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庄周今读
1044400000079

第79章

几天以后,秦惠王召集卫鞅、樗里子、司马错、张仪商议起兵灭韩一事。

梁相惠施亲自领兵偷袭韩国,被几个卖艺人算计,无功而返,秦惠王听到这消息,笑爆了肚皮,说:"一个相爷,不如几个下九流。"卫鞅、张仪、樗里子、司马错都知道这件让人笑岔气的事,惠王一说要起兵灭韩,司马错第一个赞成,说:"韩国虚惊一场,事过这么久,一定以为不会有事了,趁他们不防,出兵星夜奔袭,定能一鼓拿下。"

大家都说应当如此,惠王看一眼司马错说:"是否再劳烦老将军出征一次?"

司马错抖动着花白胡须,说:"老臣征战惯了,不领兵打仗浑身不自在。"

张仪却不赞成,说:"老将军战功显赫,朝野上下,无人不服。只是年纪不饶人,征战十分辛劳,恐老将军心有余而力不足,误了大事......"

司马错最忌讳别人说他老,没等张仪说完,瞪圆眼睛问:"老臣身经百战,哪一次误了事?"

樗里子说:"张大人的担心有道理,秦兵多将广,是不是另举一人当此重任?"

惠王也觉得樗里子说得在理,问众臣说:"众卿看看举荐谁合适?"

张仪说:"白起将军智勇双全,又年富力强,堪当此任。"

秦国旧制,卫鞅实行改革之前,国内政务由大庶长、左右庶长和驷车庶长掌管。除了左庶长可由外族充当,其余均由秦贵族担任。白起是外族人,任左庶长一职。张仪和白起打过几次交道,知道他能耐过人。惠王也有心重用年轻人,想任白起为攻打韩国秦军主帅,说:"寡人有心提一提年轻人作将帅,众卿看看白起如何?"

张仪想一想,觉得白起勇气有余,稳健不足,说:"为把这事办得十拿九稳,微臣以为疾大人为主帅,白大人为副帅为宜。"

嬴驷看樗里子聪明过人,办事稳妥,采纳了张仪的意见。

惠施退下来,魏用上大夫公孙侈为相。魏让近侍向众臣宣读他的诏书以后,留下公孙侈,问:"爱卿为梁相,于梁霸业有何良策?"

公孙侈年纪和张仪差不多,年轻气盛,说:"韩国小兵弱,一鼓可下。秦早已虎视眈眈,攻韩是早晚的事,若动手晚了,韩地就属于他人了。"

公孙侈的说法很投合梁惠王心思,即命公孙喜为主将,再次兴兵攻韩。就这时,探马飞报,说秦大批人马、车辆朝东开来。梁惠王即召公孙侈商议,公孙侈说:"虽然秦、梁素有仇隙,但就梁眼前势力而言,谅秦还不敢轻举妄动;赵有廉颇、蔺相如、李牧辅佐,国家日渐兴旺,秦亦不敢小觑;韩最弱,新郑又是兵家必争之地,秦攻韩无疑。"

惠王松一口气,公孙侈说:"如秦破韩,则无异于狼入中原,梁无宁日。"

惠王被提醒,说:"如此,如何是好?"

公孙侈说:"秦早有各个击破诸国的打算,中原以及东南诸国联合则存,不联合则亡。秦要过伊阙方可入中原,即可派人与赵、韩联合,出精兵,死守伊阙天险,可保无虞。"

伊阙位于伊水两岸,两座高山对峙,远望形若天阙。伊阙为韩、梁西北门户,军事要塞。伊阙破,则不仅梁国危急,韩、赵也难保。这一点,大小朝臣十分明白。当下惠王急忙派使节分别疾往赵、韩,极言秦犯中原恶果。赵、韩得知秦军东进消息,正要派使节和梁联络,见到梁使,赵武灵王和韩惠王一致赞成梁惠王的主张。赵武灵王派李牧率军前往伊阙;韩派鱼叟领军随后赶去,公推梁军主帅公孙喜统一调遣三国人马。

伊阙原来有梁兵把守,加上联军二十多万人,在伊水东南岸沿岸安营扎寨,随处都是军士、刀枪剑戟、杀气腾腾;秦军几乎是同时到达,在河对岸安营扎寨。早晚造饭,烟雾弥漫。一场大拼杀,大流血,一触即发。

秦军入犯,梁国首当其冲,公孙喜怕秦军锐气,让韩将鱼叟和赵将李牧率军驻守要津,自己领军驻守离要津远些的地方,名曰"形成夹击之势"。李牧看在眼里,和鱼叟商议说:"梁国离咸阳最近,受威胁最大,他倒躲得远远的,保全实力,让我们俩去拼命,把人马拼光了,好把韩、赵一口吃掉;再说,拼光了,你我回去不死也要脱层皮。"

鱼叟说:"末将已经想到这一层了,不想公孙喜是个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小人。"

李牧说:"如此,要是秦军攻打,有何良策应对?"

