势及锻炼,就可能会产生体形上的种种缺陷,让宝宝遗憾终身。

宝宝体形健美的标准是胖瘦适当,身高与体重成比例,上身与下身匀称,挺胸,腰背直,肌肉发达,四肢有力,心身刚健。想要培养体形健美的宝宝要做到以下几点:

营养均衡不过度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许多爸爸妈妈给宝宝过度的营养,造成很多孩子“小胖墩”现象。由于体形过胖,不仅影响了体格健美,还为今后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留下了隐患。其实,给宝宝补充营养无可厚非,但需适度,否则过犹不及。

宝宝每天都需要补充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和维生素。若缺乏蛋白质,会使身高和体重增加缓慢,导致身材矮小,肌肉松弛,精神不振;若缺乏脂肪,影响发育,体形消瘦;若缺少糖,能量不足,影响智力和体格发育;若缺乏无机盐,会妨碍骨骼生长;若缺乏维生素,会引起佝偻病。在宝宝6个月内,母乳是最理想的食物;到了宝宝4个月大的时候,要及时添加辅食品;特别在断奶后,食物品种要多样化,不能挑食,因为每样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素,食用多种食物才能达到营养平衡,使体格健美。

重视宝宝坐、站、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