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学第四辑
1056300000025

第25章 浅谈格律体新诗和传统诗词的关系

陈仁德

格律体新诗和传统诗词的关系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才疏学浅,对格律体新诗和传统诗词均研究不够,只能简单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格律体新诗是格律和新诗的结合

格律体新诗是格律和新诗的结合,其格律无疑是从传统诗词哪里借鉴来的,其新则是从自由体新诗那里拿来的。但二者的结合绝非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结合。

中国的传统诗词经过至少2000多年的发展,经过历代优秀诗人的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具有经典文本性质的多姿多彩的诗词形式。这些形式从句式上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从时代上分为古体近体;从长短上分为歌行律绝长调中调小令等。作者尽可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进行创作。所有的诗词形式,都遵从汉字方块造型和一字一音的特点,形成建筑美和音乐美,从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审美价值。

格律体新诗借鉴了传统诗词的格律,也具有建筑美和音乐美。但是,格律体新诗在借鉴过程中并没有照搬照套,他只选择了对自己适合的部分,对于传统诗词的平上去入四声区分和韵部划分,以及文言文和典故的大量使用,则弃之不用。

自由体新诗在中国出现已经100年,曾经长期在诗坛一统天下,其基本主张一是自由二是新。其放纵无度的自由,使其不具备文本意义上的格律,最终失去了诗的特质,和散文划不清界限。但是其新,重在具有时代特色的语言、词汇、气息、情感等,应该是有意义的尝试。

格律体新诗从自由体新诗那里将适合自己的新拿过来成为了自己的重要元素,而对自由体新诗中过度张扬的自由以及明显的欧化色彩,则敬而远之。从未形成的是既有传统之律又有时代之新的自由体新诗。

格律体新诗的节奏和押韵

传统诗词格律的精髓就是节奏和押韵,离开了节奏和押韵就没有格律可言。格律体新诗特别强调的也是节奏和押韵。

传统诗词中最早的作品是载于《吴越春秋》距今至少3000年以上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虽然只有短短八字,但是已经具备了格律的精髓,即节奏和押韵。其节奏为两字一怕,其韵脚为"竹、土、肉(音入)。"读来节奏铿锵琅琅上口。《弹歌》之后漫长诗史中的所有作品,无一不具备节奏和押韵的特点。节奏和押韵成为诗人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律。

格律体新诗之所以要从自由体新诗中分化出来,就是不能苟同于自由体新诗的背离节奏和押韵,而公开宣称要把节奏和押韵作为不可或离的基本规律。

传统诗词的节奏一般是两字一拍,只有尾字或者领字是一字一拍。格律体新诗和传统诗词极为相似,一般也是两字一拍,结尾处如果是单字,也一字一拍,只不过,格律体新诗把一拍称为一个音步或者一顿,名称不同,实质完全一致。

传统诗讲究偶句尾字押韵(柏梁体除外),传统词由于大多不分奇偶,所以几乎每句都押韵(除少数词牌外)。格律体新诗也讲究尾字押韵,略有不同的是格律体新诗的押韵还要分得更细,有ABAB韵,AABB韵等。

相比之下,格律体新诗在节奏和押韵上比传统诗词更灵活更宽松更贴近时代,只要属于普通话的同一韵母即视为押韵;传统诗词则比格律体新诗更严谨更古雅更传统,必须按照古代的"平水韵""词林正韵"等所分韵部押韵,一点不能出格。

格律体新诗的句式

前面说到了汉诗的建筑美,是由汉字的方块造型决定的,这是世界上任何民族的文字都不具备的一种美学价值。五四以来的自由体新诗颠覆了这一重要的美学价值,句式过于自由,无法形成建筑之美。格律体新诗回归了这一传统,每句之内讲究音步,各句或者段之间讲究对称,使之形成了整齐式、参差式和复合式等多种建筑之美。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传统诗词中的律诗绝句和长短句,律诗绝句就是整齐式,词(除少数外)就是参差式和复合式。

以上是我所知的格律体新诗与传统诗词之间的承接关系,今后如果有闲暇,我希望能发挥一下,做较为深入的研究。

格律体新诗一直处在新诗与传统诗词的夹缝中,两者都对其保持距离,甚至不予承认,这使格律体新诗处境尴尬,发展困难,但是即使如此,格律体新诗的倡导者们却从不退缩,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他们相信自己能走出一条既坚守传统又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路来,我对他们的执着表示敬意,希望他们的努力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