鱼叟说:"多备弓弩手、精兵强将守要津,只守不攻,秦军能把我奈何?"

秦兵、联军隔河相望,如果不是君王要攻城略土,要称雄称霸,也许会成为亲朋好友,而今成了你死我活的敌手。李牧有时也想想这样的问题,感叹自己说不定哪天也会死于乱军之中。还是庄周说得对,没用的树可以长寿,有缺陷的牲口不能祭神而可以全身,头长在肚脐上的支离疏因残疾以尽天年,身为大将,却难免身首异地,可哀可叹。但已走到这一步,要改弦更张,从头再来已不可能。

鱼叟看不惯公孙喜这样的作为,虽说拿定主意不出战,但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何时是尽头?也整日闷闷不乐。

秦军挑战几次。一次是趁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十多只木船悄悄从渡口划来,被守军发现,乱箭射回。另一次也是在夜里,军士正在歇息,上百支呼呼燃烧的箭,直朝联军营地射来。李牧、鱼叟忙命下河打水灭火。鱼叟找李牧商议说:"杀将过去,把秦贼赶回老家,免得疯狗似地乱咬。"

李牧想一想,说:"这次来犯的秦军,主帅是嬴疾,大将军是白起。嬴疾文武兼备,善于谋略;白起智勇双全,既然调动十几万大军来犯,哪里会轻易罢手?"想一想,说:"不要焦急,看看再说吧。"

鱼叟想:"你也和公孙喜一样,要保存实力。"但转念一想:"当然要保存实力,谁愿意白白送死啊?"

李牧不愿意替梁国卖命,鱼叟何尝不这样想?于是都稳着不动。

几次试探,都是白起的主意。试探过,白起入帐见樗里子,说:"在下想多派些暗探潜入敌营,看看动静如何。"

樗里子故意激白起说:"隔河相望,情况难道还不清楚?"

白起说:"现在还不清楚哪一段是哪一国的将士,弄清楚了就知道该怎么打啦。"

白起不但要了解自己军士的情形,还要了解对方将士的状况,特别不放过对彼此军心的了解。如果情况清楚,他会很快提出进攻的办法,而且常常出人意料。白起这点能耐,樗里子很了解。因而,只要白起提出要求,他都爽快地答应。在白起的眼里,有樗里子,打胜仗更有把握,自己能更加放手地干,而不是碍手碍脚。

樗里子说:"依将军的主意去办就是。"

白起故意问:"要是白起误了军情呢?"

樗里子爽快地说:"嬴疾一人担当。"

白起很受感动,说:"嬴疾大人贵为王亲,文武双全,却胸襟广阔。别人争功争位,有过避之犹恐不及,大人却要替手下担过,世上罕见。"

樗里子也很动情,说:"白将军是清楚的,秦地处西北,与游牧蛮夷为伍,长期为中原所歧视,是先王领头革除弊端,推新政,上下一心,奋发图强,才有今日。如果人人都好利忘义,争功夺位,委过于人,别说统一大业,早晚只有灭亡一条道可走。"停一停,又说,"嬴疾这样说,不是说秦朝野上下就没有奸佞之徒,但嬴疾不能做这样的人。"

如果不是打仗,白起真想和这位主帅推心置腹地聊聊。

白起派出多个精干暗探,扮作百姓、商人和联军军士,深夜潜入联军营地,刺探军情。几天过去,暗探们先后向白起禀报联军情况。白起这才向樗里子禀报他想定的主意。樗里子听罢,说:"好主意。"

白起得了主帅同意,一面命继续挑战,不是放箭,就是叫骂。还常常将船划到河中间,大声叫骂李牧死到临头,还敢与大秦国对抗;骂鱼叟死没用,还不如个妇人。李牧、鱼叟不理睬。他俩打定主意,等他骂够了,军士疲惫,士气下降,粮草也差不多光了,自然无功而返。

在不停地向联军挑衅的同时,白起选精兵九万,分三路在离伊阙远些的地方渡河,抄小道到联军身后。这三路人马夜行晓宿,离联军远,不易发觉。好几天过去,有暗探向鱼叟禀报说,南面有人马朝联军开来。鱼叟问:"谁的人马?"

暗探说:"没打旗号,不知道是谁的人马。"

鱼叟问:"是什么口音?"

