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战国终结者
1090000000055

第55章 帝死国亡(1)

101、废除私学烧掉《诗》、《书》

夜已深深、万籁俱寂,咸阳宫中、孤灯一盏。始皇帝独座灯下,正聚精会神地批阅奏章、文件。接连几天的宫廷舞宴、游猎苑囿,他拉下了太多急需批阅的奏章、文件。孤灯下,始皇帝一手按着竹简,一手握了御笔,鹰眼圆睁,一篇篇地浏览,然后写下自己的意见。

突然,始皇帝的眉头皱紧了,把淳于越的奏章又重新看了一遍,忍不住往桌子一拍,猛地喝一声:

“大胆!”

竹简纷纷掉下,不远处的赵高慌忙探头来看。只见始皇帝怒发冲冠,浓眉紧攒。

自亲政以后,就很少有人敢说始皇帝不是的;平定了六国,始皇帝便一直生活在唯为独尊里面。原来有些个性、敢于直谏的一些老臣,诸如缭子、茅焦这些人,不是离去,便是早被疏远;如今身边的不说赵高,就是肱股大臣,如王馆、李斯、王翦等等,虽然都是一等一的人才,但却是外面引进的,都是靠着始皇帝的一点信任,这才有了尊且贵地位。他们一个个都知始皇帝的心胸,差不多都不愿指出他的不是。时日一久,面对辉煌的胜利,始皇帝越来越自以为是,再加上他乖戾的性格,就很难再听得进别人意见。没想到,一个仅仅只是博士的淳于越,竟敢出言不逊,诽议他的政事。

始皇帝毕竟是经过不幸生活励炼的人,他大怒之后,又渐渐地冷静下来。关于朝政,腹非的不知有多少,朕何不就此举行一次朝议,让众臣都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此一来,朕心里也就有数了。到时候,再杀了淳于越不迟。这么想着,始皇帝一张疲惫的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他站起来,舒舒服服地伸了个懒腰。一旁的赵高见了,这才赶忙走到他的面前。

“朕今晚是哪儿也不去了。”始皇帝说:“你马上去通知三公九卿及所有博士,明天一早,到殿前议事。”

始皇帝统一天下后,建立了完善的中央权力机构。这一套官僚机构,从中央到地方,层层级级,分工明确、内部相互制衡,是始皇帝制度建设的得意之笔。这是他这么些年来学习诸子百家的治国理论,依靠身边的智囊团体,总结了各国官僚政治的经验,依据分化事权、彼此制衡、监察相司的原则得来的。它使原本宰相一人统管的行政机构、军事机构和监察机构都相对独立起来,然后交由直接对皇帝负责的三公分别统管。博士们都是博学多才的人,秦国当时己有七十人。

因为以往朝议总是前几天就给出议题,这一次却没这回事,赵高听了之后,有些茫然地看着皇帝。

“快去吧,不要问为什么。”始皇帝轻松地说。

第二天一早,三公九卿,所有的博士们都来了,上百人齐聚在大殿之上,大家都在相互询问着一个问题:今天议什么?问来问去,谁也不知道。大家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始皇帝在太监宫女的簇拥下缓缓地进来。这一回,他没兴趣让那位贞洁的女人坐在他身旁。

始皇帝不怒自威地环视了一下满朝的臣子,刚才如赶集般熙熙攘攘的朝堂立刻安静下来,一时间鸦雀无声,连自己的呼吸也能够听得见。始皇帝心中甚是得意,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朗声说道:“昨晚朕看了淳于越博士的一篇奏章,有些事情不太明白,所以让大家来一次朝议。这事,就由丞相李斯主持,朕先听一听。”说罢,始皇帝把鼓励的目光投向李斯。

由于对王馆的一再多言有些不乐意,前不久,始皇帝就以王馆年迈为名,让李斯来接替了他的丞相位。至此以后,李斯紧靠始皇帝,始皇帝也依仗李斯,俩人不但非常投缘,还相互娶嫁子女,友好地走到始皇帝生命的尽头,成为中国皇帝史上君臣关系最好的一对。这是后话。

