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
1081100000039

第39章 后记

2007年我从四川大学博士毕业,2009年我到东南大学从事艺术学博士后研究,本书虽然是在我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稍作修改而成,但是也融入了我博士后期间的体验和思考。由于论题宏大,内容复杂,材料或有遗珠,有些地方的论述也未能深入。而在现实需要的推动下终于出版,忝列学术专著之列,我心里总是忐忑不安,且深深抱愧。

在四川大学求学期间,我有幸得到了文学与新闻学院各位老师的辛勤栽培和耐心指导。在论文构思和写作过程中,毛迅老师对我论文的选题、思路的安排以及最后的修改,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赵毅衡老师以他渊博的知识为我搭建了宽阔而坚实的理论平台,在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上也提供了帮助。李怡老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而又满怀激情的讲课,给了我有益的启示,让我从中受益不浅。另外,东南大学刘道广老师,往往片言见真知,对我醍醐灌顶,让我豁然开朗。师恩浩荡,覆载难酬。我只能怀着对他们深深的感谢,在远方时时记起他们,并为他们默默地祝福。

我在湖北出生,在四川上学。能够与天南地北的同学走到一起,这本身就是冥冥中注定的缘分。同窗好友熊辉、颜同林、陈祖君、张志云、黄曙光、王劲松、王平、王炜、花家明、杨庙平以及远在南京的徐习文等,在我三年的求学时光中,与我切磋琢磨,互相讨论,"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给了我启迪和帮助,让我心生感激,永志不忘。

本书的撰写,参考了他人的研究成果,本人不敢掠美,在行文中尽量注了出来,这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也蕴含着对作者的感佩。另外,本书部分章节,曾在《新文学史料》、《江西社会科学》、《名作欣赏》、《兰台世界》和《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过,虽然未曾与这些刊物的编辑谋面,但是他们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作为博士论文,外审是一道必迈的坎,王富仁、张同道、朱栋霖、何锡章以及吕进等外审专家,对论文给予了较高评价,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论文答辩时,冯宪光、刘纳、李怡、唐小林和张放等专家,对论文既有褒奖和肯定,同时也指出了客观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称赞,让我坚定信心、奋力前行;批评,让我改过自新、受益良多,我对外审专家和答辩专家也表示感谢。

另外,衷心感谢聂淼女士的关心和支持。

因为承受了师友许多的关爱,只有感谢才能让我心安。

虽然一己之悲欢不足为外人道,但是我不得不说的是,在2007年,当我的论文即将完稿之时,我母亲病倒了。经医院诊断,为恶性腹膜肿瘤晚期。有道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我毕业后一个多月,我母亲与世长辞。在此,我愿将此书献给我的母亲,以慰她的在天之灵。

朱美禄

2011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