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睡眠管理手册
1059300000034

第34章 睡眠与健康 (3)

除了字面的含义和某些临床症状,发作性睡病和癫痫没有任何联系。这是惟一的一个在家族中流行,并且可能反映了遗传因子和环境综合作用的障碍性疾病。

发作性睡病经常可以在患者本人、亲属或朋友描述的基础上进行诊断,在睡眠实验里对睡眠进行的分析能够帮助作出正确的诊断。一些药物能够减轻病情。兴奋剂“盐酸哌醋甲脂”(利他林)是最常用的药品,而且疗效很好。如果猝倒是睡眠袭来时显著的特征,那么必须使用一种抗抑郁药品。在此处,正像在许多其文章中强调的那样,主要用来治疗抑郁症的药品只能偶尔使用,因为它们对大脑活动有明显的影响。

9、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我们常把夜晚无法入睡或白天过度瞌睡的现象归咎于身体、年龄或心理原因。但是,引起失眠/过眠症即睡眠异常的最主要原因在于睡眠时出现的呼吸暂停,一般被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有些人夜间睡觉时呼吸停止的时间长得令人惊恐,例如长达10秒钟之上,并且反复发作,一晚上甚至数十次。如果在一个有代表性的夜间睡眠中,呼吸停止发生30次以上,就能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大多数患者是45岁以上的男性,他们的身体超重而且有高血压症。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起先一般并不被认为是睡眠障碍。因为患者能够很快入睡,虽然有些人可能抱怨夜里睡眠会中断。然而,床上同伴或室友很可能说起,在不祥的沉默之后,紧接着的是响亮刺耳的鼾声和大声喘气。根据AMA的统计,每十个美国人就有一个在睡觉时苦于呼吸不顺畅。令人吃惊的是,有数据表明,美国65岁以上的人中百分之六十患有呼吸暂停等睡眠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已成了老年人健康的无形杀手。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与睡眠异常直接相关,尽管这是很普通的疾病,但也是在最近才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关研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正式研究是在80年代以后。到了90年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才作为一项病名被人们知晓。统计数据表明,80年代以后患者人数剧增,事实上,这样的病况以前就已经存在,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现在冠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名称的这一疾病,以前被称作“皮克维克症候群”。在19世纪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小说中,有一名叫皮克维克的孩子,他总在白天打瞌睡而晚上睡不着。由此,午间瞌睡夜晚失眠的症状,就被称作皮克维克症候群。当时,皮克维克症候群与睡眠时呼吸暂停之间的关联还未被揭晓。人们不知道,正是因为夜晚睡着时无法顺畅呼吸导致睡眠时断时续,进而造成白天嗜睡。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渐渐明白了两者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之后,才将皮克维克症候群更名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脑波显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在每次呼吸暂停时都会处于清醒状态。卧床至起床的睡眠时间即使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证,但毕竟离熟睡相去甚远,不过是短暂睡眠的重复进行而已。在确保长时间睡眠的时间段里无法熟睡,其影响将波及到白天的活动时间段。工作时提不起精神,频频打瞌睡,造成失眠与过眠的恶性循环。病人自诉主要集中在白天打瞌睡或睡眠袭击和烦躁。因为前一天晚上睡觉时被打断了好几百次,所以患者在白天一定很累。经仔细的询问,可能发现注意力的广度下降、思维迟钝、近期记忆减弱等病情。经常表现为心理痛苦,这可能是这一障碍和一个加深痛苦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一种对生命有潜在威胁的疾病,因为血液中氧气含量在呼吸停止时下降,如果同时存在冠状动脉病,因氧气不足而触发心脏病发作也是可能的。睡眠呼吸暂停的典型特征是严重且连续的打鼾,而且患者血流中氧气量不足,可能会造成对心脏的伤害。在某些个案中,确实也有心脏停止跳动一阵子的情形。患者也可能在睡眠时有血压过高的情形,最后连在白天也有血压过高的症状。本病可引起很多并发症,如性功能下降、脂肪肝、心血管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在高风险性职业中特别容易引起的意外事故。因为此症多发生在晚间,患者白天明显嗜睡,嗜睡时便失去了意识,出现风险。由于血氧饱和度的降低,使身体代谢受到影响,使脂肪在肝脏堆积增多;血氧饱和度降低后,为保证大脑和心脏的供氧量,末梢血管出现收缩,持续收缩的结果便导致血管舒张能力下降,出现原发性高血压;末梢血管长期收缩,再加上脂肪肝的影响,就会造成血脂增高,所以就特别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由于血氧饱和度的降低,肾小球代谢出现障碍,将血液中有效的离子渗出,从而夜尿增多。