李斯听了皇帝的口喻,出列走到堂前,对始皇帝一揖,大声宣布说:“博士淳于越,讲叙自己的观点。大家注意听好,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淳于越只是个普通博士,排位在后面,听了李斯的话,分开众人,不卑不亢地走到堂前,对始皇帝施礼,然后说:“臣以为,灭六国后,我国所执行的郡县制很不好。这只要看看过来的历史,就可以知道。古时的殷周,就因为分封子弟功臣,所以能够长久地拥有天下。现如今,陛下拥有的天下中,三公重臣多为普通百姓;到时候,假若国家出现危机,靠谁来救助?臣也算是个博学的人,从来还没有听说过,天下的事情,有不学习古人而能够长久的。所以臣主张,我们应该学习古人,实行分封制,以保我大秦能够天长地久。否则的话,恐怕我大秦国难以长久。”

始皇帝听了,脸色气得铁青,但很快又恢复过来。朝堂上议论纷纷,有人在骂淳于越胆大妄为。始皇帝目示李斯。李斯会意,温和地问道:“还有相同的看法吗?”

只见王馆站出来,说:“我大秦国如今灭的六国,其中燕国、齐国、楚国旧地,离我们关中遥远,如果不分置诸侯王的话,就很难进行镇抚管理。所以,老臣建议皇上,分立诸子。”

王馆虽被免除丞相,博士的头衔却并没有被剥夺,因此还有机会参加朝议。王馆说完,看看始皇帝,又看看李斯。

“还有谁的看法与两位博士相同?”李斯微微一笑,避开王馆的目光,大声问道。

朝堂上又一片寂静。因为照眼前的情况看,大臣们对始皇帝突然来讨论这件事情,心里都还没有底。是不是皇上又想实行分封制?如果真是这样,到时候王族的子弟们,一个个诸侯一方,自然又都十分神气,如果自己得罪了他们,怎么得了?

大家正拿不定主意,博士仆射周青一步上前,对始皇帝施礼之后说:“我皇神灵明圣,平定海内,功盖三皇五帝,现在一改旧制,以诸侯为郡县,使人人安康快乐。陛下的大恩大德、威武神功,从古至今,无人能及,根本不要去学什么古人,只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就行。”

始皇帝听了,心中高兴,表面上却还是那样的平静,一言不语。李斯见了,知道该自己站出来说话了,便上前一步,对始皇帝施礼:“臣有话要说。”

“说罢。”始皇帝微笑着点点头。

“臣知道,就是古时的五帝,他们的国策也都各行其是,不相重复;古时的三皇,也是如此。不同的时代,应该有不同的治国措施。现如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奇功,根本不必去效法三皇五帝!再说,文王、武王创立周朝,立马分封了许多子弟同姓为诸侯,目的是为了国家长久永固。可是后来呢?诸侯国与周王朝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又彼此间如同仇敌般不断互相攻战,周天子没法子禁止,至使天下混战了几百年。如果不是陛下统一了天下,天下如今一定还在混战。情况明明白白,分封制好不好,就是瞎子也能看的见。分封制必然导致新一轮的混乱和战争,陛下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实行了郡县制。天下各地都直属朝廷,诸子和功臣都可以用国家的赋税收入给予丰厚的赏赐,这样既便于控制天下,又实现海内承平。这些,又岂是分封制能比?”

李斯一口气说到这儿,停了下来,看一眼群臣,把目光转向始皇帝。

始皇帝创立的皇帝制度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体。君权至上法则是皇帝制度最基本的构建法则,一切具体的制度都体现着这个原则。它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最高权位只能由皇帝一个人占据,实行终身制、世袭制。二是最高权力不可分割,皇帝一人独占一切最高权力,他拥有支配天下一切土地和人民的主权以及立法权、最高行政权、最高司法权、最高监察权、军事统帅权和国家财政大权。三是地方绝对隶属于中央。上述政治原则使皇帝在政治生活中处于主宰和中枢地位,他几乎成为国家政治制度的人格化身。这样一来,君主实际上兼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最高立法者、最高军事统帅和最高司法官于一身。各种国家机构都是君主的办事机构,宰相以下公卿百官都是君主的办事人员。君权至上法则又把纵横的各种关系综合为一体,形成至高无上的个人政治权威。

