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5岁前一定要作的88个选择
1046300000004

第4章 35岁之前,一定要作的11个做人选择 (3)

后来,亚科卡凭着自己的努力,当上了费城地区的助理销售经理。与公司共患难度过了几年后,福特公司决定把主要精力放在汽车的安全设备上,亚科卡是这次改革的主要发起者。但是,这次亚科卡失败了,他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但是,失败并没有影响到亚科卡积极创新的精神,他愈挫愈勇,又组织开发“野马”车,创造了汽车销售史上的奇迹,亚科卡也因此被称为“野马”之父。

正当亚科卡在福特的业绩越来越辉煌时,他受到了亨利·福特二世的排挤,被解雇了。不仅如此,由于受亨利的威胁,朋友们也不敢和他来往,这位汽车奇才和他的全家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

但亚科卡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决心再次寻找施展才华的机会,接受了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公司的聘请,担任总裁。经过几年的拼搏,克莱斯勒公司走出了困境,一年便盈利几十亿美元。

亚科卡在面对各种挫折时,总能勇敢面对,想办法克服。就在一次次克服困难、一次次起死回生之后,他创造出了一个个“神话”,从而走上了人生的辉煌巅峰。

不论经历了多少风雨,多少坎坷,我们都应该保持这样一个信念:不经历风雨的洗礼,怎能见到绚丽的彩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阳光总在风雨后,人生一路,不可能会有人一直打不倒,却可以有人一直不怕被打倒。而坚强的含义,恰恰就是看谁能望见重重乌云后那最美丽的彩虹。

选择低调:低调的人离成功最近

在这样一个张扬个性的年代,各种形式的东西都人各自的形象出现在世界上。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做事可以大肆张扬,而是要学会低调做人。事实上,一个真正懂得积蓄力量的人,会让自己以低调的姿态面对大家。这种低调,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这种低调,才是成大事的基础。

有一位现已年逾七旬的低调“穷人”。他自己开车,衣服总是穿破为止;最喜欢的运动不是高尔夫,而是桥牌;最喜欢吃的不是鱼子酱,而是玉米花。香港人常爱谈论豪宅,他住的却是在1957年用3.1万美元买下的内布拉斯加州普通住房。

50多年来,他一直住在奥马哈的这一幢房子里。灰色粉刷的外墙无形中也反映出他的处事态度非常的低调。有趣的是,他所居住的地区还被当地政府列为“有损市容”的地方。在香港出差的时候,他还用宾馆赠的优惠券去买打折的面包。

当他已是亿万富翁的时候,谁也不会相信,他那刚刚当上了妈妈的宝贝女儿卧床在家,只能看自己的小黑白电视机。他答应出资为儿子买个农场,但同时声明,必须每年按合同规定交费,否则立刻收回。

如今在大多数时间里,他深居简出,躲在奥马哈的家中,除了家人,连个助手都没有。他的佣人,两周才来一次。他创办的伯克希尔公司,尽管它富得流油,但全体人员仅有11人,没有诸如门卫、司机、顾问、律师之类的职位。他不爱抛头露面,不喜欢张扬个性,生活方式保持低调。他把自己的生活准则描述为:“简单、传统和节俭。”而这六个字正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他低调做人的思维。

他认为,财富来自于社会,早晚它还应当回报于社会。他告诫儿女不要期望在他身后获得巨额遗赠,因为他不想让他们坐享其成,更不想让他们毁于财富。2006年,他将自己财富的一半以上,约300亿美元捐给了比尔·盖茨及其妻子建立的“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就是这样一个人,由于自己的低调和慷慨,深受全世界人民的推崇和喜爱。他的朋友包括美国前总统布什、前GE公司CEO杰克·韦尔奇、众多商界精英和影视明星等等。在投资决策方面,这些好友不断给他提供有用的信息,他的公司是美国最赚钱的公司之一。他就是沃伦·巴菲特。

选择低调生活的人们就是如此,他们都是在外在需求满足后,最终回归内心,最后他们选择了低调。低调人的生活形态在外人看来是十分普通、平常的,正是因为普通和平常,所以在本质的意义上,更加纯粹,更加符合真实的自我。而高调,是一种表演,是一种作秀,如果没有观众,所有的行为就没有意义了。在私人生活空间里,只有低调的态度,才可能得到真实的自己。换句话说,低调的人完成的其实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实现人的本质--自我的真实。

《史记·管晏列传》里有一篇晏子的传记。晏子是齐国名相,“晏子使楚”的故事广为传颂,众所周知。从外表看,晏子是五短身材,相貌平平,看样子还有一点猥琐。相比之下,他的车夫却是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特别威武。这个车夫觉得自己坐在车前面,威风凛凛,风光无限。

有一天,车夫回到家,其妻哭闹着收拾东西要回娘家,车夫不解。其妻说,晏子身负治世之才却如此谦卑,一点也不张扬。而你一个赶车的却觉得自己了不起,得意全写在脸上,整天与这么高尚的人在一起,一点东西都学不到,让我觉得耻辱,也让我很绝望。

