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1056100000015

第15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 (8)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现象和问题的存在都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加以解决,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心理教育现状未能与现实紧密结合,大学基础理论教育涉及心理教育的课程只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仅仅开设一个学期15学时也偏少了一些。目前,各高校都开辟了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建立有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网络等,但受中国文化背景及思维习惯的影响,大学生主动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的人是很少的。

还由于从事心理咨询专业人士比较缺乏的限制,上述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在各高校心理教育实践中实行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未能取得明显效果。浙江理工大学樊文娟教授主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研究》课题研究,对浙江省26所高校进行的调查表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中按作用的递减次序,依次为课堂教学、个别咨询、举办专题讲座、建立心理健康网站、团体咨询、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途径。在这些途径中首位是课堂教学,这个课堂教学主要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目前我国高校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的主要途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探求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作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3.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我国高校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普遍比较重视强调课程教学中的政治性、思想性,而对知识性、人本性重视不够。这种现象与我国高校目前存在的重理轻文,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重专业课程、轻公共课程理论的倾向有密切关系。为了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重要作用,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现状做重大改革。

(1)思想重视,制度到位,坚持变革,提高质量

要从培养合格人才,传承现代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来确保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高校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必要过程,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从思想制度层面认识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关系。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把心理健康内容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管理内,并列入学生综合素质和现实表现评价指标体系中,以此显现彼此的重要联系。

(2)加强修养,改进教学,确保优异品质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要想上好课,育好人,实现预期教育目标,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素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都是毕业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及相关政治理论专业,政治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他们大都没有经过专门的心理健康培训,而基于前面谈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就很有必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理论方面的培训工作,使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中的基础性、核心性知识,也可以对教师进行一些心理观察测试方面的基本技能培训,使教师对学生基本的心理问题及矛盾有所了解,从而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做一些基础性的引导工作,尽可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学生心理中的严重问题可及时通知学校相关部门,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培训方式可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一年集中培训两次,其余时间要求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学习,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可

以在集中培训时提出来,作为案例由大家讨论,最后再由专家进行答疑,使培训落到实处,学习获得明显效果,最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是具有一定心理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健康引导者。

(3)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认同感、吸引力 (1)

首先,要增强教材的针对性、现实性。从教材加工上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比重,对一些与中学重复的,学生已很熟悉的政治理论部分内容可在篇幅上作适当删减,发掘教材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许多知识点直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相关,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重要的资源。教师在备课与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掘这一资源,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例如在教学中,可利用"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点"、"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等观点,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正确地看待学习中的困难、挫折等等,从而引导学生保持开朗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蓬勃向上的精神,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同时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加以充实,加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密切联系的内容,加强时效性,在针对性上下工夫,从教材环节就首先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考虑到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课时较少,班级多,大班上课,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都不是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一是要从教学内容上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二是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引导,帮助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要引而不压、疏而不漏、发而不乱、学而不滥,提倡积极思考,鼓励观点创新;三是运用心理咨询与环境熏陶相统一的方法。可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各班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健康师的联系制度,每月集中研讨两次,对学生中存在的有关心理问题和矛盾及时通报并积极解决问题。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和支持,帮助他们矫正心理,从而建立一个人人都来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环

境,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熏陶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尤其要通过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平影响学生,以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科学精神直接影响学生,形成勤奋好学,求真务实的好学风,从而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潜在的催化作用。

综上所述,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大学生获取思想政治理论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而且能够获取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并解决心理问题,达到身心健康成长之目的。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思想成熟、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对培养创新素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更好地把自己的志向、意志和勇气

转向有利于国家振兴的学习和研究上来。大学时期不仅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也是人格教育培养的重要时期。一个人优良的意志品质如自尊自信、较强的独立自主性、进取心和奉献精神及批判精神;较强的责任感、勤奋努力、诚信友善、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坚忍顽强、敏锐的洞察力、高雅的生活及艺术品位等,是积累一生的财富。正是有了这样的品质,才敢于去开拓任何新的领域,才能有利于在不远的将来各展所长、各得其所,以各种方式发展、提高、完善自己,使得教育更加个性化,也就使教育在改造世界、创造未来、塑造完善人类自身方面,能够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则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式。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形势政策》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目标、内容、作用、途径等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于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灵魂,它保证就业教育的正确方向,提高就业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同时,就业教育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切入点。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教育工作者,只有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辩证关系,才能在思想上、教学实践中克服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相互脱节的弊端,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做好学生就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明确教育目标、有的放矢、相互贯通,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就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和促进学生就业中的积极作用。

1.加强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和国家实施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方针。因此,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空间巨大,大学生的就业前景是广阔而美好的。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一步发展和就业体制的改革,毕业生人数增长迅猛,就业又面临着空前的激烈竞争。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当前占到77.5%的大学生最烦恼的问题。

另一方面,面对学生巨大就业压力的高校,尤其是就业形势严峻的院校,就业教育工作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就业工作人员相对不足、素质参差不齐,并且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对就业教育工作的任务和内容的理解上也存在偏差,认为就业教育指导就是为学生搜集、提供就业信息、为学生宣传解释就业政策、组织"双选会"、传授就业技巧方法等。而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不够重视,于是大学生就业难就成为一个学生、家长、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因为如此,教育部办公厅于2009年年初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教思政厅〔2009〕1号),要求充分做好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3)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认同感、吸引力 (2)

(1)加强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大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而是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则是事关大学生能否成才成功的核心因素。

目前,大学生受落后文化传统的束缚,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影响,择业时过分强调自我价值,普遍缺乏崇高的职业理想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职业价值目标追求上功利色彩浓厚,部分大学生主要关注的是工作待遇、环境、地点,缺乏扎根基层、艰苦奋斗的思想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全面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社会、人民的需要;学会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准确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可以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的选择建立在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将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个人利益追求等同国家、社会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择业观和就业观,从而勇于自主创业、积极到基层和老、少、边、穷地区建功立业,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贡献力量。

(2)加强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道德素养,为大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法律道德基础。道德品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新一代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有了极大提高。但与此同时,新一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部分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却越来越淡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诚信教育的构成部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对于我国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以及大学生今后的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