始皇帝听了李斯的一番长篇大论,点了点头,缓缓地说道:“长久以来,天下饱受战争之苦,就因为诸侯王割据争夺,幸有祖先神灵护佑,朕能平定四海,使天下安定、免受战争之苦,如果再重新实行分封、立诸侯国,就是自寻战乱,亡我大秦!丞相的看法,完全正确。”

李斯听了,满心欢喜,立刻接着说:“可是,现在却还有人不正视眼前的事实,肆意诽谤当世,以求哗众取宠。依臣看来,有这样的言论的人不止淳于越博士一个,还有许多人,都在他们的私学、私教中,在他们的诗书、文章里,造谣生事。”

李斯说到这儿,停下来,望着始皇帝。整个朝堂,都安静下来,人人的心,都提得紧紧的。

始皇帝在心里舒了口气。这个李斯,真行!他在心里夸赞着,思考着。这么看来,仅仅只杀了淳于越是不行的,该怎么办呢?他一时没有想出个眉目,便对李斯说:

“依爱卿的看法,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臣建议,首先要废除私学,不能让这些人有诽议朝廷大事的场所;其次是把诽谤国事的书,如《诗》、《书》、卜筮、诸子百家语的统统烧掉。今后,有再说《诗》、《书》的,斩;有借古讽今的,灭其族;当地官吏这事办得不好的,以同罪论处;令下三十天还不烧书的,若是一般百姓,贬为城旦……”

这城旦,是当时的一种刑罚名称,受此刑的人,要服四年兵役,白天防守敌寇,夜里修筑长城。

李斯的建议,正中始皇帝下怀,全部照准采纳。始皇帝以雷厉风行的习惯开展这项活动,焚书事件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发生。结果,除了《秦记》与博士官所藏《诗》、《书》、百家语以及医药、卜筮、种植之书可以保存,民间的各种书籍,特别是诸侯国的史籍和儒家一些著作,均在全国各地被一一焚烧。

为了提高皇权,维护皇朝的政治体制及其统治秩序,始皇帝很早就对所有不合意的诗书、对那些读书人心中有气。始皇帝的这点心事,朝夕相处的李斯明白,所以俩人一拍即合,借淳于越之事,了结了一桩心中宿愿。

始皇帝所生长的时代是战国。一个“战”字,充满了血腥的杀气,也充盈着勃勃的生机;残酷与没人性、追求与创造力,都蕴含其中,秦始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品德、个性、价值观和感情,其实这一切都是你所处的社会和你个人的遗传、经历赋予的。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社会、遗传和经历面前,想要改变社会、或是改变别人、或是改变自己,常常会感到非常无奈,常常会觉的非常无力。社会就是社会,是从前方流下来的,任何人都只是里面的一条鱼、或一只虾。单个人的任何努力,怎么也无法阻挡它潺潺流去。

我们认识了这一点,心里会好受许多,心情会舒畅不少。我们这样来看待世人、看待自己、看待始皇帝,在宽恕世人的同时,也会宽恕自己;在爱恋自己的同时,也会爱恋世人。

只可怜那淳于越,临死时望着苍天,一个劲地叹息着:冤呐,我可是为了大秦国能长久啊!

102、骇人听闻的骊山陵墓

熙熙的春风吹着,灿烂的暖阳照着,始皇帝这天醒来,感觉到精神很发,唤来赵高问道:“今天的奏章多吗?”

“很多。”

“与昨日的比呢?”

“还多一些。”

“看来奏章是批不完了。”始皇帝自言自语,稍一停顿,又说:“既然如此,朕干脆就不批了,找一个有趣的地方去。”

赵高恭恭敬敬地望着始皇帝,在心里琢磨着:他是要去找女人,还是想搞个宫廷宴舞,或者是游猎苑囿?赵高拿不准,不开口,只静静地等待。

“走,随朕上高台。”始皇帝突然说。

赵高听了,心里一惊。这高台可是整个咸阳城里最高建筑,站在上面,咸阳城一览无余。可这一阵子,始皇帝身体不好,虽还只有四十八岁,可已是常常夜出虚汗,白日里头昏目旋的,怎么能上高台去?赵高这么想着,转身稍微慢了些,始皇帝一双鹰眼瞪着他沉沉地问:“你不知道朕为什么要上高台?”

