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我为四川大学中文系本科高年级学生讲课的讲义与课堂录音稿二者基础上整理出来的,之所以不直接使用讲义成书而又要用录音稿介入其中,原因是我个人觉得讲课时会有提笔写作时意想不到的观察,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可以弥补讲义的不足。整理录音稿的是我的三位硕士生,他们是庞玉艳、伍建国、杨航,他们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录音稿整理出来后,我又前前后后用了五个月的时间把录音稿与讲义进行比对、协调、融合并修改,才使这部书稿呈现在这里。
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读本科的时候,赵有声先生教授我们中国古代文论,对我启发甚多,1996年进入四川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汉魏六朝文论方向硕士的时期,导师陈应鸾先生亦惠我良多,读博士的时候,曹顺庆先生也在宏观与微观方面给予过我若干的启示,这是这本书面世时我必须感谢的。到如今,我和中国古代文论打专业性的交道十有五年了,其间有一些个人的研究与教学心得,这些心得或多或少体现在这部书稿中。至于书中的观点看法,诚挚地欢迎学界朋友的斧正。
刘文勇
2011年6月10日于四川大学华西新村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