另外还有一些医生相信睡眠呼吸暂停是引起婴儿猝死症的真正原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至少在2%-5%之间。张口呼吸的儿童应及早得到治疗,因为张口呼吸使鼻子得不到发育,孩子长大后鼻腔就容易狭窄;经常张口呼吸,下颌就不发育;鼻腔窄、下颌小,舌体就肥大,就容易导致后来发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多数学者认为只要儿童睡眠时有明显的呼吸不畅就应该积极治疗。患儿发病一般是在3至6岁最多见。患儿往往是张口呼吸,有可能使患者颅面骨发育受到影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和大多数睡眠障碍一样,真正的原因尚不了解。下颚功能,骨骼结构,肌肉与脂肪的分布,这些人体结构的微妙变化都可能影响到呼吸。

肥胖是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肥胖不仅使咽部狭窄,而且使咽部软组织脂肪含量增加,从而使其松弛度增加,使咽部易于出现阻塞。上呼吸道的解剖性狭窄也是OSA发生的重要因素,如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小下颌畸形、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舌体肥大、舌根部淋巴组织增生等等。一般来讲,体重过重或是超过五十岁的人比较容易有睡眠呼吸暂停的毛病。尽管睡着时全身处于放松状态,但正常情况下人们不会感到呼吸困难。可是肥胖患者却可能因为多余脂肪压迫气道,呼吸起来特别吃力。本来睡眠时气道就容易受到压迫,再加上肥胖使气道变窄,空气通行受到阻碍。即使是孩子,患扁桃腺炎咽喉肿胀时也会出现气道变窄呼吸困难的情况。

肥胖的确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导火线,但是和其他年龄层的人相比,中老年人中,即使无肥胖现象,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人数也相对较多。由此看来,气道畅通功能的减弱也是人体老化现象的一种表现。

某些手术也可能诱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发生,如儿童腭裂手术。某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诱发OSA的发生或使病情加重。如吸烟可导致上呼吸道炎症、使局部黏膜干燥、局部感受器受到损害。饮酒不仅刺激上呼吸道,而且可使呼吸中枢受到抑制。另外,某些全身性疾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发生有关。如甲状腺机能减低可导致上呼吸道的黏液性水肿,从而使咽部气道狭窄、咽部组织松弛度增大,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睡觉时气道阻塞,呼吸困难,由此引发巨大的鼾声和喘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似乎与呼吸通道不畅有关--肌肉不能保持上呼吸道开放。一些证据显示,患者鼻子和嘴巴后面与气管相连接的区域(咽喉部)可能比正常的要小些,从而产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无论平时是否打鼾,大约百分之一到二的人患有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其中以中老年男子居多。总的来说,在打鼾的人群中,有大约20%左右为恶性打鼾、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患者。如果7小时睡眠中有35次以上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则可诊断为OSA。OSA在中国的发病率约在10%-12%左右。OSA患者有明显的白天困倦、晨起头痛、性格急躁、乏力、工作效率下降、睡眠后不能解乏、口干、夜尿增多、返酸、性功能减退等症状,并易于并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研究表明OSA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因为OSA患者有明显白天嗜睡的症状,所以OSA也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种比较少见的类型称为中枢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这种类型与打鼾和喘气没有关联。这种病情最合理的解释是大脑内控制正常呼吸酌机制在睡眠时关闭,直到容纳的逐渐升高的二氧化碳高于正常浓度许多时才重新开启。阻塞型是气道原因,而中枢型不存在气道自身的构造性毛病,但是控制气道的机能却有问题。呼吸中枢位于大脑,平时无论醒着还是睡着,都离不开呼吸和心脏跳动。可是,患有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在睡觉时呼吸中枢功能下降,导致呼吸暂停。阻塞型常见于中老年,而中枢型好发于婴幼儿。

婴幼儿的睡眠时间一般是成人的两倍即十六小时。尽管婴幼儿对睡眠的依赖性如此之高,但仍然有睡不着的婴儿。有的严重的还要住院治疗。和婴幼儿相关的睡眠疾病中,最严重的是“幼儿突然死亡综合征”,发作时幼儿会在睡眠中突然死去。此种病状常见于呼吸系统有疾病的患儿,睡着后因呼吸突然终止,导致死亡。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让幼儿俯卧,造成无法呼吸而窒息死亡。但是,是不是仰卧就能保证安全了呢?并非如此。刚出生的婴儿呼吸中枢神经还不发达,睡着后可能出现呼吸中枢机能减弱以致肺部无法正常呼吸,最终导致死亡。遗憾的是,对于这种幼儿突然死亡综合征的原因至今还未有准确的解释。

由于目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尚未引起全社会广泛的认识,所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漏诊、误诊、误治屡有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症状有许多,患者可能以任意一种症状作为主诉就诊。所以有可能误诊为以下几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