读完故事,掩卷沉思,确能给人启迪,发人深省。的确,人是应该自信的,但自信是建立在一定的能力基础之上的,倘若没了这个基础,那就变成自负了。自负就是自以为是,就会导致目空一切,刚愎自用,就会让人失去躬身实践的良好心态,从而让理想和一腔热血在虚叹中沦落。

现代人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他们强调竞争,注重个人发展,但也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弱点,那就是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方面有待引导。由于他们处在一个注重个性、张扬个性的时代,加上择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导致集体观念淡化,人和人之间关系淡漠。个人意识太强,就不愿听取不同意见,不愿意吃亏,过分注重自己的利益,一旦跟他们发生摩擦,就容易把事情闹大。

有家大型企业招聘两名工程师。有位年轻人经过层层的筛选,最终和另一位年轻人Z留了下来,试用期为半年。

Z很优秀,无论是业务水平还是社会经验,他都明显强过年轻人。工资待遇是部门经理同时跟俩人面谈的,最终谈定试用期月薪为6000元。部门经理要走时,年轻人说:“经理,请把我的工资降到4000元吧。我觉得,我的待遇需要以我今后的工作为标准。”听年轻人说完,经理惊讶地看了年轻人一眼,默默地点了点头。

出门的时候,年轻人看到Z的脸上有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笑容,也许是他对年轻人的举动十分不理解。

年轻人和Z成了同事,在工作上,年轻人表现得很谦虚。在部门经理安排以Z为主的场合,年轻人都积极配合工作。在领导和同事们眼里,他们是最佳搭档。

由于在待遇上和工作上,Z都占有明显的优势,所以他越来越傲气。在大家的眼里,年轻人属于小心谨慎、沉稳自信的人,而Z属于大胆泼辣、敢作敢为的人,他成了公司里的风云人物。

而一个处在风头浪尖上,不懂得低调的人,做起工作来也许表现得就会让人不太满意。一次,公司要出口一批产品,当时Z处于情绪的低潮,为了能使产品不出任何问题,领导让Z配合年轻人工作。这次,Z就不那么配合了,处处使绊子,到了关键时刻,Z还突然请了“病假”。可年轻人依旧没日没夜地工作,领导还另派了人员给予援助。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产品终于按时制造出来并按时出口。

转眼,六个月的试用期到了,让人意外的是,Z竟然没有留下。过了几天,经理交给年轻人一份新合同,上面的工资已经不是4000元了。Z虽然在各方面都是优秀的,但由于他的个性太过张扬,不懂得低调为人,最终在与那位年轻人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可以说,在这个越来越开放的社会,完全拥有一个独立的世界并不现实,更何况一个人要在社会中创造财富,必须和各个方面的人打交道。这似乎成为许多高调者的理由。实际上,低调的人们并不是与世隔绝,而是在交流中不再惺惺作态。他们不矫饰自己,他们用低调尽量保留一个真正的自己,使他们不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迷失自己。

低调的人是从来不会说自己低调的,但是,低调背后所代表的生活格调进化的方向,却应该为正在发展中的社会所看到、所学习。正是由于低调,他们的投入产出比率远远高出常人,从而成为了真正的成功者。

选择勤奋:业精于勤荒于嬉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不知你是否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答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对于想获取成功的人来说,应具有的最宝贵的除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还有一个必不可少,那就是勤奋。

文学家说勤奋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科学家说勤奋能使人聪明;而政治家说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

爱因斯坦说过,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是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究,勤实践。就是要认认真真,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实工作。它是成功的基础,是传统的美德。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一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却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天几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这是吃书。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勤奋上进。少年时,他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如果没有闻一多醉书、侯宝林抄书、张广厚吃书以及鲁迅嚼辣椒驱寒的勤奋,我国灿烂的文化中便会少上几次亮点。天才就是勤奋,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而迫使他熊熊燃烧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奋。这些名人事迹告诉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一个人能否成功,不是看他有多高的天赋,而关键在于它是否勤奋。

有一次,一家中国报社的记者采访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教授。记者问:“美国大学要读4年,研究生院要读5至6年,才能取得博士学位。据说您总共只用了5年左右的时间,是吗?”丁肇中回答:“确实是这样。在那样困难的逆境中读书,就得用功。”记者又问:“您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丁肇中说:“成功的秘诀只有三个字:勤、智、趣。”这里的“勤”指的就是勤奋。丁肇中认为,获得成功的第一个秘诀就是勤奋。中学时代的丁肇中就是一个以勤奋学习而出名的学生。读大学后,无论是在哪里,他都是以勤奋而闻名。

从丁肇中先生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勤奋意味着努力行动,意味着事业成功。即使结不出成功的果实,这勤奋的奋斗过程,也具有特殊的历史性的意义。

童第周出生在浙江省鄞县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由于家境贫困,小时候他一直跟父亲学习文化知识,直到17岁才迈入学校的大门。 读中学时,由于他基础差,学习十分吃力,第一学期期末的平均成绩只有45分。学校令其退学或留级。在他的再三恳求下,校方同意他跟班试读一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