暗探说:"他们很少说话,听不出是哪里口音。"

鱼叟火了,说:"没用的东西,什么也没打探出来,再去打探,弄不清楚小心揭你的皮!"

鱼叟一面加派暗探打探,一面将这一情况说与李牧,李牧想想,说:"白起诡计多端,很可能是他布的疑兵,让我们回头迎战,趁机攻破关口。"

鱼叟说:"万一是包抄联军呢,岂不是腹背受敌?"

李牧说:"来犯贼军顶多不过十四五万人马,如果他敢分兵包抄联军,兵力分散,我军即可聚而歼之。"

李牧虽不及廉颇有名,却也是一代名将,既然他都这么说,鱼叟便不多想。只待一旦发现是秦贼,再调兵聚歼,擒嬴疾和白起。

又过两天,公孙喜人马驻扎地附近突然发现秦军,越来越多,成三面包围之势。公孙喜吓坏了,忙派人至李牧、鱼叟人马驻处,命火速率军包围秦军,里外夹击,活捉白起。鱼叟来找李牧,说:"公孙喜此人太不是东西,不救,势必被秦军所灭;相救,又并非情愿,李将军看如何办好?"

李牧打的是坐山观虎斗的主意,待秦、梁两军斗得差不多了,再伺机出兵。那时,秦兵疲惫,必败无疑。这样,既胜了秦军,又让梁军吃亏,出这口恶气。李牧说:"公孙喜乃不义之徒,让他尝尝苦头再说。"

鱼叟问:"那该怎么回答为妥?"

李牧说:"就说赵、韩守的是要津,被秦军攻得很紧,正要求他增援呢。"

要津这边虽然也有战事,但何曾到危急地步?公孙喜见赵、韩救兵迟迟不到,知道是自己先得罪了他们,见死不救,恨恨地想:"等我击退秦贼,再跟你们算账!"

公孙喜不得不亲自督战,骑在马上,拔剑在手,大声说:"秦贼人马不多,不要怕。杀敌受奖,后退者斩!"

公孙喜这一着果然有效,梁军齐声呐喊,挥舞兵器,逼迫秦军后退,一连数次,秦军后退数里,不再进攻。

天色将晚,梁军打了一天仗,死伤不少。死的记下姓名,就地掩埋;受伤的,断了胳膊折了腿,肚子被戳穿了,头被砍伤的......知道自己好不了,拖累别人不如自己了结,自刎的不少;有的疼痛不过,趁掩埋同伴的时候跳进坑里,被活活埋掉,惨不忍睹。活着的,怕秦军来袭,匆匆造过饭,吃个半饱,准备迎敌。公孙喜召集大小将校,商量出击秦军,都被气势汹汹的秦军吓怕了,一致要求赵、韩赶快来救梁军,才是活路。

公孙喜大为恼火,他知道,如果硬要率军出击,弄不好更惨。只好依从将校们的意见,再派人至赵、韩两军主将营帐求援。公孙喜恨恨地想:"如果再不出兵救援,本帅就率领人马撤退。尚存大半人马,还能向大王交代。"

等来的消息,依然是"要津战事很紧,无法救援"这句话。公孙喜不再抱希望,传令撤退。众将士得令,庆幸捡得一条命,拼命往后撤,根本不想秦是不是趁机占领伊阙,进一步向东南进犯这件大事。公孙喜没有想到,白起多次派暗探潜入,把梁军驻扎在比较安全地段,让赵、韩驻守要津,梁、赵、韩将帅不和等情,了解得一清二楚,才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果然如白起所料,梁军被攻得甚紧,赵、韩却不出兵救援。为更有效地保全自己,白起见好就收,撤离梁军二十里处驻扎,一面歇息,一面设伏兵,让梁军撤退时钻进他张开的大口袋里。

至下夜,暗探向白起禀报,说有人马朝他们靠近。白起让暗探打探确实,即传令将士不得有动静,等待梁军钻进口袋里再说。大约一个时辰过去,撤退的梁军一步步靠近秦军,中了埋伏还全然不知。只听到这里那里"杀"声大起,像从地里冒出来一样,到处是胳膊上系白布条的秦军。秦军将士都想离开蛮荒的西北,进富庶的中原安家落户,一个个勇猛异常,见没系白布条的就捅,就砍,用不上兵器就用拳脚。

梁军本无斗志,加上在撤退时遇上埋伏,毫无准备,交手大半夜,梁军被打散了。公孙喜本不善战,遇上白起连连用计,懵了,策马落荒而逃。公孙喜率军向西北进发的时候,发现除了一条宽些的路,旁边还有一条窄些的路。

公孙喜骑的是一匹良马,奔走如风,又是乱中逃生,力气长了一倍,几下就冲出包围,直往东南方向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