赵高摇摇头。

“朕告诉你,徐福的不死药怕是找不来了,朕想到高台上去看看朕的宫殿。”

赵高心里又是一惊,倒地便拜,说:“陛下如今健康,徐福迟早会寻来不死药的。更何况,还有侯生呢?不都去了吗?”

“是去了,可他们什么时候归来呢?”

“陛下万年无期,陛下万年无期。”赵高长伏地上,连声呼喊。

“起来,快去!”始皇帝对六国华丽宫殿的喜欢,与对六国的土地喜欢一样相差无几。他灭掉一个国家,就将这个国家的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同样也让人将这个国家的宫殿绘制下来,立马在咸阳仿造。待六国的土地都归入了秦国的版图后,咸阳也差不多仿造了六国的所有宫殿。这己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宫殿群,可始皇帝还不就此满意,他曾与典客、宗正则、治粟内史、少府等几个部门的人商议,想要造一个更大的苑囿。这苑囿,必须西起雍、陈(现在陕西凤翔和宝鸡地区),东至函谷关(现在河南灵宝),长达千余里。

当时,始皇帝的侍从、侏儒优旃听了,幽默地劝说:“这样可太好了,有了这么辽阔的皇苑,我们可以多放养些猛兽,如果六国的后裔有人敢从东方进攻,就把这些猛兽赶出去将他们吓跑”

始皇帝听懂了他的话,一阵哈哈大笑之后,打消了这个太过贪婪的念头。

这超级大的苑囿尽管没有建成,始皇帝却又建了其他众多的宫殿群。仅在咸阳周围,新建的宫殿就有二百七十多座;在关内,又建了行宫三百多座;关外,建了行宫在四百多座。其中在渭河南岸修建的阿房宫,每年单是动用民工就多达七十余万人,相比于当时全国两千万总人口来说,这比例大的实在太过惊人。

在众多的卫士簇拥下,始皇帝总算登上了高台。可这儿风比下面大了很多,始皇帝的双腿开始哆嗦。赵高见了,忙过去掺扶他。始皇帝斜靠在赵高的手臂上,放眼眺望眼下连绵不断的宫殿群。

这些建筑,设计上都刻意在空间和色彩的对比变换中营造出一种帝皇富贵、崇高和威严的气势。巍峨的宫阙、恢弘的门楼、雄伟的围墙、宽阔的广场、壮丽的殿堂,都装饰以河桥、华表、金龙、石兽,再渲染以白玉、碧瓦、红砖,构成了富丽堂皇、庄严肃穆、凌驾一切的意境,具有政治的功能和象征意义。正是在这种意境和氛围中,皇帝行使着“官天下”的权力,扮演着“家天下”的大家长。人们只能顶礼膜拜,谁又敢对君王怀有贰心?

始皇帝欣赏地看着他的杰作,指点着,对赵高说:“那儿是摸仿的赵国宫殿,住的全是赵国女人;那儿是摸仿的韩国宫殿,住的全是韩国女人……”

赵高极认真地听着,完了非常恭敬地说:“陛下,现如今的天下,哪里还有什么赵国、韩国,统统就只剩下大秦国了。”

始皇帝点点头,自豪地笑起来,可刚出一个“哈”字,就被一阵猛烈的咳嗽声给堵了回去。赵高忙着给始皇帝捶背,然后轻轻地问道:“皇上,咱们下去?”

始皇帝下来后,留恋地朝高台望了望,说:“朕想去朕的骊山墓,好好地瞅一眼。”

赵高听了,愣愣地望着始皇帝。

“去吧,快去安排,朕要马上动身。”

“可是皇上的身体。”

“没事。”始皇帝说:“徐福不回来,侯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朕还是去自己的墓地看看。”

“陛下,你会万年无期的。”

“但愿吧!”始皇帝点点头,心里却在说:“我真不想死!”

骊山墓从秦王登基起修到现在,己经有三十年。每年用工七十万人左右,始皇帝到时,工地上的民工正在士卒的鞭子下抬石垒坎。始皇帝见了,轻轻地问赵高:“他们怎么这么慢?”

赵高随即对监工大声喊:“让他们快点!”